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泉州閩南語音樂熱:鄉音匯成情感交流"音符"

2020-12-23 中新網福建

2019年03月28日 15:35:48 來源:中新網福建

閩南語音樂學會遍地開花,為閩南語音樂愛好者打造了一個聚集地。 鍾欣 攝

  中新網福建新聞3月28日電 (陳龍山 孫虹)「談起閩南語歌曲,很多人會聯想到老派的經典歌曲和閩南童謠,但是閩南語歌曲也可以很潮、很時尚,而且聽起來特別親切。」世界閩南語音樂聯盟發起人、內陸資深音樂人潘喬風2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

「80後」潘喬風致力於推廣閩南語歌曲,寫了上千首歌曲。 陳龍山 攝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臺灣地區原創的閩南語歌曲湧入大陸,《愛拼才會贏》《酒幹倘賣無》《浪子的心情》等閩南語歌曲四處傳唱,同時也帶動了泉州一批閩南語音樂愛好者的創作熱潮。

近年來,兩岸閩南語音樂青年交流日益頻繁,為閩南語歌曲發展注入活力。 鍾欣 攝

  「80後」潘喬風聽著閩南語歌曲長大,對它有著獨特的情愫。2000年,熱愛音樂的潘喬風組建了一支樂隊;2005年,他投身閩南語歌曲的創作;2008年,他成立了福建第一家唱片公司,致力於推廣閩南文化,打造本土原創音樂。

潘喬風計劃打造「閩南語金曲獎」,推動閩南語歌曲的傳承。 鍾欣 攝

  數年來,潘喬風寫了上千首歌曲,發行的歌曲多達100多首,主要表達親情、友情、愛情方面的感受,《唱歌乎恁聽》《牽手作伴》等歌曲在兩岸閩南語音樂圈內小有名氣。

  「閩南語音樂未來的方向不止於海峽兩岸和東南亞地區。」潘喬風表示,閩南人遍布世界各地,閩南語在相互傳唱中表達精神意念,通過音符進行情感交流,引發彼此之間的共鳴。

  閩南語歌曲融入了閩南人的智慧、情感和才思,處處顯露一股濃鬱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創作風格,這一曲「鄉音」受到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閩南鄉親的喜愛。如今,兩岸喜愛閩南語音樂青年交流日益頻繁,也為閩南語歌曲發展注入活力。

  海峽兩岸青年原創音樂邀請賽、專場音樂會、音樂大師課……近年來,兩岸閩南語音樂青年歌手通過各種比賽、演出和講座等方式展開交流。「希望泉州原創音樂人能和臺灣音樂家交流中,助力泉州本土音樂發展。」潘喬風如是表示。

  曾經在外漂泊打拼數年,閩南語歌手林小嬌每每聽到閩南語及歌曲,心中都有種說不上的親切感。林小嬌告訴記者,「聽到閩南語就是聽到鄉音,回到家鄉後我結識了一批音樂愛好者,也加入了閩南語歌曲創作的行列。」

  「在與臺灣音樂青年的交流中,發現臺灣閩南語歌手也在創新和轉型,風格和歌詞也趨於時尚流行,讓我深受啟發。」在林小嬌看來,閩南語歌曲的發展,要保留和傳承經典,同時也要進行不斷創新創作,讓閩南語歌曲更加適應新的環境,更能夠讓新生代聽眾所接受和喜愛。

  近年來,閩南語音樂學會在閩南地區遍地開花,為閩南語音樂愛好者打造了一個聚集地。潘喬風表示,兩岸音樂交流中心目前也在籌建中,讓兩岸閩南語歌手交流成常態化,同時還計劃打造「閩南語金曲獎」等,推動閩南語歌曲的傳承,讓更多人感受閩南文化魅力。(完)

相關焦點

  • 僑鄉泉州閩南語音樂漸熱:鄉音匯成情感交流「音符」
    世界閩南語音樂聯盟發起人、內陸資深音樂人潘喬風2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80後」潘喬風致力於推廣閩南語歌曲,寫了上千首歌曲。 陳龍山 攝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臺灣地區原創的閩南語歌曲湧入大陸,《愛拼才會贏》《酒幹倘賣無》《浪子的心情》等閩南語歌曲四處傳唱,同時也帶動了泉州一批閩南語音樂愛好者的創作熱潮。
  • 在太空中也可以聽到閩南語!
    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你時常能夠聽到人們用閩南語談天說地。在泉州人的心中,閩南語是最親切的鄉音,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當中蘊含著濃濃的鄉情。 從1700多年前開始,不斷南遷福建的漢人,帶來了中原的語言、戲曲、文化,閩南語逐漸形成。同時隨著對外交流的不斷加強,外來語言也開始進入閩南地區。
  • 第九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總決賽在臺灣舉辦
    來自泉州的王耀華獲得本屆比賽總冠軍,來自臺灣的洪國轟和來自泉州的黃龍俊分獲比賽亞軍、季軍。  總決賽中,來自海峽兩岸的十名歌手同臺競技,用共同的鄉音詮釋兩岸民眾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曲。一首首優美的歌曲博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最終,王耀華憑藉在《無言花》、《泛黃信封》(原創)這兩首歌曲中的出色表現摘得桂冠。
  • 臺灣音樂人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陳悅 攝中新網廈門5月27日電 (記者 陳悅)臺灣音樂人楊慕在廈門創立的「微風樂集」已走過5年歲月,已經在廈門創作出許多廣受傳唱新作和挖掘眾多音樂新人的他,並不準備就此停步。就在27日下午舉行的五周年慶祝活動上,楊慕發起的「A萌(廈門的閩南語讀音)閩南語合唱團」首次亮相,他說,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讓廈門這座音樂城的閩南語音樂「生生不息」。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根據他的設想,合唱團今年將在家門口演出,還要沿著「一帶一路」的足跡,「用音樂凝聚閩商華僑的心,讓鄉音重新被聽見」。  既改編現有歌曲,也將創作合唱曲目  幾年前,楊慕就對多首閩南語經典老歌進行了重新編曲和翻唱,還推出了閩南語情歌《不入冬》和歌頌閩商華僑精神的閩南語歌曲《四季如春》。
  • 千裡共鄉音 菲律賓弦友回鄉交流泉州南音
    原標題:千裡共鄉音 菲律賓弦友回鄉交流泉州南音   10日晚,「中菲海絲情」泉州南音音樂會,在泉州青少年宮音樂廳舉行,菲律賓長和郎君社總社20位南音弦友回鄉與泉州同好們一起,以一首首御前清曲慶祝和紀念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泉州母親因為自卑,差點誤了孩子閩南語的方言學習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福建泉州人,閩南語是我們的方言,而我卻經常因為這個方言和公公鬧出不愉快。原因想來我自己也很有問題。直到後來,遠去他鄉工作,我已經習慣用略帶「地瓜腔」的普通話生活工作,閩南話被封印在身體裡,變成了一種鄉音。當我在瀋陽的公交車上,在上海的拉麵館裡,在廣州的客戶公司聽到一絲絲夾雜在喧鬧中的鄉音,我都會異常的興奮,溫暖,特別親近,特別想要上前攀談,但是,我並沒有這樣的機會。
  • 臺灣寫真: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中新社臺南5月28日電 題: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來自福建泉州的小夥黃泓彬從沒想過,26歲生日會在海峽對岸的臺南度過,而且有一千多人陪著他。  27日晚,臺南文化中心,黃泓彬躋身第六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總決賽,以《憨人情歌》和自己改編的《Opera 2》兩首歌,從十位參賽歌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驚喜的生日禮物」——冠軍獎盃。  這場總決賽,大陸和臺灣各有五位歌手登臺,共同的鄉音詮釋著閩臺民眾耳熟能詳的歌曲。
  • 閩南語歌后陳飛:陳商祺與閩南語歌后陳飛共商春晚
    1999年初及2000年4月,閩南語歌后陳飛曾在廈門、同安、泉州、石獅、晉江、南安、漳州、莆田等地舉行小型閩南語歌曲演唱會深受歡迎,出版的大陸首張原創閩南語歌曲專輯《風中的相思樹》亦同時出現搶購場面。
  • 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落幕 臺灣選手分獲亞季軍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泉州1月15日電 (記者 孫虹)歷經3個月的層層選拔,第八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臺灣賽區和大陸賽區的前五強選手,15日晚「會師」於福建泉州舉行的總決賽,用共同的鄉音展開終極「對決」。
  • 第九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總決賽在臺灣落幕
    在臺灣地區舉辦的總決賽現場獲總決賽冠軍的泉州選手王耀華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天勝):「快步胺基酸杯」第九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總決賽近日在中國臺灣新北市落幕。據了解,第九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自2017年10月開賽,共有兩岸閩南語歌曲愛好者數千人報名參加。總決賽由福建泉州、臺灣兩個分賽區的前5名選手參加。在總決賽現場,10名參賽選手用鄉音詮釋兩岸民眾耳熟能詳的閩南語歌曲。一首首優美的歌曲博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參賽選手還共同獻唱了專為大賽創作的閩南語新歌《有你喲》。
  • 潘立飛:要把閩南語藍調唱給全中國人聽
    這一次,專輯的主題是鄉愁,所有歌曲全是閩南語。其中有兩首是獻給爸爸媽媽的歌,他要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告別所有過去的舊時光,開啟他的音樂新徵程——閩南語藍調Blues。作為廈門大學經濟系高材生,自從大學時代玩轉音樂以來,在泉州,乃至福建,他開創了本土原創音樂的多個第一。
  • 二馬音樂匯 你應該聽到的閩南語歌曲
    聽完整盤磁帶,我發現閩南語歌曲的曲調大多很抒情,節奏也不複雜,轉音很豐富,歌曲旋律有的哀婉,有的輕快,柔美的樂曲中不乏激動的情感和悲傷的語氣,實在扣人心弦。漸漸地我喜歡上閩南語歌曲,雖然歌曲語言本身的情感聽不出來,但能聽懂歌曲的情緒。後來歌曲聽多了,感覺閩南語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貼近生活,描寫小人物的生活經歷和情感波折,能使聽眾產生一種共鳴。
  • 泉州市晉光小學東海校區承辦2017年 海峽兩岸(泉州)閩南童謠暨少兒閩南語主持大賽初賽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少年兒童事業發展的講話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精神,全面推進少年兒童綜合素質教育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樹立少年兒童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海峽兩岸少兒文化藝術交流,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12月2日至3日,由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臺辦、臺盟泉州市委會、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優樂多杯」2017年海峽兩岸
  • 溫陵十二釵:千年古音傳閩南 鄉音娓娓道鄉情
    閩南語有著千年歷史的方言,按照傳統的閩南語十五音分析,上古漢語的19個聲母,閩南語保留了15個。不過,這門語言可不是古董般的無法靠近,你到泉州的大街小巷聽聽,多少厝邊操著閩南語敘家常,茶館裡的泉州講古、嬉皮幽默的五色話、充滿童趣的泉州童謠、引人入勝的民間傳說,閩南語走進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裡。
  • 泉州僅30%父母教過孩子童謠 專家呼籲多接觸閩南語
    李老師執教二十餘年,一直堅持將閩南童謠編成音樂、配上舞蹈,帶入課堂,深得學生喜愛。「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舉鋤頭要掘芋。掘仔掘掘仔掘,掘著一尾旋留鼓(泥鰍的意思),依呀夏都真正趣味!阿公要煮鹹,阿媽要煮淡,二個相打弄鼓鼎,依呀夏都鄉當差槍!娃哈哈!」
  • 瓊僑歌謠,出海傳鄉音(僑界關注)
    大會歡迎晚宴上,由馬來西亞表演團隊帶來的瓊僑歌謠,再次用海南鄉音喚起各地瓊籍華僑華人的共同記憶。有鄉音才有鄉情「阿公赴南洋,阿婆把家當。阿公阿婆心相守,迎來百年長……」綠樹椰林中傳來陣陣海南鄉音,這是《海南歌謠唱我家》的唱段。在日前舉行的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歡迎晚宴上,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文化交流表演團用海南話演唱了這首歌曲。
  • 說文別字丨形象貼切的閩南語詞彙
    這個別字就是古漢語在泉州方言中的遺存。一種語言乃至一種方言,能說而寫不出,就「行而不遠」,以致逐漸消亡。自2020年10月開始,本報推出《說文別字》小欄目,旨在探尋常用閩南方言詞語在古籍中的出處,傳承弘揚閩南方言文化,傳遞鄉音鄉韻,讓海內外晉江人尤其是海外新生代更深入了解掌握本土方言。刊出後,這種既能閱讀報紙又能同步觀看視頻的創新形式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昨日,到南安豐州進行文化交流的臺灣學者蔡金安,用閩南語即興吟唱了一首《將進酒》,歌聲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十年來,蔡金安經常往返臺灣和大陸,用閩南語吟唱的方式,當起了兩岸閩南語交流的「信鴿」。­  被閩南語文學感動致力閩南語詩詞吟唱­  頭戴草帽、吟唱詩詞聲音洪亮……昨日,記者見到了這位飽含古風古韻、精神抖擻的六旬老人。­  當記者問及為何要推廣閩南語時,蔡金安打開了話匣子。
  • 閩南語原創歌手「唐燈山」新歌全網發布,講述《男人的一生》
    近日,來自晉江磁灶本土的閩南語原創歌手唐燈山重磅推出最新歌曲《男人的一生》男人的一生,忙著、累著、幹著, 不能哭,怕人笑話, 不能逃,責任重要, 不能懶,家人要養。 男人煩的時候,抽菸喝酒, 男人累的時候,倒床就睡。 男人的苦,藏在心裡,男人的淚,從不外流。男人的一生,為家庭而幹,為責任而戰, 最重要的不是錢財和功名, 而是人品和修養,家庭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