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憶錄》

2021-01-07 正北方網

 

書名:《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憶錄》

作者:葉霞翟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5月

書號:978-7-5495-7274-8

定價:36.00

烽火情緣

——讀《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憶錄》

王虎

一直以來,無論對於抗日戰爭還是接下來的解放戰爭(國共內戰),現存的文字和影視作品大都「旗幟鮮明」,以至於對苦撐抗日主戰場的國民黨領導的戰役和國民黨官兵鮮有敘述,有的話也是以失敗者和反面、小丑的角色出現,也就讓我們缺少更多的視角來看待那段民族危亡中全體國人攜手努力的機會。

蔣介石領導的抗戰中,湧現出了大量的忘我、勇猛的將領和戰士,據不完全統計,抗戰八年中,國民黨有271位將領(上將19人,中將81人,少將171人)犧牲殉職,陸軍總共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他們的事跡也開始出現於大家的視野中,這其中也包括各種媒體、訪談、書稿的問世,這本《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憶錄》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以胡宗南夫人的回憶和紀念來從另外一個側面觀察胡宗南這位國民黨高級將領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舍小家而顧大家;在兩黨兩軍激戰的時候,痛苦多而歡愉少;在安度靜養的晚年裡,去迷茫而有信仰。本書從一個側面反應了胡宗南有情有義、兒女情長的一面,讓我們看到軍裝背後那個對心上人也曾柔情似水的有血有肉的一面,葉霞翟女士對於胡宗南的回憶,透露出了他們「真誠的愛、長久的信任,以及不畏艱難的努力。」

鑑於胡宗南的特殊身份,相信書中有很多細節不便交代,但是從這本書裡我們依然可以了解到那段民族危亡的歷史、二人長久等待的忍耐和歡聚時刻的天倫之樂。胡宗南和葉霞翟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起名:胡為真、胡為善、胡為美、胡為明,從名字隱約也可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因素和後期宗教對於他們的影響,也是有趣的一幕。

胡宗南黃埔軍校一期畢業,能力出眾,深得蔣介石信任,歷經黃埔建軍、東徵、北伐、抗日、內戰,獲得戰功無數,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然而即使這樣的顯赫身世,在個人生活上的簡樸卻出乎意料。1948年,胡宗南已經官至第一戰區總司令,統轄西北數十萬官兵,可是卻對於自己家屬完全沒有特殊照顧,甚至於令妻兒生活在困苦中。有一年,他們的大兒子胡為真剛剛6個月,由於戰亂和南京的高物價導致營養不良並發高燒,葉霞翟無錢給孩子看病,不得已給胡宗南發電報:「兒病無藥醫,家中要斷炊,奈何?」後來不得不由參謀先預支了一點錢給她們母子。可是後來胡宗南知道了之後卻說:「怎麼你們老覺得家用不夠,你知道我們家的費用已比普通的薪餉高好幾倍了!」

各人生活雖然清儉,可是對於有困難的人卻能伸出援手。在本書附錄長子胡為真先生所寫的《三分之一:先父胡宗南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感言》中講述了這樣一個小事。胡為真為了撰寫回憶他父親的文字,曾經拜訪過澎湖地區已經退休的老士官長劉先生,劉先生談到胡宗南時熱淚盈眶:「你父親生活十分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清苦,可是每個月關餉時,卻都要我把他的薪餉分成三份,各三分之一。一份留在長官部,以供這裡的許多開銷;一份寄回臺北給你母親供家用;另一份送給長官部兩位部屬,某先生和某先生,因為他們兩位都有八九個小孩,食指浩繁,而軍人收入微薄」這樣的作風的確給廣大官兵做出了表率。

返回臺灣後,胡宗南背上了「丟掉大陸」的黑鍋,事實上有主觀、客觀、上、下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實非胡一人可力挽狂瀾的,然而對於種種責難和非議,胡宗南表現得還是比較冷靜,他說:「對於社會的責難願做自我反省的依據,事實真相總有大白的一日,用不到我們去答辯的,目下我們用不到和人家去爭長論短,打筆墨官司,我只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對任何毀謗或者責難我既不生氣,也不介懷。」的確表現出了男子漢大丈夫的廣闊胸懷。

1930年(16歲)開始葉霞翟對胡宗南的仰慕到1933年(大三)校園邂逅乃至十年後的美滿婚姻,葉霞翟與胡宗南的愛情故事經歷了風風雨雨、遠隔重洋和戰火的洗禮,時間無法施加影響,故事結局是美好的,讓我們相信了愛情。他們的故事仿佛也在提醒我們:真誠的愛往往要經歷長久的信任以及不畏艱難的努力。

[責任編輯:郭正杰]

相關焦點

  • 胡宗南的妻子,沒做過戴笠的情婦 短史記
    1965年,葉霞翟出版回憶錄《天地悠悠》,就其與胡宗南的婚戀經過,做了全盤迴憶。據葉的描述,在二人的戀愛過程中,戴笠充當了「介紹人」的角色,但並沒有任何為了「掌握胡宗南」而刻意「培養」葉霞翟的舉動。2015年,《胡宗南日記》出版。
  • 胡宗南次子講述父母愛情故事和在臺晚年生活
    在校園內,談起父親胡宗南,胡為善不時爽朗地笑起。  1951年,胡為善生於臺北。「讀小學時,我考三個一百分,父親才給我一張郵票作獎品。我後來集郵的愛好就是這樣產生的。」後來在學校講授投資學課時,胡為善將他收集的郵票給學生們看,學生驚訝得不得了。  在臺灣,胡宗南去世後極盡哀榮。而當1995年,胡為善第一次踏上大陸時,他面對著迥異的語境。
  • 凌晨3時,胡宗南突然驚叫幾聲,一手高舉,兩小時後就死了
    胡宗南是蔣介石最寵愛、最重要的軍事將領,他的死卻很奇怪。 除夕之夜,胡宗南一家六口歡聚一起,其樂融融。 第二日是1962年大年初一,胡家客人很多,十分熱烈。胡宗南也去了好幾個老友家拜年。
  • 我的父親胡宗南
    母親從小思想新潮,她力爭上遊,初中就離家到浙江麗水住校,之後又讀了高中,高中畢業準備考大學,外公認為女孩子不必讀大學,不準她念大學,不給接濟,她只好選擇就讀公費學校。母親富於愛國思想,於是進入杭州警官學校,成了戴笠的學生。杭州警官學校畢業之後,又進入上海光華大學政治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獲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學位,是獲得美國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中國女性。
  • 胡宗南的愛情故事:憑1張照片,讓1個16歲的女青年迷戀了自己17年
    每次胡宗南來拜訪戴笠,戴笠就讓葉陪侍左右。久而久之,胡宗南的眼睛就被這位香閨美人迷住了。後來,戴笠推託公務繁忙,讓葉單獨陪侍胡宗南。不久,胡宗南就落入情網不能自拔。戴笠見胡宗南已經上鉤,卻突然將葉保送到美國留學。葉到美國留學後,與胡宗南保持著頻繁的書信聯繫,他們通過書信互訴愛戀,情意綿綿。這一場分別,時間竟長達7年之久,直到1944年葉讀完博士才回到國內。
  • 胡為真:父親胡宗南在大陸最後的歲月
    母親從小思想新潮,她力爭上遊,初中就離家到浙江麗水住校,之後又讀了高中,高中畢業準備考大學,外公認為女孩子不必讀大學,不準她念大學,不給接濟,她只好選擇就讀公費學校。母親富於愛國思想,於是進入杭州警官學校,成了戴笠的學生。杭州警官學校畢業之後,又進入上海光華大學政治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獲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學位,是獲得美國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中國女性。
  • 浙江安吉修復開放胡宗南故居(圖)
    浙江安吉修復開放胡宗南故居。嚴格 攝中新網杭州8月12日電(記著 嚴格 古其錚)近日,原國民黨軍高級將領胡宗南故居在其故鄉浙江安吉鶴鹿溪村修復開放,同時以史料展示形式對其生平予以介紹。胡宗南出生於1896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一生經歷黃埔建軍、東徵、北伐、內戰、抗戰等,1950年去臺灣,1962年去世。記者今日來到浙江安吉縣鶴鹿溪村了解到,胡宗南7歲隨父親從浙江鎮海來此定居,l9l5年中學畢業先後受聘於當地小學,任國文、歷史和地理教員。後因與同校教員爭奪校長職位失敗後離家出走,1924年赴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從此開始戎馬生涯。
  • 「西北王」胡宗南51歲時娶了戴笠的女秘書,生下的子女結局如何?
    不過,胡宗南還有另一個綽號,因為他在解放戰爭中屢戰屢敗,所以被稱為常敗將軍。胡宗南雖然常敗,但是卻深得蔣介石信任,這裡面有好幾個原因:首先胡宗南是浙江人,與蔣介石是老鄉,蔣介石的鄉土觀念非常重,他提拔人首先會提拔自己的老鄉。
  • 天地悠悠,愴然淚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深度翻譯和賞析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注釋】①幽州臺:即薊北樓,又稱薊丘、燕臺,也就是傳說中燕昭王為招納賢才所築的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②古人:指古代那些像燕昭王那樣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③來者:指以後的賢明君主。
  • 胡宗南的武裝大遊行:佔領了延安,卻陷入了泥潭
    胡宗南的武裝大遊行:佔領了延安,卻陷入了泥潭周明摘要:1947年3月,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中對陝北和山東進行重點進攻,胡宗南的二十萬大軍攻佔了當時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延安,表面上看這可是空前的大勝利,但是隨後胡宗南的部隊在陝北的山谷溝壑中卻如陷入泥潭,有力使不出,最終在只有兩萬的解放軍打擊下連戰連敗,一年多以後解放軍收復延安,重點進攻被徹底粉碎,這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採銅】範雲飛:讀《餘英時回憶錄》
    2018年,臺灣允晨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餘英時回憶錄》,此書對理解餘先生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極有價值。今略作評論,以管窺豹。        《餘英時回憶錄》的第一章「安徽潛山的鄉村生活」包括三個部分:「潛山九年」、「文字禍」和「五四運動的性質」。
  • 共讀國學 |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宋·文天祥《正氣歌》品讀:天地間有一股正氣,紛雜的散布在各種形體上原詩: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 偉大作家的平凡人生—讀《夏目漱石回憶錄》
    《夏目漱石回憶錄》讓我們也有了一次機會可以了解這個百年前的智慧老人對人生、藝術、文學的思考,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夏目漱石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在《夏目漱石回憶錄》中,夏目漱石這位文學大師靜坐於幽幽歲月中,展開他才華橫溢的筆,發揮他具有鮮明個性的、豐富多彩的藝術才能,向讀者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是作者一生的思想總結。
  • 《另一種回憶錄》:季羨林回憶人生歷程
    《另一種回憶錄》是季羨林老先生的一本散文選集,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散文選集,也許說得上這是作者與編輯的一次珠聯璧合,雖然文章都出自作者季羨林先生之手,但經過編輯獨具匠心的安排,我們就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傾聽季老回憶自己的人生歷程。 《另一種回憶錄》展示了季老和諧文化的一生,我把它當成一部輝煌的交響樂來欣賞。
  • 紅色特工熊向暉:潛伏在胡宗南身邊10年未暴露,如何做到的?
    1938年1月初,時任國軍第17軍團軍團長的胡宗南親自到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面試學生;青年戰地服務團主要是由流亡大學生以及知識分子組成,要到胡宗南領導的第一軍服務。胡宗南早在黃埔時期就發現,從湖南來的學生整體素質都比較高,頗有湘軍的傳統;在成為國軍的高級將領後,胡宗南經常到湖南徵兵,因此對這支青年戰地服務團格外地重視。
  • 熊向暉:潛伏胡宗南身邊,獲閃擊延安密報,為何暴露後胡不殺他?
    胡宗南手握重兵,長期駐防西北,有「西北王」之稱。老蔣曾給了他16字方針「東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蘇俄,內懾回馬。」東御北制,一個被動一個主動,胡宗南對此領悟深刻。他對日軍行動甚少,倒是經常策劃對延安進攻。不過,胡宗南的一舉一動都在延安的掌控之中,這一些都要歸功於一位傳奇的地下情報工作者,他潛伏在胡宗南身邊10年,獲取了大量重要情報。
  • 胡宗南原配梅氏,因看了一場戲被丈夫拋棄,精神失常死於戰火
    她死後,已經手握重兵的「西北王」胡宗南一點都看不出悲傷之意。胡家潦草得將梅秀棠下葬,為她立了一座碑「長媳梅秀棠之墓」,胡宗南知道之後,派了自己的副官回鄉,將那墓碑砸得粉碎。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胡宗南對原配妻子如何憎恨?
  • 國軍上將胡宗南來到臺灣生活悽慘,感慨道:當年應該自殺的!
    今天潮河君跟談談國軍一級上將胡宗南,他善於常言觀色,毫不誇張地說蔣介石的所有生活習慣他都知道,加上他跟蔣介石是老鄉的這層關係,所以他當時可是在蔣介石面前的大紅人。但是來到臺灣後的胡宗南生活並不是很如意,曾經對身邊的人說的:「我應該在哪裡自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