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拾珠丨國王說泰國是「妥協之地」,但和解仍路漫漫其修遠

2020-12-11 澎湃新聞

最近兩周,泰國政局依然動蕩不平,儘管巴育總理要求「各讓一步」,但反政府團體依然堅持「巴育辭職、修改憲法、改革王室」三大政治訴求。值得關注的是,泰國拉瑪十世國王哇集拉隆功及其他王室重要成員近來頻頻現身,親近人民,釋放妥協善意。在國王「妥協精神」指引下,泰國政府也做出相應舉措,並積極推動在議會框架下成立「國家和解委員會」,試圖通過和平談判方式解決政治危機。然而,衝突各方疑慮重重,反應消極,尤其是反政府團體拒絕參與「和解談判」,積重難返的泰國政治危局距離和解之路似乎仍然遙不可及。

 「兼愛萬民,泰國乃妥協之地」

10月23日是被尊為「大帝」的泰國先王拉瑪五世朱拉隆功逝世紀念日,也是「廢奴日」。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國王罕見地攜素提達王后和兩位公主走近人民,接受效忠王室的民眾覲見朝拜。印象裡這樣的場景並不多見,除了登基大典巡遊外,只有去年國王和王后在唐人街接受泰國華人團體的覲見。23日當天,民眾們身著黃衫,跪拜王室,展現忠誠,與激進的抗議者們變著花樣諷刺和抨擊王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一件事情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素提達王后認出一名戴眼鏡的男子正是前幾天在某反政府集會中高舉已故蒲美蓬國王和詩麗吉王后畫像的人,她立刻稟告國王。國王聽後龍顏大悅,拍著這位男子的左肩,連聲說:「真勇敢!真棒!謝謝你!」這名男子感激涕零,高呼聖壽無疆。而且,他還在個人臉書帳號上傳了照片,表示這是自己一生的尊榮。

國王和王室成員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威嚴,親近人民,是最近政治生態中的一個重大變化。素提達王后俏皮地做出「勝利」的手勢,兩位公主在現場玩起了自拍,氣氛非常和諧。

11月1日晚,哇集拉隆功國王在玉佛寺為玉佛更換冬季袈裟儀式結束後,攜素提達王后、詩妮娜貴妃以及兩位公主再次走進「黃衣軍團」中間,接受他們的致敬。國王與瓦隆醫生、普塔伊薩拉高僧等「保王派」領袖交談,還當場在自己的畫像上題詞。素提達王后緊緊挽著國王的臂彎,與跪伏效忠的民眾們熱情互動。汗水浸溼了王后的衣衫,細心的民眾趕忙遞上水和紙巾,王室和民眾之間的距離不斷被拉近。現場的民眾還將面聖時高呼「聖壽無疆」的傳統改為「國王加油!」

哇集拉隆功國王打破41年來從不接受媒體採訪的慣例,現場回答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提出的問題。記者問他:「這裡的人民都很愛您,但是您想對那些要求改革君主制的街頭抗議者們說些什麼?」國王回答:「我不想評論。我愛他們所有人。」並且將後一句又重複了兩遍。記者再度發問:「有妥協的餘地嗎?」國王回答:「泰國乃妥協之地(the land of compromise)」。國王轉身離去後,與思蕊梵娜瓦瑞公主輕聲耳語。公主領會父意後,回到鏡頭前,大聲告訴記者:「我們熱愛泰國人民。泰國是一個和平的國度,我們很愛它。這是一種真愛!」

在反政府團體不斷掀起集會浪潮,公開要求改革王室的背景下,王室的這番表態被各大媒體解讀為向「反王派」釋放出妥協的善意。

政府的妥協之舉

事實上,泰國總理巴育早在國王表達「妥協精神」之前便已試圖與反政府團體進行妥協。他在10月21日晚發表電視講話,呼籲雙方「各退一步」,但是並未得到正面回應。反政府團體強調巴育必須辭職,並且號召民眾10月26日前往德國駐泰大使館,向德國駐泰大使呈交請願書,要求德國政府調查泰王在德期間是否違規使用王權,是否違反德國法律等,甚至要求德國政府禁止泰王居留德國,並將其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

即便如此,巴育政府並沒有做出更為激烈的反應,而是在不少方面都做出讓步和妥協,希望能夠平息矛盾,重回正軌。首先,多個刑事法院撤銷反政府集會骨幹逮捕證或者取消起訴。10月29日,南曼谷法院駁回警方逮捕在德國大使館前發表激進言論的25歲女子帕薩拉瓦迪(暱稱「麥」)等5人的申請。拉查達法院駁回警方針對「辱王事件」中向王后車隊手舉三指表示藐視的頌由等人的拘留申請。巴吞萬區法院則撤銷了巴薩娜(暱稱「彩虹」)的逮捕證。羅勇法院撤銷了對於邁克.羅勇在巴育總理視察時舉牌抗議的起訴。

其次,積極推動憲法修訂。在10月26-27日舉行的議會特別會議上,巴育總理表示,執政聯盟已經召開會議,決定通過議會機制推進憲法修訂工作,政府將在下周向議會提交《公投法》草案,一旦議會通過,便會就修憲事宜舉行公投。11月4日,總理府發言人表示,巴育總理已經籤署《公投法》草案並向國會主席川·立派提交,等候議會審議。

再次,嘗試成立「國家和解委員會」,以和平談判方式解決政治矛盾。民主黨黨魁、副總理兼商業部長朱林在議會特別會議上首先提出這一方案,他認為該委員會應該包括七方代表,即:政府代表、執政聯盟議員代表、反對黨議員代表、參議員代表、反政府團體代表、不同意反政府團體訴求者代表、其他(比如社會賢達等)。朱林的倡議得到了國會主席川·立派的力挺。他授權國會下屬的七世王學院(King Prajadhipok’s Institute,以泰王拉瑪七世巴差提樸之名命名)專門就此倡議開展研究,並提出具體方案。

和解方案「曲高和寡」

七世王學院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種方案各方選派代表,成立多邊委員會。代表可以是各方具有決策權的實際領導人,也可以是各方領導人所信任者。第二種方案則採取中間人模式,由各方提出建議人選,國會主席負責遴選委員會委員,並且任命委員會主席。

川·立派結合七世王學院提出的兩種方案,提出了「川氏方案」,即邀請四位前總理以及前國會主席成立和解委員會,再邀請各派代表入會,交流協商,共尋出路。川·立派做事雷厲風行,他在公布方案的同時,與阿南·班雅拉春、差瓦力·永猜裕、阿披實·威差奇瓦、頌猜·翁薩瓦等四位前總理聯繫,邀請他們加入國家和解委員會。除頌猜·翁薩瓦暫時保留意見之外,其他三位均有意向參與。執政聯盟成員自豪泰黨黨魁、副總理兼公共衛生部部長阿努挺對此方案表達了讚賞,他說:「如果國家的政壇耆宿能出山相助,是一件值得力挺的好事。」

但是,川·立派提出的方案卻遭到了執政聯盟第一大黨公民力量黨的冷遇。公民力量黨黨魁、副總理巴威上將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此方案不予置評。而他的「左右護法」,副黨魁派汶和曼谷地區議員希拉則公開質疑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11月3日,派汶公開表示,成立國家和解委員會不是解決當前矛盾衝突的良方,而川·立派所邀請的四位前總理均已有明確的預置政治立場,令人懷疑此委員會是否專門設立以施壓巴育總理辭職?他還義正言辭地指出,如果國家和解委員會膽敢討論改革君主制的議題,他一定會拿起法律武器,起訴委員會。

希拉議員則毫不客氣地質疑川·立派,「一個人憑什麼做出邀請這幾位前總理的決定?」希拉指出,阿南·班雅拉春前幾日公開呼籲巴育總理聽從學生們的要求,做出犧牲,主動辭職,他的立場非常明確,就是和反政府團體同一戰線;阿披實在2019年大選時便宣稱,堅決反對巴育上將擔任總理,大選結束後他主動辭去議員一職,顯示他對議會機制的不認同;而頌猜是泰國前總理他信的妹夫,他的立場不言而喻。同時,希拉還表示,這幾位政壇老人大多年事已高,很難理解年輕人的思想與訴求,因此,絕對不能指望由他們來推動國家和解進程。希拉認為,川·立派應該更多地運用議會機制,少數服從多數,確定和解委員會委員人選。有評論稱,國家和解委員會還沒開張,執政聯盟內部的矛盾又爆發了。

由為泰黨、遠進黨等反對黨組成的反對黨聯盟最初對這一方案反應消極,他們堅持強調巴育辭職是國家和解委員會成立的前提,而且必須要待其他各方尤其是反政府團體「人民團」都同意參加和解機制後再行決定是否參加。其後,反對黨聯盟態度有所軟化,表示願意接受四位前總理作為和解委員會委員的方案,但並未放棄巴育必須先辭職的條件。

矛盾的關鍵一方——反政府團體「人民團」則直截了當地拒絕加入國家和解委員會。11月5日,「人民團」在大王宮前舉行新聞發布會,一眾骨幹齊聲宣讀拒絕聲明,稱國家和解委員會的成立無助於解決政治困局,巴育是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的障礙,而且他的總理之位從始至終都缺乏合法性,和解委員會的成立除了為巴育政府續命拖延時間之外,別無益處。所以,「人民團」拒絕參與國家和解委員會機制,並且強調「巴育及其同夥必須辭職、制訂人民版憲法、王室必須真正置於憲法之下」三大訴求。

反政府團體寸步不讓

回顧泰國政治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泰國政治矛盾大多是以非暴力的軍事政變形式暫時解決,而這種畸形模式「治標不治本」,既未能徹底解決矛盾,又埋下了新的矛盾種子,而且還導致政黨制度和議會制度不能得到充分發展。僅有兩三次政治矛盾是以非軍事方式解決。一次是1980-1988年炳上將擔任總理期間,出臺66/2523號令和65/2525號令,以柔性方式對泰共等政治異見者進行「招安」,儘管沒有成立國家和解委員會,但是獲得了較大成功。時任陸軍司令的差瓦立上將功不可沒。另一次則是1991年佔隆帶領民眾示威遊行,反對素金達上將擔任總理,軍方對示威者進行鎮壓,已故拉瑪九世蒲美蓬國王召見素金達與佔隆,二人跪伏在國王面前,政治危機最終得到解決。

21世紀以來,他信派系與反他信派系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導致了2006和2014年兩次軍事政變。在兩次政變之間,經歷過沙瑪、頌猜、阿披實等三位總理。阿披實擔任總理之時,紅衫軍一度佔領機場,甚至阻止芭堤雅東亞峰會召開,軍方出面驅散紅衫軍集會。此後,阿披實政府先後成立三個國家和解委員會,商討政治矛盾解決方法。前總理阿南·班雅拉春擔任了其中一個委員會的主席。和解委員會向阿披實政府提議取消「緊急狀態法」,但未被採納。最終,阿披實提前解散議會,舉行大選,被他信的妹妹英拉擊敗。

可見,國家和解委員會在泰國歷史上並無成功先例,而阿南、阿披實等人儘管擔任過總理,但在矛盾解決方面,似乎也未能證明他們擁有異於常人的能力。此次川·立派和朱林等民主黨人積極推動的國家和解委員會方案沒能得到各方積極響應,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回到眼下的矛盾焦點,儘管王室和政府都釋放出妥協信號,但是反政府團體「人民團」一步都不願退讓,堅決要求巴育辭職、王室改革。這種決不妥協的態度,只能讓政治和解的希望幾近破滅。敢於在2014年發動政變上臺的軍事強人巴育上將豈會甘願如此輕易便屈從抗議者要求。況且,巴育本人儘管在國家經濟發展方面可能做得不盡如人意,但是他有兩大功績,足以讓他與抗議者周旋一段時間。

一是他被部分民眾視為國家穩定的捍衛者。回望2014年,「紅衫軍」和「黃衫軍」兩軍對壘,將泰國逼向分裂的邊緣。巴育發動政變,事實上符合大多數泰國民眾的期望。二是他是抗擊新冠疫情的英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無一倖免,西方國家諸如美國、巴西、義大利等國已經深陷危機,東方國家諸如印度、緬甸也遭新冠痛擊。但是泰國自始至終,都防控得當,效果明顯。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表揚泰國防疫工作獲得巨大成功,並且選擇在泰國拍攝抗疫宣傳片。這兩大功績儘管不受反政府示威者認同,但是大多數民眾還是給予較高評價。所以,巴育應該不會輕易辭職。

王室改革這一訴求則更為敏感。最近王室的親民表現極大地改善了公眾形象,加之大多數泰國民眾內心深處依然對王室頂禮膜拜,不認同激進者們改革王室的主張。所以,「人民團」若希望在這一條訴求上獲得成功,實屬不易。但是,「人民團」似乎沒有放棄這一訴求的跡象。11月8日下午,「人民團」從民主紀念碑出發前往王宮,推著四個大信箱,滿裝著「反王派」寫給國王的信件,向哇集拉隆功國王「送信」。「人民團」此舉並非請願,而是直接向國王下最後通牒,要求當局必須接受他們的「三大訴求」。顯而易見,他們是不達目標誓不罷休,但就當前環境分析,如果不降低期望值,「人民團」將不會獲得成功,和解曙光也將遙不可及。

不過,最近有一事件需要引起關注。11月4日憲法法院披露,將於12月2日就反對黨領袖向憲法法院提出的就巴育總理退役後仍然居住在軍官寓所,是否涉嫌利益衝突並違反憲法,導致總理失去任職資格案做出裁定。

鑑於歷史上曾經有過沙瑪總理因在職期間主持電視烹飪節目而被判違憲下臺的先例,此次巴育總理會否上演「十二月驚奇事件」,值得關注。萬一巴育因此下野,或許會成為解開當前政治亂局的一把鑰匙。

「暹羅拾珠」是泰國問題研究專家秦翊的專欄,在宏大視野下對泰國政情、民情與外交關係做有料有細節的全方位觀察和剖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暹羅拾珠|「刑法112條」之爭後,泰國政治能否重回正軌?
    倒是身處矛盾漩渦的拉瑪十世國王,最近頻繁現身,並且罕見地敞開心扉,為泰國政治穩定增加了一些砝碼。而到了歲末年終,反政府運動出現式微之勢,泰國政治能否於2021年重歸正軌值得關注。政府動用「刑法112條」,反王派分化今年6月,泰國總理巴育上將曾經透露,拉瑪十世國王禁止政府動用刑法第112條。
  • 路漫漫其修遠兮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2020年7月7日,我與全國所有高三學子一樣在書寫自己的答卷,書寫著自己的人生。 忐忑。24日高考成績發布,與眾多高三學子一樣懷著忐忑的心情輸入準考證號、密碼,內心在祈禱,在點擊查詢成績出來的那一刻有人流出激動的淚水也有人在痛哭我就是後者。 迷茫。
  • 暹羅拾珠|泰國近千個親政府推特帳號被封,又是美國搗鬼?
    推特儘管只是一家私人企業,但是它已經越來越明顯地顯露出其服務於美國國家利益的真面目。這無疑可以視為美國全球網絡政治戰的又一次行動。該群是由流亡日本的反政府人士巴溫於2020年4月創建的一個討論和批評泰國國王的社交群組,成員超過100萬,成為了「反王」運動的策源地和大本營。泰國法院裁決,包括「保王黨市場」在內的數百個帳號涉嫌違反泰國法律,應被立即關閉。8月中旬,泰國數字經濟與社會部根據裁決結果要求臉書和推特在15天之內分別關閉661個帳戶和69個帳戶。
  • 路漫漫其修遠兮,一路行一路思
    路漫漫其修遠兮,一路行一路思記2020-2021學年東莞市歐陽偉名師工作室研討活動 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從景物的色彩、明暗、溫度、聲音四個角度出發,直觀、形象地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深入閱讀的基礎上,總結出四個景物傳情的描寫方法,又將方法遷移到寫作,讓學生應用方法進行現場作文,真正做到以寫促讀的學習目標。 馮洪彰老師執教的《豪氣萬丈長——邊塞詩群詩讀寫》一課,一開場,他以一首激昂振奮的古風歌曲渲染氛圍,千丈豪氣撲面而來。
  • 教師之路,路漫漫而其修遠兮
    要擁有名利才能談淡薄名利,而教師則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職業,怎麼能夠說淡泊名利,如果你本身工作都不好又怎麼維持自己的生計?也許公務員還稍微比教師好很多,說是光輝其實也是對職業一些束縛,很多情況下教師都被很多條條款款所束縛,很多能力突出的教師逐漸跳出教師的圈子。很多家長也逐漸對教師不尊重。
  • 暹羅拾珠丨泰國執政黨內鬥升級,「無聲政變」進行時?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巴威迫不及待地要搶奪公民力量黨黨魁一職,並非其最終目標,畢竟黨魁只是一黨首腦。他的最終目標其實是希望藉此契機,成為執政聯盟第一大黨掌門人,進而登堂入室,取代巴育,成為泰國總理。巴育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表現,使其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處於急速上升狀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處於攻堅階段之際,泰國民眾自然不希望巴威通過黨內鬥爭,威脅到「抗疫英雄」巴育的地位,進而引發政壇動蕩,影響國計民生。兩大派系各執一詞,孰是孰非?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愛國詩人屈原
    可惜,現在早已都還給老師了,只記得《離騷》的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這一句很顯然是在介紹自己的顯赫身世。讀書時背過很多古文,但是都太長了,全都還給老師了,但是第一句永遠都忘不了。《木蘭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 暹羅拾珠|泰國疫情中的軍購風波:尷尬的軍方和焦慮的民眾
    【開欄語】「暹羅拾珠」是泰國問題研究專家秦翊的專欄,在宏大視野下對泰國政情、民情與外交關係做有料有細節的全方位觀察和剖析。兩周一期,不見不散。4月8日是泰國國防部成立133周年紀念日。反對黨借抗疫之名猛批去年軍購項目就在數日前的3月31日,泰國總理巴育上將主持召開疫情期間內閣視頻會議。才詹·昌蒙空上將代表國防部提交了一份議案,主要內容是提請內閣研究批准海軍組團赴華驗收去年9月籤訂購置協議的船塢登陸艦設計圖紙,以及派員赴華接受技術培訓等事宜。
  • 段宇宏:華人與暹羅復國戰爭
    泰國媒體《ASTV-Manager》曾做過一篇對王室「大不敬」的專題報導,感嘆說:「他信家族中了曼谷王朝的魔咒嗎」,封面和封底分別是泰國華裔國王「鄭信」和華裔首相「他信」的肖像。這家媒體總結說,鄭信和他信都有很多共同點:他們有發音和拼寫相似的名字(Taksin—達信,Thaksin—他信),他們都是北方人,他們都有中國血統。
  • 泰國王室認這位中國人為祖先,列五大帝之首,歷代國王都有中文名
    德高望重、深受泰國民眾愛戴的泰國蒲美蓬·阿杜德國王去世了,全國上下皆聞者傷心聽者流淚。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的是,這位泰國王朝的第九位國王(即拉瑪九世)有一個中文名字——鄭固。一位純正的泰國國王怎麼會有中文名字?在絕大多數人的普遍認知裡,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區別於別國別族的姓氏與文化。
  • 國王回應抗議!泰國是個可以和解的國度
    泰國網報導,11月1日,泰國十世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國王攜素提達王后、詩妮娜貴妃、帕差拉吉帝雅帕公主、思蕊梵娜瓦瑞公主等王室一行駕臨大皇宮玉佛寺為玉佛換裝。換裝結束後,國王攜王后等王室成員親切慰問守候在路旁的民眾。此外,國王還在現場接受了CNN記者採訪。記者稱「這些人民愛戴國王,那麼國王想對上街抗議呼籲改革君主制的人民說什麼?」國王回應道,「我們同樣愛他們。」記者再問,「雙方有和解的機會嗎?」國王,「泰國是可以和解的國度。」
  • 古代的暹羅是現代哪個國家?國王為何要取中國名,而且都是同姓?
    我們在讀明、清兩朝的歷史時,會碰到一個有著非常生僻的國家名稱,這個國家就是暹羅。我們之所以能夠大量地從明、清史中看到,那是因為在明、清兩朝的時候,暹羅是中國王朝的藩屬國。那麼,這個暹羅國是今天的哪個國家呢?
  • 電影《安娜與國王》與『疫情期間泰國國王與20名嬪妃德國度假』
    近日,據德國《圖片報》消息,泰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際,泰王哇集拉隆功與20名嬪妃留在德國避疫,泰王包下阿爾卑斯山脈的四星級水療酒店。針對泰國國王在疫情時期待在德國度假,泰國有民眾抨擊國王不問民間疾苦。泰國高官對此警告稱,在網上妄議國王最高將面臨15年監禁。嗯,沒錯,真【後宮佳麗】,不是【古代宮廷小說】,20個,朕吃得消!
  • 泰國曼谷——巴吞旺縣 暹羅商圈
    巴吞旺縣(泰語:;英語:PathumWan)為泰國曼谷的50個區之一。毗鄰地區份為:拉差貼威縣、宛他那縣,空堤縣,沙吞縣、挽叻縣、邦巴沙都拍縣以及律實縣。 暹羅商圈是巴吞旺縣最為著名的購物區,也是曼谷第一大綜合性商圈。 日本,、瑞士、英國以及美國駐泰國使館均位於巴吞旺縣。這個區域也是曼谷擁有皇室血統土地最多的區域之一,可以說是曼谷的心臟地帶。
  • 泰國大城故事:從泰劇《天生一對》談暹羅二三事
    泰人VS「發朗」關於泰國境內早期民族定居的理論,迄今至少存在三種說法:南遷說,本土說及北移說,學術界未有定論。大城王朝那萊王駕崩後,政變即位的帕碧羅闍國王,揚棄前朝門戶開放政策,僅保留一定額度的對外商貿往來,以及準許少數傳教士續留泰境等保守立場,全面斷絕與西方交流並改持獨立鎖國政策,直到150年後的卻克裡王朝拉瑪三世,泰國才又與西方國家開始逐步接觸。
  •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黎老師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景的氛圍,讓教學活動烙上生活的印記,使「生活課堂化」、「課堂生活化」,把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完美地結合起來。因教學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十分積極主動。這節課是開放的,是富有吸引力的,是溫馨的,深深地觸動了孩子的心靈。黎春娥老師的課給我們深深的啟迪:道德與法治課要遵循生活化原則。
  • 為何泰國歷任國王都有中文名?原來真相背後的史實很不堪
    比如,開國之君昭披耶卻克裡(拉瑪一世)中文名叫鄭華,朱拉隆功大帝(拉瑪五世)中文名叫鄭隆,去年駕崩的蒲美蓬國王(拉瑪九世)中文名叫鄭固,而現任的國王哇集拉隆功(拉瑪十世)中文名叫鄭冕。泰國現任國王拉瑪十世中文名叫鄭冕可按照卻裡克王朝的血統來分析,除開國之君昭披耶卻克裡的母親有很少一部分華人血統外,其家族完全屬於地道的暹羅人,跟中國人根本不沾邊,自然也沒有取中文名的必要(至於中文翻譯名
  • 泰國暹羅大學 泰國教育部門的寵兒
    進入2017年,中國教育部發布2017年第一號留學預警,泰國教育部門也馬上予以回應,泰國留學已經成為國內熱門話題,但強大的熱門也會導致大量質疑的聲音,網友紛紛質疑泰國高等教育質量,認為泰國高等教育監管不到位,碩士學位含金量低。
  • 在泰國也許就是皇親國戚
    泰國地處東南亞地區,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泰國和中國的外交關係很好,而且兩國的文化因為詩琳通公主也進行了很多友好的交流。但是你知道嗎?泰國和中國的文化淵源其實很深。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泰國國王都姓鄭。而在這裡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而關於泰王陛下的中文名,我們還是要先從泰國王室的華人血統說起。
  • 泰國最偉的大君主,一個故事讓他廢除奴隸制,打破國王不出國傳統
    他被稱為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聽了老師講了湯姆叔叔小屋,一舉廢除國內存在六百年之久的奴隸制。為改變國內的貧窮落後的狀況,主動打破泰國國內國王不能出國的傳統。從而,進行了國內改革,使國內經濟年當年收入達到六千萬株,相當於清朝當時年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九,人均收入是大清朝的十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