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十五,是釋迦牟尼佛涅槃懷念日!兩千多年前的這一天,世尊示寂,吉祥而臥入般涅槃!今天,讓我們共同緬懷偉大的佛陀,感恩佛陀的教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受持、讀誦、探討佛陀留下的經典,增添般若智慧,體悟佛陀的真實妙義,慈悲為懷,自利利他,是對佛陀最好的感恩,最好的緬懷。
下面探討「如是降伏其心,則生清淨心。」《金剛經》云:「如是生清淨心」,六識感覺和認識的世間萬物,都是汙染人心的客塵,需要從心靈深處徹底的打掃乾淨,不住六塵而生清淨心。清即不濁,淨即汙染。不濁則心無分別,無染則心不住相。妄盡情空,塵消識散,一塵不染,一心不亂即是清淨之心。
「如是降伏其心」,就是破除四相,放下執著,背塵合覺,安住清淨心。只有心淨了,一切虛妄之相將不驅而自散,從而妄心不降而自降,凡夫有相也自然無從可住,從而真心不住而安住。如此,背塵合覺,去妄歸真,才是金剛般若之妙義。
以般若關照一切,悟得非實假有,無相無住之理,從而在思想上清除一切外向染汙,無所執著心地空明清淨。絕不能執著眼睛可見的大小形狀、不同境況、各類顏色等表面現象,也不應執著於耳聞的聲音、鼻嗅的氣味、舌品的六味、身體的觸覺、意識的感覺和認識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一切概念,而應面對一切無所執著,並由此產生無垢無染、無貪無嗔、無痴無腦、空寂純淨的心念。
不見垢法可厭,不見淨法可求,修得一顆清淨心,就懂得我們生活的這片大地就是淨土,就是極樂世界。因為,出離六識的清淨心,沒有煩惱、執著、妄念、名利、分別、苦難等,在生活中放下了這些,我們生活的地方不就是極樂世界嗎?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生存的大自然!
「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佛陀為「如是生清淨心」舉了個例子,如果有一個人身體像須彌山那樣高大,你看來,這個人的身體是不是很大呢?
「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非常大,世尊。為什麼呢?因為如來佛曾說過,可見之身相併非真實之法身。法身無為,包太虛以無外,含萬象而有餘,非色法之所收,豈形象之可取。而世人所看到的身相,只是虛妄的形象、空幻有為的色相。所以,言其大,並非真性法身遍滿虛空的真大,不過是相對之大,假名為大身而已。正因為如此,我們同樣不能對其產生有住的染汙心,而應像佛剛才說的那樣無所執著,生清淨心。
以觀照般若妙義解悟,人身長大,則非大身,是彰顯一切眾生法身不二,無有限量,才說大身。法身本無處所,所以,沒有說是大身。
色身雖大,內無智慧,不為大身;色身雖小,內有智慧,才為大身。雖有智慧,不依教奉行,也不是大身;依教修行,悟入諸佛無上知見,心無能所限量,才是大身。
清淨心應無所諍,平等無二的對待一切眾生。無諍即是清淨行,清淨行就是除去有所得的心,如果存有所得心,就是有諍,有諍就不是清淨道,常得無所得心,就是無諍行。
不自淨其心,色著清淨處,心有所住,就是住法相。見色住色,住色生心,既是迷痴的人;見色離色,不住色生心,即是開悟的人。
住色生心就如雲遮天,陰暗無光,渾濁不清;不住色生心就如空無雲,日月常照,清淨無比。住色生心,即是妄念。不住色生心,即是真智。妄念生則暗,真智照則明,明即煩惱不生,暗則六塵竟起。
如是降伏其心,則生清淨心。清淨心不執著一切境界,心中不再為虛妄的塵境奔勞,心中只有法的喜悅,只有佛陀留下來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