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他總說自己不優秀,卻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他的學習生涯坎坷無數,卻總能讓磨難化險為夷;他是暖男,也是師弟們眼中的榜樣……他是2017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生周榆力,3年發表6篇SCI,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周榆力
周榆力,西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研究生期間連續獲得研究生學業獎學一等獎2次,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次,「西華之星·學術研究之星」2次,2019年唐立新優秀學生標兵獎學金,2018年全國3D大賽全國一等獎。主持西華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1項,作為主研參與橫向項目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在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eramics International、CrystEngComm等期刊發表SCI論文6篇,其中,最近的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旗下期刊CrystEngComm報導。
想要了解優秀的他
就緊跟著我們的步伐
走入他的世界
了解他的科研之路
◆ 主動出擊 成功就在當下◆
本科學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周榆力,在大一時考取了本碩連讀的資格,得到了學校的推免名額。當時的他還是一個青澀的少年,對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除了明確自己要繼續深造,對自己學習和研究的方向並沒有準確的把握。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沒有選擇「走一步看一步」,而是靜心沉氣,紮實地學習基礎知識,累積跬步,為未來創造條件。
大三時,他與導師王劍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在導師的引導下,周榆力逐漸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為清晰的規劃。懷著滿腔熱血的他,在與導師交流後的第二天就立即到導師的課題組裡開展科研工作。在課題組裡學習的日子裡,從基礎知識及軟體的學習,到文獻的閱讀與總結,他認真做好每一個點的記錄與整理。他靜下心去學習、探尋、積澱,提升自己的科研綜合能力。正如導師所說:「一個人只有蹲下去,才有可能跳得更高。」
從那時起,周榆力正式開啟了自己的「科研路」。在之後的學習生涯中,導師的指引與團隊的協作在他的科研生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平時的學習中,他時常向老師匯報自己最近的研究情況,讓導師了解他的學習狀態、創新思路和實驗進展,以便為接下來的科學研究做出相應規劃。
周榆力在做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氣敏材料時,做過單一的、p-n異質結的,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的腦海裡突然迸發出一個「做出商業化柔性氣敏材料」的想法。他幾經思考,多次計算,將一套完整的想法呈現了出來。經過不斷跟導師溝通,加上團隊的配合以及無數次的思路轉換,以PPTA纖維為基層的柔性氣敏材料被做了出來。
「做科研就是要不斷想出新的點子。」周榆力說,「有的事情看似難以解決,但只要敢於嘗試,積極與導師、團隊溝通,主動跨出第一步,就有可能實現。」他踏實地完成自己的每一步,堅守內心的追求,憑著一顆赤子之心,主動出擊,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機遇。在磨礪和蛻變之後,呈現屬於他的精彩。
◆ 永不言棄 辦法總比困難多◆
成功的過程往往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一路走來,周榆力歷經了不少「意外」——科研中大大小小的各種困難……其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碩士生涯第一篇SCI的發表經歷。
周榆力碩士生涯發表的第一篇SCI
2016年9月,周榆力開啟了「高性能鋁合金關鍵製造技術研究與應用」的研究課題。經過三個月的調研、反覆試驗、數據分析,終於在寒假前夕完成了論文雛形。對於當時的他而言,英語是最大的難題。小到單詞不規範、語法錯誤、修飾詞不準確、表達不精準,大到文章邏輯不清晰、分析問題不深入等,都在這篇「處女作」中體現出來。
冬天的夜晚特別寒冷,為了趕在春節前完成文章的送審,除了睡覺和吃飯,其餘的時間都被周榆力用在了科研上,每天都至少要熬到凌晨才回到錦地苑,第二天不到8點又前往實驗室。「日復一日,好像自己都不知道疲倦了。」周榆力說。
不知經歷了多少個這樣的日夜奮戰,論文最終成稿。接著,周榆力又開始了漫長的投稿拉鋸戰。第一次投稿,5天後被拒稿,編輯認為語言不符合他們期刊的標準;第二次投稿,半個月後,審稿人以文章質量不夠為由建議拒稿;第三次投稿,一周後,編輯以文章創新性不夠為由拒稿;第四次投稿,一周後,編輯以文章與該期刊研究領域不符為由拒稿……
周榆力發表的SCI論文
在接連被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拒稿後,周榆力陷入了迷茫,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做科研、自己做的工作是否毫無價值,這些都極大程度地磨滅了他對科研的興趣。導師在知曉情況後開導他說:「困難挫折中強勁前行,才能做到更高的學問、煉得更優的品質、成就更好的自己。」導師的話語給了周榆力力量。
「辦法總比困難多。寫論文最難的日子我都挺過去了,那個時候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戰勝困難。」周榆力說,「根據審稿人、編輯對文章的意見,我仔細修改論文,鼓足勇氣開始了新一輪的投稿。」歷時2個多月的審稿,周榆力鍥而不捨的工作態度終於打動了主編,隨後審稿人根據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回答審稿人的問題十分耗費精力,又險些讓周榆力陷入了絕望。「需要花時間補充實驗、測試數據、深入解釋問題……那時候真的有點撐不住了,但都走到這裡了,怎麼可能放棄。」
在導師的陪伴與鼓勵下,他逐字逐句修改,繼續著自己專業的態度精心鑽研,將「難上加難」變成了「大功告成」。「當時真是一個字一個字斟酌,可以用『吹毛求疵』來形容。」他說。
路漫漫其修遠兮,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披荊斬棘,努力的道路上總是形單影隻。後來,周榆力不斷主動出擊,發表6篇SCI論文,其中,最近的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旗下期刊CrystEngComm報導。
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在CrystEngComm報導
「也沒有原因,就這麼堅持下來了。」周榆力說:「不過,有過這樣的經歷後,在後來的學術研究中,即使面對再困難的事,都可以迎難而上,永不言棄。」
◆ 嚴謹認真,亦是個「暖男」◆
周榆力說:「我走過最漫長的路就是科研路,這條路沒有任何套路,有的只是深沉的腳印。」科研的經歷使周榆力對待任何事都十分的嚴謹且認真,他也將這樣的態度帶入了自己的生活。
在師弟們的眼中,周榆力是個「不近人情」的師兄。他對師弟們十分嚴格,對待論文更是要求精益求精。「有一次,一個小師弟拿論文給我修改,我發現他存在邏輯混亂、語法錯誤、長句表達不清晰等問題,我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問題所在,讓他下去自己檢查修改。師弟來問我一次,我就讓他繼續改一次……就這麼反反覆覆好多次。」周榆力說,「起初師弟對我這樣的行為很不滿,也不理解,覺得我在故意刁難他。但後面他的論文成果非常不錯,他明白了我這麼做的意義,也十分感激我。」這位小師弟現在成為了他很好的朋友,空閒和放鬆時,兩人常常相約一起騎行。
談到科研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周榆力說:「在能力上,我收穫了實打實的知識和見識,在做科學研究中我也時常犯些小錯誤,但我能從錯誤中學習到新東西,這對我的未來幫助很大。」
披星戴月,堅持造就優異;歷經苦難,逆境喚醒本色;閱盡千帆,厚積方能薄發……畢業的日子悄然來臨,這個曾經的逐夢少年已然走上了夢想的大道,站在所有人面前。
「我始終相信: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讓我們在科研之路上奮力奔跑吧!」周榆力說,「因為我們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西華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