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來,留不住,教不好...鄉村青年教師問題,終於有解了

2020-12-24 友成基金會



友導讀

近日,友成基金會「青椒計劃」項目合作夥伴華為推出介紹該項目的短片「小青椒也有春天」,引發《瞭望智庫》《中國教育報》、環球網、澎湃新聞等各大媒體競相關注報導「青椒模式」。

作為一個依靠友成這樣的民間智庫、民間教育機構、企業、政府教育部門等社會各界的「集合影響力」推進的創新型教育扶貧項目,「青椒計劃」如何運作?它的創新性體現在哪裡?它如何做到用科技賦能幾十萬鄉村青年教師,進而惠及更廣大的鄉村孩子?

《中國教育報》的報導為您揭曉。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報。

全文約3178字,視頻約5分鐘,閱讀全文大概需13分鐘。




張慶平是雲南省富寧縣木央鎮木令小學的一名特崗教師,成為鄉村教師後,她發現這份工作對她的要求很高、很全面,「你可能要會教語文、數學,或者科學和道德法治」。對她來說,適應特崗教師的工作特點和鄉村教師的工作要求是一大挑戰。

同時,離開城市孤身來到鄉村,也讓她有不適感、孤獨感,如何適應鄉村教師的身份,找到歸屬感也是張慶平的困惑



鄉村教師怎樣「教的好」、「留的住」

鄉村教育發展的短板是教師,鄉村教育發展的核心和關鍵點也在教師。「下不來、教不好、留不下」一直是鄉村教育發展的難點和痛點。

我國從2006年啟動鄉村教師「特崗計劃」,「特崗計劃」啟動實施以來,已經累計招聘了95萬餘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的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成為鄉村教師隊伍的重要補充來源。

鄉村教師「下不來」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但是「教不好」「留不住」仍然是困擾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大難題。像張慶平這樣面臨身份適應與專業成長困惑的特崗教師不在少數。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強師」。教師的成長一定會帶來學生的改變,帶來學校的改變,帶來社區的改變,甚至是整個鄉村的變化。為改變傳統教師培訓定時、定點、定員、定編的模式,把最頂尖的教師培訓資源快速送到鄉村教師手上,幫助教師快速適應鄉村教師的身份,培養鄉村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自主性,2017年青椒計劃開始啟動。

該計劃由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滬江互加計劃聯合國內教育公益機構、企業、政府組織、學術研究機構共同發起,通過線上直播授課的模式,為鄉村青年教師,尤其是特崗教師提供為期一年的、專業的、社群化的系統性培訓。

從2017年到2020年,「青椒計劃」培訓了79965名鄉村青年教師,覆蓋面達到近16738所學校,近426個區縣,招募網絡導師近200位,累計開設專業課程、師德課程和分科課程共286講,時長超過26800分鐘。

「青椒計劃」用網際網路+的方式賦能鄉村教師,很好地滿足鄉村青年教師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的培訓需求,特別是偏遠鄉村教師利用網際網路參與學習、交流的需求,探索出了一個低成本、大規模、可持續、可複製的教育扶智新模式。

基於三年以來對鄉村教師在線培訓的經驗和模式,今年 「青椒計劃」更加聚焦「特崗教師」,將有針對性地為新入職的特崗教師,免費開展為期一年的網絡遠程培訓,一端聯接北師大等高校優秀的教授和專家,一端聯接最需要成長和知識養分的特崗教師。日前,「特崗青椒計劃」啟動儀式暨2020-2021年度學員開學典禮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特崗青椒計劃」將在青椒計劃實施的基礎上,以網際網路為手段、以專業課程、師德課程、分科課程為基礎,助力解決 「教不好」和「留不住」的問題,同時賦能每一位特崗教師的全面發展。



專業課程能力提升了,歸屬感也找到了

不同於傳統的教師培訓項目,「青椒計劃」實現了課程模式創新、激勵機制創新和扶貧模式創新。

課程模式方面,所有網絡研修課程都是專門為鄉村教師定製設計,確保課程的適用性。「青椒計劃」的專業研修培訓模塊,聚集了多家先進教育企業和組織的優質課程,這些愛心企業和組織精心挑選專業講師,組成志願服務團隊,為「青椒計劃」的分科課程提供了先進、科學的課程內容,也讓鄉村青年教師學到了實用的教學技巧。

區別於傳統教師培訓定時、定點、定員、定編的培訓模式,「青椒計劃」的課程學習全部採取網絡直播的方式,教師可以從15個分類課程200多門課程中根據自己的時間、興趣以及專業成長需求選擇想聽的課程。

就「青椒計劃」而言,在進行整體課程設計之前,項目組進行了大量的調研,針對特崗教師群體的特性和青椒計劃的項目模式,制定了基於專業素養提升的專業理論課程和師德師風建設課程,以及基於工作績效改進的學科教學技能課程,由北師大、華東師大、首師大及全國各高校專家、一線優秀教師分享。

針對特崗教師有25%到30%左右為非師範類專業的學生,相關課程偏向於引導年輕特崗教師如何當好一名鄉村教師,如何處理鄉村學校的一些關係。針對農村學生基礎偏弱、家庭環境不太好以及留守兒童多等問題,課程設計在這些方面也多有觸及。

另外一方面,針對鄉村青年教師面臨的迷茫、成長動力不足、夥伴的缺失等問題,「青椒計劃」集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學校教師等,形成了一個平臺組織。從關注外部硬體變化到創造扶貧扶智新生態,通過大規模的社群活動,為鄉村青年教師成長探索出一條全新的社群化學習新路,讓鄉村教師跨越地域、年齡、職稱、學歷的邊界,在社群中學習、分享,積極主動擁抱變化。

「青椒計劃」的一大特點是堅持使用直播的方式。目的是為了解決學習過程中的交互問題,讓學員能夠就一些問題進行深入的、在線的討論,在討論之後仍然可以在社群當中進行更長時間的討論,從而激發他們思考,確保學習的實效性。

「青椒助教」是社群化學習得以實現的決定性因素。往期「青椒計劃」充分發揮了已結業學員的能動性,調動了近200位第一屆、第二屆優秀青椒學員作為「青椒助教」,由他們負責對學員的課後作業進行篩選、評分,日常在學習群裡解答學員問題,直播課前主持暖場環節等。



「青椒助教」的加入充分激發了青椒學員的學習積極性與凝聚力,不僅為項目增添了一股強大的志願服務力量,也為助教團成員們提供了「助人自助」的渠道,從而培養一批有自信的優秀管理者,也為區縣教育局培養、發掘有潛力的青年教師骨幹力量。

「我覺得參加課程的學習能夠找到一群和自己一樣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我們可以相互交流、互動,自己心裏面就想我不是一個人,我們還有那麼多的一群人都在努力的奮鬥著,給大山裡的孩子傳授知識,幫助他們走出去大山。」參加「特崗青椒計劃」,讓張慶平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


科技之光照亮教育公平

一根網線、一塊屏幕,就能夠讓優質課程抵達到最偏遠的鄉村,讓偏遠鄉村的孩子與大城市的同齡人同上一節課、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但我們不應該局限地認為科技只能讓鄉村孩子們受益,其實科技也能賦能鄉村教師職業發展,讓鄉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進而更好地引領鄉村的孩子們探索世界、改變命運。

鄉村教師是世俗世界裡的夢想家,踐行自己」教好每一個孩子」的夢想同時,也是鄉村學生的「造夢者」,讓鄉村學生們對人生充滿希望。因此,這些為鄉村教育做出貢獻的人都值得被關注和認可。


2020屆「青椒計劃」學員 雲南省富寧縣木令小學三年級教師 張慶平


另一方面,科技是所有夢想者前行的一盞明燈。鄉村青年教師通過參與「青椒計劃」,實現了專業課程能力的提升,更好適應了鄉村教師的身份,同時也找到了燃燈路上的同路人。「青椒計劃」正是用一種交互的方式,為鄉村青年教師提供實時陪伴的賦能,讓本來孤單的他們找到了自我認同和心靈歸宿。


青椒計劃富寧縣區縣管理員範琳琳(右二)和其他青椒學員


知識和技能是社會進步的基石,而教育是更平等地獲得知識和技能,讓更多人更好地提升自己和釋放潛能,獲取就業機會,改善生活和生存機會,並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的關鍵。

科技的快速發展令人欣慰,科技力量本身是中性的,關鍵是科技背後的人,如何使用科技的力量,是任由它擴大差距,還是積極利用科技去縮小差距,用科技普濟天下。



借鑑「青椒計劃」模式,通過基於科技平臺相互學習、提升、分享,會成為各地提升鄉村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關焦點

  • 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教師荒」怎麼解決?
    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教師荒」為什麼愈來愈烈?謝謝邀請,每一個問題都會在探討中越來越清晰,剛才看了幾組討論,也轉發幾個朋友的言論符在後面交流。最近工作輪崗,還真的是在研究這個問題,這個教師人才留不住的問題,才是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這個問題政府已經發現並開始解決了。比如河南省政府重點推進的農村教師的兩套房建設問題,解決農村老師任教期間的生活待遇環境問題,在學校教學有周轉房,在城市生活有保障性住房,讓老師生活上優質生活保證,還有正在推進的教師使用改革縣管校聘,讓老師生活在城市,工作在農村,最大限度解決好生存空間成長和生活環境優質的問題。
  • 鄉村學校為什麼留不住外地年輕女教師
    從事教學工作的女教師越來越多,特別是鄉村年輕女教師,美麗,青春,知性的她們穿梭在一座座偏遠的鄉村中學或小學。她們既不同於城市裡的女教師,也不同於一般的農村女孩兒,她們把知識和對外面世界的認知帶到了偏遠的鄉村,也把自己美麗的身影鑲嵌在了村村落落,可是,極少有女教師長期留在鄉村學校的,究其原因與她們的婚姻有一定關係。
  • ...教育擔當 | 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是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是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間,江蘇制訂《江蘇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2015-2020年)》,通過鄉村教師領雁和素質提升工程、定向師範生培養、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等政策,全面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本土化」鄉村教師。
  • 德州19位鄉村教師入選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
    27日,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通知,公布248名教師為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其中,德州19位老師入選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通知,公布248名教師為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各地各學校要進一步加大對鄉村優秀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營造有利於鄉村青年教師成長與發展的良好環境,努力造就一批新時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骨幹教師,推動我省鄉村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 鄉村教師招不到留不住,為什麼?
    最近,半月談記者赴北京、湖南、河南等地調研發現,師資難招難留、待遇地位低下、成長空間狹窄等痛點仍困擾著農村教師群體,這些痛點成為一段時期內農村教育改革必須面對的首要難題。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湖南有農村學校語文課由炊事員臨時來教,河南一些農村孩子的數學課由體育老師來教,還有不少教學點所有課程全部由一位老師「包班」,一些地區全鄉都沒有一位專業的英語老師。這些在偏遠農村地區廣泛存在的例子,恰恰揭示了農村教師學科結構的嚴重「缺角」。濟源市教育局分析指出,農村教師的學科結構不合理,教非所學比例過高。
  • 鄉村教師有專門的補貼,比大城市容易,為什麼留不住人呢?
    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國家對鄉村的投入越來越多,對教師教師有補貼,有政策扶持,有職稱傾斜,總之給了很多優惠政策,可還是留不住年輕教師,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一、鄉村教師有專門補貼,在當地來講雖然不算少,但與大城市比還是有差距。
  • 鄉村教育與教師終於迎來巨大利好消息
    目前由於社會上對於鄉村教育這塊關注較多,呼籲提高鄉村教師工資補貼的呼聲很大。因為 大家都明白的是,目前中國的鄉村教育普遍落後,校舍,師資,教設這塊跟城市教育體系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極大削弱了鄉村學子與城市學子公平競爭的公平性。特別是在師資 這塊,由於鄉村教師普遍待遇偏低,補貼不多,極大限制了鄉村教育提高師資水平的能力,留不住高素質,高知識的教師隊伍。
  • 慶雲一位教師入選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27日,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通知,公布248名教師為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其中,慶雲一位老師入選。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通知,公布248名教師為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
  • 聊城21名教師入選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來源:聊城新聞網聊城新聞網訊(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桐)8月28日,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2020年全省248名教師入選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聊城有21人上榜,每人一次性獎勵5000元。據悉,本次遴選範圍為在鄉村學校(含鄉中心校、村莊學校、教學點)任教的在職在編教師,鄉中心校正職校長除外。
  • 海南4名教師入選國家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海南日報海口9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9月4日,省教育廳發布通知,我省4名教師經過層層選拔,成功入選2020年國家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入選教師分別是海口市豐南中學教師王靜、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教師周麗春、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中心學校教師王松姑、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中心學校教師李彩萍。
  • 鄉村教師壓力小補貼高,評職稱還容易,為什麼留不住優秀教師呢?
    現在大家可能都知道農村教師待遇提高了,因為有鄉村補貼了。職稱方面很多地方對農村教師也出臺了很多優惠措施,包括30年教齡可以直接晉升職稱等等,連很多縣城老師都開始羨慕農村教師了,但奇怪的是,儘管農村教師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依然留不住優秀的人才,農村缺教師的局面依然無法改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濰坊14人入選鄉村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通知,公布248名教師為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濰坊市共有昌邑市北孟鎮塔耳堡初級中學譚慧老師等14人上榜。據悉,本次遴選範圍為在鄉村學校(含鄉中心校、村莊學校、教學點)任教的在職在編教師,鄉中心校正職校長除外。
  • 泰安19人入選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通知,公布248名教師為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各地各學校要進一步加大對鄉村優秀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營造有利於鄉村青年教師成長與發展的良好環境,努力造就一批新時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骨幹教師,推動我省鄉村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 泗縣丁湖鎮吳圩小學教師朱蓓蓓入選國家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名單。她創新的鄉村小學學科教學模式,緊密結合時代特色,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輔助策略,通過學科之間的融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她始終堅持系統學習,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上課,優質課分別獲得宿州市二等獎和泗縣一等獎,一師一課也多次獲得省優和市優;論文多次獲得安徽省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一等獎和泗縣中小學教師論文評選一等獎。
  • 留不住教師,也留不住學生。
    近幾年,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城鎮化建設,很多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家長們想方設法的把學生留在城裡上學。農村學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我認為:首先,農村大量務工人員進城務工,掙了錢,錢包鼓起來了。在城裡工作,接觸高素質人的機會也變多了,眼界得到了開闊,思想也變得豐富,對於子女教育問題,也更加重視起來。有了錢,在城裡買了房,孩子就順利成章的去了城裡學校。沒買房的,也去了民辦寄宿學校。
  • 保障鄉村教師待遇 讓更多「張桂梅」紮根基層
    所以,彌補鄉村教育短板,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了國家共識和教育強國建設的行動方向。不可否認的是,受限於客觀條件,鄉村教育仍面臨人才下不來、留不住的問題,制約著鄉村教育質量的提高。據統計,全國普通高中學校教師中,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國家達到45.5%。
  • 成武這兩名教師入選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為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各學校要進一步加大對鄉村優秀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營造有利於鄉村青年教師成長與發展的良好環境,努力造就一批新時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骨幹教師,推動我省鄉村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 日照5名教師上榜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通知,公布248名教師為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各地各學校要進一步加大對鄉村優秀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營造有利於鄉村青年教師成長與發展的良好環境,努力造就一批新時代「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骨幹教師,推動我省鄉村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 臨沂市29名教師入選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臨沂市29名教師入選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發布日期:2020年09月11日 瀏覽次數:49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公布2020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的通知》(魯教師函〔2020〕26 號),臨沂市29名鄉村青年教師入選獎勵計劃。
  • 進一步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
    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劉曉莊十分關注鄉村教育,今年他向大會提交的三個提案中,有兩個與鄉村教師有關,其中一個是建議進一步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要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就必須打造一支數量充足、業務精通、師德高尚的鄉村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