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人對抗民權運動:手段卑鄙,暴力襲擊,恐怖威脅,集體搬家

2020-12-14 英語視野

對於以馬丁·路德·金等為領袖的美國民權運動,相信即使是中國人,只要你讀過書,也是有所了解的。

但是也許你並不知道,在美國黑人為爭取平等權利而鬥爭的同時,全美國的白人也發起了針尖對麥芒的反民權運動。

01白人不忌諱表明他們反對民權運動的立場。

1954年,美國最高法院在布朗訴託皮卡教育局案一案中作出歷史性裁決後,維吉尼亞州參議員哈裡·伯德說:「如果我們能夠組織南方各州對這一命令進行大規模抵抗,我認為,美國其他地區遲早會意識到,種族融合在南方是不會被接受的。」

1955年,阿拉巴馬州報紙《蒙哥馬利廣告報》高聲宣稱:「白人的經濟大炮遠比他們優越,炮位更好,由更有經驗的炮手指揮。第二,白人擔任政府機構的所有職務。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有白人定下的規則。這些不是活生生的事實嗎?」

1963年,78%的美國白人表示,如果黑人家庭搬進來,他們會搬離他們的社區。1964年,對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的遊行,60%的人持負面看法,多數美國白人都認同民權運動鬧過頭了。

02白人們利用掌握的國家的力量打擊黑人。

當民權鬥士們在街頭遊行要求種族融合時,他們的反對者也行動了起來。他們讓孩子從公立學校退學,轉送到私立學校。他們嘲笑和騷擾黑人學生,連六歲的兒童也不放過。

曾三次出任阿拉巴馬州州長,並四次參選美國總統的保守派代表喬治·華萊士在1963年州長就職演說中說:「現在隔離,明天隔離,永遠隔離」。在華萊士的命令下,州警和地方警察利用公權力實現了他的種族隔離主義願景。

喬治·華萊士

03南方的許多學校成了戰鬥的前線。

1960年,當一個名叫魯比·布裡奇斯的六歲黑人女孩在紐奧良的一所小學就讀時,一位白人婦女推了一個棺材到她面前,棺材裡躺著一個黑皮膚的洋娃娃。其他白人抗議者威脅要吊死魯比。

1957年,種族隔離主義者給田納西州黑人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打電話,威脅說,如果有人把他們的孩子送到以前全是白人的小學讀書,他們就要開槍殺人、炸毀學校。這不是口頭威脅,一名黑人學生在海蒂·科頓小學上課的第一天晚上,白人至上主義者炸毀了學校。

暴力抗議行為和各州無視聯邦政府的命令,使得幾乎所有的南方學校在20世紀60年代一直實行種族隔離。1964年,只有2.3%的黑人學生就讀於白人佔多數的學校。

04不僅僅是南方人反對民權運動。

事實上,到1970年,非裔和白人居住區隔離在美國北部和西部比南部更嚴重。

許多北方人表示更明確地支持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觀點。

密西根州迪爾伯恩市市長奧維爾·哈伯德(Orville Hubbard)對《紐約時報》說:「我喜歡種族隔離,因為如果你融合了,先是讓孩子們一起上學,然後你知道,他們在一起廝混,接下來就結婚生子。然後你就成了混血兒。據我所知,這就是文明的終結。」

奧維爾·哈伯德雕像已被移除

1966年芝加哥遊行期間,馬丁·路德·金說,「我在南方看到了許多示威遊行,但我從來沒有遇見過像今天在這裡看到的那樣充滿敵意和仇恨的事情。」

1974年,波士頓許多白人家長參加了反對旨在用校車接送學生以結束種族隔離,推動種族合校的校車計劃的抗議活動。校車危機發生後,白人全體離開了他們的學區,使得波士頓公立學校只剩下黑人學生,種族隔離現象反而加劇,給種族合校帶來災難性後果。

波士頓反校車計劃抗議活動

05反民權運動仍在繼續

雖然民權運動在法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但只要有人尊崇白人至上,反對民權的行為就不會消失不見。

人們不再使用「Negro」這類明顯的貶義詞,對黑人犯罪等行為的批判更為隱晦,人們明白像「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這樣的話表明了對黑人權利的反對。甚至在1988年的總統競選中,喬治·布希的競選廣告暗示,他的對手的「對犯罪行為從輕」政策是在縱容黑人強.奸白人婦女。

在民權運動後,許多州修建了南部邦聯紀念碑。在田納西州,1976年後,至少有30座南部邦聯紀念碑拔地而起。為什麼?這些紀念碑讓許多美國人想起了「白人統治」的時代。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上世紀:美國民權運動與社會問題,看美國社會的混亂與無奈!
    被逮捕違反社會法律的黑人案件明顯增多,並且暴力犯罪的次數日益嚴重,直接用武力威脅或者是侵犯他人的生命安全,財產的犯罪形式越來越多,而與之前偷偷摸摸佔小便宜的黑人犯罪狀態嚴重不符,並且社會危害迅速增加。一些接受過基礎教育的黑人希望能夠通過正常的手段獲得自己的這回地位,但是大部分的年輕人則有恃無恐地走上街頭,通過暴力或者是蠻橫的手段,讓社會注意到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又進一步加強了美國社會尤其是白人社會對黑人的蔑視。
  • 恐怖組織中的「白人軍團」
    宗教激進力量在西方國家的增強是否會威脅全球安全?各國又該如何應對和阻止?肯亞的槍聲,無疑引爆了這一連串發人深省的新問題。9月24日,肯亞首都奈洛比西門購物中心恐怖襲擊事件血腥收場。如果說,女性參與恐怖襲擊相對男性更令人感到難以理解,那麼金髮碧眼白皮膚的西方女性參與針對西方國家和民眾的恐怖襲擊,則更令人匪夷所思了。
  • 美媒:川普咬定安提法是恐怖組織煽動暴力示威 專家指安川普胡扯
    中國小康網6月17日訊 老馬 名為反法西斯主義者的安提發運動,是專家們所說的沒有任何實際結構或真正領導人的運動。美聯社報導,安全專家說,他們所知道的是,在美國自自稱安提發的人是一個相對較小的群體,在幾個城市中只有十幾個人。
  • 美國土安全部文件草稿:白人至上主義是美國「最致命的威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披露,美國國土安全部尚未發布的文件草稿稱,到2021年,白人至上主義者仍將是美國最「持久和致命的威脅」。△CNN8日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草擬的文件共有三個版本,均在8月完成。雖然三個版本對白人至上主義的語言描述略有不同,但均表明白人至上主義極端分子是美國面臨的最致命的國內恐怖威脅,且在「外國恐怖組織的直接威脅」之上。這些草稿由美國一名媒體人士首先獲得並與美媒分享。
  • 楊靖︱美國民權運動再回顧:為了平等,必須填滿監獄
    經過最高法院裁決,黑人與白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這也就意味著之前隔離教育的舉措是違憲之舉。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之一的羅伯特·威廉斯回憶說,他聽到布朗案判決時的心情「如同昔日黑奴聽到《解放宣言》那樣激動……我敢肯定,這是美國民主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 三K黨,臭名昭著白人至上的種族正義,在美國陰魂不散
    內戰結束後,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聯盟將領內森·貝德福德·福雷斯特,帶領六名前南方聯盟軍官組建了三K黨。三K黨最初是一個兄弟會性質的俱樂部,對黑人領袖實施暴力行為。它還試圖抵制南部各州重建,推翻美國南部前邦聯各州的所有聯邦政府。三K黨的成員穿著長袍,戴圓錐形帽子和面具來偽裝自己。
  • 三K黨臭名昭著,美國為何不將它取締
    三K黨在短期內發展迅速,離不開南方白人的支持,成員們的暴力行為使得南方的種族格局難以重建,而對黑人和共和黨候選人的威脅導致政治上面臨危機,弗雷斯特害怕惹禍上身,曾下令解散三K黨,聯邦政府從1870年開始,兩年內連續通過五個法案,其中包括三K黨法案,宣布三K黨為非法組織予以取締,但在1882年被最高法院裁定無效,在這期間三K黨運動也逐漸沉寂。
  • 黑命攸關|運動與暴力之辯:「糟得很」還是「好得很」?
    近日,明尼蘇達州的黑人因涉嫌使用20美元假鈔而死於警察暴力執法的事件,在全美各大城市掀起大規模抗議,成為上世紀中葉美國如火如荼的民權運動的回聲。《澎湃新聞·思想市場》推出「黑命攸關」(此處採用豆瓣網友gonggong對BLM的翻譯,特此致謝)專題,從不同視角切入這場聲勢浩大的黑人運動,並藉此梳理二十世紀民權運動的遺產。
  • 蘭臺說史•恐襲簡史:恐怖分子都有哪些襲擊手段
    關於恐怖襲擊,至今世界各國也沒用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另一方面,從襲擊對象到襲擊手段,恐怖主義組織自身卻在不斷更新。今天就在此盤點下20世紀以來恐怖分子使用過的各類襲擊手段。說起恐怖襲擊,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十幾年前的911事件。劫持型恐怖行動,是恐怖主義犯罪中最常見的三種方式之一,911事件就是這一類型中的經典戰例。
  • 四百年的創傷:一文讀懂美國黑人受壓迫和反抗歷史
    然而,在重建期以後不到十年,包括三K黨在內的白人至上勢力使用暴力與恐怖打擊黑人,從而扭轉了重建時期的進步政策與局面,恢復了南方白人至上地位。現任哈佛大學教授Henry Louis Gates,Jr.一針見血地指出「1960年美國黑人享有的自由與平等還不如1880年。」
  • 美國白人至上武裝崛起,準備在總統大選左右,製造更大規模的血案
    白人暴力團體開始湧現美國聯邦檢察官還指控史蒂芬·卡裡洛槍殺兩名加利福尼亞警官,將他與白人武裝團體聯繫起來。6月初,參加白人武裝運動有關的三名內華達州男子也因與武裝襲擊有關的指控而被捕。還有一個前加拿大武裝部隊工兵,派屈克·馬修斯也被一同抓捕,他也加入了白人至上主義者組織。一名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將這一組織比作「中東武裝分子還危險」,此前美國警方於1月份逮捕了馬修斯和另外兩名白人武裝成員。
  • 德國又一起持刀暴力恐怖襲擊案的背後是什麼?論狂信徒的恐怖
    目前,警方已經確認死者的身份。這名男子因為暴力犯罪已多次被刑事定罪。2016年2月26日,15歲的薩菲亞·S.(Mohammed D.)在安斯巴赫一處音樂節入口處發動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多人受傷。他也自稱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支持者。有心理疾病的這名男子在爆炸襲擊發生不久之前還曾通過手機接受外界指令。"伊斯蘭國"宣稱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圖片為檢方人員在安斯巴赫襲擊現場進行搜索。
  • 要殺180個白人!美國首都當年連環槍案黑人兇手的計劃如此可怕
    近日,多名美國白人警察採用暴力手段將一名黑人虐待致死的事件在美國頓時引發軒然大波,據稱此事發酵後多地黑人已經開始用暴力手段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有很多人擔心,一些有過軍隊服役實戰經驗的退伍黑人士兵在面對白人不公待遇時,很可能效仿2002年美國首都華盛頓連環槍案兇手的做法!
  • 白人至上主義者被曝策劃襲擊美國發電站:見識殘酷生活
    (觀察者網訊)繼密謀綁架州長被一鍋端後,美國白人至上主義組織又被曝出策劃襲擊發電站、欲大規模癱瘓社會秩序,還給出了荒謬的理由:「讓人們意識到現實生活的殘酷。」 美聯社當地時間23日報導,一份上周意外洩露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證詞,就揭露了這樣一個瘋狂的計劃。而發起人僅是一名時年17歲的少年。
  • 長久被視作政治冷感的華裔,怎樣在美國社會集體發聲?
    長久被視作政治冷感的華裔,怎樣在美國社會集體發聲?的確,美國對於警察暴力的處理中很少懲罰白人警察,而往往從重處罰有色人種警察。這體現了白人特權如何滲透入警察暴力的各個環節:白人警察不僅更少被處罰,這樣的處理還會激起少數族裔之間的矛盾,從而愈發掩蓋這一系統中的白人特權。
  • 《逃出絕命鎮》回擊白人至上主義,抨擊與戲謔美國種族問題
    我們熟悉的大眾傳媒和娛樂產業都習慣性地把黑人塑造為黑幫成員、小混混、毒販、強姦犯、流浪漢,暴力危險且性慾旺盛,是對社會安全與穩定的威脅。白人則多被呈現為無辜的受害者,或者社會秩序的守護者。這樣的敘述忽視了歷史大圖景 。標誌為西方文明裡程碑的航海大發現、工業革命、啟蒙精神、美國獨立,伴隨著的卻是歐洲對美洲和非洲的殖民統治。
  • 一九六八|六十年代的遲到者:黑人運動,美國的出走與帶回
    萊姆的英雄馬爾科姆·X(Malcolm X)對白人政權毫無幻想,他被廣泛塑造為暴力路線的領袖。與被美國官方和主流接納和修改的非暴力運動領導人馬丁·路德·金牧師不同,馬爾科姆從一開始就展現了抵抗者決絕的態度,他對白人政權毫無幻想。他被廣泛塑造為暴力路線的領袖,儘管他從未傷及任何人,反倒是經歷全家遭槍擊、爆炸,並在最後遇刺。
  • 「東伊運」公布視頻認領天安門金水橋恐怖襲擊事件
    「突厥斯坦伊斯蘭黨」2011年宣稱發動了新疆的一系列暴力恐怖襲擊這是天安門襲擊事件發生後,「東伊運」首次就此發聲。法新社24日的報導稱,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的監視全球恐怖組織動向的研究機構SITE顯示,「突厥斯坦伊斯蘭黨」在網上公開了一段8分鐘左右的視頻。該組織發言人阿卜杜拉·曼蘇爾蒙著面用維吾爾語宣稱,10月28日發生在天安門的撞車暴恐事件是「聖戰行動」,實施者是「聖戰者」。他還威脅說,該組織將在中國更多地點發動襲擊活動,包括人民大會堂。
  • 美國的雙重標準可以休矣
    5月25日,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黑人男子喬治·弗羅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至死,在美國幾十個城市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多地發生騷亂和暴力衝突。這一事件揭示了美國社會的痼疾,點燃了美國民眾中壓抑已久的不滿和憤怒。
  • 「白人至上主義」者眼中的美國是什麼樣
    上周末以前,很多美國人都對維吉尼亞州的夏洛茲維爾市沒有太多的了解。大部分時間裡,這個被裡瓦納河和藍嶺山圍繞的小城因為它是美國著名大學維吉尼亞大學的所在地而為人所知。這個城市也因為秀麗的風景和悠久的歷史多次被評為美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但是,就在上周末,這個小城的平靜卻被血腥和暴力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