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廟宇燒香會減少嗎(臺灣在線)

2020-12-20 臺灣頻道

  臺灣寺廟通常都煙霧繚繞。
  (資料照片)

  臺灣廟宇的密度堪稱全球第一,全臺登記在案的廟宇、教堂約為1.5萬座,平均每個縣市就有600餘座,加上沒登記的,數字更大。臺灣廟宇文化蔚為大觀,多少年來,信眾來到廟宇,在佛像前燃香朝拜,早已成為臺灣人的尋常事。

  習慣可以改變。臺灣知名的關帝廟「行天宮」為了環保,8月26日開始撤離香爐供桌,不再燒香。由此引發話題,多家知名廟宇表示不會跟進,因為「朝拜不燒香很奇怪」,也有寺廟表示不跟進也不鼓勵,一切隨緣。

  燒香產生有毒物質

  移風易俗對上萬信眾來說是件大事。臺灣「工研院」曾經監測大型寺廟內懸浮微粒的濃度,發現在農曆初一、十五等較特殊的宗教節日,PM2.5的濃度比一般居家環境濃度高出5至16倍。行天宮表示,撤香爐正是為了響應環保。行天宮的精神導師玄空師父曾經開示:「敬神的香有沒有買也不要緊。」

  醫界對此樂觀其成。醫師表示,傳統使用的焚香,容易造成懸浮汙染物 PM2.5、苯、甲苯、二甲笨等毒性物質,不完全燃燒則容易產生「苯比」,這些有毒物質,會造成呼吸道疾病甚至導致肺癌、血癌。

  雲林縣的媽祖廟「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詠鎝對此有不同看法:朝天宮每年有700萬人次香客,燒金、點香是傳統古禮,宗教信仰有其禮儀,「怎麼可能叫信徒不要燒金、燒香?人家來朝拜,不能叫人家不要燒香啦!」

  蔡詠鎝表示,環保概念是很好,朝天宮之前也鼓勵民眾將3炷香改1炷香,空氣品質已改善很多。廟方不會要求信眾燒香或不燒香,一切隨緣。

  臺灣寺廟中以道教為最多。行天宮是北臺灣香客最多的道教廟宇,主祀關公,一天進出人數可達兩萬人。

  撤香爐有贊有彈

  在臺灣,就連政客也熱衷「風水政治」。每逢選舉,候選人競選總部開張,都要配合命理大師給出的時辰和方位。成立儀式上要掐著表開始,差了半秒可了不得;辦公室要擺寶劍、布「風水陣」;候選人拈香大拜更少不了。候選人跑寺廟上香、半夜跪地誦經這樣的情節也屢見不鮮,被島內媒體直指「不問蒼生問鬼神」。當然也有臺媒認為,這只是政客作秀,為了吸引信眾的選票。

  無論如何,寺廟文化深度影響著臺灣民眾的生活。如此,行天宮開先河「不燒香」,自然會成為輿論熱點。

  超過百年歷史的屏東慈鳳宮終年香火鼎盛,董事長杜灴城直言,要信徒不要燒香、上供品,在臺灣南部根本不可能。如強力禁止,勢必會引起很大反彈。

  臺灣南投縣竹山紫南宮負責人莊秋安則表示,近年來,環保觀念普及,鼓勵信眾以鮮花敬拜,取代燒香、金紙。紫南宮每年超過600萬人次的信眾中,年輕人佔很大比例,他們不燒香,而是買玉蘭花敬拜,拜完就把花放車上,返程時滿車馨香,身心都舒暢。

  

  臺灣為何寺廟多(相關連結)

  臺灣有兩多,摩託車多、寺廟多。而寺廟多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要追溯到臺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時空環境。早年間,大陸先民拓墾臺灣,搖一葉扁舟,渡過「黑水溝」(由於水極深而呈墨色),船上通常放著兩樣貴重的東西:一是祖先牌位,二是參拜的神明。到了臺灣,卻發現那裡並不是想像中的鳥語花香,氣候宜人。清朝大臣李鴻章曾經上書慈禧太后,形容說,「臺灣乃蠻荒漳癘之區,蠻荒之島」。如此情況下,祈禱神明保佑就成了精神寄託,而後來,對於已經遷臺的後人來說,拜神明中又多了溯源和傳承的成分。因此,各類廟宇在臺灣各處出現,且數百年來長盛不衰。

相關焦點

  • 在臺灣,廟宇隨處可見
    這改變了我對臺灣的印象,原來臺灣的鬼神如此之多,廟宇隨處可見,每個街區都有神壇。全臺登記在案寺廟1.2萬個,比7/11便利店還多。各種五花八門的宗教都能在臺灣落腳,來了都是客。宗教儀式簡稱拜拜,許多狂熱儀式類似「跳大神」,大致可分本省信仰和外省信仰兩類。 本省信仰的炸裂式大爆發 臺灣廟宇外表壯觀,下面精選的著名廟宇每個都是炸裂風格。 色彩濃烈,花枝招展,張牙舞爪的燕尾脊屋頂全盛綻放。
  •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對臺灣的印象是什麼?曾有人說,他眼中的臺灣就像一個現代版的民國,在街頭,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印記:繁體字、似曾相識的地名……若耳邊再飄來羅大佑的歌就更應景了。除了新舊歷史的融合之外,與其它都用繁體字的地區相比,臺灣還有個特點,就是那些隱藏在街巷中的各式廟宇。
  • 臺灣關帝廟「行天宮」撤離香爐 民眾鮮花敬拜
    臺灣寺廟通常都煙霧繚繞。(資料照片)  臺灣廟宇的密度堪稱全球第一,全臺登記在案的廟宇、教堂約為1.5萬座,平均每個縣市就有600餘座,加上沒登記的,數字更大。臺灣廟宇文化蔚為大觀,多少年來,信眾來到廟宇,在佛像前燃香朝拜,早已成為臺灣人的尋常事。
  • 臺灣除夕:貼春聯有講究、拜拜不忘環保
    臺灣除夕:貼春聯有講究、拜拜不忘環保 2017-01-27 22:,貼春聯、燒香拜拜、吃團圓飯,進入「春節時間」。
  • 臺灣四大佛山均不提倡燒香禮佛 鼓勵「借花獻佛」
    臺灣四大佛山均不提倡燒香禮佛 鼓勵「借花獻佛」 2014-08-27 09:06:35事實上,臺灣不燒香的廟不止行天宮一家,島內四大佛教名山——法鼓山、中臺禪寺、佛光山、慈濟,多年前即不鼓勵信眾進香禮佛;但對於數量更為龐大的民間信仰宮廟而言,大多還無法接受拜拜不燒香的轉變,為減輕當地環保壓力,有的宮廟已鼓勵信眾減少上香數量,用低碳的方式祈求神靈庇佑。
  • 臺灣神明拼環保:借花獻佛 禁香禁供(組圖)
    臺灣神明拼環保人在困苦的時候會轉向神明求助。因此臺灣廟宇之多令很多人不解,廟裡不見香爐供桌更令人困惑。臺灣四大佛教道場法鼓山、中臺禪寺、佛光山、慈濟都名聲很大,但卻香火「不旺」。記者曾就「燒香拜佛」請教星雲大師的看法,沒想到他直率地說:燒香、磕頭,這個都沒有必要。
  • 臺灣知名關帝廟為環保撤香爐 不燒香了
    原標題:臺灣知名關帝廟為環保撤香爐 不燒香了   中新網8月25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知名的關帝廟「行天宮」為環保,將撤離香爐供桌不再燒香,臺灣各地的名廟獲悉後表示不會跟進,他們認為朝拜不燒香很奇怪,但也有寺廟表示不跟進也不鼓勵,一切隨緣。
  • 臺灣人口即將減少 臺灣準備好了嗎?!
    截至2018年,臺灣地區人口總數為23,588,932人,跟一年前相比僅增加17,705人,增長率0.08%,此外,三項人口指標更值得關注,臺灣人口嚴重老齡化和少子化,對於臺灣未來整體發展是非常的危險。首先是全臺嬰兒出生數,2018年全臺新生嬰兒累計181,601人,較上一年同期減少12,243人,減少6.32%,這個數據也是近八年來新生兒出生數最低的一年。
  • 王建民:臺灣「宗教廟宇政治現象」
    然而,不論臺灣政治如何變化,不論「臺獨」分裂勢力如何 推行「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活動,臺灣在根基上與傳統文化意識上還是一個中國社會,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臺灣社會中的中國傳統宗教信仰普遍與流行最為典型。
  • 把臺灣與大陸的寺廟比較一下,德性立見!
    佛教在大陸敗落,可是在臺灣卻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臺灣寺廟特別多,香火鼎盛。與大陸相比,其一大特點就是進廟不需要買門票,這使寺廟真正發揮了承載民眾信仰的功能。臺灣寺廟講求的是自動自發,若信徒有心,不用廟方千方百計地讓他們掏錢,他們也會樂於捐獻。而對於信徒的大方捐獻,臺灣的廟方也會有所回饋,所以信徒有免費的香可拿,免費的金紙可燒,免費的籤可抽,甚至還有專門的人解籤。而有的廟宇還提供免費的護身符給香客自由索取,甚至偶爾還會煮燒酒雞之類的餐點給信眾吃,都是臺灣廟宇令人感到窩心的地方。
  • 臺灣有關報告:燒香菸霧含大量致癌物
    中新網香港8月3日消息:臺北訊,臺灣的研究人員在即將刊登於最近一期《新科學家》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中說,寺廟中燒香祭拜所產生的嫋嫋香菸,含有大量致癌物。  據臺灣媒體報導,研究報告說:「我們真正的希望是燒香為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慰藉,而不是身體上的不適,但燒香產生的嫋嫋香菸可能致癌。只是我們還不知道它嚴重到什麼程度。」
  • 燒香10年 拜來「癌神」
    雖然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治,但家屬愕然之後反覆問我「大夫,為什麼她會得肺癌呀?」  該患者顯然屬於肺癌晚期,病人就診時精神抖擻,面相富態,其父母80來歲,均健在,否認家族性腫瘤病史,否認吸菸史,否認職業性化學物質or放射性物質接觸史,也否認長期做飯,家屬不相信,老太太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會得肺癌,老太太女兒心情沮喪的給我說「我老媽做了一輩子好事,肺癌怎麼會找到她呢?」
  • 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7日刊文《臺灣人看大陸-大陸寺廟收費多》,來自臺灣新北市的作者,講述其大陸之行時對寺廟收費的經歷,幾乎是「什麼都要錢」,寺廟比較像是被當作企業來經營牟利,而臺灣的廟宇卻顯得更有人情味。
  • 臺灣人的生活,來到臺灣後的你會習慣嗎?
    答:只需點上面《兩岸商匯》免費關注身為臺灣人,你知道臺灣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樣、在外國人眼中又是什麼樣子嗎?臺灣火車票、高鐵票都不是實名制的,有的火車站有時進站都不用檢票,可以直接上車。不過,出站是要驗票的,所以不要逃票哦!
  • 臺灣道教─奉祀神農大帝廟宇的過去與現在概況之簡說
    據臺灣著名道教學者、道教會現任理事長張檉寫道:「道教系我國固有的本土宗教,源遠流長,歷久彌堅,與民俗相揉和,是大多數國人共同信仰之宗教,不但對我國社會產生過長久之安定作用,並且對我國之文學、書畫、音樂、塑雕、戲劇、舞蹈等藝術及天文、地理、歷算、醫藥
  • 當春節遇上情人節,看看臺灣怎麼過
    十二月二十四(送神日)臺灣同胞在這一天都會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一大早會前往廟宇、佛寺燒香,祈求新年吉祥,而後出門給街坊鄰居、親戚、上司、生意夥伴等拜年。正月初二(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帶丈夫、兒女,回娘向父母拜年。記得回門禮忌單數,宜好是成雙。
  • 臺灣民眾迎新春:拜廟·買彩·走春去
    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2月19日電 (記者 邢利宇 路梅)農曆新年頭一天,臺灣各地廟宇香火繚繞民眾拜廟祈福、燒香摸彩、走親訪友……處處瀰漫著喜慶的年節氣氛。  除了初一「開廟門、搶頭香」,不少寺廟也舉辦各種新春祈福或祈安法會,為民眾祈求新一年平安、吉祥如意。  嘉義市,一家曾獲市社教公益團體獎的學苑,19日舉行「新春祈安法會」。在法師帶領下,祈福民眾發出新春首日善願,祈求擁有慈悲,遠離貪心,知足惜福,培養智慧,讓慈善心影響他人,淨化社會。
  • 臺灣自助旅 - 高雄市前金萬興宮 - 金龍彩繪獨一無二的廟宇
    高雄市前金萬興宮 - 耀目奪眼前金萬興宮前金萬興宮,俗稱前金祖師廟,是臺灣高雄市前金區最負盛名的廟宇,又稱前金廟。位於臺灣高雄市前金區成功一路325號,主奉閩南安溪高僧清水祖師。明末清初時期,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很多人來到臺灣另尋發展,除了臺南以外,也有不少人到高雄這塊土地上。萬興宮有超過200年的歷史,當時來臺開墾的人們,生活環境艱困,於是建立這樣的宮廟,作為當地的精神寄託。由於歷史悠久,有不少珍貴的寶物,例如宮內的鎮殿香爐,是明朝宣德年間所制,用銅所鑄成,巧奪天工。
  • 拼「廟宇經濟」紀念品熱賣 臺灣寺廟推文創商品
    拼「廟宇經濟」紀念品熱賣 臺灣寺廟推文創商品     松山奉天宮安裝一個計算機控制攝影棚,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龍山寺各式香火袋是人氣商品,熱銷款一天可售出300多個。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2月7日電 臺灣不少廟宇為爭取信徒的認同,都會發行相關文化創意商品。像松山奉天宮首創廟景攝影棚,讓信徒可免費拍攝,背景皆為松山奉天宮,並製作相關帽子、領帶、皮帶、水壺等文創商品。
  • 臺灣男子中獎800萬捐廟宇不給妻子 法院判離婚
    臺灣男子中獎800萬捐廟宇不分給妻子,法官判離婚。臺灣TVBS網站  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臺灣TVBS網站報導,臺灣屏東一對夫妻,先生中了頭獎800萬元(新臺幣,下同),卻沒跟妻子講,反而是把獎金捐給廟宇蓋廟,剩下都用在自己花費,半毛都沒分給老婆,這讓老婆氣炸了,向法院訴請離婚;法官認為,先生的確沒有盡到分擔家計的義務,漠視太太感受,判準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