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一部經典著作,裡面有很多的經典名句,從這些名句中你可以明白人的一生都是在修行,無過於修好布施心、隨緣心、平常心、安定心。
布施心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人間一切功德源於布施,所謂布施並非是施捨,而是源於本心的給予並不會貪求回報,行善布施完以後就會忘記所做的善事,沒有絲毫的求回報的心,心中無所住,無所求,也就是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相!不執著於行善,每一次行善都是內心的感召,行善布施和財富、地位無關,布施的功德和自己的心有關,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發心得多少比布施的多少更重要!真正的給予是不求回報的,這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奉獻。
隨緣心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生一切都是虛妄,一切都是幻想。不可說不苛求,一切自有定律;我們對世間所擁有的一切只有使用權並非佔有權,當你明白一切非我所有就會明白,得到自己應該得到的,放棄自己得不到的,隨緣當下,一切盡力而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痛苦都是源於你我執著於相,今天你執著於愛你、疼你、恨你、傷你、怨你、卻不知道一切是妄念,才會讓自己深受痛苦,不去執著,一切隨緣,才會明白自己所想所要所求,才會找到真正的自我,隨緣是對自己的認識,對萬物的接納!
安定心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一個人若沒有安定的心即使擁有再多也不會滿足,內心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煩惱,欲望永遠是無法填滿的,佛教認為,一念之間,人就會有八萬四千種煩惱。降伏其心。好好地掌控好自己的心念,千方百計把自己各種想入非非的想法停下,各種念頭止住了,懂得安定就不生煩惱,安定就是懂得知足!
平常心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人生歸根結底還是歸於平淡,落實到洗衣做飯的平常中,一切事情本著平常心去接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擁有平常心,所謂穿衣吃飯即是道,平常心是道。真的平常心就是心止於至善,而不是忐忑不安,就是不計較輸贏,從容不迫,就是乾淨而溫和,寬容而鎮定。凡事平常心相待,得到不會大喜失去也不會大悲,安然當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