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午餐,在朋友圈火了,網友:會吃的人真精緻,不剩菜不浪費!大師設計的「大根そば鍋」易做又美味!這一陣子迷上了某料理雜誌中,大師所設計的「大根そば鍋」這道湯品。以它的食譜為原型,稍微改變了一下調味和蔬菜的種類(我也想要用鴨兒芹,可是板橋的傳統市場沒有賣,只好改以春菊代替),還是好好吃吶。
食譜中所謂的「大根そば」,並不是真的使用了蕎麥麵,而是以削皮刀輕輕刨下一條條約1.5cm 寬的白蘿蔔,就像刀削麵條般而取的名字。也因為刨得薄薄的,下鍋煮的時間可以縮短很多,非常適合不想花太多時間做料理的中午來吃;而且因為使用了大量的白蘿蔔,湯頭真的非常甜美呢。
大根そば鍋
食材(二人份)/
白蘿蔔半條,約250g,去皮後以削皮刀輕輕刨下一條條約1.5cm寬的長條狀
豬五花肉片150g
春菊一小把
高湯(這次使用昆布、幹香菇去浸泡) 800ml
固定比例醬汁(此文後半部會提怎麼調配) 50ml
七味粉適量
做法/
將固定比例醬汁倒入泡了一個晚上的高湯中,以中大火加熱至滾。放入所有的白蘿蔔條,煮至顏色由白轉為透明,接著把肉片一片片攤平鋪在高湯表面,待豬肉全熟時再把春菊放進來。蓋上鍋蓋約一分鐘後即可熄火,以大碗盛裝之後撒些七味粉就可以好好享用囉。
大根そば
中午只喝一碗湯是不會飽的,所以額外以鐵鍋煎烤了幾顆飯糰。
以固定比例醬汁調上些許白味噌和赤味噌,輕輕刷在表面有點上色的飯糰上,再稍微煎一下下就可以起鍋。
刷上調和了固定比例醬汁和些許白味噌和赤味噌的醬
烤飯糰完成
「大根豬肉湯+烤味噌飯糰」定食,完成
固定比例醬汁
通常在烹煮滷肉、蒸魚、熬製肉燥……,最常使用的調味料有臺式醬油、面露、米酒和味醂的混合液,若要進一步改變味道,就以鹽來加重鹹味或糖來增添甘甜。
大致上都會有固定比例,譬如白醬油:面露:米酒:味醂=1:1:1:0.5,如果買了不同的臺式醬油,會再視它的濃淡鹹度再做比例上的調整。只是每次調味都要請出四個瓶子來,會讓原本就不算寬敞的臺面顯得更為擁擠,為了避免窘迫,多半會依照上述比例調配好一瓶,放在冰箱保存。烹調的時候只要取出這隻醬汁瓶就可以了,輕鬆又節省空間。
以往我都是裝在玻璃瓶內,最近有了JS 乾濕二用密封罐,正好拿最小尺寸的來使用。不僅可以密封得好好的,上蓋內有刻度,也可以拿它來量測所需要的量,更加便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