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小山
肅順的死,不僅意味著西太后除掉了她通往權力巔峰之路的最大障礙,而且還意味著她從此以後可以肆意破壞清朝祖宗家法,為所欲為,無法無天。
本來按照清朝的祖制,太后不得臨朝聽政。但是,慈禧太后連同慈安太后,為了實現「垂簾聽政」,不惜發動政變,除掉肅順等顧命大臣。鹹豐帝屍骨未寒,慈禧就把他的遺命視同一張廢紙。就這樣,慈禧第一次破壞了清朝的祖制。
第一次嘗到甜頭,就會有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就會有第三次。從此以後,為了自己的權欲,慈禧太后把清朝祖制破壞殆盡。
當年順治皇帝鑑於明朝太監幹政導致亡國的教訓,特意在交泰殿外立了一個鐵牌,凡有太監犯法幹政者,都要凌遲處死。其中就有一項,太監不可擅出宮禁。1869年,慈禧面前的大紅人,總管太監安德海,藉口為同治皇帝大婚採購龍袍為由,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
得到慈禧太后的允許後,安德海以欽差大臣的身份,乘坐兩艘大船沿京杭運河南下,一路上張燈結彩,招搖過市。所到之處,各地的地方官員紛紛帶上禮物前去巴結,而安德海也是照單全收,還敲詐了不少錢財。
安德海本來出宮就已經犯了大清律例,僭越無度,想不到出去後還一路張揚,魚肉百姓。奕訢得知後,與慈安太后商量,決心除掉安德海,給慈禧一點警告。於是,他們通知山東巡撫丁寶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了。
慈禧得知後,大哭大鬧,罵恭親王,罵慈安,罵丁寶楨,弄得滿堂風雨,整個朝廷被她攪的烏煙瘴氣。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例子,同治皇帝在慈禧極強的控制欲的折磨下,英年早逝,皇后也吞下黃金自殺。按照清代祖制,皇帝死後無子,應從皇族近支中選出一男性晚輩繼承帝位。同治皇帝載淳是「載」字輩,其下是「溥」字輩,按祖制,應從「溥」字輩中選一人繼承帝位。
但立「溥」字輩的人繼承帝位,慈禧將因其孫輩為帝而被晉尊為太皇太后,位雖尊卻不能再垂簾聽政。為了繼續把控權力,慈禧太后堅持一定要從同治皇帝的平輩即諸堂兄弟中再選新皇帝。
慈禧最後選中了自己妹妹的兒子載湉,也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因為當時載湉只有4歲,即位後慈禧仍可重新垂簾聽政。
皇位承繼程序、制度是任何王朝最重要、最核心的程序和制度,但慈禧連這種事關王朝安危的「祖宗之法」都敢任意破壞,將其玩弄於股掌之上,可見其無法無天到了什麼地步。
有關慈禧太后破壞清朝祖制家法的事例數不勝數,限於篇幅,就不在一一敘述。慈禧既沒有能力建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體制,又肆意破壞祖宗家法中比較合理的部分。
她破舊不足,立新無力,整個國家都在她的胡作非為中一步步走向被列強瓜分的邊緣。
更為諷刺的是,肆意破壞清朝祖制的慈禧,居然在發動戊戌政變的當天,厲聲責罵光緒「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為!諸臣者,皆我多年曆選,留以輔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竟敢聽信叛逆蠱惑,變亂典型。何物康有為,能勝於我選用之人?康有為之法,能勝於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聵,不肖乃爾!」
「變亂祖法,臣下犯者,汝知何罪?試問汝祖宗重,康有為重,背祖宗而行康法,何昏聵至此?」
慈禧的這番話,將賊喊捉賊的戲碼錶演的無可挑剔。此時的她,儼然是「祖宗之法」的衛道士,而光緒和康梁等人,都是數典忘祖的亂臣賊子。
就這樣,肅順之死,開啟了慈禧踐踏清朝祖制的潘多拉的魔盒。
一個王朝的制度和規矩,都被她一手葬送。
由於她的愚昧無知,她無法領導中國真正的跟上時代的步伐;又由於她利慾薰心,她又把祖宗家法中合理的部分破壞的七零八落。19世紀後半期的大清朝,就這樣走向了無序的狀態。
如果不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幾位漢人精英的努力撐持,清朝的滅亡根本不用等到武昌起義。
慈禧太后掌權長達47年,在這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德國、義大利完成統一,走上民族復興的道路;日本開始明治維新,走上成為世界列強之一的道路;美國打完南北戰爭,解決了困擾已久的奴隸制問題,從此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唯有中國,歷經甲午戰爭、庚子國難,走上了幾乎亡國滅種的道路。而這不堪與屈辱的道路,就是由慈禧太后一手開闢的。
如果當年,肅順能夠有所警覺,搶先一步除掉慈禧及其同黨,那麼以後的中國歷史,真的會是另一番圖景。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中國人民不得不在慈禧死後費勁心力收拾她留下的爛攤子。
參考資料:1、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 1977年2、高中華《肅順與鹹豐政局》,齊魯書社,2005年3、《清實錄,文宗顯皇帝實錄》,中華書局,1986年4、加藤徹《西太后-大清國最後的光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5、薛福成《庸庵筆記》,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6、賈楨《籌辦夷務始未(鹹豐朝)》,中華書局,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