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發:以全球化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動中國與世界教育改革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 「疫情給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教育治理帶來了挑戰,需要我們以教育無國界的創新改革精神,利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推動教育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近日,南南合作促進會副會長、法政集團董事長、北京王府學校總校長王廣發參加「全球疫情挑戰下的國際教育戰略研討會」,發表主旨演講時講到。

南南合作促進會副會長、法政集團董事長、北京王府學校總校長王廣發(央廣網發,主辦方供圖)

 

  王廣發表示,疫情打破了當前政治、經濟、雙邊、多邊的國際關係秩序,對中國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當天的研討會議圍繞疫情下國際教育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預判展開,邀請到包括國際教育相關協會組織負責人、全球教育留學機構負責人、大學國際學生招生官、國際學校校長、國際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在內的中外嘉賓共同探討當前挑戰的應對之策。

  王廣發認為,疫情影響下,教育文化交流將更加緊密,各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價值更加突出。他堅信未來移動教學會改變中國教育,也會改變世界教育。他分享了北京王府學校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移動教學最佳案例校在疫情期間以及此前近10年的在線教學的實踐經驗。

  王廣發指出,教學方式的巨大變化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位學生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他說:「要適應這種要求,我們必須要改變過去習慣的教育教學方式,持續地學習、轉型。只有每一位老師積極轉型,廣泛持續地應用先進技術,才能改革中國教育,才能根本性地提升中國教育。」

  針對21世紀的人才培養問題,王廣發提出,未來中國的國際人才培養要能適應全球化的發展方向,匹配中國未來在世界中的大國地位。

線上研討會(央廣網發,主辦方供圖)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理事長、南南國際教育智庫研究院理事長岑建君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張寧,世界教育論壇(FWE)聯合創始人及主席、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特別顧問嚴正(Chen Yan Davis)博士,南南合作促進會副會長、法政集團董事長、北京王府學校總校長王廣發受邀發表主旨演講。會議由南南國際教育智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肖慧琳教授主持。

  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主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副理事長印凱主持了會議的研討環節。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李維平、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國際教育交流》雜誌執行主編魏禮慶、東西方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王偉、倫華教育創始人、總校長曹倫華、北京新東方前途出國諮詢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李浚、北京時分安全董事長王學軍、美國大學理事會東亞區總監Carol Choong、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中國區總經理王夢妍、英國華威學術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運營總監Jackee Ma、密西根州立大學北京辦公室市場與招生主任羅靖也從各自領域出發闡述了各自觀點。

  據悉,研討會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四個小時的在線直播共吸引了26萬多觀眾的實時收看。此次線上研討會是南南國際教育智庫研究院繼上月15日成功舉辦「新冠疫情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回顧與展望」主題研討會之後,推出的「疫情影響下的教育」 第二場系列活動。

相關焦點

  • 王廣發:教育轉型缺失導致中國在國際機構話語權缺失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 覃博雅、楊牧)在5月15日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上,北京法政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廣發著重提及人才培養和教育轉型在中國參與全球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王廣發:人才競爭的關鍵是教育
    摘要: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簡稱CCG)9日在北京舉辦第三屆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在「新時期中國全球人才戰略」分論壇中,北京法政集團董事長兼總裁、CCG資深副主席王廣發表示,教育是人才競爭的關鍵。 人民網北京4月9日電(常紅 唐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簡稱CCG)9日在北京舉辦第三屆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在「新時期中國全球人才戰略」分論壇中,北京法政集團董事長兼總裁、CCG資深副主席王廣發表示,教育是人才競爭的關鍵。
  • 王廣發:中國企業正在經歷一個「大破大立」的階段
    人民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覃博雅)第二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今天閉幕。在全體大會上,圍繞「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如何開始重塑全球商業版圖」話題,法政集團董事長王廣發表示,由於中國經濟的全方位快速發展,中國企業正在經歷一個「大破大立」的階段,正朝著未來國際遊戲規則積極參與者角色進發。
  • 王廣發:轉型的核心是人才和教育
    CCG副主席,北京法政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廣發在發言中指出,無論怎麼轉型,乃至產業全球轉型,人才的轉型、教育的轉型是核心、是根本。    上個月我在美國21天走訪了很多名牌高校,他們或多或少對《意見》持質疑態度,外國教育機構、大學認為「中國教育對外開放政策是在收緊」。我跟他們講,《意見》應該正確理解為中國對外教育過去與世界各國教育「不規範」發展時代的結束,教育對外改革開放依法合規時代的到來,是中國政府對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文化差異發展等規範化、法治化。
  • 中外專家建言:應對全球疫情下國際教育挑戰策略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理事長、南南國際教育智庫研究院理事長岑建君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張寧,世界教育論壇(FWE)聯合創始人及主席、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特別顧問嚴正(Chen Yan Davis)博士,南南合作促進會副會長、法政集團董事長、北京王府學校總校長王廣發受邀發表主旨演講。
  • 王廣發:智庫既要服務政府 更要「超越」政府
    核心提示:作為CCG(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主席,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院理事長、北京王府學校董事長、校長王廣發始終認為,新時期新型智庫與政府的關係就應當是「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在中國,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也必須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 第一屆世界教育論壇大會(FWE)在巴黎成功舉辦
    包括OECD秘書長安赫爾·古裡亞、OECD教育和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荷蘭王妃勞倫廷、阿里巴巴創始董事長馬雲、法政集團董事長、北京王府學校總校長王廣發、泰國CP集團高級董事長謝國民、芬蘭前教育部長的奧利·佩卡·海諾寧、史丹福大學埃裡克·漢納謝克博士以及世界教育論壇秘書長嚴正(Cheng Davis)博士等在內的世界政界、商界、教育界專家學者以及優秀青年代表齊聚一堂,共議未來教育的改革方向。
  •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角色」教案
    能力目標:(1)掌握世界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客觀必然性和運行規律;(2)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角色;(3)增強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深入理解。學習動機:學生將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正確分析經濟全球化的最新特點,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矛盾、問題以及總體特徵和基本趨勢,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貢獻。教學方法:注重啟發性教學,以提問、引導的方式,以數據、事實的比較,使學生把握重點難點。
  • 新自由主義治理性視角下的全球化教育改革運動
    同時,資本家得以介入教育決策,將教育服務商業化。其創新性的集體智慧被吹噓成確保社會繁榮的萬靈丹,這種社會貢獻等同於實踐社會的道德責任,慈善更進一步美化這些商業團體的利益行徑。由此而言,效能是全球化教育改革運動的催化劑,市場邏輯是構成社會新思維的媒介,這促使許多政府運用效能、國際競爭力、創新性集體智慧與社會前景等話語,來塑造社會大眾的自我知識,從而獲得大眾對這些話語的主動認可甚至支持。
  • 第七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全球化逆風背景下,全球科技合作將走向...
    時間 2020年9月8日 13:00-14:30 研討背景 經濟全球化與科技進步互促互進,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快速發展
  • ...習近平|在這兒|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今天,中國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
  • 中國未來改革開放:將從全球化2.0轉向全球化3.0(深度)
    圖/ 新華社導 語我們今天的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大趨勢就是:世界有極大的可能,將從全球化2.0轉向全球化3.0;全球化3.0將以「三觀」重組群、再出發!「不審勢則寬嚴皆誤」,歷史進退、俯仰、轉換之間,唯「識時務者為俊傑」!中國未來的開放戰略首先要懂得、理解、擁抱以及應對這一巨變。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關鍵詞:國際理解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新時代國際理解教育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國際理解教育是世界各國在國際組織的倡導下,以「國際理解」為理念所開展的教育活動。[1]這一思想萌芽於「地理大發現」之後的歐洲。
  • 「深度」王棟 王怡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逆全球化?再全球化?
    未來,中國需要在國際抗疫合作中不斷以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來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引領再全球化拓展進步,為全球化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最新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在此次疫情中,在線教育、網絡視頻、網絡購物、網絡音樂等應用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用戶規模增幅均在10%以上,數字經濟在保障消費就業、推動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 「Made in internet」推動供給側改革 中國國際競爭力迎來新機遇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來,中央提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三去一降一補」,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當前,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孕育之中,網絡經濟、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 以測評推動教育改革深化
    一項好的測評能夠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專業素養,能夠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問題、優化學習方式,同時能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考試評價機構等教育測評的利益相關方提供合理決策的依據。近年來,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積極順應教育現代化的時代要求,努力推動自身從「考試組織」向「考試評價」轉型,著力打造專業化的考試機構,在教育測評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鍛造新時代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促進全球價值鏈重構。從國內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的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衡問題,但從經濟全球化角度看,最終解決的將是世界經濟的發展問題。  ■ 全球價值鏈重構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機遇。
  • ...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和新機遇」——北京論壇(2020)在北京大學開幕
    他表示,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探尋文明的共同進步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全人類的不懈努力,本屆論壇聚焦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與新機遇,探討並尋求如何應對世界急劇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以期為各國的改革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人類的共同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助力教育全球化發展 開創民間教育交流新...
    一、以國家外交戰略為指導,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助力教育全球化發展以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為引領,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與美國州立大學與學院協會、澳大利亞八校聯盟、泛美高等教育協會等世界知名教育組織和機構深度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平臺;舉辦中國—墨西哥、中國—希臘大學校長論壇等,組織中國—中東歐國家教育成果展和研討會;實施中美人才聯合培養計劃、中華全國日語演講比賽等品牌項目。對標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助力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
  • 「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和新機遇」——北京論壇(2020)在北大...
    他表示,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探尋文明的共同進步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全人類的不懈努力,本屆論壇聚焦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與新機遇,探討並尋求如何應對世界急劇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以期為各國的改革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人類的共同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