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以馬丁·路德·金等為領袖的美國民權運動,相信即使是中國人,只要你讀過書,也是有所了解的。
但是也許你並不知道,在美國黑人為爭取平等權利而鬥爭的同時,全美國的白人也發起了針尖對麥芒的反民權運動。
01白人不忌諱表明他們反對民權運動的立場。
1954年,美國最高法院在布朗訴託皮卡教育局案一案中作出歷史性裁決後,維吉尼亞州參議員哈裡·伯德說:「如果我們能夠組織南方各州對這一命令進行大規模抵抗,我認為,美國其他地區遲早會意識到,種族融合在南方是不會被接受的。」
1955年,阿拉巴馬州報紙《蒙哥馬利廣告報》高聲宣稱:「白人的經濟大炮遠比他們優越,炮位更好,由更有經驗的炮手指揮。第二,白人擔任政府機構的所有職務。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有白人定下的規則。這些不是活生生的事實嗎?」
1963年,78%的美國白人表示,如果黑人家庭搬進來,他們會搬離他們的社區。1964年,對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的遊行,60%的人持負面看法,多數美國白人都認同民權運動鬧過頭了。
02白人們利用掌握的國家的力量打擊黑人。
當民權鬥士們在街頭遊行要求種族融合時,他們的反對者也行動了起來。他們讓孩子從公立學校退學,轉送到私立學校。他們嘲笑和騷擾黑人學生,連六歲的兒童也不放過。
曾三次出任阿拉巴馬州州長,並四次參選美國總統的保守派代表喬治·華萊士在1963年州長就職演說中說:「現在隔離,明天隔離,永遠隔離」。在華萊士的命令下,州警和地方警察利用公權力實現了他的種族隔離主義願景。
03南方的許多學校成了戰鬥的前線。
1960年,當一個名叫魯比·布裡奇斯的六歲黑人女孩在紐奧良的一所小學就讀時,一位白人婦女推了一個棺材到她面前,棺材裡躺著一個黑皮膚的洋娃娃。其他白人抗議者威脅要吊死魯比。
1957年,種族隔離主義者給田納西州黑人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打電話,威脅說,如果有人把他們的孩子送到以前全是白人的小學讀書,他們就要開槍殺人、炸毀學校。這不是口頭威脅,一名黑人學生在海蒂·科頓小學上課的第一天晚上,白人至上主義者炸毀了學校。
暴力抗議行為和各州無視聯邦政府的命令,使得幾乎所有的南方學校在20世紀60年代一直實行種族隔離。1964年,只有2.3%的黑人學生就讀於白人佔多數的學校。
04不僅僅是南方人反對民權運動。
事實上,到1970年,非裔和白人居住區隔離在美國北部和西部比南部更嚴重。
許多北方人表示更明確地支持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觀點。
密西根州迪爾伯恩市市長奧維爾·哈伯德(Orville Hubbard)對《紐約時報》說:「我喜歡種族隔離,因為如果你融合了,先是讓孩子們一起上學,然後你知道,他們在一起廝混,接下來就結婚生子。然後你就成了混血兒。據我所知,這就是文明的終結。」
1966年芝加哥遊行期間,馬丁·路德·金說,「我在南方看到了許多示威遊行,但我從來沒有遇見過像今天在這裡看到的那樣充滿敵意和仇恨的事情。」
1974年,波士頓許多白人家長參加了反對旨在用校車接送學生以結束種族隔離,推動種族合校的校車計劃的抗議活動。校車危機發生後,白人全體離開了他們的學區,使得波士頓公立學校只剩下黑人學生,種族隔離現象反而加劇,給種族合校帶來災難性後果。
05反民權運動仍在繼續
雖然民權運動在法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但只要有人尊崇白人至上,反對民權的行為就不會消失不見。
人們不再使用「Negro」這類明顯的貶義詞,對黑人犯罪等行為的批判更為隱晦,人們明白像「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這樣的話表明了對黑人權利的反對。甚至在1988年的總統競選中,喬治·布希的競選廣告暗示,他的對手的「對犯罪行為從輕」政策是在縱容黑人強.奸白人婦女。
在民權運動後,許多州修建了南部邦聯紀念碑。在田納西州,1976年後,至少有30座南部邦聯紀念碑拔地而起。為什麼?這些紀念碑讓許多美國人想起了「白人統治」的時代。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