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組織遭遇成長煩惱:為事業執著 對前途茫然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7月14日,福建泉州,華僑大學學生小鍾為家住5樓的吳老先生送菜上門。這學期,致和社工招募志願者,小鍾和幾位同學一起報了名,利用課餘時間為周邊社區腿腳不便的老人買藥送菜,解決他們出門不便的問題。CFP供圖

  「孩子起晚了,剛剛帶他們吃了個早飯。」康宏略帶一絲靦腆地告訴我。康宏,北京市海澱區睿搏社工事務所「深宵外展」項目的負責人,一個高大魁梧的男孩,對孩子竟流露出一分難得的溫和細膩。

  每周五22:00到次日凌晨4時(冬天則從21:30到次日凌晨2:00),在海澱區的大街小巷,總有6個年輕人穿梭於網吧、撞球廳、遊戲廳之間。遇到夜不歸宿的少年,他們就會上去「搭訕」,然後和這些少年一起玩遊戲、打撞球。他們這樣做並不是為了消遣,和孩子們一起玩是他們和孩子溝通的方式。6個年輕人的工作就是「深宵外展」。

  兩年來,睿搏社工事務所的年輕社工們,一直堅持這種「夜生活」——尋找夜不歸宿和無家可歸的孩子,為孩子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服務。但這群有活力、有朝氣的年輕人,在漫漫的成長路上,也難掩他們的煩惱。

  「我也當了一回爸。可是,除了提供簡單的食宿,幫扶能力有限,這讓我感到很無力」

  「他們昨晚在這兒住下了。」康宏說,「白天他們扎堆到北影旁邊當群眾演員,運氣好的能掙個50元,運氣不好的,就到北太平莊一帶24小時的店內住下,等著天亮再去幹活兒」。

  說這話時,兩個皮膚黝黑、穿著還算整齊的小男孩,笑嘻嘻地一屁股坐在了康宏身邊。看起來,他們似乎對這裡已經很熟悉。

  身子稍微矮小的男孩叫小馬,16歲,父母離異,從家裡「逃」出來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活。坐在小馬旁邊的,是他的小夥伴,叫小亮,長得很清瘦,今年22歲了,患有先天性白內障。或許正是這個緣故,他被父母遺棄。

  他們對筆者的來訪,沒有一點兒牴觸,反倒挺熱情,時而給我端茶水,時而聽到自己的故事時便也插上兩句。他們率真、活潑,和康宏剛剛接觸他們時相比,已經完全變了樣兒。

  「第一次看見他們倆,是在麥當勞裡,那裡是流浪和問題青少年出沒最多的地方。」康宏每周五晚上都帶著他的團隊來麥當勞夜巡,「那是去年的一個冬天,他們倆穿得很破爛,年紀看上去就不大。憑著直覺,我一眼就可以認定他們是我們的服務對象。當時他們正向服務員討要一杯熱水,可是被拒絕了」。

  「我開始試著靠近他們。我向服務員說明了情況,並要了兩杯熱水。起初,他們戒備心很強,只是看著我們,就是不說話。後來,我發現他們在紙上寫著什麼,很是吃力的樣子,他們畢竟也沒有讀過多少書。這時,我馬上主動提出為他們提供幫助。也許他們實在無法自己完成,只好默許了我的幫助。」康宏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在這樣一個冬夜,能得到真切的幫助和及時的關懷,應該比兩杯熱水來得更溫暖些吧。「他們發覺我們是真心要幫助他們的,即便話依舊不多,但慢慢放下戒心,最後同意隨我們回事務所住下來」。

  「給他們洗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守著他們睡了一夜。那個夜晚,我也當了一回爸」。說到這兒,年僅24歲的康宏有點不好意思了。

  「可是,除了提供簡單的食宿,幫扶能力有限,這讓我感到很無力。」話語間,康宏有幾分遺憾。

  「深宵外展一開始,我們希望讓孩子儘快回家。可是時間久了,再發現他們的時候,我知道,回家不應僅是一個完成式,我們更應該為孩子上學、就業、醫療提供幫助。我們希望通過一些努力改變他們的人生——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力量。」

  然而,這些社工組織沒有政府背景,社會地位不高,社會資源整合乏力,種種現實困境都讓社工組織在前行的道路上舉步維艱。

  康宏說,他不會放棄這些孩子,他曾經幻想著有一天,他的專業可以「撫養」起他的孩子們。

  也許,一般人很難理解,康宏這個家庭條件不錯的年輕人,何以放棄苦讀4年的法律專業來到睿搏。

  像康宏一樣,睿搏的年輕社工們堅持自己的理想,在堅持中,等待插上翅膀的時刻。

  「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理想和現實總會有矛盾的,走一步算一步吧」

  「其實這些孩子都不是犯了什麼十惡不赦的大錯,無非就是貼個小廣告、倒賣專家號……但是,我們會隨時接到涉及青少年的個案,40分鐘,就要有社工到場。」會議室裡都是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他們是睿搏分布在海澱區各樓宇、小區的一線社工和志願者。

  「這些孩子都把自己當成是成年人,但是,當你們真正去接觸他們時,會發現,他們不過是用稚嫩的心智試圖演繹成年人的角色,而他們畢竟是孩子。所以,在和他們溝通和交流的時候,儘量要考慮他們的心理和情緒,言行之間要傳遞一種平等的關愛。」剛看見梅何霞的時候,她正在所裡和一線的社工們分享和問題青少年溝通的技巧。

  梅何霞,睿搏社工事務所的專職社工。社工專業畢業後,她已經度過了自己第三個年頭的社工生涯了,在所裡也算是「老人」了。

  看見筆者,小梅手舞足蹈地給我介紹所裡的工作和榮譽等情況,言語之間,無不表露出對於這個職業發自內心的熱愛。

  而談及自己時,她顯然有些失落,有些茫然。

  「在上大學以前,在一次青少年司法教育的活動上,我認識了社工這個職業——當時也許還不叫社工吧。我看到在監獄裡會安排專業人員,給服刑人員做心理疏導,以幫助服刑人員排解心理壓力,爭取能順利回歸社會。

  「我覺得這個工作很有意義,所以,在高考填報志願時,我填上了『社會工作』四個字。其實當時我並不太懂社會工作是做什麼的,也沒有多想這個專業以後能不能掙錢。我只是打心眼兒裡覺得,它會給我帶來快樂。」

  說到這兒,梅何霞的眼睛裡依然閃爍著喜悅的光芒。

  問到「是否想到過未來」,梅何霞的眸子有了幾分黯淡和無奈,「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可是理想和現實總會有矛盾的,走一步算一步吧」。

  「我大學四年一直很努力,不僅理論知識學得紮實,也經常到各種社區服務站實習,積累實戰經驗,就是希望將來也可以到公安系統裡幫助服刑人員早日融入社會。

  「然而,我的理想太難實現了,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我壓根兒就沒有機會。是就業還是擇業?我放棄了擇業。再後來,我便來了睿搏。」梅何霞說,「現在就業崗位比過去多了,像我們這種社工組織沒有比別人更優厚的待遇,自然是沒有競爭力的,留不住一些我們想要的人。」

  小梅說到的想留住的人,就是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城市學院、勞動關係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還有北京大學社工專業的實習生們。每年,大概有30餘名實習生來睿搏實習,其中有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也有研究生。

  「在一些實習生眼中,在這裡做的只是學院要求完成的一個實習報告而已。一些大學畢業生只奔著高薪高職的行業去,何況,現在的生活成本哪裡是能靠一兩千元的工資就可以承受的呢。」梅何霞是北京人,比起留京的外地大學畢業生少了幾分生活的煩惱,然而,她知道他們的難處。租房、交通、醫療、一日三餐……這樣一筆筆算起來,是不小的開銷。「我還是很幸運的,遇到睿搏,有人說這裡像地下工作室,沒有氣派亮堂的辦公室,可是,我每天都能活在陽光下,體驗著和別人不一樣的活法」。

  社工,沒有行政事業編制,更不是國家公務員,但凡年齡允許,很多人都要面對是否準備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選擇;一線的社工,幾乎每天需要加班,有時還搭上周末;常年和有各種問題的對象打交道,偶爾也會導致自己的情緒緊張、低落;沒有歸屬感,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不少人的社工工作做得很不踏實。

  「我們的工作是在用生命幫助生命,沒有比活得有尊嚴更重要了」

  「範老師回來了!」小馬突然蹦了起來,從辦公室外迎進來一名衣著樸素、溫文儒雅的中年婦女,眉宇間透露著母親般的慈愛。「這就是我們的範老師」。

  範燕寧,首都師範大學社工系主任,博士生導師,現任海澱區睿搏社工事務所所長。沒有獨立的辦公室,她只好把筆者請到小屋內側。這裡擺著兩張桌子和三張凳子,旁邊緊挨著洗手間。

  「社工事業需要付出的精力是常人不可想像的。」 範燕寧只要皺一下眉頭,清瘦的臉龐和額間便可見深深的皺紋,「我很愛我的學生,看著他們一個個從我的教室裡走出去,然後在茫茫的就業大軍裡失去了方向,我很心疼。」

  「那時候社工系學生畢業時的感覺,就像在北京的冬天一樣,校園裡的感覺如同待在有暖氣的屋子裡,溫暖而舒適,一旦走出校門,孩子們被凜冽的寒風吹打著,無所適從。」

  範燕寧和幾個老師商量,不能讓這些孩子的理想無處安放。2010年底,55歲的範燕寧用個人的名字申辦了海澱區第一家民辦非企:睿搏社工事務所。

  「第一次居委會找到我的時候,所裡沸騰了,第一筆『生意』來了。

  「小磊,20出頭的年輕人,沒有學歷找不到工作,經濟條件不好找不到戀人。母親常年臥病在床,父親是退休的老工人,一家三口靠老父親的退休金蝸居在一個20平方米的居室裡。2003年,小磊第一次喝了敵敵畏。幸好被父親發現,及時送到醫院才保住了性命。可是,他卻因此記恨父親,父子關係的裂縫也越來越深。

  「我見到他的時候是在2011年,那是他第二次買敵敵畏了。公司裁員和戀愛失敗,讓他再度掉進低谷。

  「老父親實在不忍心,找了派出所,結果被告知不歸他們管;找了電視臺,結果需要當事人雙方出面;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心理諮詢中心,可是費用太高了;輾轉多次找到居委會,幾番溝通,居委會想起了睿搏。」

  範燕寧帶著自己的團隊,每天步行二三十分鐘,和小磊進行了長達數月的交流。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體力的承受和心理的博弈都考驗著範燕寧和她的團隊。他們都知道,必須幹出個模樣,他們才能得到信任,才能「生存」。

  「孩子最終開口了。得知他酷愛計算機,於是,我便第一次向團區委爭取了一兩千元的支持,讓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計算機,並和原單位做了充分溝通,他留下來了。」範燕寧說,「有了工作,人自然精神許多,感情生活也有了起色」。

  這樣的故事,每一天都在睿搏發生著。一個又一個孩子在他們的幫助下「活」下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家庭在他們的疏導下,也「活」下來了,那睿搏呢?

  「我們的工作是在用生命幫助生命,沒有比活得有尊嚴更重要了。」範燕寧不禁感嘆,「如果談理想,我們這些可愛的社工就是這個時代最有理想的青年。」

  「海澱區服務地段區域分布比較散,服務的個案涉及社會和家庭等各個層面,這些都很耗人耗精力的。」 範燕寧說,「如今每年能夠從政府購買服務最多兩項,其餘的時間便是參與策劃開展團北京市委、團海澱區委以及居委會的一些志願項目,比如團北京市委的『公益星期六』,團海澱區委的『關愛特殊群體』項目,等等。所裡64名社工,不能讓他們沒事做,所以,有的時候,我不得不選擇暫時拋開專業化和價值理念,以維持基本的『生命』需求。」

  「有一年,被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評審組判了違規,原因是市、區兩級團系統申報了4個項目。結果一個項目都沒有做成。那一年,我和所裡的孩子們都特別無助和難過,我們不知道錯在哪裡?」

  缺少與外界平等對話的機會,沒有專業化職業體系的支撐,範燕寧和她的團隊4年多來一直苦苦支撐著。

  4年時間,從講授理念到努力踐行,從三尺講壇到獻身社工事業,範燕寧執著而堅守。這分執著和堅守,從她踏足社工開始,就沒有想過放棄。

  ----------------------------------------------------------------------

  連結

  據統計,早在兩年前,報考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已達到17萬人,3.9萬人通過考試,但通過率僅為23%。國內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員已經超過40萬人,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員並未接受過正規的社工教育和專業訓練。而另一方面,許多具有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的社工專業大學畢業生,卻由於就業難、社會認同度低下和收入等各種原因未能加入進來。

  目前,我國已經有320所高校設立社會工作本科和專科學歷教育,每年培養出近兩萬名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61所高校設立社會工作碩士生學歷教育,每年培養出1000多名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但實際情況是,真正從事社會工作的畢業生只有三四成。大部分學生由於就業難和收入低等原因都放棄了社工職業,而是進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與社工無甚關聯的其他工作。

  國內許多城市,醫療社工、司法社工和禁毒社工十分缺乏,大部分醫院至今沒有設置醫療社工崗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制度性缺陷。在美國,2004年約有超過56萬個社工崗位,主要分布在四大社會工作領域:兒童、老人、家庭和學校社會工作,醫療和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精神健康和藥物濫用社會工作,以及項目規劃和政策發展社會工作。前三類屬於直接社會工作,也稱之為臨床社會工作或微觀社會工作,後一類屬於間接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雖然已經正式納入我國的國家職業體系,但缺乏職業化的制度建設。比如,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的起步工資雖然與其他行業的水平相當,但由於沒有相應的職稱考核晉升制度,所以收入的上升空間有限。在美國,社工的平均年收入是3.5萬美元左右,最低收入是2.3萬美元左右(佔10%),最高收入超過5.8萬美元左右(佔10%)。我國香港地區,一般初級社工月薪在1.2萬~1.8萬元港幣,高級社工年薪能達到40萬元港幣以上。我國內地,目前社工的薪資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每個城市社工的收入有差異,如深圳中級最高每月是5230元,助理級是3700~3900元左右。北京、上海一名社工一年的總收入不低於5萬元。(專題撰稿 特約通訊員 潘麗)

相關焦點

  • 現實存在諸多困難 社工遭遇成長的「煩惱」
    張潔將社工工作定義為「用生命影響生命」。這份被大部分市民誤解為「獻愛心」的工作,其實是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提供服務。福州有百餘名年輕人,把公益性活動和服務當成事業來經營,然而他們卻遭遇「成長的煩惱」。  即便曾經獲評「中國最美社工」,張潔開展工作依然步履維艱,運營經費主要通過政府購買、基金會或愛心企業捐贈等方式實現。而對於項目化運作模式,張潔不無憂慮:項目延續性不夠,很多政府項目都有很強的階段性,經費保障無從談起。  「與廣州、四川等地相比,福州的社工事業剛剛起步。」
  • 每年選優秀社工赴國內外訪學 杭州出招解社工成長煩惱
    但是,這群有才的「小巷總理」也有自己的煩惱:幹得多、拿得少、成長空間有限……社工群體「成長的煩惱」,杭州出手解決了——近日,杭州市委組織部等13部門下發《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崗位開發的實施意見》,杭州將健全社工專業人才的發展和激勵機制,重視社工專業人才薪酬、津貼待遇問題。
  • 瑞安社工慈善事業溫暖千家萬戶 
    ,多措並舉,抓好社工專業提升,多方位融合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多層面開展慈善事業工作,大力推進了我市慈善社工事業的發展,在社工慈善事業方面結出碩果。【社工事業】這群可愛的人很有力量近年來,市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公益創投等途徑給予項目資金扶持,開展機構能力建設、項目策劃運營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導,引導公益慈善社會組織持續健康規範發展。目前,全市共培育專業社工機構18家,包括慈善組織、志願服務組織在內的公益社會組織1000多家,形成遍布城鄉的公益格局。
  • 社工雜談——社工工作的意義
    城市裡熙熙攘攘,每個人都在忙碌著自己的事業,有著自己人生的備註,社會工作者是我們的標籤,服務於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是我們的目標,這是我對社工的最初印象。進入社工組織後,曾經想像的狀態好像並沒有顯現出來,相反有時候更多的是對工作方向的迷茫和懷疑,有時候在想這樣的選擇是否真的是自己追求的目標,到底是自己的能力不足還是我們這個社會有著太多的問題?
  • 徐晗:前途無「亮」,「剩」者為王 社工人物
    現從事社工服務工作,是一名「社會治療師」。他常常自稱「剩」者,在被戲稱為前途無「亮」的社工路上他甘心當「剩」者,且立志為「勝」者。十年社工路,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四年社工專業學習,六年社工實踐經歷。至今,在社工這條路上,徐晗走了整整十年。
  • 洛陽社工行業遭遇發展「瓶頸」
    □記者章傑文李斐斐攝影    閱讀提示|3月4日,本報以《社工的專業照顧幫孩子們健康成長》為題報導了在洛陽福利院北窯寄養工作站,社工們協助寄養父母們給殘疾孩子們進行更加專業的康復訓練,對寄養父母進行了相應指導。
  • 找到組織了!社工組織、志願服務隊伍有了孵化基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力文不僅企業有孵化器,社工機構也有孵化基地啦!9月1日,鄭州市中原區社會工作服務培育中心啟動。當天上午舉行了啟動儀式,省、市、區民政部門及街道辦事處、社區、社工機構等相關人員共同見證了中心揭牌。
  • 內地駐校社工啟動 鄉村教師培訓計劃圓崔永元夢
    為期一年的《天使在身邊》青少年志願精神培養和社區參與計劃便是社工在發掘師生需求後,協調各方資源所促成。  而力在推動駐校社工發展的《天使在身邊》計劃是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小天使行動基金和新公民學校發展中心共同發起,該計劃以培養青少年的志願精神,並促成青少年參與社區服務為目的。這次熱身成長營是該計劃實施後開展的第一個主題訓練營。
  • 黑龍江省民政事業單位都將設置社工崗位
    社工崗位設置4個層級  《意見》指出,由各級民政部門舉辦並列入事業編制的各類主要由財政撥款、部分由財政支持和經費自理的民政事業單位,都應根據工作需要,設置社工崗位。由民政部門主管的其他事業單位,可根據本單位實際需要設置社工崗位。
  • 青年榜樣說丨「90後女孩的執著社工夢」:李沙沙(一)
    但是在她最最重要的時刻,也就是在結婚前夕,她還在南京參加江蘇省社工協會舉辦的「良師益友候鳥培訓營」學習社工知識,匆匆回來參加結婚儀式後,又馬不停蹄投入到灌南縣開展留守兒童服務等各種工作中。很多人會不理解她會曲解她,覺得工作而已,何必如此付出。但面對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燦爛的笑容;面對老人們信任的目光,感謝的語言,讓她忘記了所有的疲憊與委屈,也更加堅定地投入要奮鬥一生的社會工作事業。
  • 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 推動慈善社工事業高質量發展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內慈善社工事業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慈善社工事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引領慈善社工力量健康有序發展,慈善社工事業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成就,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 分享經濟:「新生兒」正遭遇成長「煩惱」
    但作為「新生兒」,分享經濟遭遇諸多成長的「煩惱」,包括消費者對事故安全、健康衛生等的擔心,行業合法合規性成疑,傳統監管手段與新業態之間存在衝突,穩定的商業模式有待建立。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萬億元,分享經濟提供服務者約5000萬人,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的活動總人數超過5億。
  • 大學生社工選報堪比公考,為何遭遇「棄崗的尷尬」?
    由陝西省率先在全國試點的招聘大學生做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簡稱專職社工)的改革已進行了9年。記者調研發現,因缺少上升通道、待遇過低,大學生社工流失的問題逐漸顯現。部分受訪幹部及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適當調整政策,通過如建立大學生社工薪酬待遇自然增長機制、給予大學生社工進入公務員或事業編制機會等措施,解決大學生進入社區工作的後顧之憂。
  • 你的煩惱是無法找到前途突破口的煩惱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才華橫溢,有想法有膽識但卻常常碰壁,創業道路不順屢屢失敗,或許你選錯了行業,也或許你沒有抓住機遇,創業者光有激情和創新是不夠的,也必須得有自己的人脈,有自己的圈子,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事業出現「騎驢找馬」的情況,那就關注我吧!
  • 發展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 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
    省人大內司委、省政協社法委、省綜治辦、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人力社保廳等省直有關部門業務處室負責人,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相關行業系統代表參加了會議,與會人員圍繞「發展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宋光寶充分肯定了今年「面對面」活動的主題,他認為加強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建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推動發展需要找準著力點和切入點。
  • 大鵬社工 | 三級人才培養體系,助力社工專業成長
    深圳市大鵬新區社會工作協會立志於構建立體化三級人才培養體系,整合各方力量,紮實推進「基礎知識培訓+骨幹人才培育+社工講師團培育」相結合的社工人才培養策略。其中基礎培訓主要是針對入職三年及以下的社工提供基礎教育培訓課程;骨幹人才培育主要是針對項目負責人、督導助理、資深社工提供骨幹人才專項培訓課程。
  • 17家社工組織亮相社會工作主題展
    2019-03-20 17:3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鵬洲3月19日正值世界社會工作日,瑞安市舉行第七屆社工節暨「追夢新徵程,社工在行動」社會工作主題展,共有17家社工組織參展。「社會工作主題展將持續到月底,希望通過社會工作項目展示,讓更多的人了解社會工作知識、服務內容和工作成果,也歡迎更多的人報考社工,加入社工隊伍。」 瑞安市民政局社會工作科徐飛婕介紹。據了解,每年3月第三個星期二是世界社會工作日。
  • 雙流「十佳社工和社會組織」開始投票啦!暖心C位,你Pick誰?
    2008年畢業後即投身社工事業,不改初心,迄今已逾10年,從一線社工起步,到項目主管,到社工機構負責人。牽頭成立雙流區青少年社會工作協會並擔任法人,主要從事社區社會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 編號116【韓君怡】三級心理諮詢師、助理社工師、雙流區關愛援助中心資源主管。
  • 第四屆社工文化節助力樂清公益事業
    同時,樂清市專業的社工組織和機構也在不斷增多。截至目前,全市社工組織總數達到26家,其中社會工作者協會1家、民辦社工機構25家。樂清市社工服務主要集中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社區建設、婚姻家庭、糾紛調解、應急處置等領域。
  • 陽光照耀下的小樹苗——司法社工成長記
    隔行如隔山,回想起一年前我所認識的「社工」只是做一些慰問孤寡老人,幫助貧困戶或殘疾人等工作。一個機緣的巧合我帶著一份天真,一份執著的信念,選擇加入司法社區矯正項目,成為了一名「司法社工」,從此我的社工生涯就開始了。一、孤身駐點,不懈努力終有回報初到司法所報到,還記憶猶新,感覺自己就像脫離了組織,孤身徵戰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