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充值卡,估計大家都不陌生。這是商家的賺錢之道,也是很多消費者熱衷的消費方式。雖然這樣的消費模式有很多便利之處,但萬一商家倒閉了,該如何應對呢?
在我的身邊,剛好發生了兩起這樣的充值卡糾紛。也許,充值卡這樣的結算方式,說到底考驗的就是人的誠信:
只有那些不管遭遇什麼,依然將誠信進行到底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忠與愛。
事件一:1年前辦的的充值卡,如今店面倒閉,要老闆退錢反遭罵
我們小區門口有一家美容店,開了3年,今年疫情倒閉了。
因為老闆王某就住在小區裡,所以她的顧客基本是鄰居,即熟人消費。撐不下去後,她提前告訴鄰居們,近段時間要多消費。
話說得很委婉,但大家都知道她開不下去了。
但即便知道,很多鄰居因為忙小孩、忙工作,或者約的時間王某正忙等,充值卡上還有大筆的存錢。
那麼,美容店關門後,卡裡的錢怎麼辦呢?
有些鄰居直接提出退錢。第一次問退錢,王某還搭理下,問多了她直接懟過來:你買回家N年的東西還能退嗎?退錢不可能,要是接受,抽時間上門服務。
當然,王某堅持不退錢的行為,惹怒了一些鄰居。有位鄰居1年前辦的卡,就因為如此,和王某從線上罵到線下,鬧得整個小區都知道了。
很多鄰居體諒她的不易,接受上門服務。但問題是,門店關閉後,王某直接去上海外灘某一大美容院上班了。因離家太遠,她乾脆住在那邊,很少回來。這要約一次做臉或按摩,得等到什麼時候!
有位年前充了8000元的鄰居,在微信上預約了不下10次,但不是沒收到回復,就是回復不在家。
總之,這一波弄下來,大家對王某的意見很大,私下裡都說她不厚道。
我想,門店倒閉,王某固然有難處,但賴著不處理,這不僅失了經商的口碑,也丟了做人的誠信。
正如古代理學大家程頤所言:「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也許,無誠信的人,做生意會倒閉,與人相處也會被孤立。
那麼,對於這類由充值卡帶來的難題,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嗎?
事件二:2年前辦的充值卡,如今要搬走,但店家堅持服務完再走
也許,我的一位遠方親戚處理充值卡的方式,則明智很多。
這位遠房親戚,兩年前在上海閘北區某一巷口弄了一個小門店,做美甲、美容等生意。去年初,她的丈夫去蘇州上班,並在那邊買了房。
想著這上海門店租金太高,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因此,她想離開上海去蘇州謀生。
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首先,在上海做了這麼久,有一批固定的客戶;其次,很多客戶辦了充值卡,多的裡面有1萬多的存數。有人建議她,先搬走再說,要是客戶投訴,可以上門服務,或者對摺退錢。
思慮再三,親戚決定,等客戶用完卡裡的錢,再搬走。
她說,上門服務,從蘇州趕到上海,太遠;對摺退錢,客戶肯定不高興,傳出去聲譽也不好。如果留下來,可以督促辦了卡的客戶儘快消費,或者上門服務;同時,還可以接一些散客戶,不辦卡。
總之,從今年年初開始,她熬過了疫情,熬過了資金困難期,現在依然沒賺多少錢,但至少讓客戶知道:不管如何,她不會跑路。
正因如此,很多客戶成了她的忠粉,有些還說:蘇州離上海不遠,以後周末結伴跑去蘇州,跑去你家做美容。
我想,聽到這話,親戚肯定很自豪,因為她贏得了回頭客,贏得了別人的喜愛。而這種誠信人格,為她將來在新的城市立腳,奠定了很好的口碑基礎。
有人說,誠信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此話不假。生活中,有些人能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願意傾其所有維護這筆財富;但也有人對此置若罔聞,一味追求金錢等有形的財富,到頭來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鄰居王某因充值卡和鄰居對罵的鬧劇,不就是典型的案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