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離婚率會上升麼?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22 澎湃新聞

​引言:災難也許只是成為了他們採取離婚行動的催化劑。也就是說,災難改變了一切,也什麼都沒改變。

疫情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隨著新增確診病例的數據看上去不再那麼兇猛,人們也開始摩拳擦掌,籌劃著疫情結束後的行動,有人說要奶茶喝到飽、火鍋吃到老;有人說要趕緊結束同城異地戀的生活,想馬上奔現結婚;而有些人則忍不住發出了這樣的吶喊:

當我們打開社交媒體,搜索「疫情」和「離婚」關鍵詞,會發現關於相關的新聞不在少數,但說法卻五花八門:

當疫情結束後,離婚率會因此而上升麼?

當一段災難結束,人們究竟是會發現婚姻的「圍城」本質而痛快離婚,還是會重新發現一段屬於自己的「瘟疫時期的愛情」呢?

他們的決策是如何做出的,驅動機制又是什麼?今天就和你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一、是因為「貧賤夫妻百事哀」麼?

通常,我們會把一場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認為是一場災難,而這場新冠肺炎帶給我們的傷害甚至遠超洪澇、颱風、地震和火災等自然災害——這些傳統意義上的災難。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的致死人數已經超過1700人,遠超2019年全年自然災害的總死亡人數(909人)。

除了死亡人數,經濟上的損失同樣令人觸目驚心,疫情不僅會讓原本就放緩的國民經濟增速雪上加霜,而且給大量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企業以滅頂之災。

不過,在這場災難中最受衝擊的還是無數本就脆弱的普通家庭和個人。

誠如新聞中所言,如果不是為了生活,又有誰會冒著寒冷和感染的風險返工上班呢。

當一場大災難降臨時,人們會因為失業和收入減少承擔沉重的經濟負擔,從而導致婚姻瓦解,俗語常說的「貧賤夫妻百事哀」描述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但是如果我們用經濟學的眼光分析災難帶來的經濟負擔對婚姻存續的影響時,似乎得到的並不是統一的結論。

一種想法認為經濟負擔導致離婚,是肯定的。

Becker(1981)的家庭經濟學談到,夫妻通過家庭勞務分工來分配職業勞動和家務勞動,通常在職業勞動中收入較少的一方由於機會成本較低而被分配較多的家務勞動,從而形成「你主內,我主外」的家庭格局。

但是

風險來襲,原本從事職業勞動的一方如果失業或者收入降低,就會導致原本穩定的婚姻關係難以應付,從而面臨崩潰。在這次疫情中,不少家庭爆發出的家務爭執中已經出現了離婚的苗頭。

可是另一種看法認為,如果在已有分析中加入「離婚成本」的考量,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論。

因為

「離婚」本質是一個經濟意義上的奢侈品,夫妻一旦離婚,意味著無法共享房屋、無法共同分擔生活開支和子女撫養成本。而且,疫情導致的長期居家,也會提升離婚和在婚姻市場搜尋新伴侶的成本。

除了上述觀點間的衝突外,經濟學分析很難令人信服的是,他們並沒有提出一種很直觀、生動的機制來解釋離婚背後的行動邏輯。

當一場災難降臨時,一段親密關係的維繫真的會全部由家務勞動和離婚成本左右麼?我們似乎還抱有疑惑。 

那麼,災難帶給人最巨大、最直接的衝擊到底是什麼?

是壓力。心理學家挺身而出回答了問題。

二、壓力下的親密關係

當我們把目光轉向心理學的研究視域,我們會發現無論是災難本身,還是災難引發的經濟困難,他們都會導致一個結果:

那就是

個體感受到的巨大壓力和刺激。

在這次新冠疫情爆發的初始階段,很多朋友在網絡上查看了大量疫區的求助信息和新聞後,

會「感到突然的難過」、「難受到睡不著覺」、「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

這些「替代性創傷」的表現說明災難會帶給人們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糟糕的應激反應。

可以想像的是,疫情中心區域——武漢的居民會在災難結束後產生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諸如焦慮、心裡不適、恐懼和抑鬱等,當這種刺激從個體蔓延到家庭中,同樣會在親密關係中誘發敵對、暴力等危險的情緒。

因為

親密關係是人們在面臨災難壓力最重要的「救火部門」,伴侶就是「救火隊長」

,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行為(解決問題和相互支持)則築起了一道壓力的「防火牆」。

阻擊病毒時我們會看到無數免疫細胞屍體構成的長城,而在

抵禦災難壓力時,親密關係也會首當其衝

原本存在的婚姻矛盾被壓力放大;解決問題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我們很難獲得來自伴侶的支持。

當救火隊長和防火牆一起失效時,婚姻就會任憑壓力魔鬼的宰割

:對於已婚夫婦,結果會是面臨離婚;對於年輕伴侶,是生育較少;對於熱戀期的情侶,則是婚姻大門重重關閉。

這麼看,似乎壓力理論可以很完美的解釋,為什麼災難降臨時離婚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但是真實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如果我們繼續翻閱一些實證研究的文獻會發現,當有研究者利用中國2000年-2011年四川省數據考察2008年汶川地震對結婚和離婚的影響時,

實證結論卻與我們的假設有一些出入。

在汶川地震次年,受災地區的離婚率的確上升了,但是同期結婚率也上升了1.92%!根據我們的假設,災難應該使結婚率下降才對啊!

圖/地震廢墟上的婚禮,一對情侶因震結緣

為什麼遭遇了這麼大的災難,那些原本應該因壓力而分手的情侶們卻選擇繼續在一起,並且進一步組建家庭呢?

似乎壓力理論並不能解答地震後結婚率上升的現象。

於是,另一種新的理論視角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依附理論。

三、恆河猴實驗與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到底是什麼?

Harlow的恆河猴實驗首先證明了依附行為的存在。

當恆河猴面對一個可以提供食物但是卻由鐵絲做成的「鐵絲母猴」和一個穿著毛衣的「布偶母猴」時,小恆河猴會在絕大多數時候趴附在溫暖的「布偶母猴」身上,哪怕它沒有食物。

圖/Harlow在1959年做的恆河猴實驗,他也是大名鼎鼎的馬斯洛的授業恩師

依附理論(Attachmenttheory)認為人們會產生為了安全感而親近一個人的行為。

例如Bowlby(1969)提出,為了應對恐懼,嬰兒會通過微笑、視覺追蹤和哭泣來親近照顧他們的人,而且這種親近和尋求支持的行為會貫穿整個生命歷程。

四、機場比教堂見證了更多真摯的感情

 已有的研究認為,

人的依附行為的強弱會受兩種因素影響而變化:依附對象的可得性和威脅的程度。 

依戀對象越不可得,依附行為越強。

嬰兒會根據依附對象是否在身邊而表現出不同強度的依附行為,所以你會發現你鄰居家的嬰兒在父母不在的時候常常會哭,而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則會微笑。

(終於破解了小孩子什麼時候哭的玄學問題)

另外,在機場分別的情侶也會更加親暱,並產生親吻、觸摸、擁抱等一系列虐狗動作.

所以,機場的確是比教堂見證了更多真摯的愛情。

圖/《中國合伙人》中,孟曉駿在和摯友分別時下意識的抱緊了妻子

威脅程度越強,依附行為越強。

在極度危險的災難面前,人們都會第一時間尋求親近,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好萊塢的災難電影中,女主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男主的懷抱裡。

回到災難和親密關係的話題上,為什麼當災難結束後,更多的情侶會選擇結婚?

答案已經昭然若揭,為了應付災難帶來的恐懼和威脅,情侶會增加依附行為,使得情侶間的情感聯結變得更強,關係更親密了,於是有更多的情侶選擇在災後走向婚姻殿堂。

但是,按照依附理論的假設,夫妻同樣會因為災難而產生更多的依附行為,這種相互親近和相互支持不是會讓婚姻更穩固麼?

在災難和離婚率的關係上,壓力理論和依附理論產生了截然相反的結論。

一項研究在分析了1989年美國颶風災難的影響後提出了一種新的看法。他們發現在颶風「雨果」發生的次年,南卡羅來納州

受災地區的結婚率、離婚率和生育率都增加了

他們認為這種人生重大事件一起增加的現象是因為,災難迫使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採取了行動。

五、災難也是一種催化劑

研究者認為,結婚率、離婚率和生育率三者的同時增長意味著,

災難也許只是成為了他們採取行動的加速器和催化劑。

也就是說,災難改變了一切,也什麼都沒改變

。它沒有像壓力理論說的那樣讓所有的事情變壞,也沒有按照依附理論的敘事讓每一段關係都更加親密。

那些在災難後離婚的人,也許沒有我們想像的複雜。

他們只是在災難——這種生離死別的特殊狀態中認清了自己的婚姻狀態,更堅定做出了選擇;而那些結婚的人們,災難讓他們丟掉了所有的猶豫,更決絕的奔向了自己所愛的人。

這也是很多人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所說的,疫情是生活的「照妖鏡」,他不但

讓我們看清了生活的本來面目,而且撥開了日常羈絆的迷霧,讓我們變得清醒而堅定。

六、傷害有多痛,它的遺產就有多豐厚

其實,在一場災難結束後,除了對離婚的影響,它還有更多豐厚的遺產值得我們去思考,比如,災難會給親密關係帶來什麼?

個人壓力成長模型

(Thepersonal growth model of stress)認為壓力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親密關係當然也如是。

在瘟疫這種災難降臨後,我們可以使自己和伴侶一起

創造心理成長的機會,學習在高壓環境下解決問題的技能,增加支持的相互交換——

這樣看來,災難反而會使人們築起一道更堅固的親密關係「防火牆」。

 參考文獻 

1. Xu, X. and Feng, J.(2016), "Earthquake disasters, marriage, and divorce: evidence fromChina 2000-2011",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25(1), 59-74.

2.Catherine L. Cohan, Steve W. Cole. (2002),"Life Course Transitions and Natural Disaster:Marriage, Birth, and Divorce Following Hurricane Hugo", Journal of FamilyPsychology, 16(1),14-25.

3.科學網:心理學教授:你對疫情「替代性創傷」了嗎?;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5307.shtm

4.知乎問題:武漢新型肺炎這輪疫情結束後,離婚率可能會升還是降?對家庭關係帶來了哪些影響?用戶「Steve Shi」與用戶「司馬懿」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938108/answer/1005615193

本文作者:王中漢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研究生

責任編輯:李婷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副教授

稿件首發於「嚴肅的人口學八卦」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嚴肅的人口學八卦」、作者名以及「發自澎湃新聞湃客頻道」。轉載和合作事宜請聯繫yansurenkou8gua@163.com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