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刊發表論文,發明成果獲專利證書,這位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的科研路遍地花開!

2020-07-30 中南大學
C刊發表論文,發明成果獲專利證書,這位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的科研路遍地花開!

李青耘

湘雅醫學院2015級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生

獲獎情況

2019InterdisciplinaryContestInModeling(MeritoriousWinner)

2019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三等獎

2019年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項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優秀論文獎)」

2018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三等獎

2018年作為主講人獲「兒科學『免疫缺陷病』讀書報告會-講評(集體一等獎)」及「兒科學『免疫缺陷病』讀書報告會-講評(最受歡迎獎)」

2017年作為項目負責人獲「中南大學第五屆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實驗論壇暨設計大賽」優秀獎及「中南大學第五屆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實驗論壇暨設計大賽」優秀牆報獎

2017年作為主講人獲「一圖獎懂TMAO設計大賽(三等獎)

研究項目及成果

主持大學生創新項目《荔枝核總黃酮對皮膚瘢痕增生影響的研究》:

第2作者:《快速冷凍劑R-134a於石蠟切片製作中的應用[J]》已錄用《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2020.38(03):355-358

第4作者:增生性瘢痕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評價[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9,21(01):1-5.

中南大學第五屆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實驗論壇暨設計大賽優秀獎和優秀論文獎

主持大學生創新項目《基於雲技術的數字建模和3D列印輔助解剖教育》:第1作者(SCI;JCR-Q2):LiQ-Y,ZhangQ,YanC,etal.Evaluatingphonecameraandcloudservice-based3Dimagingandprintingofhumanbonesforanatomicaleducation.BMJOpen2020;10:e034900.

第1作者(會議摘要):基於雲技術的數字建模和3D列印在解剖學教學中的研究[J].解剖學雜誌,2018,41(suppl):11.

2019年中南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項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優秀論文獎)

主持中南大學應用解剖科創基地項目,完成骨標本剝製。自創方法改良骨標本骨質,實驗,撰寫論文。

受中國解剖學會邀請,赴呼和浩特參加中國解剖學會第34屆學術年會,並在會場作報告、展示成果。

第1作者:真空浸漬技術在骨標本保護領域的應用[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2019,37(3):344-346.(CSCD)

第1作者(會議摘要):骨標本的穩定化保護處理[J].解剖學雜誌,2018,41(suppl):174.

第2發明人(發明專利):&34;(公開號:ZL201811236918.0)

受筆記本電腦辦公脖頸痛困擾,自創筆記本電腦倒懸掛架,自製實物,撰寫並完成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第1發明人(實用新型專利):&34;(專利號:ZL201820470764.0

C刊發表論文,發明成果獲專利證書,這位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的科研路遍地花開!

今年2月,李青耘收到JCR-Q2區的英文SCI期刊BMJ Open編輯部的通知,以他和張齊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科研論文Evaluating phone camera and cloud service-based 3D imaging and printing of human bones for anatomical education正式獲得刊發。日前,他又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通知,發明專利《採用真空浸漬技術實現骨標本的保護方法》正式下發證書。收到消息的他心潮澎湃,不禁感慨他在母校湘雅與科研的結下的不解情緣。

一切緣起,都在那個夏天

2017年暑假,李青耘初入醫學院剛滿一年。對科研一無所知的他在醫學院的「糖衣炮彈」般猛烈宣傳攻勢下,按捺不住內心的悸動,報名 「中南大學臨床應用解剖學科創基地」夏令營,參加人體骨標本製作。骨標本來源於年紀較大的大體老師,為了尊重老人的遺願,組員們懷著崇敬的心在盛夏的操作室裡揮汗如雨。然而由於捐獻者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極其易碎,骨標本難以用於教學。他和團隊成員苦思冥想,查閱資料也沒有找到很好辦法。在項目陷入焦灼的擱淺狀態時,他無意間想到骨骼和木頭在結構上非常相似,內部都是疏鬆多孔的海綿結構。能否使用木材的加工方法處理骨標本呢?將想法告訴項目負責老師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學與神經生物學系潘愛華教授後,潘教授非常感興趣,特批他和夥伴成立了標本修複課題團隊。這個全部由醫學生組成的團隊搖身一變成為化工技術員。他們在烈日下奔波於化工實驗室,自學了各種木材工業化防腐技術,試驗了20多種防腐材料,終於首創了骨標本真空浸漬技術,即將防腐膠液負壓吸入骨骼內部後使其硬化,從而在不影響骨標本解剖細節的同時,強化骨標本內部結構,大大增強骨標本硬度並改善骨標本光澤度,增強耐磨性。

C刊發表論文,發明成果獲專利證書,這位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的科研路遍地花開!

2017年夏令營除了骨標本製作項目外還有一項「標本數位化」的項目。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南大學人體形態學科普館正在進行數位化升級。隊員們需要為館藏標本照相添加注釋後上傳並形成二維碼,參觀者只需掃一掃就能獲得學習解剖知識。李青耘正好是個科技迷,在電視上得知了最前沿的照片重構技術,即用同一個物體各個角度的照片經計算機合成得到3D模型。他設想能否直接通過照片合成三維的模型供來訪者觀看。告訴潘教授後,他和張齊博士主要負責該項目。這次醫學生們又變成了軟體工程師,從零開始自學各類3D編輯和重構軟體,最後成功列印了許多1:1基於真實骨骼照片的3D模型。

陌上花漸開,希望次第來

C刊發表論文,發明成果獲專利證書,這位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的科研路遍地花開!

2018年8月,李青耘應邀在中國解剖學會第34 屆年會上做《真空浸漬技術在骨標本保護領域的應用》的現場匯報,隨後,其論文在CSCD核心期刊《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上發表;2019年,3D數位化項目獲中南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項目);2020年,SCI論文和專利如約而至。

C刊發表論文,發明成果獲專利證書,這位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的科研路遍地花開!

在論文和專利發表期間,學院對科研項目大力支持並且為學生們搭建良好平臺。青耘非常感謝中南大學創新創業項目及潘教授對他科研啟蒙的支持與幫助,潘教授除了在大方向上把控文章質量,傳授科研方法,在細節處甚至逐字逐句更改標點符號。在生活上,潘教授更是積極為課題組成員申請經費補貼和學院獎勵,最終促成了項目成果。 說起最難忘的事,他回憶道:「2018 年仲夏,我榮幸地被中國解剖學會邀請作學術報告,人生第一次登上這樣巨大的學術舞臺,我既興奮又焦慮。為此潘教授熬夜指導,安撫我的緊張情緒。最後我自信地站在了講臺上,終於在掌聲中結束了我的報告。」以興趣為導向,從細節處著手,是李青耘的科研秘訣,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善於發現,熱愛發明創造。為了改善大學生群體筆記本用戶的「電腦脖」,他自創「倒懸筆記本電腦」,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C刊發表論文,發明成果獲專利證書,這位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的科研路遍地花開!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其他學科領域的方法、理論來解決本學科的問題是大學生進行科研創新的好方法。將目光放在實用領域,則可以避免昂貴的試劑和專業的操作,達到降低科研成本,提高成功率的目的。對於大學生而言,科研項目起到了提升自我的重要作用,既鍛鍊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人際交往,時間安排能力,更提升了大學生的眼界,培養科研思維,使其得以早期接觸學術前沿。這些寶貴的科研經歷也將成為通往研究生學習階段的重要過渡和敲門磚。

達人寄語: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時時尋求效率提高,事事講求方法技術!


編輯:楊瀾

責任編輯:李雪梅

內容來源:中南大學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南大學「大學生年度人物」獲獎者出爐:共10人,都是超級學霸!
    他潛心學術,孜孜不倦,著眼於資源-冶金-材料一體化,在冶金渣高效增值利用方面取得了原創性突破,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獲多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研究成果被中國金屬學會評價為「國際先進」。他是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踐行者。
  • Science|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中外聯培項目學生發表重要成果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張衛茹教授科研團隊成員、2011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田雨子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原創論著形式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影響因子:41.845)在線發表,學術論文題為
  • 兩年發表14篇論文,2項發明專利,這位美女碩士再獲最高獎學金
    對於很多在讀研究生來說,可能最擔心的就是出不了成果,論文發表不了。因為很多學校對於研究生畢業是有硬性要求,需要發表小論文方可畢業。 齊俏在讀研期間,兩年時間裡發表了14篇論文,期中一作10篇,包括4篇TOPSCI,2篇SCI和4篇EI;同時,她還持有2項發明專利,出版1部英文專著,斬獲2020年度學生學術十大新成果獎第三名
  • 優秀:這位上海大學的博士在Nature子刊上以一作發表論文!
    NATURE子刊一作論文、3篇SCI論文、5項發明專利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敢於探索未知,勇於開拓創新他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用學術力量影響身邊人他是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學生黨員2019級碩博連讀研究生金滔人物名片:金滔,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機械工程專業2019級博士研究生(碩博連讀),中共黨員,發表SCI論文
  • 2018中南大學10大年度人物名單出爐,不僅僅是學霸,都非常優秀!
    他以矢志科研為人生目標,著眼於能源儲存與轉換領域,在高效、安全、低成本儲能材料的合成、設計、應用方面取得了原創性突破,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15篇,總影響因子高達150.1;他以奮發創新為人生理念,成功申請4項具有較大應用價值的電池關鍵材料的國家專利,獲省芙蓉學子學術創新獎和研究生創新論壇一等獎,連續4年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他以奉獻付出為人生方向
  • 全球醫療機構科研實力100強榜更新,湘雅醫院2個月排名又上升11位
    該排行榜顯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在國內醫療機構排名中列第4位,全球73位,較2個月前的排名上升11位。據悉,自然指數分析是基於最近12個月各科研機構在Nature、Science、Cell等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的,已成為評價科研機構高水平成果產出的重要指標。
  • 3年發表6篇SCI,獲2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位西華大學學子又是「別人家的孩子」
    他總說自己不優秀,卻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他的學習生涯坎坷無數,卻總能讓磨難化險為夷;他是暖男,也是師弟們眼中的榜樣……他是2017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周榆力,3年發表6篇SCI,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 湖南省三八紅旗集體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護理部
    截止到2019年9月,獲1 次校級/院級優秀黨支部,15人次獲省/校/院優秀黨員,110人次獲「崗位標兵」、「十佳護士」等光榮稱號。2 主要成員介紹嶽麗青 中共黨員,醫學博士,主任護師,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護理部主任。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本科生、研究生授課教師。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訪問學者。
  •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海口臨床學院掛牌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海口醫院正式揭牌 人民網海南頻道枉源 攝人民網海口6月8日電(枉源) 6月8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海口臨床學院掛牌儀式在海口市人民醫院舉行,標誌著中南大學與海口市的「校市戰略合作」達到新的高度。
  • 湘雅醫院上榜全球醫療機構科研實力100強
    該排行榜顯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在國內醫療機構排名中列第4位。在全球百強排名中,湘雅醫院入列全球73位,為湖南唯一一家上榜醫院,其名次較2個月前上升11位。自然指數分析是基於最近12個月各科研機構在Nature、Science、Cell等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的,已成為評價科研機構高水平成果產出的重要指標。
  • 資訊 | 中南大學楊澤發特聘教授在權威期刊發表特邀綜述論文
    楊澤發特聘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中南大學為該論文唯一單位。《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雜誌為IEEE國際地學與遙感協會主辦,年均刊文量25篇左右,其影響因子在科睿唯安期刊引證報告(JCR)中位居遙感類第一位。
  • 【院校專題】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學校於2000年由原中南工業大學、長沙鐵道學院、湖南醫科大學合併組建而成,最早溯源可追尋到1903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和1914年創辦的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中南大學是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入選高校,是全國首批試點開展八年制醫學教育(本博連讀)的五所大學之一。1906年,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在中國創辦的唯一一所西醫院,初名雅禮醫院。
  • 這6位學霸是復旦獎學金優秀典型:做科研,發表SCI論文,發明專利……
    科研之路漫漫,一批批優秀的復旦學子以熱情點亮夢想,以堅韌鑄造希望,以實際行動向學術高峰發出「只要肯登攀」的勇敢挑戰——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黃意恆一直潛心科學創新,在復旦的科研生涯裡,無論是所負責的仿血小板脂質體靶向腫瘤轉移的初步研究項目,還是參與的診斷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設計、超小阿黴素納米藥物的研發、高強度超聲聚焦調控的逐級靶向治療腦膠質瘤等課題,抑或是1篇已發表文章與2項發明專利,都讓他的科研步伐越走越踏實,
  • 這,就是中南大學的"七宗最"!
    發表著作9本,論文300多篇,曾獲多項國家級獎勵。1990年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06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古德生院士,1937年10月生,採礦工程專家, 1960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任中南大學教授。他開創了我國振動出礦技術和地下金屬礦連續採礦技術新領域,先後完成科研項目30餘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發明三等獎。
  • 這位愛科研、愛生活的博士生,希望為祖國「綠水青山」貢獻力量!
    讀博期間,他獲得過國家獎學金2次,校級獎勵2項,在Nature Catalysis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篇,SCI高被引論文1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授權1項),申請國際專利1項,美國化學會(ACS)會議論文3篇,多次參加美國化工年會(AICHE)和美國化學會年會等國際會議,並作了口頭報告,而且擔任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
  • 亞洲棉科研成果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在2018年5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所長李付廣研究員、武漢大學朱玉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杜雄明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黃三文研究員、林濤博士與北京百邁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關於亞洲棉的合作成果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論文題目為「Sequencing of 243 diploid
  • 華僑大學這位學子,獲評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由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光明日報社教育部、《大學生》雜誌以及中國大學生在線聯合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推選展示結果揭曉華僑大學學子林克斌獲評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林克斌是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
  • 發C刊論文才能博士畢業遭質疑 10萬+文章或引入科研成果評價體系
    第一時間發表學者們的前沿科研成果,引領學術潮流是學術期刊的使命。至於發誰的文章、發幾篇,一切的標準應以學術為依據,刊期的間隔也應符合科研規律,而不應淪為學位和職稱的服務平臺。但是學術期刊的生存、發展及評價體系又與學術從業者的自身境況息息相關。目前,國內的學術研究者基本供職於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學位與職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先滿足這個基本生存需求,才談得上靜下心來認真搞科研、做學問。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海口臨床學院掛牌
    中南大學將發揮湘雅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的特色優勢,在海口市人民醫院建設研究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設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以及海口市人民醫院新院區籌建、醫療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幫扶。而以此次海口臨床學院掛牌為新起點,雙方也將依託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合作領域,為海南自由貿易港作出新的貢獻。
  • 3年來以一作發表12篇SCI,他從實驗小白晉升科研達人
    來源 | 北京科技大學、材院新聲、學子星光編輯 | 學術君從北科開啟自己的科研之路,到六年的碩博生涯結束,他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7項,近三年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2篇,總影響因子49.027,擔任Materialia及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