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審稿-大綠、排版-斯凱勒
封面圖:圖蟲·創意
文/蘿拉申
春天的一個夜晚,我在臺北大稻埕吃飯,夜深人靜,偶爾聽到些許臺語。這是臺北老城區,居民是土生土長臺北人。
我吃著小吃,卻見身邊緊挨一座石碑,寫著「玉皇大帝萬歲」、「王母娘娘千歲」,感覺陰森森,有點吃不下飯,卻又被旁邊店鋪嚇到,只見整個屋子紅光閃閃,深處竟有一排炭黑色神像矩陣,一片蕭殺之氣,昏暗的紅光中發出黑色的幽幽戾氣,一個老伯把鐵門拉下,我眼見他把自己與黑色鬼神關在血紅屋子裡。
第二天太陽出來,我終於心情舒暢,但光天化日下又看到了可怕景象,一座屋頂上站滿牛鬼蛇神,臉色煞白、拖著長尾,翅膀帶刺,張牙舞爪。
攝影:蘿拉申
這改變了我對臺灣的印象,原來臺灣的鬼神如此之多,廟宇隨處可見,每個街區都有神壇。全臺登記在案寺廟1.2萬個,比7/11便利店還多。
廟宇普遍名叫「某某宮」。攝影:蘿拉申
據統計80%的臺灣人有宗教信仰,50%人口參加宗教儀式,信奉佛、道和民間信仰的人口佔72%,這些宗教高度混雜,究竟算迷信還是宗教很難區分,人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要問,只要信」,「信者得救」。各種五花八門的宗教都能在臺灣落腳,來了都是客。宗教儀式簡稱拜拜,許多狂熱儀式類似「跳大神」,大致可分本省信仰和外省信仰兩類。
本省信仰的炸裂式大爆發
臺灣廟宇外表壯觀,下面精選的著名廟宇每個都是炸裂風格。
色彩濃烈,花枝招展,張牙舞爪的燕尾脊屋頂全盛綻放。左上起順時針分別是白沙屯拱天宮、臺東天后宮、大莊浩天宮、臺中大裡七將軍廟。圖片:wiki
新北新莊地藏庵宛若龍王廟,沉甸甸的屋頂、扭曲的線條很有陰間死亡氣息。
新北三芝貝殼廟用貝類製作,妖嬈詭異。
臺灣旅遊部門常常號召遊客到廟宇來一場「心靈治癒之旅」,修身養性,我以為不大可能。這華麗濃豔的建築像滾滾紅塵中的榮華富貴,又像陰間地獄的極樂世界,實在做不到靜心養性。儘管媒體屢屢讚美廟宇「精美絕倫」、「雕梁畫柱」,但在我看來美得有點可怕。
臺灣許多信仰源於移民。閩粵人口跨海來臺的同時帶來閩、潮、客家信仰,主要是漳泉一帶的道家正一派、閭山派,又稱天師教,偏重他力主義,重視符咒科儀,所謂宗教更接近祖先崇拜和根據省籍族群分類的原鄉信仰,就是鄉土神。
廣泛崇拜的開漳聖王是漳州信仰,廣澤尊王、清水祖師、保生大帝、霞海城隍屬泉州,三山國王是潮州和客家信仰,定州古佛、福德伯公是客家信仰。
起源廣東潮汕,流行於臺灣客家人的三山國王。
圖片:《寶島神很大》
狂熱信徒匍匐在地,神轎從身上穿過,還有放炮「炸王爺」儀式。圖片:《寶島神很大》
移民渡海要面對莫測海象,又有水土不服、瘟疫四起的險惡處境,所以瘟神信仰、陰間文化十分深重。
八家將是瘟神文化代表,有甘柳謝範四爺和春夏秋冬四帝君,排成陣列,氛圍嚴肅,模仿衙門巡捕審堂體系,廟內有刑具。陰間文化代表大眾爺和有應公,包括增將軍和損將軍的官將首是七月鬼節神祗。五月初一新莊大拜拜是著名的陰廟祭祀活動,盛況空前。
黑色神像組成前後左右陣頭,黑漆漆一片蕭殺。
圖片:《寶島神很大》
新莊大拜拜,街區擺出象徵極樂世界的祭壇,妖豔色彩十分詭異。圖片:《寶島神很大》
漢人與原住民存在漢番之爭,產生忠烈崇拜。臺中大裡七將軍廟就紀念同治年間被霧峰柳樹湳番人所殺的七位忠烈。抵臺後的漢人愈加感念庇護他們的先人,恩主信仰順勢出爐,比如開臺恩主鄭成功、關恩主關聖帝君、呂恩主呂洞賓、嶽恩主嶽飛、義民爺。
臺灣深受外來勢力幹涉,荷蘭、日本盤踞之際也留下信仰足跡。屏東恆春有八寶公主信仰,供奉神像被認為是荷蘭公主。地藏宮源於日本佛教信仰的地藏菩薩。
新莊地藏宮的地藏菩薩。圖片:《寶島神很大》
移民渡海衍生海神信仰,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貝殼廟是海神與濟公合體。影響最大的還是媽祖,臺灣有「三月瘋媽祖」的說法,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生日,各地舉辦媽祖進香活動,九天九夜徒步300-400公裡,幾十萬香客參與,萬人空巷迎神,曾在途中發生踩踏、搶轎、打架鬥毆等現象。最大媽祖盛事有白沙屯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桃園龍德宮徒步進香等。
狂熱的媽祖進香儀式。
臺灣每月都有各種拜神活動:正月初六拜清水祖師、初九拜玉皇大帝,二月二拜土地公,三月三拜保生大帝,五月初一新莊大拜拜,六月大溪大拜拜,七月中元祭等等。
各行各業都有神明可拜:醫藥拜華佗,軍警拜諸葛,教師公務員拜文昌帝,司法拜關公,農畜拜廣澤尊王,工商拜彌勒財神,食品業拜李太白仙師,房地產拜孟母,保安拜門神。
生活處處有神明,什麼都要拜拜。
拜拜建立在「索取」基礎上,主旨在於「求」:求發財、求順利、求升官、求生子,也求打小人、驅黴運、闢邪惡,獲得世俗物質,都是「我要」、「得到」、「給我」,本質是交換關係,通過付出燒香拜佛,向神明索取所需。佛家、禪意等概念在臺灣民間也另有其意,比如「定光古佛」與慈眉善目的佛祖形象相去甚遠,是個金臉消瘦表情詭異的人像。
臺灣神像富貴華麗,穿金戴銀,臉色和表情並不慈祥。圖為花蓮聖安宮王母娘娘。圖片:www.sheng-an.org.tw
外省信仰的傳入和紮根
國民黨遷臺後,大陸其他省份的文化進入臺灣,其中不少傳去的信仰也漸漸在臺灣生根發芽。
基督教一度在臺灣權力上層社會非常普遍,「兩蔣」和李登輝都是基督信徒,原中國衛理會從大陸遷臺。除大陸系基督教,本省基督教也有悠久歷史,臺灣基督教長老會就是本省組織,與民進黨和臺獨勢力關係密切。
伊斯蘭教也在臺灣保留。明清福建地區有穆斯林來臺,但回族主要跟隨國軍從大陸過來,國軍高級將領白崇禧是廣西桂林的回民望族,來臺後仕途不順的他做起穆斯林協會會長,領導回族社區,1960年建立的臺北清真寺由臺灣和沙烏地阿拉伯合建。
臺北清真寺落成,白崇禧做教長
另一方面,在大陸因歷史原因而消失的宗教在臺灣倒是全面開花,無奇不有。
一貫道清末發源於山東濟寧,被大陸視為邪教,在臺灣也被國民黨嚴厲打壓,1987年臺灣解嚴後興起,有80萬信眾。
理教與南方的洪門並稱南洪北理,由國軍大將帶來臺灣,被內地視為反動教義,在臺灣也被國民黨限制,後來逐漸發展出18萬信徒。
臺灣本土還發展出所謂「中式新興宗教」如天帝教,道家與三民主義結合,在臺灣合法成立,信徒20萬。日本天理教、神道教日據時代起在原住民群體傳播。
臺南的一貫道廟宇。
小眾的世界宗教如巴哈伊教也叫大同教,在臺灣也有信徒。巴哈伊教民國時期在上海、天津傳播,二戰後消退,傳到臺灣,在港澳最活躍。香港歌手方大同和內地企業家潘石屹就是巴哈伊教信徒。
信仰的昨天與明天
臺灣民間信仰文化催生了豐富的文化產業和文創產品,成為臺灣特色名片。
喪葬文化居然變成藝術品登上藝術聖殿。今年夏季巴黎大熱的藝術展《極樂世界》來自臺灣祭祀紙紮品牌「新興糊紙店」,靈感源於中元節鬼月祭祀。
圖片:高雄市立美術館
新興糊紙店是專門售賣託夢靈厝、靈異紙娃、紙糊神獸的臺灣百年祖傳老店,家族年輕一代張徐展如今轉行為當代藝術家,用紙紮技術製作藝術品,在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上備受矚目。
張徐展的紙紮作品《自卑的蝙蝠(零零參系列)》。圖:關渡美術館
臺灣布袋戲被開發成影視作品,布袋戲布偶來自民間迷信的神明人物,影視公司用布偶傀儡製作霹靂布袋戲動畫系列,1988年播出至今已有2400多集。
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個人經歷還被放在影視作品中,電影大師侯孝賢的《戲夢人生》講述了他的布袋戲生涯,他還在電影《戀戀風塵》、《童年往事》中演出。
霹靂布袋戲炸裂式審美。圖:www.pilicn.com
廟口拜拜音樂成為音樂人創作靈感,樂隊三牲獻藝用臺語演唱,廟口文化與電子樂結合。
專輯《家將》封面
而在拜拜儀式中經常出現的三太子被泛濫使用,發展出電音三太子這種迷信與前衛音樂混合的雜糅文化。
臺語歌手王彩樺演唱電音三太子《Bobee有唱有保庇》
另外,臺灣還出了很多與迷信相關的綜藝節目,討論求神拜佛、靈異事件的的八卦。
《寶島神很大》是臺灣三立電視臺推出的臺語節目,講述臺灣民間各地的迷信風俗。
綜藝節目《同學,搞什麼鬼》中,嘉賓都是年輕學生,講述拜神拜鬼後應驗顯靈的故事。
圖為現場身著居士服的道家人士教嘉賓用手勢趕走黴運。
臺灣政客也與宗教活動高度結合,政客出來選舉要先去燒香,郭臺銘說參加選舉是因為媽祖託夢,蔡英文率領一眾政客參加一貫道宗教祭奠,孫中山和蔣介石被天帝教視為「中山真人」和「中正真人」來祭拜,就連馬英九都兼任天帝教大典主祭。
郭臺銘的媽祖託夢
臺灣之所以信仰發達,脫離不了特殊歷史地理背景,自古時局動蕩,人心缺乏安全感,更願意在宗教中尋找心靈寄託。而其中不乏迷信者,不僅僅是老人家,臺灣一些年輕人也相當迷信,那些針對年輕受眾的迷信鬼神類綜藝節目也可作為明證。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將很多時間精力投入到拜神上,有了心靈寄託,但投入到奮鬥和欲望的時間精力就變少了,很容易「小確幸」,這也許就是臺灣特色小確幸文化的原因之一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