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公園,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年,網友:踩雷,真的不值得

2020-12-27 打卡旅行官

文/打卡旅行官(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

旅遊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景色。

南京有一個公園十分的被人知曉,就是鄭和寶船遺址公園,它的存在是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而進行的一個展覽和紀念的,公園耗資6億人民幣,在2005年的時候,一期工程進行建造。公園的地址是在江蘇省南京市,詳細的地址是在灕江路附近,十分的出名,而且這裡的交通十分的便利,趕緊來看看吧。

在公園我們可以看到寶船的長度是148米,寬度是60米,在公園的大門牌樓上有一個橫匾,寶船廠遺址這幾個字,是我國一個書法家進行書寫的,十分的珍貴。

但是很多網友表示,在旅行中最怕的就是踩雷,在各種公園的描述下,面對寶船遺址十分的充滿期待,但是來到這裡就感覺到十分的陳舊,牌樓的風格是明代建築的特色,在這裡體現了景區的一個標誌,在這裡各種造型的船的模型,可以感受到以前歷史上的船,在公園甚至可以看到船如何建造的。

但是小編並不這樣覺得,在這裡大家可以領略當時的歷史下,進行有意義的探索,以及研究船繁榮構造如何在海上適應天氣的變化。

公園的建設,其實是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年,很多網友表示啊,整個公園並沒有很多值得觀賞的地方。整個公園設施陳舊沒有亮點,甚至還要收門票很多網友,建議大家不要前往。

但是,在公園裡面有很多晨練的老年人,在這裡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氣息,也可以感受到全球沒有發掘的,造船工業的一個文化遺產,南京市投資4.5億建造,這個公園,為市民要提供了一個休閒的場所,在以前運用船,進行航海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給各國分發一些物品,進行炫耀的,顯示自己國家的繁榮。

在公園裡面有一艘木船,木船在海上航行,依靠風力獨特的設計,使得這裡這個船受風的效率十分的高,能夠適應海上的天氣,也能有效地利用多面受風,進行靈活運用。

整個公園分為三個區域,就是東區跟中區,以及西區,公園的佔地面積,大約為280畝,在這裡有很多體驗區,有科技體驗區,在這裡可以體驗以前的歷史,甚至還有航海科技區在這裡帶著小朋友來,肯定會增長很多知識的。

對於這個公園大家有什麼看法,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評論吧。

江蘇一公園美了,耗資36億,礦坑變身網紅景點,有「高人」相助

南京一機場變公園,飛機跑道變步道,曾是歷史最大航空基地之一

哈爾濱一公園走紅,勞動機械引起老一輩懷念,冰雕作品引起注目

河南一公園,耗資200億,隋唐國家遺址,武則天昔日在此登基稱帝

相關焦點

  • 交通部、上海市、國家海洋局介紹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
    2005年是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國專門成立了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紀念活動從去年的9月28日已正式啟動,今天,我們特地請來交通部副部長,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成員徐祖遠先生,上海市副市長、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籌備組組長楊雄先生,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領導小組成員孫志輝先生,向各位介紹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的籌備工作及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的有關安排情況。 現在,先請徐祖遠先生做一介紹。
  • 臺灣歷史博物館與民間社團紀念鄭和下西洋
    臺灣歷史博物館與民間社團紀念鄭和下西洋     華聲報訊:由臺灣民間社團山河探險協會主辦的「鄭和之夜」募款活動9月21日晚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行。
  • 「鄭和下西洋」是Under 1405 Zheng He Western world?
    2005年7月5日,寶船遺址公園對外開放。寶船遺址公園是南京市的重點建設工程,是南京市為鄭和下西洋600年紀念而投資6億元人民幣開發的一座融旅遊、紀念、展覽、休閒為一體的大型遺址性主題公園,而且也是目前中國國內唯一的明代官辦造船基地遺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考慮到鄭和在海內外均有巨大的影響。從此以後,國內外遊客以及海內外研究鄭和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專家多了一個集中了解鄭和及其豐功偉績的理想場所。
  • 大型民族交響樂《鄭和下西洋》震撼人心
    「風蕭蕭,雲飄飄,浪滾滾,海茫茫,洪濤接天,浩瀚重洋……」昨天晚上,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廳裡樂聲飛揚,掌聲雷動,大型民族交響樂《鄭和下西洋》震撼了觀眾的心。  省領導孫志軍、李全林,參加「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國際學術論壇」的海外政要、專家學者以及南京觀眾800人觀看了演出。
  • 人文大講堂 吳京講解鄭和下西洋的文化內涵
    三四年前有一天,我在臺灣,那時在臺灣還能看到中央電視臺的節目,畫面上出現了中國大陸的一艘軍艦停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艦長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靠近600年前,我們的老祖宗來過這裡,今天再來,我覺得無限驕傲。」我想,每一個中國人聽到這句話,都會想到——鄭和。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他才35歲,是在明成祖的時候。
  • 天下第一碼頭劉家港,鄭和下西洋基地,一河二街三橋一島,沙溪鎮
    在世界遠洋航海史上,最有名的是哥倫布,不過最厲害,成績最輝煌的還是中國明朝的三保太監鄭和,他是世界航海史是最耀眼的恆星,他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被永遠載入史冊。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而且從船隊規模,海船的先進程度,航海裝備等各個方面對比,鄭和的船隊遠遠超過哥倫布。
  • 鄭和下西洋展覽在新舉辦 紐西蘭將軍嘆服
    這次展覽由中國駐紐西蘭大使館文化處承辦,旨在借鄭和下西洋600年之際宣傳中國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展出將持續到29日,共有百餘幅珍貴圖片及說明介紹參展。    當晚,紐西蘭軍方政要,民族事務部等部委代表應邀出席。中國駐紐西蘭大使張援遠攜夫人赴會並發表講話。張大使的演講簡短而發人深省。
  • 鄭和下西洋的啟示在哪?在我們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也要一樣堅持!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明成祖命三寶太監鄭和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
  • 記錄·人物——中國「船王」付昆祥,600年後「復原」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編制而成的一隻龐大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實力最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都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他們親切地稱呼其為「鄭和將軍」。
  • 探尋鄭和之路:鄭和到過新加坡「龍牙門」
    中新社昆明四月二十五日電(記者 韓勝寶)  鄭和下西洋到過新加坡「龍牙門」,即新加坡拉柏多公園海域和聖淘沙海岸間的海峽。正在此間會審中國第一部大型《鄭和史詩圖典》的新加坡國際鄭和研究學會會長陳達生對記者說,鄭和艦隊在當時所經過「龍牙門」的航線地標,稱為「龍牙石」,可惜這塊別具歷史價值的龍牙石已被炸毀。
  • 英語歌劇《鄭和下西洋》昆明上演
    11月1日晚,扮演鄭和的演員在表演中。當晚,英語歌劇《鄭和下西洋》在昆明一所國際學校上演。此次《鄭和下西洋》的劇本由蘇格蘭歌劇院創作完成,130名小學生在蘇格蘭藝術家的引領下,共同演繹了鄭和遠航途中的所見所聞。中新社記者 康平 攝  11月1日晚,小演員在舞臺上演出。
  • 鄭和下西洋到底在尋找什麼?
    鄭和下西洋是非常壯觀的一件事,無論是在當時的明朝還是現代來看,都是非常氣魄的一個大舉動。鄭和多次下西洋到底在尋找什麼呢?又是出於什麼目的?
  • 歸仁:鄭和下西洋海外停靠第一站
    然而這裡卻是鄭和下西洋海外停靠的第一站,這裡有豐富的佔城文化遺址,也是越南西山朝阮惠皇帝的出生地。現在,該市積極發展製造業和旅遊業,已成為中國企業投資的一大選擇。  歸仁,位於越南的中南部,北到平低山,南至劬蒙山,在歸仁灣西岸。此地曾經是佔婆王國(佔城、林邑)連續五個世紀的京都,是人才和文化名人輩出之地。鄭和承襲前人的海上航行路線,並把擁有優良海港的佔城選為海外第一停泊站。
  • 乾隆認為鄭和下西洋不存在,百年後南京出土航海圖,打臉乾隆
    乾隆認為,當時鄭和並沒有走多遠,對中國貢獻甚微。它持續了將近一百年。明史編纂時間近百年,甚至超過了「四庫全書」。這是因為,經過幾次刪改,明代各章終於令清朝皇帝滿意。清朝皇帝對鄭和下西洋持什麼態度?順治康熙年間,人們對這件事仍有認識。雍正年間,明代史料開始肆意修改。
  • 南京挖出神秘圖紙,戳穿歷史謊言,乾隆:鄭和下西洋可能只是傳說
    對「鄭和下西洋」真實性的質疑 而在清朝之前,尤其是明朝,我國對海洋的掌控力是要強於西方國家的,即使在明朝日落西山之際,還能戰勝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這足以證明明朝的海上實力不同凡響,而這與「鄭和下西洋」不無關係,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宣揚了國威,還促使明朝的航海事業蓬勃發展,堪稱人類史上的偉大壯舉!
  • 鄭和下西洋是怎樣解決翻譯的?
    顯然,通過九天前的一篇回答《鄭和下西洋,為何在佔城停留半年之久?》一文,已寫了明永樂朝的鄭和艦隊下西洋的目的。明成祖朱棣讓鄭和艦隊下西洋,是有向沿途諸國宣揚國威、輸出文化價值觀及尋找建文帝的目的(這個屬藉口成分居多,前篇文章有分析)。鄭和艦隊是一支極為強大的擁有上百艘各型艦隻的特混艦隊。  不似在百年之後,航海家哥倫布的西班牙船隊、瓦斯科·達·伽馬的葡萄牙船隊、麥哲倫的西班牙船隊一樣,是一支幾艘或十幾艘武裝商船組成的探險貿易船隊。鄭和艦隊的最龐大、最著名的「寶船」長44丈、寬18丈。
  •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重大,航海圖的被毀,中國錯過了偉大轉折點
    正如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所描述的:在15世紀上半葉,在地球的東方,從波濤萬頃的中國海面,直到非洲東岸的遼闊海域,呈現出一幅中國人在海上稱雄的圖景。而馬六甲是遠洋航行的必經之地。先是永樂元年(1403年)尹慶出使馬六甲,後有鄭和在1405年至1433年七下西洋歷經此地。
  • 昆明一小學開展「戲劇教學」 排演英語歌劇《鄭和下西洋》
    【解說】11月1日晚,在昆明市西山區芳草地國際學校多功能廳內,英語歌劇《鄭和下西洋》的演繹精彩紛呈。據悉,該歌劇由該校五年級學生及蘇格蘭歌劇院的藝術家們共同呈現。  【解說】在舞臺上,130名小學生在藝術家的引領下,熱情洋溢地演繹了鄭和遠航途中的所見所聞。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模擬練習題:鄭和下西洋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模擬練習題:鄭和下西洋 2017-04-17 14:06
  • 鄭和下西洋專題文物展覽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
    新華社香港2月21日電(記者侯莉萍 張雅詩)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專題文物展覽21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開幕,60多件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珍貴文物首次與香港觀眾見面。    為當日開幕儀式剪彩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董琦博士向記者介紹說,現存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文物寥寥可數且散存各處,這次展出的文物是專家們花費了幾年時間從全國各地搜集到的,其中有11件是國家一級文物。    展覽用大量歷史文物真實再現了世界航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彰顯了當時中國先進的航海技術和高超的造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