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在西南的「船痴」
如果說中國有「船痴」的話,
那一定就是付昆祥了。
許多人認識他是因為五年前
那場轟動大西南的國際航海日大展,
他復原了鄭和下西洋的寶船——
這艘世界名船榜上排名第一的戰艦,
木質帆船史上的巔峰。
其實,又何止鄭和的寶船?
做為一名在雲南的航模家,
世界上各大知名船隻的模型,
早就堆滿了他的倉庫。
從鐵達尼號到加勒比海盜的黑珍珠號,
從英國皇家艦艇勝利號到美國的維吉尼亞號,
從飛翔的荷蘭人號到安妮女王復仇號,
從西班牙戰艦聖特立尼達號
到德國的俾斯麥號、沙恩霍斯特號,
…………
世界上能叫出名號的戰艦模型,
他都親自製造過。
他的屋子簡直就是一個
琳琅滿目的世界航海史博物館。
做為世界航模錦標賽亞軍,
成功的國際貿易商人,
付昆祥製造的船模遠銷世界各地,
受到許多達官顯貴的稱讚,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還寫信表揚過他。
但平和、謙遜、樂觀的他,
不會主動提起這些往昔的輝煌,
他說他就是做船模的,
這三十多年如一日都在做船模。
他把愛好變成了專業,
把專業打磨成了職業,
把職業堅持成了事業。
他一生都在為船打拼,
為船操心,為船付出。
他說他做船模做著做著就回歸了國內,
做著做著就萌生出了一個終生想要實現的夢想。
這個夢想竟然與鄭和有關。
被低估的航海家
鄭和,中國明朝偉大的航海家、軍事家、外交家。
一個被人忽略和低估了的航海名人。
比起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這些大航海時代耳熟能詳的名字,其實中國的鄭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更應該彪炳青史。
鄭和曾經七次下西洋,經歷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達波斯灣、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往返行程近2.2萬公裡,所到之處均受到熱烈歡迎,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誼,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他比哥倫布環球大航行早了87年。
從艦隊規模、航海 技術上來說,哥倫布遠遜於鄭和。鄭和船隊共200多艘大小船隻,28000多人,其中大型寶船62艘、最大者長44丈,寬18丈,設有9桅12帆,是木質帆船史上的巔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哥倫布船隊總共只有30艘大小船隻、共1760餘人;鄭和把傳統的海上對星發展為較先進的牽星過洋,配備羅盤定向測定針距,《鄭和航海圖》更是當時最先進的航海技術成果。
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軍事組織編制而成的一隻龐大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實力最雄厚的海上機動編隊。很多外國學者都稱鄭和船隊是特混艦隊,鄭和是海軍司令或海軍統帥,他們親切地稱呼其為「鄭和將軍」。
著名的國際學者、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這一時期的歷史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明代海軍在歷史上可能比任何亞洲國家都出色,甚至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以至於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以說都無法與明代海軍匹敵」。
相對於西方世界對鄭和的讚譽,一直以來,我們中國人反而對鄭和的偉大知之甚少。
我第一次見到鄭和紀念館居然不是在中國,而是2009年,在杜拜的Ibnbatuta Mall 的中國館裡。
鄭和當年到達過波斯灣沿岸我知道,有沒有來過杜拜呢?因為好奇,我才查了一些關於鄭和下西洋的資料。但可惜國內資料並不多,關於鄭和的資料,最全的最多的竟然全在國外。從那時起,我一直在想像鄭和船隊的萬千氣象和當時巨大的國際影響力。
事情就是這麼巧,去年我去雲南籌備文旅項目,認識了付昆祥老師,才知道他復原了鄭和的整個船隊,現場見到,震撼直擊靈魂。
海洋文化的缺失與夙願
這200多艘船模,僅僅拉出來擺放展示一次,運費和維護都需要耗費十多萬元,這些費用一直都是付昆祥老師自己承擔,而實際上,他這幾年為製造復原鄭和船隊,已經耗費了1000多萬元了,連房子都賣掉了四套,並且到現在仍在持續投入。
沒有極大的熱情,堅韌的毅力和高遠的目標,換誰都堅持不下來。
付昆祥老師復原鄭和船隊,並不僅僅是為了挑戰自己,而是想要彌補國人海洋文化缺失的空白,並且實現自己的一個「中國夢」。
交談間,他不只一次遺憾地提到:「西方世界都很重視海洋文化,骨子裡就崇尚一種冒險、探索、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精神;但是我國的海洋文化是缺失的。我國的海岸線那麼長那麼曲折豐富,但是卻沒有誕生出同樣偉大的海洋文化。」
然而,他也不只一次欣喜而滿懷憧憬地強調:「可是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卻偏偏出生在沒有大海的雲南。也許越是沒見過大海,越是嚮往吧,所以我覺得中國人缺失的海洋文化,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出來的。這些乘風破浪、同舟共濟、奮勇拼搏的航海精神很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從12歲那年一場足球賽上的良好表現,而無意間被體委選入市航模隊開始,付昆祥的這一生就和船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16歲進入省航模隊,19歲進入國家航模隊,參加世界級的比賽,獲得過世錦賽亞軍和世界盃第四名的好成績。中國航模隊的水平是世界一流的,這也為他奠定了堅實的專業技術基礎。
23歲退役後他創辦了自己的航模廠,主要是出口做國際貿易生意。「外國人更偏愛航模,他們對海洋文化有著天生的熱愛和崇拜。那些海洋精神是融入血液裡的。很多人都把航模當作很棒的禮品送人。」付老師告訴我們「在中國,送帆船代表一帆風順,很多人在朋友公司開業的時候送。但是在國外,則完全不同,只有當一個人經歷了商海沉浮,各種風風雨雨,最終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和相應的社會地位時,朋友才會贈送給他一艘船模,代表褒獎和讚許。」
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付昆祥的船模廠一直是「牆裡開花牆外香」,遠銷世界各國,每年出口額都在800-1000萬左右。他本人也常年在海外生活,結識了世界各國酷愛航模、酷愛海洋文化的各類人脈資源,甚至是英國的貴族,並和他們成為一生的摯友。
那些外國友人對鄭和的極大肯定和崇拜,讓他在民族自豪感的感召下,萌生出「複製鄭和寶船,重走鄭和路」的想法。
恰好,2009年,付昆祥的好友——中國著名探險家金飛豹先生計劃在國際航海日的那天,在雲南做一場關於航海主題的展覽,其中缺少鄭和船隊的內容,便邀請付昆祥回國一起籌辦這件事。二人一拍即合。
付昆祥從此放棄了自己在海外的優越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發和製作鄭和船隊的過程中,從搜集資料、找材料、設計、論證、試製,再到方案確定,正式製造,付昆祥組織了70多人,耗費了3年多時間,總投入了1000多萬元,終於按照1:50的比例造出了鄭和船隊,一艘船有一輛汽車那麼大,光全部展示出來,就至少需要5000多平米的空間。可是各種細節又都一絲不苟,精巧美觀,如果加上配重,就可以下水航行了,高超的技藝讓人稱奇。
2012年7月12日,展覽如期舉行,鄭和船隊總共吸引了10萬人前來參觀。其中很多家長都稱讚這是第一次這麼全面系統地讓孩子認識海洋文化,了解中國人的航海技術、造船技術的偉大。
這件事讓付昆祥更加堅定了對中國人普及海洋文化的理想。
偉大的夢想
「我想做的並不僅僅是把鄭和的寶船復原出來用來展覽,我其實想在中國建立一座立體、互動、VR和AR相結合、帶有教育性和娛樂性質的新型海洋文化博物館,裡面有以鄭和船隊為主的中國造船術和航海歷史文化主題館、也有世界各國的造船術和航海歷史主題館、世界各國曆朝歷代的名船名艦模型、電影科幻小說裡的名船模型、親子互動體驗空間、手作體驗館、文創產品館等,讓人們在玩樂中潛移默化地了解海洋文化,熱愛海洋文化。」付昆祥每每提及自己的夢想,眼裡都會閃耀著幸福的光亮。「目前中國還沒有這樣的一個海洋文化博物館」他補充道。
「我還想重走鄭和路,像鄭和當年帶著金銀珠寶下西洋一樣,我會帶著我國現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們、帶著中國這些年來偉大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帶著鄭和船隊的模型,重走一遍鄭和當年出訪的線路,在鄭和曾經到過的地方主辦中國文化的主題展覽。如果能做成這件事,一輩子都會感到欣慰了。」付昆祥興奮地說道。「早在鄭和的年代,朱棣皇帝就具有了全球觀念。鄭和下西洋沿路建立的星空觀測站,相當於100多處GPS點。如今這麼好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有全球觀念,國家在倡導一帶一路,我們也應該力所能及地為文化輸出做點自己的貢獻」。
目前,他這個項目已經被批准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付昆祥還在不斷自己投入資金、人力、物力持續研發鄭和寶船,他還在開發各種不同比例的鄭和船隊模型。雖然辛苦,雖然資金消耗很大,一度讓他的生活變得拮据,但他還是樂此不疲。
懷抱著偉大夢想的人,
總是有著驚人的激情和毅力。
跟付老師聊天我總是被他感動,
他仿佛在盡一己之力為國家盡著義務,
在雲南這個相對閉塞的地域,
他卻像他的老鄉鄭和一樣,
衝出國門,走出海洋,
帶著中國文化,在擁抱全世界。
這樣的人怎麼能說他是船痴呢?
他明明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君子和英豪。
他有著古代士大夫一樣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讓我們關注付老師和他的鄭和船隊,
關注中國文化在當今世界上的輸出,
關注全球化視野裡每個人的中國夢!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衷心祝願付老師早日實現他的偉大夢想。
也希望對他的項目感興趣的人,
多多聯繫付老師,一起加入其中,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幫助付老師一起實現這個偉大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