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編閩南語順口溜 「芭樂阿姨」火了
呷了或恁尪某講百年,呷了擱恁賺大錢
「芭樂阿姨」的吆喝—— 火了
「呷桃肥,呷李瘦,呷芭樂睡杉板。」「芭樂四季水,如呷挨如水。」「圓圓,呷了或恁講百年」……聽到這麼接地氣的順口溜,你心動了嗎?有沒有想停下來買幾個芭樂呢?近日,一段賣芭樂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裡走紅,老闆娘被親切地稱為「芭樂阿姨」。據說,她賣的芭樂不僅個大味甜,而且她為芭樂自編的閩南語順口溜說得「溜了好幾條街」!
昨日,記者經過多番打探終於找到了這位「芭樂阿姨」,50歲的她看起來年輕精幹,嗓門清脆。對於在網上走紅這件事,她顯得很難為情。阿姨18歲就開始出門賣芭樂,一直到現在賣了32年。32年來阿姨總共騎壞了15輛摩託車。還好她樂觀、能吃苦,如今也算是過上好日子了。
阿姨的筐子裝滿了芭樂
「白淨擱好骨骼,吃了兒子好讀書」——「芭樂阿姨」的順口溜紅了
「芭樂阿姨」那張嘴真的不是吹的。初次見她,騎著一輛太子型摩託車,後座上綁了兩個大籮筐。精練的短髮加皮製羽絨衣,倒看不出有50歲的年紀。一說話,嗓門那個清脆。
親歷一場她和顧客之間的對話,錄下來大家感受一下吧:(提示:文中所有順口溜都要用閩南方言發音,才能得其韻味。)
顧客:「五塊錢一斤?能不能省點(閩南語,便宜點)?」
阿姨:「中央咧,泉州不是省哦。我這個好呷擱時走,呷了擱出名。」
顧客:「不是才賣四塊錢嗎?」
阿姨:「我這個白淨擱好骨骼,呷了兒孫好讀書,狗公擱昧相壓。」
然後,她一邊幫顧客挑選芭樂,一邊開始「打廣告」了:「圓圓,呷了或恁公式某講百年,呷了擱恁賺大錢。吃到你面紅紅,你老公不會找別郎。」
顧客:「哈哈哈,阿姨,你會賺大錢。」
阿姨:「是啊,我順順賺,一年剩例五百萬。」
顧客:「你好會講啊,喜氣。阿姨,你哪裡人?」
阿姨:「我南安人,人稱南安小呂宋,生意擱興旺,畫龍擱畫鳳。」
稱好後,把芭樂給了顧客,阿姨又說:「來,小小錢,讓你呷了心念好幾年;大人呷到嘴尾甜,小孩呷了倒相爭;後生呷了好變化,孩子呷了彭彭大,老人呷了會遊清華擱北大!」
是不是很喜慶,很有趣?以至於,不少網友表示:「不吃芭樂,也得去聽聽她溜兩句啊!」
「人有艱苦,才有世間」——18歲起賣芭樂為生,不會普通話自編順口溜
聽說要採訪,阿姨很難為情,隨口開了句玩笑也是順口溜:「你們閒閒,害我真沒閒!」阿姨名叫李燕玉,今年50歲。她說自己也沒讀什麼書,但明白做生意就是要靠一張嘴,所謂「出門講六化,入門才會掀鍋蓋」。
聊了好一會,她才收起表情說起自己的身世。「五六歲時父母就沒了,我們兄弟姐妹五個人相依為命。」李燕玉說,她18歲就開始出門做生意了,一開始就是賣芭樂。
「剛開始沒什麼人愛吃芭樂,生意不好做。後來聽說芭樂有益腸胃,還可以防治高血壓和糖尿病,我就覺得還可以賣。」李燕玉介紹,她的普通話很不好,只會聽講一句半句,這給做生意帶來不少麻煩。她想,要招攬生意,這樣可不行,於是自打那時起,她就自己摸索著,編些順口溜活躍氣氛。
現在看來,她的順口溜編得很成功。這麼多年來,她每天六點多要從南安大霞美家裡出門,裝車後上午在清濛一帶賣,下午在萬祥小商品市場一帶賣。
「用摩託車運。你別看這兩個竹筐,兩個可以裝250斤,我一天大概可以賣四筐,約500斤。」李燕玉說,用摩託車載著賣比較靈活,32年下來,她騎壞了15輛摩託車。經過多年的經營,現在她和人合夥,在廣東承包了7畝地用於種植芭樂。
「主要還是要好吃,這些芭樂是種在山上的,不是田裡的,比較甜、脆。」她說:「賺的是辛苦錢,但是『人有艱苦,才有世間』。」記者 陳玲紅 莊麗祥 文/圖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