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這個基因和心律異常有關,年輕人突變概率更大

2020-12-15 騰訊網

近日,由麻省理工學院(MIT)Broad研究所、哈佛大學和麻省總醫院(MGH)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早髮型心房顫動(以下簡稱房顫)與TTN基因突變之間存在密切關係。該研究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JAMA》上,首次將單個基因中的功能喪失突變與早髮型房顫聯繫起來

圖片來源:JAMA網站截圖

房顫是一種會引起心臟快速、異常搏動的心臟病,可增加患者中風和心力衰竭的風險,在老年人中相當普遍。它的早期發病形式相對罕見,在65歲以下的美國人中不到1%。它的罕見性表明遺傳因素很強,但具體原因仍不明確。

為了研究早髮型房顫背後的遺傳因素,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2781名66歲以下參與者的全基因組序列數據,並隨後進行了一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測量了常見遺傳變異對早髮型房顫發病風險的影響程度。

從超過820萬個突變開始,研究人員將搜索範圍縮小至基因組的26個區域,在這26個區域內的84個基因中,只有TTN與房顫密切相關。TTN編碼一種名為titin的蛋白質,它能維持心肌細胞的結構,titin缺陷與多種形式的心肌病有關

最引人關注的是TTN突變與年齡之間的關係。在該研究中,2.1%的參與者存在該TTN突變。但當研究人員根據發病年齡分析數據時,他們發現患者的診斷年齡越小,其具有TTN突變的可能性越大。在年齡最小的研究組(診斷年齡在30歲以下)中,超過6%的患者攜帶TTN突變。此外,具有TTN突變的早髮型房顫患者的平均診斷時間比沒有TTN突變的患者早5年以上

不過該研究團隊指出,目前他們的數據只能表明房顫與TTN突變有關聯,並不能說明TTN突變是否在早髮型房顫的發病中有積極作用。但這些數據確實表明,早髮型房顫的治療方法可以更精確。

▲Patrick Ellinor博士(圖片來源:MGH官網)

Broad研究所心血管疾病項目會員兼MGH心臟病專家Patrick Ellinor博士說:「TTN在心臟病學領域的作用眾所周知,使其功能喪失的突變會導致多種心肌病。但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它與早髮型房顫之間存在關聯。」

Ellinor博士指出:「目前房顫的標準治療方法是抗凝劑、控制心律的藥物、或稱為導管消融的侵入性手術。但在年輕患者中,我們可能可以考慮退後一步,通過基因檢測尋找心肌病的微妙跡象。此外,我們還不知道具有TTN突變的患者是否會有不同的結果,或者我們是否應該根據患者的TTN狀態對其進行分層,或者我們是否應該觀察年輕房顫患者以確定他們是否患有心肌病。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重要問題。」

參考資料

[1] New link betwee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mutations in heart disease gene. Retrieved December 13, 2018,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8-12/biom-nlb121018.php

[2] Seung Hoan Choi, et al., (2018). Association Between Titin Loss-of-Function Variants and Early-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Lancet.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8.18179

相關焦點

  • 一個基因突變,讓人變矮4釐米
    由於微原纖維能為彈性蛋白提供支架,這一支架結構的異常,或會導致體內的彈性蛋白堆積減少。對於這一基因變體影響身高的機制,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明確的答案。但此前有關FBN1基因突變的研究,或許能給出線索。此前的研究發現,FBN1基因出現其他突變時,會導致骨骼異常和皮膚彈性變化。
  • 38歲以上女性所生的孩子患有基因突變的風險更大
    中國網10月16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10月1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年齡超過38歲的女性所生的孩子患有基因突變的風險更大。說起DNA,它可以解釋人類作為生物的每一種特性。除了細胞中的DNA,每個人從胚胎開始就具有線粒體DNA,線粒體DNA只通過母系傳遞,它決定著細胞中線粒體的形成。
  • 自然界中基因變異的概率極小,可怕的是人類掌握了定點突變的技術
    接下來有四個詞彙非常重要,分別是:基因突變、基因變異、基因重組、定點突變。如何去理解他們的區別呢?假設一個嬰兒出生的時候,她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就可能產生基因重組,這個在自然界是非常普遍的。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人類重新回到石器時代,那麼這個基因重組後的嬰兒就可能重新讓自己已經退化的犬齒重新長成猛獸的獠牙,如果她的基因發生變異了,她可能會長出7根手指,但至少這也是手指啊,只是多少的問題。可如果這個嬰兒生來就有了蝙蝠的超聲波回聲定位功能,那麼這個就是基因突變了。
  • 科學家發現男性精子鞭毛形態異常及男性不育相關基因突變
    精子缺陷是男性不育的直接原因,包括精子數量減少、能動性降低和形態異常。研究表明超過80%的男性不育是由精子能動性受損引起的,而精子形態對精子移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精子鞭毛的多發形態異常(MMAF)包括捲曲、彎曲、不規則、短或/和缺失,以及超微結構缺陷。這些因素能導致精子形態異常和活力降低。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研究人員發現男性精子鞭毛多發形態異常相關基因突變,文章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西北首例新發基因突變三代試管嬰兒誕生
    本報訊 (記者 王國星)日前,記者從西北婦女兒童醫院獲悉:西北首例新發基因突變三代試管嬰兒在西北婦女兒童醫院誕生。目前,各項檢查結果證實該嬰兒身體健康狀況良好。這是西北首例新發基因突變三代試管助孕成功病例,標誌著該院輔助生殖技術達到新的高度。
  • 大多數男性想不到去查這種乳腺癌基因突變,都是命名惹的禍?
    你或許會聽說過BRCA基因突變,這種突變與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症候群(HBOC)直接相關。但很多人都不知道,BRCA基因突變不僅涉及到乳腺癌和卵巢癌,男性出現BRCA基因突變的概率一樣大,傳給子女的概率也一樣大。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5.1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第1節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一、概念檢測我國大面積栽培的水稻有粳稻(主要種植在北方)和秈稻(主要種植在南方)。具有一個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的個體(即雜合子)在氧含量正常的情況下,並不表現出鐮狀細胞貧血的症狀,因為該個體能同時合成正常和異常的血紅蛋白,並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1) 這些地區具有鐮狀細胞貧血突變基因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較其他地區的高,為什麼?
  • A型流感病毒突變可能威脅住院病人
    自2008年1月開始,人們觀察到攜帶一種神經氨酸酶H274Y突變基因的對oseltamivir具有抵抗力的A型流感病毒(H1N1)已經在全世界各地出現而且快速地蔓延。人們假定,攜帶這種突變基因的病毒的危險性較低,而且也不太可能傳播。
  • 這8種基因突變可以幫你
    你身體裡超過99%的基因信息和地球上的其他人是完全一樣的。是你的基因決定了你的膚色、性別、頭髮的顏色,以及你是否患有某種遺傳疾病。而正是那不到1%的概率,事情才變得有趣了。特定的基因變異會讓我們當中的一些人獲得一定的特殊能力。對對對,這就是超能力。
  • 基因突變引起的心臟離子通道病是什麼?為何嚴重時會導致猝死呢?
    導語:大約有90%以上的猝死和心臟有著直接的關係,惡性心律失常也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心律失常這種情況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任何人的身上,並且有基礎心臟病的中老年患者和一些心臟離子通道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現心律失常的現象。
  • 白血病患者基因異常陽性,並非都是不好的結局
    當然,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認為在染色體核型正常、不存在FLT3-ITD基因突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如果只是NPM1基因突變,不一定是預後良好的,只有NPM1/IDH基因同時突變的才是預後良好的,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如果是染色體核型正常,存在NPM1基因突變,且無FLT3-ITD基因突變的,被認為是預後較好的。)
  • 瑞金新技術(十二)| 急性白血病和髓系腫瘤基因突變組合(panel)檢測
    01急性白血病和髓系腫瘤基因突變組合檢測瑞金新技術急性白血病和髓系腫瘤基因突變組合(panel)檢測是血研所臨檢實驗室在前期臨床研究的基礎上,自主開發的基於液相探針捕獲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覆蓋100個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檢測,具有高準確性、高靈敏度、高覆蓋均一性、高捕獲效率和低成本的優勢,適用於急性白血病和髓系腫瘤患者基因突變篩查。
  • JAMA Oncology:BRCA基因突變使男性乳腺癌風險上升100倍,但是...
    2018年4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很少有美國男性對可能增加他們乳腺癌和其他癌症風險的基因突變進行篩查。BRCA1/2基因突變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但是這些突變同樣會增加男性患某些癌症的風險。
  • 基因突變與腫瘤:講述它們的前世今生
    如果受體突變失去胞外識別部位,細胞內的酶活性則持續處於較高的水平,而識別部位關鍵的點突變亦可能導致酶活性持續升高,這些變化往往導致細胞異常及癌的發生。目前在臨床上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應用最多的靶向治療藥物主要為針對 EGFR 受體胞內區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單克隆抗體以及針對 ALK 基因突變的靶向治療藥物也逐漸在臨床中有了越來越多的運用。
  • 【必修2教參】第五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本章教材分析一、內容結構二、編寫思路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1)內容要求概念3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並代代相傳3.3由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引起的變異是可以遺傳的3.3.1 概述鹼基的替換、插入或缺失會引發基因中鹼基序列的改變
  • 黃疸竟然是基因突變導致的?!
    只要其中一環出現問題都可以出現膽紅素代謝異常。其中轉運體、載脂蛋白、介導蛋白、酶的數量和功能受基因調控。當基因發生突變時就影響到膽紅素的攝取、轉化和排泌,出現程度不等的黃疸。其中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特點的疾病有:溶血,Gilbert症候群、Crigler-Najjar症候群等。,後兩個為基因突變導致。
  • 新冠肺炎英國研究:患者病危或與基因突變有關
    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12月11日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英國科學家發現,某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嚴重,可能和基因出現突變情況有關。學者研究英國208個深切治療部的2,244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並進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他們把患者的基因和健康人士的基因作比較,觀察有什麼差異。結果發現有五組牽涉抗病毒免疫力和肺部炎症的基因與嚴重病情有關。其中一組基因名為TYK2。
  • 武漢同濟醫院中級遺傳諮詢門診開診 解讀基因密碼
    絕大多數肥厚型心肌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這意味著一旦確診了一個病人,這個病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直系親屬都有一半概率跟他患有同樣的疾病,最嚴重的後果是發展為心衰或猝死,給家人及家庭帶來嚴重的負擔。  他立即聯繫這家人,迅速收集了整個家族四代40多人的信息及樣本,為他們進行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診斷篩查。
  • 基因檢測結果無突變,盲試靶向藥靠譜嗎?
    我們並不推薦患者盲試靶向藥,但如果已經用過其它的治療手段,也沒檢測出基因突變,連醫生也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時,我們會綜合考量以下幾個因素:基因檢測的結果是否規範?現在有很多基因檢測公司,但水平卻參差不齊,有些公司的檢測結果不一定準確患者是否為基因突變的高發人群比如:年輕、不吸菸的女性,這種通常都是肺腺癌,這種往往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較高,單純的EGFR突變的概率大約為50%-60%,罕見靶點突變的概率為30%
  • PNAS:CHD4基因突變如何導致先天性心臟畸形
    下一代測序與基因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心臟病學領域的不斷突破。先前的研究發現,最常見的出生缺陷類型——心臟缺陷可由CHD4基因突變引起。近日,來自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CHD4突變如何導致心臟缺陷的關鍵分子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