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彥:莫因懼怕「輻射」「爆炸」而「恐核」

2020-12-25 中國科學院

王乃彥:莫因懼怕「輻射」「爆炸」而「恐核」

——訪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

2016-11-03 光明日報 張蕾 袁於飛

【字體:

語音播報

  【解疑釋惑話核電

  由於最初被應用於軍事領域,因此核能後來被用於發電時,人們心中難免會有一定的心理負擔。而歷史上發生的幾起重大核電站事故,更加深了公眾的「恐核」心理。比如,有人認為,即便核電技術是安全的,與常規電廠相比,核電廠還是具有核輻射和核爆炸等潛在危險。事實真如想像中那麼可怕嗎?為了尋求科學的解釋,記者日前採訪了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

  記者:不少住在核電廠附近的人擔心核電廠輻射會對自身健康造成傷害。事實果真如此嗎?

  王乃彥:認為核電輻射很危險是個偽命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輻射,包括去醫院檢查身體時拍X光片,使用電視、微波爐等家用電器,還有喝水、吃米、抽菸等,都會產生輻射。這種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輻射,我們稱為本底輻射。既然輻射逃不掉,樹立正確的輻射觀就很有必要。

  在不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核電廠附近的日常輻射有多少?相關統計顯示:核電廠員工平均每年接受的來自核電機組的輻射量比環境本底輻射要小得多;而周圍居民接受的來自核電廠的輻射更是微乎其微,一般每年在0.01毫希沃特以下,相當於每年增加了5天的環境本底外照射,而現在國際安全標準是公眾劑量一年1毫希沃特。所以說,住在核電廠周圍的人可能受到的輻射劑量是相對安全的。

  記者:有公眾擔心,核電站一旦發生爆炸,其威力與後果就相當於核武器爆炸。您怎麼看?

  王乃彥:提到核電,公眾很容易聯想到核武器,但是核電站不等於核武器——壓水堆核電站使用的鈾235燃料濃度只有3%至5%,而核武器使用的燃料濃度必須達到90%以上。

  遺憾的是,我看到很多報導,並沒有給公眾講清楚——車諾比核事故和日本福島核事故都是化學爆炸,而不是核爆炸。

  此外,核電站不會像原子彈一樣發生爆炸,因為兩者的作用原理和機制不一樣。簡單、通俗地講,核爆炸是通過高對稱性、高同步性壓縮,把高濃度的鈾235壓縮到超高臨界發生裂變反應,瞬間釋放大量的中子和能量,從而產生衝擊波和光輻射。核武器的主要破壞手段是光輻射、衝擊波還有放射性。而核電站的核事故是由於超臨界造成堆芯熔化,放射性外溢,這種情況下絕對不會發生核爆炸,因為核燃料的濃度比較低。

  【解疑釋惑話核電】
  由於最初被應用於軍事領域,因此核能後來被用於發電時,人們心中難免會有一定的心理負擔。而歷史上發生的幾起重大核電站事故,更加深了公眾的「恐核」心理。比如,有人認為,即便核電技術是安全的,與常規電廠相比,核電廠還是具有核輻射和核爆炸等潛在危險。事實真如想像中那麼可怕嗎?為了尋求科學的解釋,記者日前採訪了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
  記者:不少住在核電廠附近的人擔心核電廠輻射會對自身健康造成傷害。事實果真如此嗎?
  王乃彥:認為核電輻射很危險是個偽命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輻射,包括去醫院檢查身體時拍X光片,使用電視、微波爐等家用電器,還有喝水、吃米、抽菸等,都會產生輻射。這種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輻射,我們稱為本底輻射。既然輻射逃不掉,樹立正確的輻射觀就很有必要。
  在不發生事故的情況下,核電廠附近的日常輻射有多少?相關統計顯示:核電廠員工平均每年接受的來自核電機組的輻射量比環境本底輻射要小得多;而周圍居民接受的來自核電廠的輻射更是微乎其微,一般每年在0.01毫希沃特以下,相當於每年增加了5天的環境本底外照射,而現在國際安全標準是公眾劑量一年1毫希沃特。所以說,住在核電廠周圍的人可能受到的輻射劑量是相對安全的。
  記者:有公眾擔心,核電站一旦發生爆炸,其威力與後果就相當於核武器爆炸。您怎麼看?
  王乃彥:提到核電,公眾很容易聯想到核武器,但是核電站不等於核武器——壓水堆核電站使用的鈾235燃料濃度只有3%至5%,而核武器使用的燃料濃度必須達到90%以上。
  遺憾的是,我看到很多報導,並沒有給公眾講清楚——車諾比核事故和日本福島核事故都是化學爆炸,而不是核爆炸。
  此外,核電站不會像原子彈一樣發生爆炸,因為兩者的作用原理和機制不一樣。簡單、通俗地講,核爆炸是通過高對稱性、高同步性壓縮,把高濃度的鈾235壓縮到超高臨界發生裂變反應,瞬間釋放大量的中子和能量,從而產生衝擊波和光輻射。核武器的主要破壞手段是光輻射、衝擊波還有放射性。而核電站的核事故是由於超臨界造成堆芯熔化,放射性外溢,這種情況下絕對不會發生核爆炸,因為核燃料的濃度比較低。

列印 責任編輯:麻曉東

相關焦點

  • 兩彈功臣王乃彥對合肥核技術的應用充滿信心
    王乃彥對科技城——合肥核技術的應用抱有信心。他提筆贈言合肥城:「十年磨一劍,不敢露鋒芒,再磨十年劍,泰山不可擋。」  連聲讚嘆安徽人「太厲害」  1965年,由於中蘇關係破裂,王乃彥及所有在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的中國人員全部撤回國內。這使得王乃彥與王淦昌先生重續師生緣,並投身第一顆氫彈的科研工作。
  • 75校慶·校友風採 | 1946屆校友王乃彥:中科院院士,永不停歇的核彈專家!
    約王乃彥教授採訪,我足足用了一周的時間,這還是通過他哥哥的關係。2006年12月29日,北京,本約定在當天下午採訪。到北京後,我給他打了個電話,他說,「實在抱歉,今天下午有個非常重要的會議。」採訪時間推遲到晚上7時30分,他說,他一定提前在辦公室裡等我。晚7時15分,他果然先到了。
  • 院士王乃彥:從未離開科研一線
    人物簡介:王乃彥,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參加建立了我國第一臺在原子反應堆上的中子飛行時間譜儀,在國內測得第一批中子核數據。   1950年,王乃彥上高一。恰巧在這時,學校通知身為團幹部的他去福州郊區參加土改工作。之後的1年零2個月裡,王乃彥以最小的年齡和最出色的工作贏得了當時非常缺乏年輕知識人才的福州市委的青睞,他們希望他能夠去市委工作。想來想去,王乃彥還是決定回到學校繼續學業。   回到學校,高二學年下半期已經開始了。怎樣能跟上進度,這對一年多沒上課的王乃彥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王乃彥:「氫」色歲月
    王乃彥,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5年11月21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56年畢業於北大物理系後,他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中子物理實驗室工作。三年後,在組長錢三強的推薦下,王乃彥去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中子物理實驗室工作。極其認真的態度,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得過諾貝爾獎的實驗室主任弗朗克教授從一開始對他的看不起轉為了讚賞有加。
  • 王乃彥:不能漏掉真正有潛力的學生
    儘管評審工作無比瑣碎,王乃彥的工作也十分繁忙,但他仍然堅持參與到這個「大學生科技奧林匹克盛會」中,與這些大孩子一起「玩科技」。  究其原因,王乃彥的回答非常簡單:「我覺得這個事情確實很重要——評委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挑選一些有科學潛質的優秀青年。」
  • 王乃彥院士:培養創新能力要從娃娃抓起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作主旨演講會上,王乃彥從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大力倡導科學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等七個方面,深度剖析了目前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面臨的挑戰、如何培養未來人才所需要的綜合科學素養等問題。
  • 王乃彥:啟發學生科學思維,要給「實驗室」而非「參考書」
    王乃彥說條件很艱苦,那時有書讀,就很滿足了。王乃彥因個頭小,被安排坐第一排,正好是在老師的講桌對面。一次,校長來上課,拿來一個馬蹄鍾,告訴王乃彥,「你來負責看管鐘錶,到了時間,就要敲去下課鐘聲。」  那時正好是冬天,山區的天氣太冷。於是有同學去攛掇王乃彥撥快時間,「早點下課,去外面曬太陽。」王乃彥經不住同學央求,就答應了。他正在課堂上撥快分針,被校長看見了。
  • 王乃彥:為科技創新的「雛鷹」提供更多助力
    在當晚公布的2015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中,白髮蒼蒼的王乃彥顯得頗為引人注目。就在幾個月前,連續十年擔任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評委的他,因對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的傑出貢獻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雖然已入耄耋之年,王乃彥的生活仍舊十分忙碌,除了搞科研就是做青少年科普和人才培養工作,幾乎很難覓得片刻的清閒。這些年來,他的科普足跡早已遍布了大江南北。
  • ...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2021年核與輻射應急專網運行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項目概況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2021年核與輻射應急專網運行項目 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1號友誼賓館蘇園17單元4層(疫情期間在中招聯合招標採購平臺(www.365trade.com.cn)直接下載電子版招標文件)獲取招標文件,並於2021年01月29日 09點3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
  • 築牢核與輻射安全防線 海南輻射工作單位全面檢查
    中新網海南新聞4月15日電(孫秀英) 記者15日從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海南今年將進一步加強輻射汙染源的現場監督檢查,督促核技術利用單位、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單位和電磁輻射利用單位落實國家法律法規要求,消除輻射安全隱患,為公眾健康築牢核與輻射安全防線。
  • 為什麼星際爭霸中的核彈爆炸後沒有後續的輻射效果?
    咱們假設,如果《星際爭霸》裡的核彈爆炸以後還會產生輻射,並對一定區域裡的敵人造成持續扣血的效果。那麼對於有運營需求的RTS遊戲來講,勢必會嚴重影響對手的經濟,畢竟從我們的理解來說,輻射區域內肯定是沒辦法長時間停留的。那麼如此一來,整個遊戲就嚴重失衡了,人族只要出了核彈,就無腦攻擊敵人的礦區,那對手連礦都不用採了。
  • 貴州開展核與輻射環境風險防範排查
    記者從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貴州省核與輻射環境風險防範排查專項行動近日高質量完成。此次專項行動發現,通過行政約談、行政處罰等方式,使核技術利用單位深刻認識核與輻射安全工作的緊迫性和艱巨性,切實履行輻射安全主體責任。
  • 核物理學家王乃彥:學校教育千萬別把孩子培養成書呆子
    王乃彥認為,不管學文、學理、學醫還是進演藝圈,首先都要愛國,也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打好人生底色。王乃彥是一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一位20年如一日熱心關切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的慈愛的耄耋老者。 「比我聰明的人有的是」 「比我聰明的人有的是,我能走到今天,要感謝老師對我的啟發、學校環境對我的薰陶。」
  • 科普|硬「核」,認識您身邊的輻射
    隨著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核"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但由於缺乏了解,很多人依舊談"核"色變。要做好核輻射應急準備,確保核應用安全,就需要更多的人知"核"懂"核"。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輻射Q:我們身邊一直有輻射嗎?A:是的。
  • 朱立:積極應對核和天然輻射
    □姜宏 由於對核和天然輻射的不了解與恐懼,公眾和社會常常無法實現對輻射危害的有效控制 無私奉獻科學研究為了更多人的幸福 「核和天然輻射防護工作關乎每個人的健康和幸福,但卻是個得罪人的活兒。」朱立笑著告訴記者。其實,他心裡最清楚,這「得罪人的活兒」實在意義重大。 朱立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講解室內氡的危害。
  • 渝水區開展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專項行動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為加強渝水區核與輻射利用單位安全監督管理,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渝水生態環境局制定印發了《渝水區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實施方案(2020-2022)》,啟動為期兩年的排查專項行動,確保放射源和射線裝置使用安全。
  • 硬「核」科普:說說這些年被你誤會的「輻射」
    隨著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核」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但由於缺乏了解,很多人依舊談「核」色變。
  • 2020年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項目承擔單位公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為充分利用社會優勢資源,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於2020年1月15日在生態環境部網站發布《關於徵集2020年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項目承擔單位的通知》(環辦核設函〔2020〕30號)。
  • 美刊稱核恐襲威脅迫近
    自從詹姆斯·邦德在1965年出品的電影《霹靂彈》中阻止魔鬼黨偷取核武器之後,世界就一直在關注恐怖主義核襲擊。實際上,已經有很多針對IND的研究、預言和警告,以至於IND已經成為一種人皆以為不可避免的長期火警。不僅如此,今年4月,歐巴馬總統提醒我們,恐怖主義核襲擊將會「改變我們的世界」。
  • 反恐防恐你必須知道的(三):一圖看懂「反恐怖主義法」!
    反恐防恐你必須知道的(三):一圖看懂「反恐怖主義法」!反恐防恐小常識常見的恐怖襲擊手段有哪些常見的恐怖襲擊手段主要有以下兩大類。一、常規手段:1、襲擊。①砍殺恐怖襲擊:在人員密集場所使用刀斧砍殺無辜群眾。②衝撞碾軋恐怖襲擊:駕駛機動車衝撞碾軋無辜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