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縱深】你說的英語「聽不懂」?就對了!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講英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不少母語為英語的人發現,開會時,自己從小說到大的英語竟然還有人聽不懂!更要命的是,聽不懂的人似乎還佔多數,自己反而成了另類。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呢?

  【重新上英語課的美國人】

  本·巴倫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芝加哥人,天天和同胞打交道,從沒覺得用英語與人交流存在什麼障礙。直到7年前,他加盟跨國企業蘇黎世保險公司,才發現同樣講英語,那些歐洲同事竟然聽不懂他說的話,時而打斷他:「那麼您的意思是?」

  「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些語言交流習慣可能會讓他們誤解,」巴倫回憶道。

  為了能講出讓更多非母語者聽得懂的英語,巴倫重新上起了英語課。蘇黎世保險公司總部位於瑞士名城蘇黎世,專門為母語是英語的員工開設英語網絡課程。經過這樣的內部培訓,巴倫了解到那些非母語者理解起他的話來,可能並不如他想像得那麼輕鬆。要是他無意中再穿插進一兩句美國南方俚語,更可能讓他們丈二摸不著頭腦。

  「舉個例子,我要是說『That dog don’t hunt』(字面意思是「狗不打獵」),其實是想說『那可能不是什麼好主意』,」他說,「這是美國南方人都明白的說法,但他們(歐洲同事)聽不懂。」

  巴倫不是第一個遇到類似尷尬的英語母語者。英國約克大學社會語言學專家多米尼克·瓦特說,歐洲議會上,甚至有非母語者向母語者抱怨:「難道你不能像我們這些人一樣說英語嗎?」

  按照瓦特說法,單單從數量上看,母語者已不具備講英語的絕對優勢。英國國際文化和教育交流機構英國文化協會跨文化交流專家尼爾·肖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17.5億人能用英語日常交流,這個數字有望在2020年增至20億。其中,非母語者人數遠遠超出母語者。在很多場合,需要自我調整、適應新環境的反而是母語者,因為他們發現無論是說還是聽,對方似乎都不太明白自己。

  肖介紹,英語文化協會在9月開設的跨文化交流課上,引導來自新加坡、南非等英語國家的學生重新思考如何與人交談。「他們中許多人多多少少受到些啟發:原來他們講英語並不像他們想像得那樣清晰明了。」

  【一個單詞引發的巨額損失】

  如果說巴倫的困惑在於別人聽不懂他的話,至少這種障礙尚未造成經濟損失。而英國廣播公司先前報導,一家知名跨國企業遭遇的一場巨額損失,根源就在於一封郵件裡一個單詞引發的歧義。

  寫郵件的人母語是英語,自認為意思表達得很清楚,就將郵件發給了外國同事。誰料想,郵件中那個最關鍵的詞是一個相當專業的行業術語,收件人因為拿不準意思查字典時,卻發現兩個完全相反的解釋。他按照錯誤的理解行事,項目最終失敗,給公司造成的損失數以十萬美元計。

  幾個月後,公司高層調查原因時才發現,一切不幸源於那個單詞。由於雙方理解南轅北轍,事態發展迅速失控。

  了解這件事經過的是商務英語兼跨文化交流培訓師賈全宗(音譯),現居住在英國。賈說,出於保護公司信息的目的,她不能具體說出那個單詞及公司名稱。賈補充道,類似誤會在跨國公司中時有發生,或大或小,一旦發生,公司通常會把責任推到母語者身上——這一幕就頗具諷刺意味:相較於母語非英語的人,那些打小說英語的反而最不擅長用母語表達自己意思。

  「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這讓很多母語是英語者很開心,」賈說,「他們覺得沒必要花時間再學一門語言,但開會時你常常發現,一屋子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在用英語交流,彼此都能理解對方意思,這時走進來一個英國人或美國人,卻沒人聽得懂他們的話。」

  究其原因,在德國工作的跨文化交流顧問羅伯特·吉布森認為,語言本就在不斷發展,而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英語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以前提起英語,大家往往首先想到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以之為標準,而目前趨勢是,這種所謂的「標準英語」地位不斷受到衝擊,「發展出許多種類」,其中既包括德式英語、中式英語等「本土化」英語,也包括某個機構內的特定用法——不少跨國公司會有自己獨特用法,那些母語者卻不一定能理解。面對這樣的文化衝擊,常用外語工作的人往往能展現出更高的認知度和適應力,儘可能選擇能讓更多非母語者理解的詞語和說法表達,而這正是不少母語者缺乏的。

  【如何說大家聽得懂的英語?】

  國際交流培訓機構英國約克公司為蘇黎世保險公司開設了專供母語是英語的員工學習的英語網絡課程。約克公司主管鮑勃·迪格內恩說,母語者要想扭轉當下交流劣勢,最有用的一個辦法就是放緩語速。

  迪格內恩解釋道,母語者講話平均語速為每分鐘250個單詞,要想讓多數非母語者能基本聽懂且不太費勁,就得將語速降至每分鐘150個單詞左右。

  「放慢語速本身就是一種行為能力,需要花費6至12個月才能掌握好,」他說,「演員們會學習一些技巧,如控制語音、延長停頓時間等。個人訓練時,可以在講話時拿手機錄音,然後回放,試著控制語速,直至實現每分鐘講約150個單詞。」

  表述完整清晰也很重要。母語者無論是講話還是書寫,都喜歡使用縮略語,而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那些他們認為相當通俗易懂的縮略語,非母語者可能半天都反應不過來。蘇黎世保險公司IP業務專管麥可·布拉特納對這一點深有感觸。

  「我第一次在國際化環境下工作時,有人說『ETA16:53』(ETA是英文「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估計到達時間)」的首字母縮寫),我第一反應是『ETA是什麼鬼東西?』,」母語是德語的布拉特納說,「更讓人困惑的是,部分英式英語縮略語和美式英語區別很大。」

  布拉特納補充道,不同英語國家文化不同,體現在英語用詞上也會讓非母語者感到困惑。例如,當一個英國人對某項提議回復道「有意思」時,其實想表達的意思是「這算什麼提議啊!」他的英國同胞對這種婉轉的表達可能心知肚明,但外國人可能只會理解到字面意思,從而誤以為他至少不反對這個提議。

  巴倫對這些交流要點深以為然。現如今,他已是美國分公司負責國際事務的資深認知發展顧問,跟海外同事打交道時會刻意放緩語速,寫公文或郵件時也不再用縮略語,就連他習慣了的美國習語和俚語也是能不用就不用。像他這樣重新學習在國際場合下如何使用英語的母語者數量也許不多,但正在不斷增加。(王鑫方)(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連結:英語中的中國元素

  《牛津英語詞典》中迄今收錄上千條具有中國元素的詞語。例如,fengshui(風水)、dimsum(點心)、kowtow(磕頭)、hutong(胡同)、hukou(戶口)、maotai(茅臺酒)、dai pai dong(大排檔)等。其中,dimsum和kowtow等詞源於粵語發音。

  除向漢語借詞,《牛津英語詞典》還收錄一些含有漢語元素的表達方式(即「中式英語」),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no can do(不能做/幹不了)和lose face(丟面子)。雖然這些中式英語不符合傳統英語的表達習慣,但英語民族卻似乎喜聞樂用。

相關焦點

  • 英語聽不懂、說不出、有口音,關鍵都在輔音發不好!
    英語聽不懂、說不出、有口音,關鍵都在輔音發不好!一、輔音和元音輔音顧名思義,相對元音來說,它是起到輔助作用的音素,並不是所有單詞都會有輔音,如are/a:/就沒有輔音。相對於元音,除個別輔音,總的來說,輔音的發音較為簡單,音素也較為容易分辨。
  • 聽不懂英語的根源
    為啥聽不懂英語? 不要覺得你真能聽懂英語 事實上,學過或沒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你真的不可能完全聽懂英語!你所能聽懂的只是你所熟悉的領域知識(並非全部,只是稍好些)!非你所熟悉的領域知識,想聽懂,估計難如登天!但是,日常用語,你必須得聽懂!然,很多人學了多年英語,對日常用語還是聽不懂!多數人把原因歸於無英語語言環境造成。經常出現這類情況,聽不懂,但能看懂!經常有英語學習者說:「聽不懂,真聽不懂,你寫出來,我就能看懂。」
  • 林書豪與郭艾倫單挑後續 我說的英語他也聽不懂
    林書豪與郭艾倫單挑後續 我說的英語他也聽不懂時間:2018-07-28 15:10   來源:NBA廣角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林書豪與郭艾倫單挑後續 我說的英語他也聽不懂 北京時間7月28日,郭艾倫最近在網上曬出自己與林書豪單挑的視頻,同時留言:我和@JeremyLin林書豪的單挑後續來了
  • 能聽懂馬雲說英語,本土人說的英語,你為何聽不懂
    可以無壓力的聽明白,但當自己看美國電影的時候,總是有太多的尷尬,太多的梗。後來總結出了一下原因:自身信心問題。因為自己的不自信,和本土英語人交往,往往情緒緊張,明明聽得懂的變成聽不懂了。這就要求我們常和外國人聊天,參加英語口語競賽等,來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詞彙量不足。有時候能清晰的聽清楚一個單詞,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理解。
  • 《你說什麼我聽不懂》笑點多 陰陽顛倒英語夾雜
    以清朝一商戶少爺學英語為主線的小劇場話劇《你說什麼我聽不懂》,正在上海話劇中心上演。  《你說什麼我聽不懂》講述的是一個劇情完整、幽默搞笑的故事。清朝商戶人家的少爺世清,一心愛國、抵制洋貨。在「下月洋文必須通過四級,否則不予經商」的情況下,其父逼他學英語。
  • 如何讓外國人說英語慢一點? 教你如何緩解聽不懂的尷尬!
    For example, like this: 你有沒有遇過跟某人說話時,對方總是用英語說得很快?今天我要教大家如何禮貌地讓他們在每次跟你說話時,把話說得慢一點和簡單一點。例如: *Speaking Too Fast* (語速超快) HEY YOU STUPID!
  • 聽不懂印度英語?沒事,看這裡!
    在主頁君第一次抵達印度領土的時候,一度懷疑自己恐怕連海關都過不去……因為實在是聽不懂呀!明明大家說的都是同一種語言,怎麼仿佛自己來到了另一個星球呢?先給大家看一個小視頻來大概感受一下「瘋狂的印度英語」。
  • 為什麼看得懂卻聽不懂英語?
    結果和客戶見面以後,客戶因為帶著濃重的口音,我聽不懂,還得經過國外客戶相對標準的英語說給我聽,我在翻譯給老闆聽。結果哪次會議就變成了這樣:濃重的英語口音(老外)-相對標準的英語口音(老外)-懵逼的我-鎮定自若的老闆(還要感謝老闆,老闆一直鼓勵我,不要緊張)。
  • 《瞭望》文章:「110」聽不懂英語的警示
    《瞭望》文章:「110」聽不懂英語的警示  文/林蔚  17日重慶媒體的一篇報導稱,因勢單力薄,重慶市民劉先生急中生智在小偷作案現場——中巴車上4次用英語向110報警,卻都被聽不懂英語的接警員掛斷電話,眼睜睜看著三名小偷得手後揚長而去。
  • 英語丨對方說英語一時聽不懂該怎麼回應
    有時候對方跟你英語對話的時候你沒有聽懂怎麼辦?當然我不會說這是你的英語水平不夠。
  • 秦霄賢用重慶話買菜,說了別人聽不懂,急壞賣菜大叔!
    而最苦的不是秦霄賢,而是賣菜大叔,聽不懂說什麼,賣不出去菜更著急。德雲社相聲演員秦霄賢在短視頻平臺和德雲社團綜的加熱後,有了一定的名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喜歡。秦霄賢擔當起第一個生活慢綜藝《美味夜行俠》的主咖,他和尹正在重慶開啟了他們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 顏值高並精通英語?空姐英語播報為啥聽不懂
    其實空姐和機長在機上廣播裡說的那些,不能算嚴格意義的「英語」。因為那些是背了無數遍重複了無數遍的東西,除了時間數字溫度數字基本就沒有需要變動的東西,你給改成日語德語法語的讓空姐一直這麼背,也是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套話已經喪失了一些語言屬性了。說話的人根本不用思考,不用考慮如何「溝通」,如何「傳達意思」,所以在背這套話的時候經常語速飛快,口音中式,外加停頓都不在義群結束的地方。
  • 聽不懂也說不出?新東方在線帶你告別「啞巴式英語」
    來源標題:聽不懂也說不出?眾所周知,學習任何一門語言,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交流,如果聽不懂說不出,很難稱得上英語能力過關。為了幫助同學們遠離「啞巴英語」,新東方在線老師特意總結了一些提升英語聽說能力實用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 英語聽力,暴擊!為什麼還是聽不懂?
    學英語的過程中,你可能曾經有這樣的感覺:暴擊!為什麼還是聽不懂? 我自己經常這樣感嘆。 大一剛入學時,我們學校舉行了英語分班考試。 做完聽力部分的題後,我心裡在想:暴擊!為什麼我幾乎完全聽不懂呢?然而,事實上,那時我打開一部無字幕電影,還是有很多地方真的完全聽不懂,暴擊… 可以說,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我聽力考試成績如何,只要聽到原生的材料,比如新聞、講座、電影等,我就有可能產生這種感覺:暴擊!為什麼還是聽不懂? 但每一次暴擊過後我都會默默繼續學習… 直到大四,我變成一個中美合資企業的翻譯員。
  • 為什麼工作中老外說英語你聽不懂?
    很多做跨境業務和外貿的朋友說聽力難,今天剛好有時間,就來說說這個事兒。 聽不懂的原因來自幾個方面: 第一, 詞彙量少。
  • 我聽不懂你說的話.
    我聽不懂你說的話。What do you mean? 你的意思是什麼?Please explain it to me. 請解釋給我聽。以上就是我們今天需要學習的三個句子,最後請所有同學們動動手指,把Windy的平臺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的小夥伴一起學起來吧。Three sentences everyday. 每天三句,學好英語ok, that’s all for today. See you tomorrow.
  • 外國人的地道英語,為什麼聽不懂?
    英語過四六級後與外國人交流,依然聽不懂英文。哪怕自己的水平並不差,聽起來還是很吃力甚至有時候完全跟不上,這讓我們的英語學習十分被動,信心大減。那麼,小編就來給大家總結一下聽不懂外國人說英語的原因。第二:詞彙量不夠與外國人溝通時會發現,有時候某個單詞或短句能很清晰的明白它的意思,有時卻完全不懂在講什麼。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單詞的詞彙量和熟練度,所以要想與外國人交流順暢,就要提高英語的熟練度,就像「hello,thank you」等的熟知度,英語溝通起來就會順利很多。另外,掌握單詞的量也十分重要。
  • 英語聽力聽不懂怎麼辦
    第二, 還在糾結前面選什麼,下一題已經說完了。第三, 聽不懂聽力內容第四, 看不懂選項總之,就是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我高中同學的英語水平普遍都很高,第一次開始準備英語聽力的時候,已經高二了。當時英語聽力是提前考的,可以考兩次,滿分三十。我記得我很努力地去聽,因為我當時英語太差了,所以真的一刻都不敢放鬆。結果只考了21分,我當時想還行啊,不是很差嘛。結果當老師在班級裡分析的時候,發現大部分人都有27、28,還有幾個滿分!
  • 重慶110聽不懂英語報警
    勢單力薄的他急中生智用英語撥打110報警。沒想到,打通了4次報警電話,聽不懂英語的接線員都掛掉了電話。  昨日上午,重慶市民劉先生乘702路中巴車外出,車子剛開動,他就看到坐在前排一中年男子用刀片劃前座乘客的包欲行竊。劉先生說,正當他準備提醒被盜乘客時,包括劃包人在內的三名中年男子,突然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他,並大喊「看啥子看!」同時,坐在最後排的一男子起身將劉先生「擠」到後面。
  • 拉美人說英語,你聽出塑料感了嗎?
    在當地,英語教育還是非常的薄弱,一方面當地人有對自己語言的自信,其次是英語的實際需求並不是那麼地大,再加上缺乏英語交流的環境,所以如果你來到拉丁美洲,肯定會為他們的英文水平而抓狂。而且英語教育,在拉丁美洲大部分國家都不是足夠的重視,所以大家也僅僅是佛系學習,真正學習英語的時間也沒有多少年,所以對於很多當地人來說,和說英語的人聊天真是雞同鴨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