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的內角和」
新課程更強調數學課程功能的人本性,提出要以「尊重學生、直面差異」為出發點,不但要面向全體學生,還要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使各類學生都能實現不同水平的發展。針對學生的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每一個孩子獲得最佳的發展是一切教育教學的起點與核心。 「三角形內角和」是小學數學四年級的學習內容。
-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67頁。教學目標:1、學生自主動手量、拼、剪,發現、推理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並會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2、學生在思考和動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轉化的思想。教學重點: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
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內角和》說課稿
一、說教材「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3節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有關的知識,對三角形的內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
說課-三角形內角和
3、 教學目標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徵,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為以下幾點:認知技能:學生動手操作,在猜想後通過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並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的規律。數學思考:在操作實驗中,讓學生感受圖形的轉化過程及數學建模思想,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
-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內角和」訪談
由表2可知,利用1號材料測量求和的方法是三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比較輕鬆地理解和操作的。2號剪拼和4號拼組的完成度也相對較高,優等生能主動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繫,而中等生和學困生則把它們當做兩種相互獨立的對象,但在教師的提示下,也能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3號材料對於中等生和學困生來說比較困難,即使訪談者進行了適當的解釋和提示,他們仍然很難想像出三角形三個角的變化過程。
-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的高」教學設計
我是「一課研究」第31組成員徐旭瑩,來自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西江小學教育集團,很高興能在「一課研究」微信平臺上與您相遇!1、聽一聽: 如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2、讀一讀: 「三角形的高」教學設計3、笑一笑: 旗杆的高度——選自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天孝老師《現代新思維小學數學教育》中第十章「圖形與幾何」 《三角形》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下第五單元的內容。
-
發散數學思維——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發散數學思維——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作者:周紅作品編號:040投稿時間:2020.8.2教學內容:小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目標: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2.通過邏輯推理和實驗操作的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知道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能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發展學生動手操作、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探索的樂趣,體會數學的轉化思想。教學重難點:1.
-
《三角形的內角和》說課稿
一、說教材「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3節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有關的知識,對三角形的內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
《三角形的內角和》
【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目標:(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2)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拓展性問題;2、能力技能目標: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樂趣,通過教學中的活動體會數學的轉化思想。【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
「看,會長大的三角形!」——四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設想
如果像教材這樣,先要求學生畫出幾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的3個內角的和,似乎過於直接,又是指令式的操作。學生憑什麼要對三角形的內角和感興趣呢?又或者有學生早已知結論,再按老師指令操作結果量出來並不剛好180度,又該作何解釋?就一句「誤差」帶過麼?能這樣思考問題,可以肯定她是位用心的好老師。
-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知識邏輯分析與教學思考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如何從圖形的角度理解180°呢?方法1:平角是180°,其對應的圖形是直線l.這樣就可以將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的問題轉化為三角形與直線l兩個圖形的問題,三角形與直線l的位置關係的研究就成為尋找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的思維路徑.
-
很多年以前首次獲得市級一等獎的教學設計《三角形內角和》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137~138頁。教學目的:認知目標:是學生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並能運用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另一方面還可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記憶。引出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2.合作學習,觀察探究教學「內角」、「內角和」。提問:媒體出示問題,讓學生理解基本概念。
-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在學校數學組老師和盤龍區方玉紅名師工作室的共同幫助下,我們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四年級的下學期第五單元《三角形》教學之後,也就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內角和的基礎上,練習裡提到的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究。這個內容其實還是有些抽象的,它的具體系統的學習會在初中開展,當時查看了很多資料,也認真的閱讀了教參,教師參考用書上這樣說到:利用轉化思想,探究多邊形的內角和。
-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公式,並能夠運用公式正確的求出多邊形的內角和。【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探究,提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充分領會數學轉化思想。
-
一課研究之《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20200525)
我是「一課研究」第25組的學員王珍珍,來自寧波市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很高興與您在「一課研究」的平臺中相遇。聽一聽:發展兒童空間觀念能力之操作與思考讀一讀:《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樂一樂:面積發展兒童空間觀念能力之操作與思考——節選自吳正憲、劉延革主編的《發展兒童數學關鍵能力》一書1.經歷動手操作,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會求面積的圖形的過程,進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
【微課堂】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 7.3《三角形的內角和》視頻講解
教學目標:1.組織學生通過量、剪、拼等實踐活動,發現、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並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2.讓學生經歷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3.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探究並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教學難點:探究並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
部編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應用》優質課公開課課件、教案
《三角形的內角》教學設計(第1課時)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內容: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內容解析:本節課是在研究了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學生在對 「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該定理進行推理論證。它是進一步研究三角形及其他圖形的重要基礎,更是研究多邊形問題轉化的關鍵點。此外,在它的證明中第一引入了輔助線,而輔助線又是解決幾何問題的一種工具。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及其應用.
-
第七屆立教杯一等獎|李立均:《多邊形內角和》
教師簡介:李立均,雄安新區容城縣城子小學教師,中小學一級教師,容城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容城縣小學數學教學標兵,2018年10月成為一名「簡約教學」學員。李立均,多年以來潛心研究數學教學,曾有多篇教學論文、教學設計發表於各期刊雜誌。
-
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路徑微調的實踐與思考
現 狀單元,是相對於課時而言更具有完整性的大教學單位。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學習與感悟是通過「單元」的形式呈現和展開的。因此,對於「單元教學」的研究,歷來是研究的熱點。對近年來單元教學的研究進行梳理和整合,我發現有這樣一些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驗證教學
正常情況下,學生上課時只能想到「量」這一種方法,其他方法的出現,充其量僅僅是一兩個「優等生聞道預先」。如何通過教師藝術的啟發,引導出多樣的驗證方法呢?我們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進行了預設:學生猜想「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教師將猜想板書在黑板上追問:三角形內角和真的是180°嗎?說說你的依據。(1)「測量求和法」的引出:採用「一點突破」,緊扣「內角和」逐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