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親子共讀3大痛點,專家為您開解方

2020-09-28 童書奧斯卡

帶孩子去圖書館或是兒童館我們會看到,同樣年齡的孩子,有些可以坐下來翻讀書本;有一些是把書拿起來當玩具玩,那是因為每一個孩子的「閱讀年齡」是不一樣的。



發展年齡跟閱讀年齡是不一樣

閱讀年齡並不會像發展年齡一樣,隨著歲月增長,而是需要透過練習、學習才會逐漸增長,因此需要透過家長、老師的輔助引導。而書籍本身也需要適齡,例如《愛哭公主》是屬於大開本、直角邊緣、薄頁內容,如果給0~3歲孩子翻閱有可能會被撕破,因此比較適合4-6歲的小朋友。

0-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挑選布書、硬板書、洗澡書,這類書籍比較能夠承受還不懂控制力道的年紀使用。即使孩子撕破書,爸媽也不用急著罵孩子,應該對孩子說:「這樣書就不能說故事給我們聽了。如果你想要玩撕的遊戲,我們換成不要的紙來撕。」讓孩子知道這個對象不是拿來撕、拿來玩,甚至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撕破的地方。從爸媽的引導與態度,小孩會學習正確對待書本的方式,也能學會珍惜對待書本。


爸媽的痛點1.共讀時,小孩沒有耐心

常常會有家長發現,4-6歲的小孩沒有專注力、沒有耐心看完一本書,可能看到一半就跑走,或是快速翻閱書本就說看完了。

這個年紀的孩子都是用圖像在理解故事,因此他們快速翻閱並非是沒有耐性,而是他們閱讀方式與大人閱讀文字的方式是不一樣,孩子透過圖畫樣貌大概知道了故事的發展、急著看接下來的故事,造成雙方閱讀節奏速度不同。

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先自行翻閱過一次,先透過圖像閱讀過一次知道故事內容,再來進行故事文字內容式的親子共讀。或者孩子專注力比較不好時,要挑選字數較少的書籍,也可以用「看圖說畫」的方式,來跟孩子講解這個故事,不用逐字閱讀,因為孩子比較容易理解口語說故事,因此會更容易享受在故事當中。

4-6歲的孩子專注度大概10-15分鐘,如果孩子超過這段時間就坐不住或是分心,家長也不用感到挫折。甚至當孩子閱讀年齡與專注度較低時,家長也可以透過「指圖識物」的方式,來跟孩子說故事,讓他對於閱讀有成就感。



爸媽的痛點2.小孩每次都只看同一本書,為什麼?讀完後該怎麼跟孩子互動?

這個情況大概是發生在2歲~3歲左右的小孩,他們把那一本書當作是朋友一樣,會重複地看同一本書,他們會透過家長反覆說同一個故事的故事內容,進一步來掌握語彙的精準度。家長可以用「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的方式跟孩子互動的遊戲,來讓共讀的時間可以有不一樣的樂趣。也可以鼓勵孩子說給自己聽、說給家人聽,讓孩子有閱讀成就感。

有些孩子會對於某個一類型的喜好,那爸媽透過交換喜好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接觸另外一類型的書籍,比方可以跟孩子說:「你是恐龍的專家,媽媽是蔬菜的專家,那我們來看看恐龍跟蔬菜怎麼樣當好朋友!」或是「恐龍長的這麼大隻,那牠需要房子,我們來看看恐龍可以住在怎麼樣的房子裡。」來延伸孩子的興趣。

家長們會疑惑,共讀完之後,我該怎麼知道孩子是否有聽進去故事呢?或者應該怎麼跟孩子聊這個故事呢?



共讀過後互動秘訣4F:事實、感覺、發現、運用

爸媽可以透過「圖畫書」來聊天可以知道孩子的想法,透過圖畫書上的圖樣來跟孩子聊「事實」,例如:「咦?愛哭公主怎麼了?」引導孩子看著圖像來回答你,他看到的事實。

聊聊孩子看完這本書的「感覺」,他看到《愛哭公主》因為念了咒語而不哭,那孩子自己呢?會因為念了咒語而不哭嗎。

結合生活,讓孩子去「發現」故事內容與生活是有連結性,「你會因為沒有收到想要的生日禮物而哭嗎?」。

最後是「運用」讓孩子學習將繪本所傳達的事情運用在未來的生活上──「如果之後遇到小朋友因為不開心而哭,那你要怎麼幫助他呢?」。

在這樣的互動過程當中家長們千萬不要心中有標準答案,因為這樣就不是和孩子聊天,而是考試。

爸媽的痛點3.念英文的繪本,但是小孩會抗拒,怎麼辦?親子共讀的時候需要指著念讀嗎?

圖畫書是一種媒介,孩子其實對於文字都讀不懂,所以他們是透過圖像以及自己熟悉的語言來認識故事內容,家長可以先用孩子熟悉的語言講一次後,再用英文來念一次,讓孩子知道原來同樣的故事可以透過不同的語言來說,從欣賞故事的角度讓孩子自然自然的容入滲透語文有趣性,爸媽應該要將語言視為生活當中的表達、溝通,家長應該將外文繪本當作是教導孩子「理解、表達」語文能力的媒介。

有些家長會問,在親子共讀時要指著文字一邊念嗎?在孩子0-3歲時共讀「指圖識物」、4-6歲則是「文字指引的共讀策略」,可以讓孩子理解文字的概念。家長邊指邊念讓孩子認識文字,並且了解念讀的正確順序,同時讓孩子可以好奇文字、並且讀寫萌發。因為同樣的文字不一定只會出現在書本上,而是生活周遭都有可能出現,比方說:爸媽可以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名字,孩子會在生活上開始尋找有出現自己名字的招牌或是文字。

甚至是當爸媽指著文字念出來,搭配圖像,讓孩子更能理解這個文字,比方說:《朱瑞福的遊泳課》畫面上有水、有動物在遊泳,所以當家長念出「遊泳」兩個字時,孩子搭配圖像就可以理解文字傳達意思。

同樣的,爸媽也可以跟孩子說「遊泳」跟水有關,所以「遊泳」的旁邊有三點水。讓孩子對於文字有進一步的理解與認識,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文字是圖像、符號。家長也可以在共讀之前設定一個今天要尋找的文字目標,讓孩子在共讀當中尋找該文字,成為共讀裡的小遊戲,認識字的同時也能讓小孩有閱讀的成就感。

親子共讀之間最重要的事──專注、成就感

有些家長會想問:「要跟孩子共讀到幾歲呢?」答案是:家長應該要把握這段他願意與你共讀的時光,越長越好,是親子關係。

家長應該透過繪本跟孩子聊天,比方說《愛哭公主》你可以問問孩子身邊是否有這樣的愛哭公主;如果遇到了該怎麼辦呢?從這樣的對話當中,你可以了解他的觀察、想法、看到的人事物,甚至建立好的價值觀的方法。而不是拿著繪本試圖「教育」小孩,這樣子只會讓他對於閱讀反感。

如果孩子已經有學注音符號,會嘗試著邊拼音邊閱讀,家長或許會覺得閱讀進度很慢,但注音符號就像腳踏車的輔助輪一樣,是輔助孩子進入自主閱讀,爸媽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你念一句、我念一句」的遊戲,幫助孩子越拼越順,獲得閱讀上成就感,漸漸地孩子就可以自己念完整本。

因為10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是認知發展與語言發展成熟的時期,因此最好是在10歲之前輔助孩子可以獨立閱讀,因為孩子可以透過閱讀來幫助自己學習。

相關焦點

  • 親子共讀的技巧
    親子共讀可以從孩子多大的時候開始呢?沒有限制的,全世界巨多的兒童專家都一致認為:所謂具有優秀天賦的孩子,通常都是較早就接觸到讀書環境的。聊爸這段時間匯集了一些兒童文學專家,關於為不同年齡段孩子選擇共讀讀物的指引,今天在這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 閱讀點微信小程序2.0 全新上線 悅享親子共讀
    閱讀點?繼發布了《孩子是百寶箱》及《做人的基石》兩套圖書系列之後,推出又一大閱讀工具類產品——其自主開發的「閱讀點?小程序」於近日正式上線。本著「不會講故事閱讀點幫您講!不會英文閱讀點幫您念!」的樸素理念,閱讀點打造了「閱讀點微信小程序」和「閱讀點親子共讀平臺」兩大線上平臺。
  • 專家解讀早期閱讀與親子共讀對兒童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其中,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專家、教育部教師教育資源專家委員會專家魯子問教授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首席學術官曹文教授分別發表了「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及「親子共讀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要意義」的重要觀點。
  • 親子共讀點燃兒童夢想
    那就為他們讀童話吧!想讓你的孩子變得更聰明嗎?那就為他們讀更多的童話吧!」在蘇格蘭,愛因斯坦的這句話經常被政府和圖書館引用,作為鼓勵家長開展早期親子共讀的廣告語。蘇格蘭政府對早期親子共讀事業於個體終身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有著明確而深刻的洞悉,從2010年開始,蘇格蘭政府開始實施推進面向0—5歲兒童的「書蟲行動」,面向6—8歲兒童的「讀讀、寫寫、算算行動」,由政府全額提供資金,將親子共讀作為核心內容,在蘇格蘭所有家庭中推廣。
  • 親子共讀《媽媽的心》:教你3招,讓繪本開啟3—6歲閱讀黃金期
    《媽媽的心》內頁4所以,此繪本非常適合3—6歲幼兒去閱讀。想要為孩子開啟閱讀的好習慣,就從親子共讀繪本開始。事實上,和3~6歲的幼兒共讀是件非常快樂的事,他們往往會熱情地表達特殊的幽默感,興奮地關注著每一個小細節。如,在讀《媽媽的心》時,孩子認真讀完給我大大的擁抱,我就很容易從中得到情感共鳴,這種感受很幸福。
  • 乾貨與數據:專家解讀早期閱讀與親子共讀對兒童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受訪的中國兒童英語學習者紙質閱讀率僅為49%, 0-2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55%,3-5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45%,6-8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47%,9-11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52%,12-14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47%,電子閱讀率也只有53%。
  • 親子共讀的幾個姿勢,暴露了共讀效果的好壞,很真實!
    不少家長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這件事,大多數家長會利用晚上睡覺前的時間或者周末的閒暇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希望通過這件事,讓孩子愛上閱讀,同時也增進親子感情。但有時,會「局面失控」,孩子一聽說要讀書,撒腿就跑,要不就提出各種不合理的要求,總之把你弄得很「火大」,就是不能乖乖與你一起讀書。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可能跟你與孩子的共讀姿勢有關。
  • 「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的事 「共讀」還包括「共玩」
    原標題:「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的事 「共讀」還包括「共玩」   「親子共讀不只是媽媽做的事,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和孩子共讀,帶來他們不同的思考模式。」第三屆豐子愷兒童圖書獎評審、美國南依利諾大學幼兒教育博士李坤珊近日受邀在南京太平巷幼兒園開公益講座,向家長們傳授「親子共讀」的小秘訣。
  • 高質量陪伴從親子共讀開始
    「閱讀的落後會影響孩子整個學業的發展」「聽故事的頻率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在膝蓋上、懷抱裡、餐桌邊的語言、文字場景中孕育的」「親子共讀中的交流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兒童的閱讀量與父母陪伴閱讀密切相關」……在日前於北京舉辦的兒童早期閱讀幼兒園園長論壇上,圍繞「閱讀點亮童年」這一主題,與會專家深度聚焦幼兒早期閱讀,達成了親子共讀就是高質量陪伴的共識
  • 親子共讀培養專注力
    不少專家認為,3~6歲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關鍵期。不過,我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從他2歲左右就開始了。因為我觀察到達達天性特別外向,而且喜歡熱鬧。身邊一有響動,他就會立刻回應。11個月大時,我把他放在陽臺上曬太陽,他居然不停地對樓下走動的人們呼喊、招手,希望別人來玩。
  • 親子共讀,隨時都是共讀好時機
    如果是祖孫共讀,為寶寶念繪本還可以活化長輩的大腦,幫助長輩預防失智症,讓祖孫共同受益。不過3~6歲的選書,因應每個孩子的能力發展進程不同,仍應該循序漸進,從字詞量少、情節單純的繪本,慢慢進階到字詞量較多、情節較複雜的繪本或橋梁書。
  • 親子共讀,我們怎麼做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在0至8周歲兒童家庭中,平時有陪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佔71.3%。然而,大多數80後、90後在自己的童年時代並沒有太多與家長共讀的經驗。轉身成為家長的他們,對於應該讓孩子讀什麼書、如何讀書才能促進孩子成長,尚處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之中。
  • 6歲前必須分房?害寶寶不淺,四位專家:親子共睡的好處不可替代
    在現在很多的育兒理論中,都覺得「親子共睡」是有時間限制的,一般建議3歲之後便開始嘗試分房,而6歲前,必須完成分房睡這件事情,否則,對孩子的性格獨立沒有好處,孩子甚至容易性早熟。開心果媽媽最近也收到很多家長的私信,其中有一位寶媽擔憂地說:「很多人說,都6歲了,還不分床,對孩子性格發育不好。
  • | 書中風景「讀」好——親子共讀打卡挑戰賽
    ——巴金書中風景「讀」好親子共讀打卡挑戰賽值此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武威市圖書館開展書中風景「讀」好——親子共讀打卡挑戰賽。讀聯體平臺結合「中國閱讀——閱讀推薦榜」和「讀聯體全國閱讀熱度榜單」挑選20本共讀書目。通過家庭共讀打卡,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 醫生傳授共讀技巧促進孩童腦部發展從親子共讀開始
    在孩童3歲以前腦部發育最快,利用共讀方式能學習到的9個好處:1.學習基本閱讀技巧,能開始認識字母的長相。3.學習如何拿一本書。4.學習如何翻頁。5.學習如何從頭開始。6.學習印刷字體內容。對話式共讀強調親子互動技巧,利用問與答的形式,鼓勵孩子參與閱讀過程,一本童書可以有不同引導方式,例如1歲半-2歲,可以詢問指認圖書的圖案;3歲可以詢問上下空間概念;4歲可以詢問前後空間概念;5歲則可以詢問順序概念等。也可以利用對話方式幫助父母了解自己的小孩的反應是否適當,是否符合其年齡發展。
  • 親子共讀內涵需延伸 2017年十大親子圖書公布
    所謂「親子閱讀」就是父母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又稱"親子共讀"。「親子閱讀」是孩子和家長共同享受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閱讀過程,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享受美好的閱讀時光;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 六月,書中風景「讀」好,親子共讀打卡挑戰賽
    平臺精選 「中國閱讀——閱讀推薦榜」和「讀聯體全國閱讀熱度榜單」共計20本書,作為親子家庭共讀打卡書目。打卡方式:通過活動主頁的「前往打卡」或共讀資源詳情頁的「前往打卡」或「閱讀廣場」的「前往打卡」進入打卡頁面。
  • 親子共讀經典書籍
    性相近,習相遠……」日前,觀山湖區新世界社區舉行「巾幗領讀,好書『童』享」閱讀活動,家長與孩子共讀經典書籍。  當日的活動首先是經典誦讀,在專家的領讀下,新世界社區的家長和孩子高聲誦讀《三字經》,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隨後,一名孩子的母親走上講臺,與家長、孩子們一起分享兒童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的閱讀感受,圖文並茂的解說不但吸引了孩子們,也引起了家長們的興趣。
  • 如何讓「親子共讀」更有效、更科學?
    童書中存在不適宜內容家長如何幹預29歲的李女士有一個可愛的4歲女兒,每天睡前,她都會和愛人一起陪孩子讀讀童話、繪本,在他們看來,這是勞累了一天後最溫馨的時刻。但就在不久前,李女士在網上看到一則舊聞,令她對到底該給孩子讀什麼樣的書心生糾結。
  • 媽媽網讀書月重新定義「親子共讀」的新型親子閱讀理念
    相關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遠低於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讀書13.43分鐘。而0~8周歲兒童人均圖書閱讀量為6.34本,已經超越成人閱讀量。也就是說,有可能大多數父母的閱讀水平是跟孩子有一定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