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十句名言,感悟佛法智慧

2020-12-14 國學雜談

《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佛教經典,很受大眾歡迎。但並不太適合初學者去讀,因為此經闡釋的是佛教最高深的智慧,即佛教的空性,相當於佛教的大學課程。如果一個人沒有從基礎學起,直接去研究《金剛經》,就好比小學中學都沒讀過,卻直接上大學,不但很難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還會增長浮華和傲慢,陷於空談。

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佛經中常講八萬四千法門,這不是具體數字,只是形容法門之多。法門為什麼沒有高下?因為任何一個法門,就如對治眾生疾病的藥,藥不分貴賤,只要能對症,能治好病,就是最好的藥;不對症,再昂貴的藥,也沒有用。

二,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世尊講經,都是契機說法,這句話可不是對一般人說的。很多人喜歡拿這句話指責別人執著佛法,其實很可憐,人家好歹還有個佛法執著,你連佛法是什麼都還不知道呢,還談什麼捨棄佛法?佛法是修行必不可少的工具,你修好了,當然要捨棄工具,不要成為自己的負擔,但你現在還沒有修好,甚至根本都沒有修,就直接把工具扔掉,你這是學佛嗎?

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句話確實是真理,但不能因為這句話就執理廢事。很多人或許看到這句話就開始想,反正都是虛妄的嘛!什麼都無所謂了,還不如放任自己的欲望,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守什麼戒律呀,這就徹底玩完了。相是假相,但要借假修真,不然的話,佛也就不用弘法四十九年了。

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修行的最高標準,是大學時期的課程,可我們現在是初學,還是小學階段,根本就無法做到,不可能做到無所住。所以想要無所住,還得先有住,住什麼?住善法,用善法代替惡法,用善的念頭代替不善的念頭,從這開始,循序漸進,這才是修行。

五,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不取於相」,不是什麼都不幹了,而是在認清事實真相後,該幹的還是要幹,只是心中不留痕跡,沒有掛礙,不再執著結果。「如如不動」,不是身不動,而是心不動,心裡不再有妄想。這也是修行的目標,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

六,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布施是學佛修行的必經之路,只要修布施,就有福德。但是呢,你以怎樣的心態去布施,福德大小是不一樣的,「不住相布施」是布施的最高境界,既不著有,也不著空,這個很難,但是一旦做到了,福德大到不可思量。

七,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這句話表面看起來不難理解,其實含義很深。在理論上,我們也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承認這是真理,但也僅僅是知道而已,並沒有切身悟透,一到生活實際當中,就把這句話拋到腦後了,原來怎麼樣,現在還怎麼樣,照樣執著其中。如果真的能在一切時、一切事當中,都能清楚地觀察到「諸相非相」,那就是真的見性了。

八,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如果真的以為佛沒有說法,那世尊七七四十九年講法都是幹什麼?豈不是白講了嗎?這裡是講,佛講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契機說法,是對症下藥,他並沒有講法的念頭,不是他主動要給大家講個什麼法,他講的任何一法,都是針對當下一類眾生來說的,講完即修,沒有一絲痕跡。

九,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時間在不斷的過去,我們的心念也在不停的變化,根本抓不住,得不到,現在剛萌發的一個念頭,轉瞬之間就已經成為過去。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這三種心,我們都抓不住,我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管好當下這一念,一念善就是天堂,一念惡就是地獄。

十,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妄語是佛家大戒,釋迦牟尼佛講的都是最真實可信的,不可能講妄語,但總會有一些人不相信,總以為佛是在騙大家。那請想想,佛到底有什麼理由騙大家呢?為名還是為利?國王的地位都放棄了,整個國家本來都可以是他的,他還稀罕那些名和利嗎?他還稀罕弟子的那點供養嗎?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五句箴言,靜心拜讀,領悟佛家智慧
    #範冰冰大昭寺禮佛#《金剛經金剛經發源於印度,傳入我國,被大眾廣為接納,無論是三教九流,還是達官貴人都喜歡研讀推崇《金剛經》,金剛經裡的空性理論與中國的儒道信仰互相結合,可以說《金剛經》已經深深融入了中國的文化之中。《金剛經》中這五句箴言,若能靜心拜讀,就可領悟佛家的無邊大智慧。第一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上)
    《金剛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本文分享的是南懷瑾老師開示的《金剛經》精華40句。《金剛經》三個字的精華我講《金剛經》的時候說過,《金剛經》的精華就在三個字:「善護念」。什麼是「善護念」?
  • 十句名言,感悟《易經》的智慧!
    《易經》,不但被儒家尊為「六經之首」,享有崇高的地位;在道家經典中,也享有同樣崇高的地位,被奉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華夏文明智慧的結晶。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其中的十句名言:一,潛龍勿用。
  • 《孟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聖人的智慧!
    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我們共同感悟一下聖人的智慧!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感悟: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人生得意之時,就要多為天下眾生著想,多做利益天下蒼生的善事;在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更要堅守道義,做好自己,為世人做個榜樣。
  • 《道德經》十句名言,感悟人生大智慧!
    今天和大家分享《道德經》的十句名言,共同學習老子帶給我們的人生智慧。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越是正直的人,越是經常委曲求全;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顯得很笨拙;越是口才好的人,越不輕易發言。六、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生最大的災禍,源自不知足;最大的罪過,來自於貪慾。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所謂的金剛,不是四大金剛,而是一種原產於印度的金剛石,這種石頭異常的堅硬,被印度人視為世間至堅之物,般若則是一種大的智慧,是成佛之人具有的一種智識,可以看透世間的無上道理,波羅蜜是一種修行的道,是從此岸到彼岸的結果。《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
  • 《金剛經》最經典十句,直擊內心深處,點醒執迷人生!
    《金剛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一部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金剛經》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名含義就是以金剛般無堅不摧的大智慧斬斷人生的種種煩惱,到達清淨的彼岸。
  • 《金剛經》中的2句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
    《金剛經》中的兩2名言,明白了可以看透人生,活得更加坦然自在。《金剛經》在我國很是流行,這大概和六祖慧能大師是分不開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從這部經開悟的,所以從六祖慧能大師開始,就用《金剛經》來驗證開悟的人境界的真假。
  • 《金剛經》裡最震撼人心的12句話!
    甚至有人認為佛教念經,念的就是《金剛經》。難道還有其他的經?不是他們孤陋寡聞,而是《金剛經》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有一點共同的是,不論是出家僧眾,還是在家居士,或者對佛教沒有興趣的人,都知道《金剛經》是本好書。至於到底好在哪裡,就看個人的接觸程度了。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大智慧40句
    【7】農曆生日與性格的奇妙關係《金剛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本刊經過三周時間重點讀誦學習《金剛經》,傾聽太虛大師、星雲大師、夢參長老、聖嚴法師、南懷瑾老師等等的深刻睿智的系列講座,相信讀者均有巨大收穫,還需要持續不斷反反覆覆學習。本期是階段性學習《金剛經》的最後一期,我們將跟著南懷瑾大師一起總結性學習《金剛經》中的最精華40句子,最好背誦下來,努力學習參悟大乘佛教的最高般若智慧。
  • 至高無上的佛法、究竟圓滿的智慧就在日常生活中
    《金剛經般若研習報告》聽了一遍,感覺淨空老法師講的很精彩、有受用,然後又聽一遍,非常歡喜!  我在2014年10月請過一部袖珍口袋本《金剛經》,大概讀過五六十遍,不懂意思,難以理解,這次聽懂了不少義趣。  「般若」是整個佛法的中心。
  • 《金剛經》:這4個四句偈,蘊含了如來的最高智慧!
    《金剛經》作為佛教的大乘經典,是流傳最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不過,《金剛經》中雖然多次出現四句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個四句偈。其實深入考察《金剛經》,佛陀的本意沒有限定四句偈是哪句,而可以是多句。《金剛經》中確實有多個四句偈,且都是經典至極,可謂蘊含了佛陀如來的最高智慧。以下4個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
  • 《增廣賢文》裡的十句智慧名言,發人深省!
    《增廣賢文》是明朝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讀物,集中了古今各種經典名言、諺語,句句充滿了人生智慧和哲理,雖然是兒童啟蒙讀物,但對我們大人來講,意義也非同尋凡,因為其中的很多道理,我們大人也未必明白,今天末學和大家一起學習其中的十句:
  • 佛法:罪業重、根性差的人就學不了《金剛經》嗎?
    網圖佛祖所說的佛法,是要使眾生從此岸的苦海到達解脫的彼岸,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交通工具,因為路有千萬條,工具也有無數種,走路、騎馬、坐車、乘舟等等,無不是為了達到覺悟的目的因為生佛平等,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佛祖能演示《金剛經》中的無量功德智慧,眾生自然也就可以信解受持而達到彼岸,又何曾有什麼根性、罪業之別。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有幸得聞、信解、受持《金剛經》,就是因為《金剛經》不是給某些人單獨所說之法,而是普適性的適合無量眾生的平等之法,可以契合於所有眾生的根機。
  • 《金剛經》五句有名偈語,其中第一句和第五句要牢記,受益終身!
    說到佛教,講到佛法《金剛經》,大多學佛人都知道。特別是中國禪宗文化中,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因為金剛經而開悟,之後成為了一代宗師,也被西方人稱為東方三聖之一。其中,《金剛經》也受到了國內外包括佛家、科學家等甚多人的受持,可謂是魅力之大。
  • 佛法:想獲得《金剛經》的殊勝功德,在讀誦之前先要搞清楚4個要點
    作為佛門的無上聖典,《金剛經》以其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之智,歷來是所有想要證入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法修行者所研參的重要法門。千百年來,無論僧凡,確實也有許多的人因為參究《金剛經》而獲得了證道的契機,有些人雖然沒有直接悟入如來法藏,但是也獲得了《金剛經》的感應而使自己長足了生活的智慧,可以透過迷霧而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實相。
  • 佛法:讀《金剛經》,這個重點一定要知道,否則徒勞無益
    想要修行佛法,《金剛經》絕對是一座繞不過去的高峰,作為一部影響力非常巨大的經典,無論是在中國文化中還是在佛教的地位中,他的影響力還是絕對不容小覷的,被稱為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超越了一切宗教性,而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可以說他的智慧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佛教的範圍。
  • 禪宗14句名言,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圓滿的智慧!
    禪宗14句名言,字字句句都充滿了圓滿的智慧!(1)佛,這個名詞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就是覺。覺之體是智慧,沒有智慧你就不會有覺悟,所以智是體,覺是用,有體有用。(2)釋迦牟尼佛確實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他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為眾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
  •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品
    忍辱波羅蜜;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容常人所不能容的智慧這時候,須菩提聽聞了金剛經,深刻理會了其中的真諦,禁不住感激涕零地對佛說:「世間稀有的世尊,佛陀說如此奧妙的佛法經典,這是從我得到開慧眼以來,從未聽過如此經典的佛法。
  • 佛陀為什麼會說 金剛經智慧不可思議
    點擊關注,每日收看實修實證的禪修者解讀佛經、佛法的原創文章。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再有,須菩提,如果學佛的善男子、善女人,在理解讀誦修持這部金剛經以後,還受到他人輕賤,這是因為這個人以前犯下很多應墮入惡道的罪業,所以才造成現在被他人輕賤。如今,他以前所造的罪業會立即消滅,能很快得到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指學習佛法解脫善道的男人們和女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