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有幸做父母,必須好好修行,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確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今天,看了個視頻,不勝唏噓。視頻中的男孩在玩遊戲,母親奪走他的滑鼠,問道:「你還要玩多久才能去寫作業?」男孩恨恨地說了一句「玩到你死!」是有多大的仇恨才能對生你養你的母親說出這樣的話。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緊張的母子關係,還是很常見的。而這種喜歡對家人發脾氣,不尊重自己的父母,窩裡橫的表現,就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很多時候,家長們只注重培養孩子智商,但忽視情商培養。而情商,是孩子獲得幸福、感受幸福的重要基礎。
你的孩子是否有這樣的表現:
總愛抱怨,負面情緒多,喜歡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
任性,常以自我為中心;
過分依賴父母,缺乏獨立性;
亂發脾氣,聽不得別人批評,經常大哭大鬧犯脾氣。
而這些都是孩子低情商的表現。培養孩子的情商歸根結底是為了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如果孩子性格孤僻、脆弱,情緒不穩定,無法正常社交,即使智商再高,也很難取得成就。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呢?
一、控制自己的情緒
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天我女兒對著兒子吼道:「你給我站到那邊去反省,想想看自己哪裡不對?」我一聽,這話怎麼這麼熟悉,和我前幾天批評女兒的語氣如出一轍。可想而知,家長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會時常亂發脾氣
二、高質量的陪伴
放假時候,我經常就坐在旁邊,兒子還是會纏著我,「媽媽,你陪我玩吧。」可見,只是簡單的在孩子身邊,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陪伴。高質量的陪伴可以是陪著孩子看書、玩玩具、聊天,甚至做家務。和孩子有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三、教會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女兒和小外甥兩個小朋友只要一起玩,沒過一會兒準吵架,誰也不讓誰。有次小外甥搶女兒玩具,女兒大哭,我沒有著急著把玩具要回來,問女兒:「他搶你玩具,你是不是很難過,很生氣?但是哭並不能解決問題不是嗎?我們先不要哭,想想怎麼跟他好好說,是一人玩一會兒,還是一起玩?』』這個過程中,先讓孩子關注到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意識到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去思考對方的行為,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甚至讓孩子換位思考,被人搶你的東西,你生氣,如果你搶別人的東西,別人也是一樣的感受。
四、不過分溺愛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很多時候回到家,往往都是我都進門了,2歲的兒子還在外面脫鞋子,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從來不幹預。有天同事抱怨每天下班都太累了,張羅完孩子都十二點才能睡覺,我奇道:「你兒子不是都初中了,你還要張羅什麼?」其實,父母參與的越多,孩子自主性越差。假如我們不把孩子當做父母的「私有財產」,而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家長大小事讓他主動參與,孩子們在心理上覺得自己正在長大,開始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再過分依賴家長。
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往往比培養一個高智商的孩子更重要,因為這會讓孩子的生活更加快樂和滿足。孩子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才是每個家希望看到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