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過後的爆發式衝突,才是關係中最深的傷害

2021-02-10 兜悠遊家長俱樂部

我們是誰?

上海超人氣國際素質教育活動平臺,ICF(國際營地協會)聯盟成員;專注營地教育、主題活動、生日派對等領域的項目研發、創意和執行。

這裡集結了一群熱愛孩子、資深穩定的活動導師,倡導有深度的出行理念,陪伴孩子玩出「未來力」。


文章 | 楊小多   編輯 | 睿睿

本文由周梵公號(zerofield0)授權發布

我以前很害怕衝突,這份害怕,也給我帶來了很多負面的體驗。

害怕衝突,便會儘量避免衝突。甚至當面對他人撲面而來的憤怒和惡意時,我也不敢與其正面較量。

2007年夏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同事一起去酒吧唱歌聊天,有個男生忽然走到我面前,要跟我握手。因為前兩天在入職拓展訓練中我倆意見不合,我以為他是來講和的。

沒想到當我伸出手後,他很用力地握住我的手,還故意加大力氣。

我想抽回手,但是他緊握著不放,最後疼得我忍不住叫出來了,他才輕蔑地笑了笑鬆開手。

當時我委屈極了,特別想拿起桌上的水潑到他臉上,但我害怕起衝突,所以隱忍著,唯一做的,就是躲在廁所裡偷偷地哭。

還有很多次,別人批評指責我,我也只會默不作聲,還常常默默地流淚。

為什麼我那麼害怕衝突呢?我不想面對他人對我的不滿。

衝突的過程,是對方表達對我失望的過程,還會伴隨對方對我的指責、批評,我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對方嫌棄的。

對方的情緒越激動,那種被嫌棄的感覺越強烈。而被嫌棄之後,更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值得被愛,甚至還會擔心對方會因此疏離。

正是因為這樣,我很擔心別人對我不滿意,總是想要做很多事情來討好他人,也完全沒有能力拒絕他人。

我習慣了隱藏自己的需求,通過妥協、忍讓換得和他人之間的所謂和諧。

我關心他人怎麼看我,比關心他人多得多。

「再恩愛的夫妻,一生中都會有100次想離婚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這是很多婚姻的真實寫照。

無論對方多麼優秀,多麼適合居家過日子,彼此多麼相愛,在一起生活久了,不會只有甜蜜而沒有痛苦,不會只有愛而沒有傷害,難免會因為意見不一致而發生衝突。

更讓人無法忽視的是,熱戀時有多愛對方,在衝突中就會傷得有多深。

其實我們內在都無意識地攜帶著來自於早期的傷痕和不成熟的人格模式進入親密關係,這些舊的模式還不斷被我們自身加強。

舊模式在加強中漸漸形成了越來越沉重的負面體驗,讓我們負重前行。舊的模式越重,也就越難以輕鬆的去愛,去生活。

這一點,在我的親密關係中尤為明顯。只要我先生稍微有點不高興或者沉默,我就會不自覺的想是不是我哪點沒做好惹他生氣了。

所以他提出的要求,我都盡力滿足。我甚至覺得,提出自己的需求就會遭到對方的不滿。

而因為害怕他對我的不滿,我不敢提要求,不敢為自己爭取。

壓抑自我需求成為了我生活的常態,伴隨而來的是長期壓抑後不斷增加的委屈和對他的埋怨。

付出了這麼多,對方還是不滿意,還是經常批評責備我,於是開始懷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也會覺得:

他如果愛我,就應該看到我的委屈和壓抑,應該自覺地不要提那麼多要求。

帶著這樣的情緒,我也越來越不想為他付出。

而這時,關係中的負向循環便開始了。

當有一個人開始減少付出時,關係中的另一方是感受得到的,這導致另一方也開始減少付出,漸漸地雙方在關係中的付出越來越少,都會體會到委屈,也都會開始埋怨對方。

而這樣的委屈埋怨積攢到一定程度,又會不可避免地爆發。

壓抑有多深,爆發的破壞力就會有多大。這種壓抑過後的爆發式衝突,才是關係中最深的傷害。

一方可能因為對方隨手亂放一個水杯而起了衝突,吵著吵著,爭吵的焦點已經不再是眼前讓彼此爆發的這一件事情了。

心中翻湧出過往老是幫他收拾的委屈和怨恨,上個月甚至上一年某一天他讓你不爽的那件事,也會在爭吵中一併噴湧而出。

這時的衝突已經變成了發洩過往壓抑的情緒出口,所以我們經常會在衝突中聽到這樣的話:

你每次都到處亂放東西,我下班回來還要收拾,你知道我有多累嗎?

每次你都這樣,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

為什麼你總是這樣子,讓你看下孩子有那麼難嗎?

你從來都站在你媽那邊,總是幫著她說我。

害怕和避免衝突,並不能讓衝突消失,而是積年累月搞個大的,常常因為翻舊帳而搞得兩敗俱傷。

這樣的衝突多來幾次,當初再多的恩愛也會消失殆盡,兩個人漸行漸遠,婚姻漸漸地走向死寂。最後要麼婚姻破滅,要麼在沒有愛的關係裡死撐。

學會及時處理並釋放掉每一個事件裡的負面情緒,對於每一段關係都十分重要。

這就是自我成長踐行者常提到的覺察和轉化。

這樣做能將每一次衝突只限定在解決當前問題的範圍內,劑量十分微小。這時候衝突就是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立場和底線,讓對方看到自己真實的感受和對對方的期望。

衝突完結後,你會發現雙方的關係比以前更近了。我們不但表達了自己的需求,還更了解對方。

我還記得上個階段我和先生的第一次衝突。

那天我在複習準備考試,對考試結果的期待造成了心態失衡,我開始尋求他的支持,想讓他安慰我。

他說了一些類似「沒事,考不好下次再考。」的話安慰我,我又繼續去複習,但沒過多久又出來求安慰。

這時他也有點不耐煩了,說道:

「你把我的情緒也帶偏了,本來是高高興興的一天,什麼破考試你非要去考啊!」

求而不得,我開始委屈失落地流淚,他看見我流淚就更煩躁了,語氣開始變強,我就更委屈哭得更兇。我哭得更厲害,他越煩。他越煩,我哭得越厲害。這時負向循環開始了。

我告訴他我很想通過這個考試,並繼續表達了我期望他再安慰我一下,給我一個擁抱的意願,結果他變得更煩躁了:

但還是一邊生氣一邊讓我抱著他,這時我已經感覺到他不太想安慰我了。

但那一刻的我還覺得他安慰的不夠主動,獨自悲傷著,不被支持的孤獨感開始上升,我也就更難受了。

第一個動作:主動停止

雖然還有情緒,但我意識到如此僵持下去,再怎麼向他索取安慰他也是給不出來。

所以,低氣壓持續了一會兒後,我停止了索取和哭訴的狀態,離開了2人的空間。

我走進書房關上門,安坐下來,跟自己的情緒相處,試著讓自己平靜下來。

第二個動作:自我覺察

情緒好一些後,我覺察剛才爆發的情緒不是因為先生的不耐煩而覺得委屈,而是自己面對考試的無力和沒信心。

我把無力感投射到先生身上,希望他來給我充足的支持和鼓勵。

當我停止索取後,明顯感覺到他稍微鬆了一口氣,他沒有離開,而是跟著我到了書房門口打開門。

我能感覺到他還是很煩躁想離開,但看著我那麼難受又捨不得,也想支持我。

他繼續用強硬的語氣安慰我,並表達出他給不出來更多安慰,我其實在情感綁架他。

我忽然意識到這才是我撐著不想崩潰的點,於是我放下強撐和緊繃,撒嬌地說道:

這句話講出來後,他強硬煩躁的狀態漸漸緩和下來了。

我明白他已經盡力在給到我支持,而我們的衝突不是因為他不想給,而是因為他真的已經給不出來了而我卻還想要。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反而更感謝他之前那麼煩躁還願意給到我支持。

第三個動作:真實而清晰地表達

我在情緒平復後,向他表明當時他的守候對我的加持有多麼大(如果他甩頭走掉,我的情緒很有可能會掉得更低)。

同時我還講述了我之所以那種狀態,是因為我自己對考試結果的抓取姿勢歪掉了,想甩鍋。

先生嘆了口氣,照常輕輕地摸了摸我的後腦勺,溫和地說:

你的情緒過去了就好了,這次考不好,咱們下次再努力嘛。你把自己搞的這麼緊張,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你看,這次衝突中,我們都把更底層,更真實的自己暴露了出來。

在直面衝突中,我們彼此更接納,關係因此變得更親密、更坦誠,也更願意真實的表達了。

一次次衝突的解決讓我體會到,衝突並不可怕,它其實是一個契機,一種很有效的溝通方式,前提是不頻繁,且不害怕衝突。

怎麼保證衝突不那麼頻繁發生呢?

當我們越來越多的覺察,並看到自己曾經的模式,不再那麼容易被外部世界攪動內心的時候,我們就會越來越穩定,衝突就會越來越少。

也正是因為自己這幾年的學習成長,自己內心越來越穩定,才將我和先生的衝突從每個月至少一次並伴隨三天到一個月的冷戰,降到了一年一到兩次並能及時完結,及時和好。

衝突中只要有一方及時停止,衝突中的傷害便會因此停止,也就不會有後續持續升溫的爭吵,以及爭吵過後的冷戰。

而真正傷害關係的,正是這些爭吵和爭吵過後的持續冷戰和長期的壓抑。

這是我在踐行自我成長路上的收穫,希望分享給同樣害怕衝突的你,讓衝突不再成為關係中的消耗,而成為關係升級的一個階梯。

祝福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我相信,如果我可以,你也可以!

作者:楊小多

周梵老師《導教班》學員

幸福海關係教練

感性的理工科碩士  

親密關係逆襲者 

一個在自我成長和自我療愈路上不斷整合自己,

並想一直走下去的終身成長踐行者。

【免責聲明】轉載文章、圖片、視頻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謹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任何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刪除內容處理!本公眾號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不具備商業屬性,本公眾號運營已經儘可能地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或標註,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等情況,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具體要求,立即更正來源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感謝您的關注。


兜悠遊特色線|迪士尼獨立營,爸媽放手不陪玩,和夥伴一起更開心!

【2月13日】兜悠遊越野賽車Mini駕校獨立營| 加大馬力、轉彎利落,還來不及確認眼神,車神們便一閃而過

【2月7日】親子營| Tree Climbing 真人版人猿泰山攀樹實踐,兜悠遊帶你玩出新奇與刺激

【親子古風密室大逃脫】春節仙俠玄幻燒腦主題,專屬單線任務,無限結局反轉,快上車!

我 們 的 服 務 涵 蓋

營地教育 / 研學課程 / STEM創客

生日派對 / 親子活動/ 活動布置

學校定製 / 企業團建 / 童子軍

大型展會活動 / 體育賽事組織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的衝突,當時忍讓,過後又糾結,我怎麼了?
    但是事情過後很長時間都放不下,心裡還是充滿了怒火,一直在自己應該怎麼做之間反覆糾結,還會想像和別人衝突之後發生的爭吵,弄得焦慮不安又告訴自己要大度,不要和別人爭吵,反覆思量,痛苦不堪。    【我的回答】  「心理內耗」大概是最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內容之一了。在你的提問中,我看到了很深的內耗。
  • 衝突與尊重,讓渡與平衡,這本書提煉出典型的親子關係與師生關係
    作品往往能深入不同時代兒童心靈的最隱密處,講述孩子們深陷其中又無法言明的心靈束縛,呼喚尊重童心的人間大愛。2019年的新作《三片青姜》,是常新港成長小說領域一部頗具突破意義的作品。作品對具有鮮明「當下性」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兒童的塑造,對代際衝突與教育觀念衝突富有時代意義的解讀,以及對兒童成長真諦的反思,令人印象深刻。
  • 不要壓抑憤怒的情緒,爆發出來吧!該發火時就發火吧
    大部分人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不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壓抑自己的憤怒。 花精力進行資料研究會發現,類似「憤怒是無能的表現」的言論大多來自西方,它們不約而同地暗示著「憤怒會壞事」「憤怒是一種病」類似的意思。 有一項研究確定了對於憤怒態度的中西文化差異:憤怒在西方被認為是底層人民的行為,而在東亞文化中,卻被更多地與社會高層地位相連。
  •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的衝突,當時忍讓,後來又糾結痛苦,我怎麼了
    但是事情過後很長時間都放不下,心裡還是充滿了怒火,一直在自己應該怎麼做之間反覆糾結,還會想像和別人衝突之後發生的爭吵,弄得焦慮不安又告訴自己要大度,不要和別人爭吵,反覆思量,痛苦不堪。【我的回答】「心理內耗」大概是最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內容之一了。在你的提問中,我看到了很深的內耗。
  • 如何用「愛意」化解權力鬥爭中的衝突?
    這種狀態最開始,肯定有一方開始看另一方不順眼,處處挑剔另一方,而另一方在這種被挑剔的狀態,感到壓抑和不滿,被激發對抗狀態。在此階段兩個人可能會採取主動攻擊、被動攻擊或者是情緒抽離的方式,來懲罰對方,為了逃避在愛情中的痛苦,拼命向對方證明自己是對的,讓別人看起來是錯的。
  • 《狗十三》:面對家庭關係中的親子衝突,我們該怎麼辦
    (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2018年公映的《狗十三》是一部青春題材電影作品,反映了一位13歲青春少女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中的成長淚痕與心靈陣痛,展現了長輩對於「聽話」、「懂事」、「長大」的迫切呼求與孩子真誠、友善、單純的心性之間的矛盾衝突。
  • 4歲男童被男子甩飛:情緒失控的父母,傷害孩子最深
    大人爆怒的行為對孩子的傷害,要遠比孩子之間衝突本身大得多。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父母身邊,孩子很有可能會崇尚武力、暴力溝通,進而在未來的人際交往中受挫。 情緒失控的父母,傷害孩子最深。一時的衝動,可能輻射孩子的一生。
  • 美伊若爆發衝突,這7個國家難以倖免,很可能被動參戰
    雖說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是和平的,至今仍舊有多地處於戰爭的陰影下,甚至有的國家很可能會爆發衝突,諸如美國和伊朗。以色列以色列是伊朗的死對頭,多年來在美國的幫助下也對伊朗造成了很多傷害,若是美伊爆發衝突,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在打擊伊朗上面,以色列當然是舉雙手贊成的!
  • 中美最可能爆發衝突的時間節點在哪裡?
    當前,中美關係正處在合作加深還是對抗上升的十字路口,未來5到10年何去何從,將深刻地影響世界格局。一、跌宕起伏的中美關係通常來講,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有三種:夥伴、競爭者和敵人。實際上,作為當今世界最複雜、最有爭議、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之間遠不止這麼簡單,而是大部分時間在「合作性競爭」與「競爭性合作」之間搖擺。
  • 壓抑的爆發,被激怒後的爆發,巨蟹「鉗子」的威力無人能控制
    如果一個巨蟹從小在一個缺乏溫暖,缺乏良好引導、缺乏愛意、冷漠等家庭中成長,那這個巨蟹的心理基本上會是一種悲觀壓抑的「常狀態」。 由此你應該想到,這樣的巨蟹會渴望溫暖,渴望愛,渴望歸屬感,渴望認同感。 從這裡開始,巨蟹其實就已經開始「盲目化」了,這是心理以及思維想法的盲目化。
  • 家庭衝突不斷如何破?探尋每個成員的心理真相,建立良好親密關係
    ,讓家庭關係壓抑而緊張。妻子卡羅琳對丈夫大衛過度工作極為不滿,可她從未直接表達,而是將不滿投射到了女兒身上,因為克勞迪婭一被批評就把自己關到房間裡不出來的做法,和父親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工作的樣子是如此相像,讓卡羅琳潛意識中壓抑的對大衛的不滿一股腦兒全部爆發在女兒身上
  • 用意識療法覺知愛情關係中的衝突!
    有時候兩個人組建家庭走到一起,未必是建立在彼此真實的需求的層面上,往往帶有很大的偶然性,促使這種偶然性就是心理學中的兩個效應!如果你不能夠為對方提供這些東西,那麼它就會以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一個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他從小的甚至會被控制欲強烈的母親粗暴對待過,成長環境可能是比較壓抑的比較苦悶的,那麼對安全性的需求是特別的強烈,甚至她會導致這種戀父情結,會找年紀比他大很多的人結婚!當然如果是男生的話,他可能會表現出一種戀母情結,也就是心理學上的俄狄浦斯情結!
  • 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黑手——吵架,看不到的傷害才最可怕
    吵架,這一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對成年人而言早已習以為常。然而天真純淨的孩子如何看待這一行為呢?家庭衝突對孩子影響延續孩子整個成長過程,很多時候父母們往往不會將孩子身上的變化與家庭糾紛聯繫起來。父母吵架對孩子一定會產生相應的負面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吵架的後果,必定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對父母的關係是非常敏感的,當他看到父母經常吵架,會導致孩子形成膽怯、懦弱,亦或是暴力的性格。
  • 當你的內在衝突消失,才有愛別人的能力
    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時無刻不在與人接觸,例如家人、同事、朋友、司機、廚師和各行各業的服務人員,藉由許許多多人的幫助,我們才可以順利、舒適的生活。
  • 冷淡,是傷害一個人最深的方式
    殊不知,冷淡,其實是傷害一個人最深的方式。人,經不起一次次的傷害;心,也經不起一點點的冷淡。人與人相處,不怕爭吵和生氣,最怕的,反而是熱情後的冷漠。因為那才是最致命的傷害。不要隨意用冷淡,去傷害一個在乎你的人。要知道,一再的冷漠,傷的是一顆心;一再的漠視,傷的是一段情。有時候,看似毫無殺傷力的回應,其實才是傷害別人最大的武器。
  • 深剖《我們都要好好的》:離婚對孩子的危害,遠小於婚姻的衝突
    反之,如果父母婚姻關係緊張,每天衝突不斷,家庭氛圍充滿了硝煙氣息,這樣糟糕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所受到的傷害不低於父母婚姻離異!就有這麼一部電視劇,在前段時間收視率很高,也引發了很多網友展開熱議,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叫《我們都要好好的》,可以說是一針見血的揭露了婚姻的隱痛,同時也從側面向我們大家反映出家庭中父母的婚姻關係對孩子成長起到了巨大影響作用。接下來,我們就通過深剖這部電視劇,說一下,父母之間那些矛盾衝突,比離婚更具有危害性。
  • 家庭關係中總會有親子衝突,面對親子衝突,巧用3R法則應對
    文丨敏敏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有衝突,家庭中也不例外,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家孩子越來越難管教,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大部分家長都只會覺得是孩子不聽話,其實大部分人都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呢?
  • 優秀父母都不壓抑憤怒,而是用這幾步告訴孩子,「我生氣了!」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壓抑脾氣的媽媽,只是在等待更大的爆發「我真是一個糟糕的媽媽,我今天又對老大大吼大叫了!」閨蜜跟我說。「發生什麼事情了?」但是我們是擁有各種情緒,有血有肉的人,當孩子一次次的不當行為把我們的耐心一點點磨沒時,父母壓制了自己的情緒,只會帶來的是更大的爆發。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
  • 焦慮、抑鬱、暴怒、嫉妒,成年人長期壓抑的情緒,爆發在一瞬間!
    小時候爸爸對我很好,我現在也為人父母了,今天趁著家人沒在,我才在這哭呢,平時不敢在家人面前哭......●「小夥騎車逆行被攔後爆發」2019年3月30日,杭州一小夥騎單車逆行,被交警攔下後徹底爆發,情緒激動地大聲說:每天要加班到十一二點,女朋友忘了帶鑰匙了,讓我送鑰匙,公司也在催我,兩邊都在催我,我真的覺得好累……都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 父母教養衝突易傷害孩子
    要知道無謂的爭吵不僅會傷害夫妻感情,而且更容易讓寶寶的心靈受到傷害。但是如果夫妻雙方一直堅持已見,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甚至最終演變成單純爭論誰對誰錯的問題,那就偏離了教養的主旨,不僅夫妻雙方沒有一個是贏家,而且夾在中間的孩子也可能成為最大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