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妥協的精神

2020-12-11 騰訊網

文/體制老司機

前兩天看了一部1982年的老片子,《牧馬人》,是部極好的電影。那個時代,人們用最少的錢、最渣的設備和最差的條件,但卻有最好的演員和藝術的精神,做出最好的電影來。

現在,人們用最多的錢,最豪華的設備和條件,但卻有最渣的演員,和賺錢的精神,做出最爛的電影來。

當然,片子好壞不是重點,而是其中男女主角的婚姻和愛情,讓現代人充滿嚮往。抖音上刷《牧馬人》中男女主角剪輯小視頻的,很多很多。

我們常常感到疑惑,為什麼我們不能擁有像父輩一代那樣,擁有最簡單樸實的愛情,最溫馨的家庭?

答案是:我們不配。

因為我們這一代人,極度缺乏妥協的精神

如果我們深入地思考父輩那些的美好愛情,我們可以看到,母親為了家庭,幾乎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家務,犧牲了自我的社交,把生命的一切,幾乎都奉獻給了家庭。

而父親們,為了讓一家老小過上更好的生活,風餐露宿,在外打拼,也是幾乎把一切都給了自己的家庭。

他們雙方,都可以為了家庭,犧牲自己,奉獻自己,才共同有了一段美好的愛情和一個幸福的家庭。

但現在的人,與我們父輩最大的差異,就是過於自我,連一點委屈都不願意承受,更不要說為家庭作出奉獻和犧牲了。

無論是處理家庭矛盾,還是職場問題,乃至國家大事,妥協的精神,都是處理矛盾和衝突,形成平衡的關鍵精神。

假設你是納米尼亞的領導人,與亞塞拜然的戰爭已經失敗了,割讓土地已經不可避免。假設亞塞拜然為了國際觀瞻,為了減少未來的衝突,減免你們國家的戰爭賠款,條件是你們國家的軍隊,全部撤出爭議區域。

你會作出妥協嗎?

你是一個地市的市委書記,你引進了一個規模很大產業的企業,打算建一個工業園區,這對當地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但工業園區所在地的農民,索要遠遠超出合理價格的賠償。

你會作出妥協嗎?

你在公司裡,和同事、領導在工作理念上發生衝突,大家的合作遇到重大困難。你不被團隊所接受,但你的經驗、技能和資源,又是團隊很重要的支柱。

你會主動向領導和團隊作出妥協嗎?

你與自己的家人,配偶的家人,在育兒方面遇到衝突和矛盾,在處理家庭事務方面出現爭執,你會尊重他人的價值觀,主動作出一定的妥協嗎?

從國家大事,到職場發展,再到家庭矛盾的處理,如何在尊重現實,尊重他人價值觀和利益的基礎上,作出適度的妥協,主動追求消極雙方的矛盾衝突,從而尋求一個平衡點,這就是妥協的精神。

這也是決定我們人生是否能夠與他人、與社會和環境和諧統一的根本,也是我們人生是否幸福的關鍵。

當然,對於我們新時代的很多人內心來說,尤其是生活在新中國最黃金一帶的人來說,妥協意味著委屈,意味著屈服和喪失自我。

憑什麼?!

這是生活在黃金一帶年輕人們最透徹的心聲。

每個女人都想找那個無底線包容自己一切的男人,每個男人都想找一個無底線順從自己的女人。

從外界的環境來看,我們要尋找這種妥協的平衡,也越來越難,因為人們越來越缺乏洞察人心、尊重他人價值觀和環境文化的智慧。

在職場上,很多人把與自己有矛盾的同事主動伸出來的橄欖枝,視為自身壓倒性的勝利,卻全然不懂得尊重對方,也主動地退一步。

在婚姻和家庭中,一方為了家庭,為了對方,不斷地作出各種退讓,甚至是委屈求全,卻全部被對方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完全得不到相應的回應和尊重。

人們喜歡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生活,極其不願意做出任何改變。即便是作出哪怕一點點的改變和犧牲,都要歇斯底裡地向他人,向世界宣布,自己作出了莫大的犧牲。

甚至連生孩子都成了女人的犧牲和奉獻,連賺錢養家不在外亂搞都成了男人的犧牲和奉獻。

以至於我們發現,離婚的夫妻坐在一起吃散夥飯,雙方都覺得自己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卻換不來對方的旗鼓相當的回應。

如果我們把妥協當成一種心不甘情不願的付出,我們就會無限放大自己其實微不足道的付出。尤其是感情上的付出。

在職場上,在談判座上,我們的妥協,是利益的交換。我們做出多少讓步,是可以用實實在在的金錢或者其他實物來衡量。只要雙方做出的讓步,數量達到對方可接受的底線,平衡或者說合作就達成了。

但是,感情和心情是沒有辦法用準確的金錢數量來衡量的。但我們都習慣於誇大自己感情付出的價格,輕視別人感情的妥協和讓步。

這讓平衡和和諧,永遠難以達成,混亂和爭吵,就會始終充斥著我們的家庭和生活。

但真正的妥協精神,是將妥協當做一種責任和義務。雖然妥協,比如說累了一天要回家帶孩子做家務,在外面KTV浪要控制住自己不亂來,看到美女或者小鮮肉帥哥要控制住自己的下半身,這些精神和行為上的妥協,是很痛苦的。

但只有用一種殉道者的精神,把這些妥協,當成一個成年人,一個父親或丈夫,一個母親或妻子的責任和義務去履行,從中獲得一種殉道的快感,讓自己內心能夠在履行責任和義務的過程中,充滿著自豪和感動的情緒,妥協才能在我們心中,成為一種美好的事物。

只有帶有這種殉道者的精神,去做感情上的妥協,我們才能在與愛人,家人的相處中,自身的付出,不是扣扣索索,而是總是處於對方的心理接受範圍之內。

當我們把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盡到,依然換不來對方同等的回報和付出,那我們才有抱怨的資格。

如果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都沒有盡到,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別人呢?

妥協的精神,是我們處理一切矛盾和衝突的根本。在回答一些公務員面試題中,這種思維方法,也是通用的。

比如:

一位父親著急送孩子就醫,把車停在了違停區域。交警執法時,沒有開具罰單,而是貼了一張條,提示其前方200米處就有停車場。對此,很多人說這是「最美罰單」。對此你怎麼看?

當法律和人情之間存在衝突時,法律和人情之間,都應當作出一定的妥協。既要遵守法律,又要兼顧人情。

再比如說:

快遞員送快遞經常違反交通規則,交通管理部門聯合企業出臺違反交通規則計分制,將違反規則的快遞員拉人黑名單,甚至解僱。對此,你怎麼看?

當交通法規和外賣小哥送貨時限之間存在衝突時,兩者都要做出妥協。採取的措施要能讓外賣小哥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減少違章;又要能兼顧外賣小哥實際,不能過於嚴苛,要留有一定的餘地。

再比如說:

春節假期將近,你原本打算和妻子一起回老家陪父母過年,但領導讓你大年初一陪他下基層調研慰問。你怎麼辦?

當工作和家庭面臨衝突時,出於工作責任和義務,我們必須要讓自己的感情和家庭做出妥協。另外,為了照顧父母的感情,我們自身也要做出妥協,找個假期,專門回去陪陪父母。

公務員面試,和處理國家大事,處理職場和生活中的問題,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公務員考試,本身也是考察我們處理工作和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相通的。

大道至簡,殊途同歸。

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職場發展,也還是婚姻感情生活,解決矛盾和衝突,實現和諧統一,都必須要有妥協的精神。

在家庭之外,妥協是一種我們應當遵循的社會規律;而在感情和家庭世界裡,妥協是一種責任和義務。

相關焦點

  • 【書摘】《論妥協》約翰• 莫雷
    正是這個根源,引發了關於合法的妥協或順應形勢與明顯的偽善之間的差別或界限的全部討論。       第三章  理智的責任與政治精神        p55       在第一章開頭我們談到,明智的做法是在形成意見時考慮再三、在表述意見時有所保留、在實現想法時謹慎持重。
  • 探究 | 論司馬遷精神
    什麼是司馬遷精神,或《史記》精神?一言以蔽之:禮義一統!貫穿司馬遷《史記》始終的是,反映禮義,讚頌禮義,樹立禮義,建設禮義一統的國家。這是司馬遷畢其一生探究、盡其一書追求的理想。為實現此理想,司馬遷及其《史記》表現出這樣的精神素養: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理性並辯證,尚古更崇實。
  • 論科學精神
    亞里斯多德將「求知是人類的本性」的判定作為《形上學》開篇之語,把「求知」置於人的意識和社會存在最為突出的位置。在論述科學知識的純粹性時,他指出:「在各門科學中,那為著自身,為知識而求取的科學比那為後果而求取的科學,更加是智慧。」
  • 錘子科技羅永浩:從不妥協到妥協
    從不妥協到妥協,這個世界多了一個羅永浩自己口中的「庸俗之人」,才倒是一件了不起之事。羅永浩踏入手機行業,郭德綱缺少了一個競爭對手,手機行業多了一個無關痛癢的友商。後來,他又把手伸進了騰訊的飯碗,推出子彈簡訊,後改名聊天寶,想和騰訊的微信聊聊,騰訊不願意,然後封殺了。
  • 論中國文化精神
    人們效法天地的,就是這種不斷進取、剛健自強的精神與包容不同的人、事物與文化、思想的胸懷。人在天地之中,深切體認了宇宙自然生機蓬勃、盎然充滿、創進不息的精神,進而盡參贊化育的天職;由此產生了真善美統一的人格理想,視生命之創造歷程為人生價值實現的歷程。在天地宇宙精神的感召之下,人類可以創起富有日新之盛德大業,能夠日新其德,日新其業,開物成務。
  • 論陽明及陽明學中的浙學精神
    論陽明及陽明學中的浙學精神(刊於《才智》2020.8中)
  • 劉建軍 | 論中國社區精神
    本文載於《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7卷第1期【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1.003【引用格式】劉建軍.論中國社區精神[J].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7(1):22-42.
  • 外電評述:「上海精神」摒棄「文明衝突論」
    參考消息網6月14日報導 塔斯社6月11日發表文章稱,上合組織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這直接駁斥了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文章介紹,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於6月13日至14日在比什凱克舉行。
  • 閱讀營第6日| 《論法的精神》主題及序言(第3組 蔣門弟子)
    按照張雁深的解釋,分權學說既有利於全力制衡,更是各階層妥協的客觀產物。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有沒有必要採取對社會危害最大的革命的方式以一個階級徹底毀滅另一個階級的做法實現社會制度的更迭和發展。覺得存在改良的可能,為什麼不採用妥協的方式達成各個階級對國家治理的合議,以一種良性的方式謀求國家政權的平穩過度。
  • 【理來我網】從《滴水穿石的啟示》論精神傳承
    【理來我網】從《滴水穿石的啟示》論精神傳承 2020-10-28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相藍欣:論中國法治的精神
    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的著作《論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 ),二百多年來促使許多西方人相信中國政治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是缺乏民主合法性及壓制個人自由所致。這種常見的誤解源自對中國政治歷史的無知。
  • 妥協的意義
    問緣由,女婿說:「您老不是教導我要學會妥協嗎?艱難的學業讓人生畏,我決定妥協了。」林則徐隨意說道:「這隻鳥還挺聽話,願意待在籠子裡呀。」「前兩天一直撞鳥籠,今才消停一會兒。」女婿接口道。林則徐信手打開鳥籠,鳥兒呼地飛走,女婿急得跺腳。林則徐說:「妥協的意義並不是讓步了什麼,而是堅持了什麼。如果一味地讓步,那叫放棄。這隻鳥兒的消停只是暫時的妥協,因為在它心中有自己從未放棄的堅持。」
  • 論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及其當代意義
    在《傷寒雜病論》的序言中,張仲景說:「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傷寒雜病論三百九十多條治病方法,一百一十多個藥方將張仲景所處時代的病症和以後諸時代所有的疾病都窮盡了嗎?肯定沒有。他不是神仙,怎麼可能窮盡呢?張仲景知道今天的愛滋病、白血病、癌症等等疾病嗎?估計他不知道。我們不能對歷史中的人提出超越他所處時代的要求。
  • 成長就是不斷地妥協與堅持
    接觸的時間長了我說,真羨慕你啊,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像我們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風月說,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她說她在剛出來工作時想去學美發,但那會美發工資低,父母不同意,想讓她去飯店哪裡賺得多,但沒有前途,看著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妹妹,她選擇了妥協去了飯店,在哪裡她認識了她的初戀兩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男方對她很滿意,過年時答應跟她一起回家見父母,到家後看著風月的家庭
  • 對抗還是妥協——再次小論泛民主派的艱難抉擇(上)
    積薪歷火非無事,識者能知火未燃——題記(內容為2021年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於沙田車公廟為香港求籤的籤文)      有讀者朋友在後臺留言,希望筆者能夠闡述一下當下泛民主派所面臨的被暴力所挾持的情況,所以由之前的文章——《新澳門學社的路線之爭》和《也說說香港的中間派》中再引出一條支線(這兩篇文章或多或少都有提及到泛民主派當前所面臨的困局),小論泛民主派
  • 淺讀《論法的精神》
    並繼而引出戰爭權中的徵服權(「一種必要、正當而又悲慘的權利」),這些或多或少體現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資產階級代表者的擴張野心,孟德斯鳩等人在抨擊西班牙徵服秘魯的野蠻時,假想了更為「高尚」的徵服精神,即儘量把給被徵服者帶來的災難降到最低,並儘量幫助被徵服人民改善生活條件,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對古羅馬戰爭契約精神的致敬(凱撒對高盧人)。
  • 我以為我只是妥協一次,沒想到妥協了一輩子
    01 「我以為我只是妥協一次,沒想到妥協了一輩子。」這句話是朋友A說的。她和金星一樣,酷愛旗袍,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開一家旗袍店,但是這個夢想,被丈夫和家人聯合扼殺在搖籃裡了。於是朋友A妥協了。她已經記不清這是她第幾次向外界妥協了,不過這些妥協,都是始於她準備念大學的時候。當時她想選擇音樂系,可是在父母眼裡音樂不是個正經科目,念了也沒大用,堅持讓她選擇金融,因為她有個姑姑是銀行行長。
  • 若真有iPhoneSE2,可能是蘋果妥協的結果
    但是,若真有iPhoneSE2,很有可能是蘋果妥協的結果。在正式開聊這個話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近幾天蘋果公司的「反常做法」:春季發布會還未召開,目前蘋果已經「悄聲無息」地發布了一堆新產品,包括iPad mini、新iPadAir、新AirPods和新iMac。其中,新AirPods不僅支持無線充電、語音喚醒,甚至還能更快的實現設備切換速,減少延遲等。
  • 喜宴:喜來自於妥協,妥協來自於愛
    01每個人背後的欲望,因愛妥協電影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每個人所代表的立場是不同的,他們的矛盾都是對立的。而為了滿足大家的欲望,才開始假結婚的計謀,一開始的假結婚看似和諧卻各自心懷鬼胎,到最後顧威威懷孕的時候,欲望早已煙消雲散。
  • 《六國論》告訴你妥協與退讓換不來尊嚴與獨立
    蘇洵寫的《六國論》,提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的觀點,當然我們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觀點是站不住腳的。秦國能統一六國,更多在於自己一步步的發展壯大,在於君臣的勠力同心。但即便蘇洵的觀點不符合歷史事實,這也不妨礙這篇《六國論》所講述的道理。從文中我們知道,六國不能聯合起來抵抗秦國,大家都想通過妥協退讓,然後獲得自己國家的安寧平定。當然最大程度阻止不發生戰爭,這是最好的,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就能和平發展。但我們不能一味的妥協退讓,一味的為了眼前的和平而不顧後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