順多利力攻核心技術,進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國際巨頭供應鏈——渝企...

2020-12-18 華龍網

10月16日,順多利智能工廠,全自動化生產正有序進行。記者 付愛農 攝/視覺重慶

「不要小看這件小東西,目前100%依靠進口。」10月16日,重慶順多利機車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順多利),公司董事長周繼群對重慶日報記者說,「但預計到明年年中,『重慶造』就能切入這一細分市場,從而填補國內空白。」

被周繼群寄予厚望的這件小東西,叫電動壓縮機渦旋盤,是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作為重慶製造領域的「小巨人」企業,順多利搶佔風口,把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心迅速轉向新能源汽車產業。

「順大勢才能多利。目前在順多利的總營收中,新能源汽車產品佔比已達到20%-30%,預計明年可進一步提升到40%-50%。」周繼群說。

啃下硬骨頭

填補國內空白不再被「卡脖子」

10月16日,位於北碚區蔡家智慧新城的順多利研發中心,所有研發人員都在專心致志地工作。當前,首期投資預算超過1億元的電動壓縮機渦旋盤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正處在攻堅階段。

「電動壓縮機渦旋盤並不大,跟二兩包子的大小差不多,單價也不高,每套百多元,但卻是新能源汽車空調系統的關鍵核心部件。」順多利副總經理項紹偉介紹,目前,該產品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頂級汽車零部件企業手裡,屬於典型的「卡脖子」技術。

順多利拿到的大單,是為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法國法雷奧、韓國翰昂等跨國公司研發並生產。今年9月,順多利啟動該項目,經客戶檢驗過關後,預計明年可實現量產。

這張大單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10月13日,中國乘用車聯合會發布最新數據,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連續6個月大幅增長,9月份產、銷量分別為13.6萬輛、13.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67.7%。「據測算,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將超過300萬輛,而每輛新能源車都必須使用電動壓縮機渦旋盤,所以僅在國內該細分領域,其市場空間就達到4億多元。」項紹偉說。

當前,順多利研發團隊正加緊技術攻關,在產品成型及防滲技術上狠下功夫,預計到今年底可以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從而填補國內空白、替代進口。

解決老難題

產品進入國際巨頭全球供應鏈

新能源汽車是先進位造業發展的風口。但在中高端汽車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如汽車熱管理系統,則由日本電裝、三電貝爾、法雷奧、翰昂、馬勒等跨國公司掌控。

「我們一直有一個願景:樹立『中國造』的世界形象。」周繼群拿起另一件高端鋁製零部件說,「這就是我們的一個新突破口。」

這個小小的零部件,是為新能源汽車電池運行護航的熱交換器。其作用是:新能源汽車在低溫、極寒天氣條件下容易快速掉電,甚至無法工作,熱交換器可有效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

「國內也有企業生產該產品,但在核心技術上,與國外大企業的差距就大了。」周繼群說,所以這也可以說是一項技術比拼項目。

疫情防控期間,順多利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國際巨頭手中拿到了一張大訂單:350萬套高精密熱交換器,總金額近2億元。預計11月拿出樣件,明年將實現量產,進入全球市場。這張訂單不僅金額不小,其更大的價值在於:可進入豐田等新能源汽車國際巨頭的供應鏈體系,且為期10年,可謂一張高含金量的「長期飯票」。

據介紹,類似這樣的核心零部件項目,今年順多利已拿下23個,未來可期。

損失能補回

預計全年總營收將逆勢增長

在一條智能化生產線上,機器人的動作精準高效;在鑄造車間,機械臂夾起「小碗」,把650℃的液態鋁傾注到機器內,快速形成各式各樣的精密產品;在「數字倉庫」,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碼放得整整齊齊,其信息可追溯……

「經過一系列智能化改造後,企業生產成本下降約20%,生產效率提升17%-20%。」項紹偉介紹,以前一條生產線需要多名工人,如今已達到一名工人管一條甚至兩條生產線的智能化水平。

「對先進位造企業來說,除了智能化設備等硬實力外,生產全流程產生的大數據則屬於軟實力,尤為重要。」項紹偉說,當前,順多利正在跟航天雲網等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合作,著力打造MES系統(製造企業生產流程管理系統);下一步,還要建一個更智能化的大數據技術中心,進一步推動智能化轉型升級。

「在大數據智能化助力下,因疫情造成的損失能夠補回來:6月起,企業產銷節節攀升,三季度的月均營收增長率為40%-50%。」項紹偉信心滿滿地說,「再加上新訂單正一步步完成,預計全年總營收可達到10%-20%的逆勢增長。」

記者 付愛農

相關焦點

  • 「勞模」許家印赴歐考察汽車零部件巨頭 八赴海外只為一流恆馳
    海斯坦普創立於1997年,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熱衝壓零部件供應商,在白車身件、底盤件、機構組件等汽車金屬組件研發製造領域具有世界頂級技術。海斯坦普員工超 4.3萬人,業務遍布全球 22個國家和地區,長期與奔馳、奧迪、沃爾沃、大眾、豐田等世界知名車企深入合作。
  • 許家印赴德為恆馳馬不停蹄 一天造訪兩家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
    近日,許家印再度現身汽車工業傲視全球的德國,為尋求世界最頂級的汽車零部件合作夥伴而輾轉奔波。德國時間10月23日,許家印一天內接連奔赴了兩個城市,深度考察了兩大世界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巴斯夫集團(BASF)、蒂森克虜伯集團(thyssenkrupp),同時還聽取了兩家公司的核心產品和前沿技術的詳細介紹,並重點了解了它們在中國的生產基地情況及產能。
  • 除博世之外,德國又一汽車零部件巨頭,年營收3517億
    近日,由於晶片供應不足導致相關車企產能受到影響的消息引起熱議。 對此,國內相關人士表示問題確實存在,但並沒那麼嚴重。比亞迪更是表示在新能源電池、晶片等方面有一整套產業鏈,對內可實現充分自給,對外有餘量供應。
  • 汽車零部件跨國公司在華漫延 應加強管控
    筆者認為無論是汽車產業合資股比的放開、車企的兼併重組、新能源政策等,若與外商在華的零部件產業合資(或獨資)相比,新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應首先加設對境外汽車零部件跨國公司在華「病毒」似無限制漫延發展的管控,給其套上「緊箍咒」,否則中國汽車工業會因「零部件」而亡,本土自主品牌汽車則有全軍被摧毀覆滅之虞,並將繼續充當跨國汽車公司的海外殖民地工廠的角色,只能做大而永遠不可能做強。
  • 【魔方新能源 名企】汽車零部件巨頭馬勒的氫電「謀略」
    作為全球公認的清潔能源,氫能發展前景備受矚目,逐漸成為眾多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車企紛紛響應,零部件供應商也將目光聚焦於氫能,馬勒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 汽車行業進入大變局的時間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何換道超車?
    新能源汽車在經歷了前期的浮沉後,正以噴薄之勢給汽車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可以說,汽車行業已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間節點。如何把握變局,換道超車,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與全產業鏈所必然要回應的現實問題。儘管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的必然趨勢,但過去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然處於蹣跚起步的狀態。新能源汽車發展坎坷,一是由於技術發展還不夠到位,無法解決續航、充電等技術難點;二是頭部車企沒有強烈的動力進行研發,因而電動車成本居高不下;三是百年汽車行業培養的用戶習慣的改變需要較長的過程。與燃油車相比,在2019年之前,新能源汽車確實存在不足之處。
  • 「展會/展覽會」一文看懂2020中國(重慶)國際汽車零部件展覽會
    把展區規劃為微型車、乘用車、新能源汽車配件和汽車用品、汽車油品等幾大專業板塊;充分展示重慶汽車產業優勢產品和強大實力,吸引東南亞、西亞、中東、東歐、非洲等外國採購團參加展會。4、展會期間以新產品發布會,經銷商大會,企業出口貿易,產品技術創新為核心,舉辦各種同期活動,提高行業政策引導,促進技術創新交流,推動產研結合,成果轉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 新能源市場迎變革之年,後起之秀恆大汽車備受看好
    單就近一年的股價而言,蔚來、小鵬、理想等新能源汽車股均集體暴漲,蔚來股價猛漲11倍,市值超5000億港元,超越老牌車企福特,位列全球車企市值第8;小鵬、理想汽車年內漲幅分別達198%、176%,市值也攀升至2496億港元和2061
  • 2020中國(深圳)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汽車市場進入傳統旺季,產銷雙雙超過250萬輛,創年內新高,環比和同比均呈較快增長。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於2020 年 11 月 3 日下午在深圳市寶安區國際會展中心9號館9A81舉辦「智能汽車之百家論壇第二十期--2020中國(深圳)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發展論壇」,本次活動邀請了科研院所、相關高校、整車廠、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相關汽車電子企業、上下遊電極和材料企業、軟體企業等約一百八十餘位行業精英出席本次論壇,共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大計。
  • 汽車行業2021年度策略:自主多維塑品牌,三化重塑供應鏈
    新時代下汽車格局依託動力技術,也依託智能駕駛技術,且對品牌打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能源汽車時代,動力技術依然重要,它決定了續航裡程、充電速度等消費者關注的核心指標,插 電混動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消費者的駕乘感受。
  • 均勝電子位列全球最有價值汽車零部件品牌榜前十
    在全球汽車發展智能化、電動化的趨勢影響下,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新能源技術等相關汽車零部件業務前景向好,品牌影響力逐年上升,這些公司形成的技術力量成為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其中,中國的均勝電子在這些細分領域擁有前沿的技術,產業布局完善,成功入圍這份品牌排行榜單。
  • 新能源汽車熱泵空調行業專題報告
    部分熱泵空調換熱器生產企業下遊客戶在本地車企的基礎上有所拓展,比如日本康奈可在日產的基礎上,拓展了多個國際客戶,如通用、寶馬、福特等,由於韓國缺少本地知名車企,韓國翰昂熱泵換熱器產品主要供給國際大型車企,如福特、通用、寶馬和大眾。
  • 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或達600萬輛,自主產業鏈切勿再錯過機會
    不管是與600萬輛年銷量還是20%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都相差甚遠。與此同時,是目前尚未完全可控的全球疫情形勢,全球汽車供應鏈不穩定因素增加,以及中國汽車產業仍將面臨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等諸多挑戰。其中,近期業內話題度最高的「晶片供應緊張致國內多家車企停產」消息也不過是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瓶頸的冰山一角。
  • 華為採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回應稱並不為造整車
    集微網報導 近日,華為向富臨精工採購新能源車載減速器及相關零部件一事令外界產生猜測:華為是否要造整車?據證券時報報導,華為品牌部相關人士對此回應稱,公司沒有造整車的計劃,目前暫不清楚公告中涉及到的零部件的採購用途,內部正在核實信息。
  • 精進電動聚焦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
    回復問詢函  精進電動回復問詢函時指出,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為客戶提供整合驅動電機總成、控制器總成和傳動總成及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公司具有電驅動產品生產職能的子公司包括:精進上海(精進百思特)、精進正定、精進菏澤。
  • 「後疫情·新常態-泰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機遇線上峰會」成功舉辦!
    鋰電池技術與新能源汽車」;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劉兆平博士分享主題演講「石墨烯電池與新能源汽車」。近來,泰國政府正在計劃降低DC直流充電樁的電價,吸引了很多民營企業投資充電樁產業,相信未來的電動汽車將跑得更遠。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士輝表示, 長城汽車選擇泰國主要是因為泰國具備完整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供應鏈,泰國政府也致力於把泰國打造成為東協的汽車製造和研發中心,政府同時推出工業4.0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
  • 如何定義中國汽車這五年
    在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零部件企業加速核心技術突破;而在出行服務、自動駕駛技術引領汽車產業變革的同時,也引發了汽車零部件領域的顛覆性變革,國內外零部件巨頭紛紛加快進入新業務領域的步伐,零部件企業針對車輛網終端、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傳感器等新技術的研發和投入熱情高漲。
  • 特斯拉成功的關鍵因素:產品力的核心驅動作用
    特斯拉成功的關鍵因素與外部新能源汽車市場驅動力轉型及自身品牌力/產品力提升密切相關,其打造了差異化新能源產品迎合市場需求。一、外部驅動因素2009年以來,我國政府陸續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推進並扶持產業高速發展,而車企「騙補」事件的發生導致國家政策從最初的普惠性政策逐漸轉變為針對新能源技術創新和市場環境下扶優扶強型政策
  • 首屆汽車及零部件技術與質量國際論壇召開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網易汽車6月29日報導 6月28日,首屆汽車及零部件技術與質量國際論壇暨中汽認證中心有限公司(CCAP)成立20周年大會在成都正式舉行。
  • 新能源汽車的大變革及未來之路——北大光華上海分院主題論壇順利...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從19世紀電動汽車誕生,到如今電動汽車製作技術日趨成熟,製造成本逐步下降,中國的電動汽車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上海新能源汽車佔比甚至已經達到38.5%。未來,智能車將是新能源車的核心發展方向,在車聯網、基建等領域也將隨著新能源車的發展而產生眾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