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中的身心靈關懷」國際研習會圓滿閉幕

2020-12-20 佛教在線

佛教在線石家莊訊 2018年9月14日至16日,由河北省生活禪文化公益基金會和河北省老年醫學會安寧療護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安寧療護中的身心靈關懷」國際研習會在石家莊舉行,來自海內外安寧療護領域的18位專家學者與300餘名研習生,通過主題演講、專家座談、工作坊等活動形式就生命終極關懷的問題做了全方位詳實探討。

在9月14日舉行的開幕式上,河北省生活禪文化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明海法師對遠道而來的所有與會者表示熱烈歡迎。

提及舉辦本次國際研習會的發心,明海法師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人生大戲的開幕,就一定會有人生大戲的落幕,為人生最後一程給予照護和提供人文關懷,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希望通過舉辦此次大會,提升社會大眾對安寧療護的認知,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安寧療護綜合服務體系,推動從事安寧療護的人才培養、從業資質以及實踐規範的建立,協助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等。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羅冀蘭談到,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慢性疾病處於高發,生命健康威脅日益加重的背景下,開展臨終關懷,傳播生命文化、維護生命尊嚴已成為重大而緊迫的社會問題。她提出將臨終關懷服務放到基層公共衛生政策中、建立緩和醫學專業學科和職稱序列、落實醫聯體制度等七項建議。

河北中醫學院副院長王佔波認為,推行安寧療護是醫學的價值取向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更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他說,發展安寧療護既是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需求的客觀需要,也是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的迫切要求。安寧療護是一項長遠的事業,他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安寧療護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於生命有兩種「不正見」最為常見——「靈魂不滅」與「人死如燈滅」,因這種錯誤的看法從而產生了對死亡的恐懼。佛教如何看待臨終關懷?在14日晚上進行的講座中,明海法師以《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為例,向在場的研習生娓娓道來。在佛教裡有四重恩之說,他表示,念恩、知恩、報恩,應該成為臨終關懷的核心價值。

對於臨終的人而言,陪伴是臨終關懷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如何身心俱在地陪伴?明海法師指出,通過與臨終的人建立足夠的信任,對臨終的人施以「軟言慰喻」,令他實現自我滿足、自我肯定、自我慶慰,從而無悔、無怨、無憂。

權威性是本次會議的亮點之一。會議匯聚了國內外安寧療護領域權威的專家學者,他們是:來自美國的世界安寧療護聯盟執行總監Stephen R. Connor博士,來自現代臨終關懷起源地、倫敦聖克里斯多福護理院的聯合執行長Heather Richardson博士,來自日本的臨床宗教師會理事、倫理副委員長大村哲夫博士,來自我國臺灣地區被譽為「安寧療護之母」的趙可式教授,來自香港地區的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賽馬會安寧頌項目總監周燕雯博士,湖南長沙蝴蝶之家兒童舒緩護理中心服務發展總監、香港兒童癌病基金兒童舒緩服務顧問林國嬿等;以及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調研部副主任、上海市社區衛生協會老年保健與臨終關懷專委會主任施永興,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系教授劉繼同,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寧曉紅,雲南省新昆華醫院緩和醫學中心主任馬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疼痛科副主任醫師路桂軍,中央財經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河北省生活禪文化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包勝勇,國家心理督導師朱彩方博士等。還有宗教界人士:加拿大寶林學佛會住持、美國舊金山大覺蓮社住持衍傑法師,香港大覺福行中心住持、佛教院侍部主管傳燈法師等。各位專家在安寧療護領域都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豐碩成果,他們通過各自的工作經歷,帶來了國內外安寧療護領域最新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整體性也是本次會議的一大亮點。在三天的會議議程中,把安寧療護的總議題分為了「現狀與前瞻」、「心靈關懷」、「社區關懷」、「身心關懷」及「理想模式」五個分論題進行研討,會議內容既有宏觀的概述、動態、趨勢講解,如Stephen R. Connor博士和施永興主任分別介紹的世界及中國安寧療護現況與前瞻,Heather Richardson博士的英國經驗反思,劉繼同教授的中國安寧療護服務體系發展方向和政策要點,馬克醫生的「緩和路遙」等;又有微觀具體的問題解決方案,如周燕雯博士的社區安寧療護的香港經驗,寧曉紅醫生的心理靈性關懷的臨床實踐,林國嬿女士的危重病患兒的舒緩醫療,邸淑珍教授的安寧療護之人文關懷等。

會議既有哲學宗教層面的思考,如明海法師、衍傑法師、傳燈法師介紹佛教臨終關懷、臨床心靈關懷,朱彩方博士的臨終關懷的跨宗教性等;又有心理社會層面的分析,如趙可式教授的身心全面全人照顧的安寧療護理念,大村哲夫博士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緩和醫療;還有臨床醫護層面的啟示,如各個工作坊的討論等。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學術交流使這次會議既有最新的觀念解放,又有最新的技術路徑,更有最具體的操作思維。

「一個人此生只能死一次,如果病人不能善終,家屬不能善別,那將是一種很大的痛苦。」自1990年起,趙可式教授在我國臺灣地區推行安寧療護事業,其經驗是「四路並進」,即服務、教育、政策和法律以及本土化。目前,臺灣地區的安寧療護水平居世界第6位。她說希望2020年參評時,此排名能夠降至第60位,「如果我們落後很多,大家就會很努力。大家一起努力,病人就有福了。如果排名太靠前,大家就很容易自我滿足,覺得這樣就可以了。」趙可式教授唯病人至上的悲心仁術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

在主題演講中,趙可式教授將安寧療護的核心哲理概括為「生生世世(三三四四)」,即善終、善別、善生「三善」,身心靈「三平安」,全人、全程、全家、全隊「四全照顧」,以及「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四道人生。她說,醫療不足與醫療過度,都不符合醫學的倫理,「我們是在治人,而不是在治病,更不是在修理機器」。結合自己的從業及教學經驗,趙可式教授分享了安寧療護中的諸多細節,如45°角仰視病人,一個手臂的距離等,趙教授的分享不止在傳業解惑,更是在教導如何傳遞愛和尊重。

在16日舉行的閉幕式上,《醫學與哲學》雜誌總編主任劉利丹對此次會議進行了學術總結,她總結道,此次會議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會議主題立題高遠,緊扣熱點;二:與會專家涉及學科廣,學術成就高;三:學術氛圍濃烈,百家爭鳴;四:會議議程緊湊合理,層次豐富。從始至終貫徹了「同心同行、融合創新、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寧療護理想模式」的宗旨,在終極關懷層面觸及了人類命運的母題,堪稱「國內安寧療護領域的一場空前專業學術盛會」。

研習生代表王崢、劉一巖充滿感情地說,對於這樣一場關於生命科學、生命哲學的盛會,她們期待已久,安寧療護事業任重而道遠,將把三天所學化成工作和生活的動力,以「軟言慰喻」面對身邊一切人,盡己所能做好安寧療護事業的宣傳和實踐工作。

專家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路桂軍醫生結合自己從事安寧療護工作的十餘年體會說,醫學是需要溫度的,要善言善行,但醫療不是神術,解決不了生命盡頭的所有問題,但充滿人文的醫療可以完成對「生死兩相安」的追求。安寧療護是當代文明事業!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做好中國特色的安寧療護事業!

倫敦聖克里斯多福護理院聯合執行長Heather Richardson博士表示,在過去的幾天中,她被開放、誠懇、合作、包容的會議精神所感染,建議將傳統中醫藥引入安寧療護之中,中國的安寧療護事業值得期待。她幽默地表示,會議期間,已經接受了專業的針灸和拔罐治療,感受到了中醫藥的魅力和價值。

河北省老年醫學會安寧療護專業委員會主任邸淑珍教授在致辭中說,本次大會是國內安寧療護領域一次高端的專業學術盛會,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大會,是安寧療護從業人員充分交流學習安寧療護理論與實踐經驗的饕餮盛宴,是積極探索適合中國特色的安寧療護體系和模式的大會,必將載入我國安寧療護領域學術交流的史冊。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受益良多。頭腦裡颳起了風暴。」明海法師在閉幕式上說,安寧療護事業是一項民生工程,既有高度又有低度,既有深度又有淺度。其高度體現在人的終級價值,其低度則須落實在行動,是一個實戰。宗教團體、公益組織將不斷帶頭落實、踐行這項事業,並與各方相互交流,凝聚合力,推動我國安寧療護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本次「安寧療護中的身心靈關懷」國際研習會共錄取來自全國27省市的研習生305人。專家講者共計18位,其中境外專家講者8人、內地專家講者10人。義工計65人,組委會工作人員計20人,同傳、媒體等計10人,嘉賓45人。會議總人數約460人。

「這是一次有溫度、有高度,接地氣的會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時時想起。」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系劉繼同教授在分享交流時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文、圖:柏林禪寺)

現場

分論題進行研討

現場

合影

相關焦點

  • 「安寧療護中的身心靈關懷」研習會閉幕 聚焦生命終極關懷
    首屆「安寧療護中的身心靈關懷」國際研習會9月14日至16日,由河北省生活禪文化公益基金會和河北省老年醫學會安寧療護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首屆「安寧療護中的身心靈關懷」國際研習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首屆「安寧療護中的身心靈關懷」國際研習會現場在14日舉行的開幕式上,河北省生活禪文化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明海對遠道而來的所有與會者表示熱烈歡迎。
  • 「安寧療護中的身心靈關懷」國際研習會在石家莊召開
    2018年9月14日,為期三天的「安寧療護中的身心靈關懷」國際研習會在石家莊召開。來自海內外安寧療護領域的17位權威專家學者親臨授學,與300餘名研習生共同圍繞「現狀與前瞻」「社區關懷」「心靈關懷」「身心關懷」「理想模式」五個分論題展開研討,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安寧療護綜合服務體系。
  • 安寧療護中嵌入性靈性照護建構
    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業細分,以及社工、牧靈人員等專業靈性照護工作者的介入,專業社會工作靈性照護需要嵌入原有的服務體系,以提升安寧療護服務品質,嵌入性就是專業靈性照護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特徵。「嵌入」概念多存在於自然科學、建築學及物理學等領域,指一個物體卡進另一個物體的過程和結果,如在一面牆中嵌入一個窗戶。「嵌入」概念對理解社會現象及反思安寧療護中的靈性照護頗具啟發性。
  • 昆三院與瑞典隆德大學在昆共建安寧療護中心
    中新網雲南新聞6月15日電(韓帥南)15日,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與瑞典隆德大學醫學院在昆明共同籤署了共建「中瑞安寧療護中心」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臨終關懷、姑息治療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安寧療護體系等領域展開進一步合作。 圖為籤約儀式現場。
  • 聚焦安寧療護:「優逝」概念需被大眾關注了解
    記者 | 李萱(實習記者)編輯 | 劉海川12019年8月17日,在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等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醫學人文大會舒緩醫療與人文關懷論壇上,來自不同醫療崗位的與會專家分享了關於安寧療護的理論和實踐經驗。
  • 「生死學與生命關懷」國際學術論壇閉幕 七場主題發表聚焦生死大事
    佛教在線上海訊 據上海玉佛禪寺消息,11月4日下午,「生死學與生命關懷」國際學術論壇在上海玉佛禪寺覺群樓二樓多功能廳圓滿落幕。對生死問題的解決,則落實在即世間而成就佛道的菩薩行過程中。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調研部常務副主任施永興作《佛教文化與中醫藥和安寧療護》主題發言。他表示:在國內,能享受到臨終關懷的病患是「幸運」的。安寧療護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生死教育。所有安寧療護問題都指向文化,而文化又歸於宗教,安寧療護醫護人員應有善生善終的理念。
  • 江蘇首個兒童安寧療護病房在南京市兒童醫院落成
    今天是世界安寧療護日,國慶期間,一間特殊的病房在南京市兒童醫院落成。這裡是江蘇省第一個兒童安寧療護病房「世茂彩虹之家」,南京市兒童醫院也成為了國內第二家設置臨終關懷病房的兒科醫院。  世茂彩虹之家兒童臨終關懷病房是南京市兒童醫院和公益機構世茂彩虹重症兒童安護中心的合作項目,彩虹中心為病房提供護理、社工和志願服務。在南京市兒童醫院315病區的盡頭,有畫著彩虹的雲朵、大大的落地窗、生機勃勃的綠植、造型可愛的家具、各種玩具等。房間的另一側還有衣櫃、冰箱與微波爐等簡單的廚房電器,讓這裡更有家的感覺。
  • 與生命做最好的告別,東莞安寧療護試點踏出重要一步!
    但在中國安寧療護這幾年才得到重視:2017年10月,第一批全國安寧療護試點啟動;2019年12月,第二批全國安寧療護試點啟動。安寧療護如何開展至今仍在探索中。放眼東莞,2019年東莞全市251萬戶籍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人約32萬;隨著每年新增入戶20萬人,隨子女來莞的老人將越來越多。在東莞市人民醫院腫瘤病房,每年的癌症晚期病人也不少,安寧療護需求很大。
  • 從「臨終關懷」到「安寧療護」,護航人生「最後一公裡」的意義是...
    從「臨終關懷」到「安寧療護」,讓生命更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公裡。12月19日晚,第二季楊浦「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第十講在已開館一周年的「網紅」打卡地——楊浦區圖書館新館舉行。  杜萍老師以「生命的尊嚴——護航人生『最後一公裡』」為題,圍繞關鍵詞「安寧療護」,為大家上了一堂關於生命的哲思課。從「安寧療護」的含義和歷史發展,到倫理意義和道德要求,再到現狀及展望,杜萍老師讓大家了解到臨終關懷不僅要儘可能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用溫暖與愛陪伴患者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也要儘可能幫助家屬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解放出來,「逝者安息,生者如斯」,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 賀立平:安寧療護目前還面臨文化和觀念上的問題
    近日,第二屆廣州市安寧療護服務交流會在越秀賓館舉行 賀立平表示:他在安寧療護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實踐,這一過程當中,有不少事讓他印象非常深刻,「我們的安寧療護最終目標是讓人在生命的重點沒有痛苦,這是非常難達到。但很難做到的東西,就是我們的使命。
  • 臺南成大醫院緣恩病房 臺灣安寧療護的典範
    千山不必孤行,有安寧團隊的守護陪伴,以五全照顧: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的理念,以病人和家屬為中心,提供高品質的照護,全面的舒適護理,身心靈的全人照顧,引導病人和家屬四道人生,圓滿病人最後的心願,不留遺憾在人間,也為家屬留下美好回憶,達成病人善終,家屬善別的目標。
  • 臺南成大醫院安寧療護
    末期病人血液循環比較差,護理人員會幫他們塗一層精油,再運用蒸氣配合按摩。 按摩澡缸緣恩病房的醫療特色醫療團隊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皆具有安寧療護執照,還有十位安寧緩和臨床教師培訓護理師病房除了舒適護理和身心靈的關懷,醫療的分量還是很重的,是屬於積極的支持性治療,決不是放棄治療或沒有治療。 以優質舒適護理為本 安寧療護非常看重高品質在護理中的作用。在緣恩病房,首要工作就是對病人進行舒適護理,照顧病人身體的最基本需要,解除病人的身體痛苦,進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以便進一步提供全面的身心關懷。
  • 安寧療護病患之美術治療
    除了普遍在安寧病房所遇到的單次美術治療之外,美術治療在安寧病房的實施與運用方法尙有以團體的方式進行;此外,社區的安寧服務,有美術治療師作居家服務,在病人家中的廚房飯廳進行;也有在獄中進行的美簡治療,提供給需要安寧照護的受刑人;對於失去親人的家屬,安寧機構也會提供美循治療團體作創傷治療。
  • 2020年湖南省安寧療護適宜技術業務培訓班圓滿完成
    安寧療護工作是國家健康中國建設的內容之一,2020年6月1日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與健康促進法》中把安寧療護列為第三十六條,也是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確定的重要任務,國家在71個城市開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
  • 安寧療護——醫術之上的人學
    也正是因為如此,旨在減輕患者痛苦的「安寧療護」等理念越來越受重視。首先,我們需要理清一些名詞和概念,安寧療護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在發展更新和翻譯理解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特定名詞,到現在,最常用的有臨終關懷、姑息治療、緩和醫療、安寧療護。
  • 安寧療護評估套件將助力我國療護事業發展
    華龍網8月30日12時訊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快速老齡化及以慢病、癌症為主導的疾病譜改變,臨終人群對安寧療護的需求增加。先進的評估體系對安寧療護工作的開展有深遠意義。interRAI-PC,即國際居民評估體系之安寧療護評估工具,是一套適用於醫院、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護理院、養老院、居家護理等機構的安寧療護綜合評估工具,囊括了被評估者身、心、社、靈等方面的評估內容。interRAI PC 評估套件包括評估內容和詳細的評估方法,為我國建立安寧療護標準化評估工具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參考價值。安寧療護在我國已經有近30年歷史。
  • 新昌首家「臨終關懷」醫療單位已服務5...
    安寧療護,又稱為姑息療法、臨終關懷,上世紀六十年代發源於英國,2017年我國正式開始安寧療護中心的試點。2019年,新昌縣中醫院醫共體澄潭分院被確定為省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試點項目單位。
  • 臨終關懷中心護士長:讓癌症病人體面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她是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的護士長,每年參與「擺渡」約上百個罹患晚期癌症的生命從瀕死期啟程,再駛往彼岸。2017年3月,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正式成立。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設立在三級綜合醫院內的安寧療護中心。截至目前,這裡已接待了400餘名惡性腫瘤末期患者。
  • 第二屆海峽兩岸安寧療護高峰論壇 2017 11/18 河南鄭州
    >國家、省市級繼續教育項目學術會議通知 為響應國家衛計委推動安寧療護試點工作,促進安寧療護專業規範發展和機構建設,提升安寧療護專業人員的診療護理水平及人文關懷素養,更好的服務於患者。茲定於2017年11月18日,在河南省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安寧療護高峰論壇暨國家、省市級繼續教育項目學術會議》。具體事宜通知如下:一、參會人員1、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城市相關機構的醫護人員及管理人員。
  • 臺灣安寧療護第一人趙可式:到底什麼才是「好死」
    圖片來源:2018緩和醫療(安寧療護)國際高峰論壇。  界面新聞:在中國文化中談到死亡好像一直都是比較忌諱的事情,這樣的觀念對推廣安寧療護會有什麼障礙?  趙可式:在回臺灣地區推安寧療護以前,我的美國老師也這麼說,聽說中國文化中死亡是一個禁忌,那你要去公開的談論死亡,打破禁忌可能會有些阻礙。但回來後發現其實沒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