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究竟有多大?長150米,排水量3萬噸可信嗎?

2020-12-18 路之意

公元1405年至1433年,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是我國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七次下西洋,船隊規模之大,人員之多,船隻之大,航程之遠,所到國家之多,在我國和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極為光輝的篇章。

寶船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使團領導成員乘坐的,載物最多的主力船隻。研究寶船的大小,是關係到我國以及世界古代造船業和航海業的最高水平問題。中外學者和專家對這個問題一直很重視,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究竟有多大?

歷來眾說不一。《明史·鄭和傳》中記載: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蘇州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後自福建五虎門揚帆,首達佔城,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

鄭和下西洋的隨行翻譯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和明羅懋登的《三寶太監下西洋記》中都有類似的記載。

史書關於寶船尺度的記載是否可信?

幾十年來,學者和專家們對比進行了考證,提出了種種不同看法。

有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廣十八丈這個數字乍看起來不覺得怎麼,不少人也就加以引用了。當將這個數位化為公制時,四十四丈合150米,十八丈合61米,一條這樣尺度的木船,其排水量估計在三萬噸左右,即比現代遠航的萬噸貨輪還要大得多,這確實大得使人吃驚。從航海與造船的角度分析,認為上述尺度的長寬比過小,不適應於航行與操縱,因而推斷史書記載有誤。

南京靜海寺鄭和下西洋殘碑上記有:

「永樂三年將領官軍,乘駕二千料海船並八櫓船……」以及「永樂七年,將領官軍乘一千五百料海船並八櫓船……」

字樣。據考證,明代二千料海船長十餘丈、寬三丈左右。學者認為,碑記所載鄭和乘駕海船的大小比較可信。其理是:

第一,鄭和下西洋不需要特大的船,二千料海船可容將士二百餘人,較小的八櫓船至少也可容數十人,六十餘艘大海船,二百餘艘小船,已足夠鄭和出使遠航之用了。

第二,過大的船在古代是無用之物。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船,比現代萬噸級貨輪還要大得多。今天我國除上海港外,尚無其他港口能同時容納六十二艘萬噸級貨輪和幾百艘較小的船。鄭和艦隊停泊的江蘇劉家河和福建長樂都是小港,當時尚未發明大功率的動力機器,在無風時依靠人力是無法移動這一大批龐然大物進出港口的。有風時,特別是橫風與逆風情況下,僅靠人力更無法有效地駕駛這樣特大的木帆船。

第三,當時的社會生產力不能在短期內造出成批的這樣大的船。鄭和出航於永樂三年,在明成祖登位前似不可能有遣使遠航之議,因此艦隊的準備時間是很短的。在二、三年內要建造六十多艘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高達十丈的大船,在當時是不可思議的。

還有學者認為,史書上記載的寶船的尺度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長寬比只有2.44左右,似乎與現代船的長寬比值太不符合。如果把「廣十八丈」改為「廣於八丈」,這樣就可能了。用1955年5月在南京下關三漢河附近中保村發掘到的一根舵杆,配長四十四丈、寬八丈的寶船恰好合適。又認為「廣十八丈」中之「十八"二字可能是「六」字分開抄寫之誤。

與以上相反,另一些學者、專家、研究人員則認為史書所記寶船的尺寸是可信的。從北京圖書館首先查到了《瀛涯勝覽》的較早抄本《三寶徵彝集》中有「寶船陸拾叄只,大者長肆拾肆丈,闊壹拾捌丈」的記載。數字都是大寫,不可能是傳抄錯誤。《三寶徵彝集》是較早的抄本,更接近於原本,應該是比較可靠的。《三寶徵彝集》的作者馬歡是隨鄭和三次下西洋的翻譯,目擊身履寶船,所記應為第一手資料。如果說明集本《瀛涯勝覽》有關寶船尺寸的記載尚有「孤證」之嫌,那麼《三寶徵彝集》的發現對於這條記載就增添了相當可信的成分。

從古代木帆船造船工程結構和考古的角度分析了寶船的尺度和長寬比,認為它的強度和用篷帆操縱的性能都無問題。寶船的長寬比與泉州出土的末代古船的比值很接近。在這方面,不能以現代建造鋼船的原理去論證寶船的結構。學者們認為,寶船取相對較大的船寬與較小的長寬比,有利於船體的強度和穩定性。認為《明史》所載寶船尺寸「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是可信的。

由此可見,要徹底攻下鄭和下西洋寶船尺度這個關,弄清寶船究竟有多大?還有待於今後深入尋找和發現新的史料,發掘更多文物並進行模型試驗。

相關焦點

  • 鄭和下西洋到底在尋找什麼?
    鄭和下西洋是非常壯觀的一件事,無論是在當時的明朝還是現代來看,都是非常氣魄的一個大舉動。鄭和多次下西洋到底在尋找什麼呢?又是出於什麼目的?
  • 能裝長頸鹿,甲板放得下4艘聖瑪利亞號,鄭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
    來自永樂帝的肯定自此以後,朱棣更相信以宦官為首的領導班子,在選擇下西洋的人選上選擇了鄭和,並賜名鄭姓, 因為這是朱棣為了紀念鄭壩村那場戰鬥,故賜名鄭姓,也是對鄭和的肯定, 而選擇他作為下西洋的人選鄭和的寶藏船有多大先從數量上看,在1405年 , 永樂皇帝 下令為鄭和的首次航行贊助63艘寶藏船隻,又在1408年追加贊助了48艘,最後在1419年又贊助了41艘,在此期間還訂購了185艘小型船。可見永樂帝對鄭和的肯定。
  • 寶船再大也沒用!哥倫布和鄭和都向西,為何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那麼鄭和的船隻到底有多大呢? ▲鄭和寶船 據《明史》記載,鄭和下西洋的五種船舶裡最大的是寶船,寶船是在古代樓船的構型上發展而來的,現在最可靠的記載只有南京洪保墓裡的這麼一句話可以直接反映出寶船的大小
  • 外籍博士:鄭和下西洋假的!中國學生的一句反問,讓他無言以對
    外籍博士:鄭和下西洋假的!中國學生的一句反問,讓他無言以對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鄭和下西洋這個故事,在明朝的時候,我們國家還是非常強盛的,所以在那個時候皇帝就派遣鄭和出海遠航,想要跟其他的國家建立往來關係,而且這次活動可以說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活動。
  • 人文大講堂 吳京講解鄭和下西洋的文化內涵
    他知道我當時已經沒有任何行政職務了,關心我,所以有這樣一問。我告訴他:「我在忙鄭和的事情。」我講完了以後,馬上想給他解釋誰是鄭和,你知道他講什麼嗎?他說:「鄭和將軍,我知道他很清楚。」他講完後,我是非常非常懷疑他是怎麼知道的,他馬上告訴我,在美國海軍學校教材裡有鄭和。大概我聽了有很奇怪的表情,他就跟我講:「難道你不認為,600年前帶了300艘船、28000人的艦隊出去,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嗎?」
  • 鄭和下西洋專題文物展覽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
    新華社香港2月21日電(記者侯莉萍 張雅詩)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專題文物展覽21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開幕,60多件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珍貴文物首次與香港觀眾見面。    為當日開幕儀式剪彩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董琦博士向記者介紹說,現存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文物寥寥可數且散存各處,這次展出的文物是專家們花費了幾年時間從全國各地搜集到的,其中有11件是國家一級文物。    展覽用大量歷史文物真實再現了世界航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彰顯了當時中國先進的航海技術和高超的造船水平。
  • 「鄭和下西洋」是Under 1405 Zheng He Western world?
    在南京寶船遺址公園內 「寶船放映廳」的放映資料簡介中……[ 2007-11-01 10:28 ]寶船遺址公園是南京市的重點建設工程,是南京市為鄭和下西洋600年紀念而投資6億元人民幣開發的一座融旅遊、紀念、展覽、休閒為一體的大型遺址性主題公園,而且也是目前中國國內唯一的明代官辦造船基地遺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考慮到鄭和在海內外均有巨大的影響。從此以後,國內外遊客以及海內外研究鄭和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專家多了一個集中了解鄭和及其豐功偉績的理想場所。
  • 記錄·人物——中國「船王」付昆祥,600年後「復原」鄭和下西洋
    許多人認識他是因為五年前那場轟動大西南的國際航海日大展,他復原了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這艘世界名船榜上排名第一的戰艦,木質帆船史上的巔峰。其實,又何止鄭和的寶船?做為一名在雲南的航模家,世界上各大知名船隻的模型,早就堆滿了他的倉庫。
  • 鄭和下西洋是怎樣解決翻譯的?
    顯然,通過九天前的一篇回答《鄭和下西洋,為何在佔城停留半年之久?》一文,已寫了明永樂朝的鄭和艦隊下西洋的目的。明成祖朱棣讓鄭和艦隊下西洋,是有向沿途諸國宣揚國威、輸出文化價值觀及尋找建文帝的目的(這個屬藉口成分居多,前篇文章有分析)。鄭和艦隊是一支極為強大的擁有上百艘各型艦隻的特混艦隊。  不似在百年之後,航海家哥倫布的西班牙船隊、瓦斯科·達·伽馬的葡萄牙船隊、麥哲倫的西班牙船隊一樣,是一支幾艘或十幾艘武裝商船組成的探險貿易船隊。鄭和艦隊的最龐大、最著名的「寶船」長44丈、寬18丈。
  • 鄭和下西洋帶回一隻怪獸,此人說是麒麟,朱棣:我讀書少,別騙我
    中國上古時期有很多的神獸,很多人可能不清楚這些神獸是幹啥的,但是給你提一本書你就清楚了,《山海經》,在裡面記載了很多的上古神獸,形形色色的都有,我們現在都覺得這些神獸一定是杜撰的,可是在古代人們確實相信這些神獸是存在的。
  • 明朝趣事(5幅長圖)
    【鄭和下西洋有多少兵力?】 鄭和每次下西洋,規模有200多艘船艦,兵力在兩萬七八千人之間。鄭和是總兵,雖然沒有具體品級,但從部下品級來看,鄭總兵至少是從一品級別。鄭和的副手叫王景弘,旗下有都指揮使(正二品)2人,指揮使(正三品)93人、千戶140人。
  • 中國明朝的航母,體積是「山東號」的2/5,鄭和寶船去哪裡了?
    說到航母,明朝時候,鄭和的寶船相當於當時的航母,中國的海軍曾經也闊氣過。不過這個祖上,在鄭和後就突然消失了。其實,他沒有消失,就是換了個名字而已,變成了迷你版的「民營」福船。當初大明水軍到底多強大呢?鄭和的寶船,是有文獻記載的。《客座贅語》中記載:「官校、旗軍、勇士、士民、買辦、水手共二萬七千八百七十餘員名。
  • 鄭和下西洋The Grand Voyages of Zheng He
    從明永樂到宣德年間的二十多年,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航行到了印度、波斯灣、非洲東海岸等地區。在這裡,您可以看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模型。不過這裡展示的還只是船隊的冰山一角。那實際上船隊規模有多大呢?您可以看看展板上的對比。
  • 中國航海博物館迎新 情景劇《鄭和下西洋》首演
    中國航海博物館迎新 情景劇《鄭和下西洋》首演     圖為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身著華麗的明代服飾登上明代福船
  • 江蘇一公園,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年,網友:踩雷,真的不值得
    南京有一個公園十分的被人知曉,就是鄭和寶船遺址公園,它的存在是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而進行的一個展覽和紀念的,公園耗資6億人民幣,在2005年的時候,一期工程進行建造。公園的地址是在江蘇省南京市,詳細的地址是在灕江路附近,十分的出名,而且這裡的交通十分的便利,趕緊來看看吧。
  • 鄭和下西洋時,為何不帶年輕女子,只帶50多歲老婦人呢?
    其實關於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情,歷史上面的爭議還是挺多的,很多人覺得鄭和下西洋肯定會帶非常多的美女,但是如果大家攻讀過歷史書籍,會發現這件事情是有所出入。他不僅沒有帶這些年輕貌美的女孩子,甚至還帶了一些年老的老婦人,而這些老婦人個個都已經過了50歲,看到這裡之後大家也比較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能夠讓鄭和選擇放棄美女而帶老媽子呢。沒想到他的理由還非常的彰顯人性,那麼讓我們來看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吧。大家都知道,雖然說鄭和比較受皇帝的寵幸,但是他本身的身份卻不怎么正統,因為他是一個太監。
  • 天下第一碼頭劉家港,鄭和下西洋基地,一河二街三橋一島,沙溪鎮
    在世界遠洋航海史上,最有名的是哥倫布,不過最厲害,成績最輝煌的還是中國明朝的三保太監鄭和,他是世界航海史是最耀眼的恆星,他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被永遠載入史冊。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而且從船隊規模,海船的先進程度,航海裝備等各個方面對比,鄭和的船隊遠遠超過哥倫布。
  • 鄭和七次下西洋,為何帶的是老婦人和產婆?而沒有年輕女子
    鄭和遠渡重洋宣傳國內文化的是大家基本上從初中歷史課本上就都知道的吧,也可以說是在很多次考試中都會出現的經典試題了。鄭和遠渡重洋宣傳國內文化是明朝時期的事情,從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當時明朝時期的中國航海業已經非常的發達了。
  • 鄭和下西洋的啟示在哪?在我們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也要一樣堅持!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明成祖命三寶太監鄭和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
  •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重大,航海圖的被毀,中國錯過了偉大轉折點
    正是由於受鄭和下西洋的良好影響,在明朝永樂、宣德年間,來中國朝貢的海外國家多達六十餘國。值得一提的是,1408年汶萊王麻那熱加那率150人的使團來華,病逝後還被明朝厚葬於南京城郊,現在南京雨花臺西的石子崗的汶萊王墓,就成為中、文友好關係的歷史見證。此後,東南亞諸國來中國的使團也不斷增多。據史料記載,明朝洪武年間,一時曾有東南亞三十餘國的使節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