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三)

2020-09-14 每天61秒

新學期適應期,幫助孩子應對環境變化。

一、認識很多新的人

和初入幼兒園相比,孩子升入一年級,有非常大的改變和不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增強,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都變得更強,對於人際關係的把握也比幼兒園階段有了本質的飛躍和進步。

在於人交往的過程中,孩子也會獲得成長,因為人與人的交往要進行溝通,而溝通恰恰可以傳遞很多的消息,也讓孩子通過他人的講述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世界。

二、熟悉和了解校園環境

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要想讓孩子儘快地愛上校園,就要帶孩子發現校園的美。當學校裡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時,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多參加,引導孩子參加學校裡各種豐富精彩的活動,讓孩子在緊張忙碌的學習之餘,感受到更多的樂趣,這對於孩子至關重要。

三、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

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的應試教育體系下,孩子的成績的確是不可忽視的,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因而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確立學習目標,然後在目標的引導下,與孩子一起制訂學習計劃。唯有讓孩子心態健康積極,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加努力進取,孩子才會擁有內部驅動力,獲得更加長久的發展,擁有持續的動力。

四、幫助孩子發展興趣

當發現孩子對於學習提不起興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努力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想方設法引導孩子愛上學習。

五、調整時間,適應小學作息規律

小學階段的作息時間和幼兒園是截然不同的。相比起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學習節奏非常快,如果孩子早晨遲到,不但會影響自己學習知識,也會影響整個班級的秩序。培訓孩子的時間觀念,不要肆意拖延時間,否則就會給孩子起到誤導作用。

六、與同學吵架怎麼辦

到了小學階段,孩子們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在小學的環境中,他們只代表自己和同學相處,而不需要父母橫加幹涉。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孩子的人際相處能力在不斷增強,他們變得更加真誠,也學會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對於孩子而言,這是不可缺少的成長過程。

提前做好準備,讓你和孩子都不會恐慌!

相關焦點

  • 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二)
    從幼兒園到小學,可以說是孩子學習生涯的第一個轉折點,畢竟幼兒園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主,而小學則是以學習和提升為主。為此,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需要經過一定的適應階段,只有在父母的幫助下孩子才能順利適應,對於孩子在整個小學階段的成長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 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四)
    專注課堂學習,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1) 孩子要想在學習上出類拔萃,就一定要專注課堂學習,在課堂上絕不錯過老師的講課內容,做到跟著老師得思路走,積極地與老師互動。一、遵守課堂紀律,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在小學階段,孩子的自制能力比較差,因而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都會出現在課堂上講話的情況。課堂上講話除了會擾亂課堂秩序之外,最重要的是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導致孩子的學習受到影響。所以父母要耐心地對待孩子,以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二、學會預習,提升學習效率。
  • 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六)
    現代社會,人際關係已經成為重要的人脈資源,孩子能否與人和諧相處,甚至關係到孩子的前途,所以父母要努力提升孩子的情商,讓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擁️更加豐富的人脈資源。具體而言,首先要讓孩子明白情緒是什麼,也要讓孩子學會感知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控制好情緒;其次,要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孩子才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二、讓孩子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性格塑造是很難的,父母必須對孩子投入更多的愛與關注,更要從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引導孩子,不斷地糾正孩子的偏差,最終孩子才能身心健康。
  • 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一)
    小學六年,在低年級階段,是孩子個性的形成期;而到了高年級階段,孩子處於青春初期,也是性格的矯正期。 父母不要小覷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堅持成長,才能給孩子起到更好的言傳身教作用。 在小學六年的時間裡,如果父母能夠耐心地引導孩子養成習慣,也引導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那麼孩子的成長就會變得更加順利,未來也會有更好的人生成就。
  • 小學階段,為學之初,如何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為學之初,這個階段的學習習慣與方法直接影響到孩子將來的學習,小學和幼兒園有著很大的不同,幼兒園階段對於學習的態度比較寬鬆,到了小學階段,家長的神經就開始緊張起來,不由自主地對孩子的成績上了心。如何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 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五)
    專注課堂學習,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2⃣️)四、上課,要以老師的思路為主導 在課堂上有不會做的題目,一定要先記錄下來,然後趕緊跟著老師的思路往下走。 父母要如何改善孩子的聽課情況,才能促使孩子學習呢?首先,要幫助孩子端正思想,讓孩子意識到課堂四十分鐘的重要性,也要告訴孩子一旦錯過課堂四十分鐘,後果會很嚴重,從而以理性約束孩子;其次,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玩的時候就開開心心地玩,學習的時候就專心致志地學習,這樣孩子才能提升學習效率,減輕學習的疲倦;最後,父母還可以帶著孩子憧憬未來,讓孩子意識到努力學習之後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從而激勵孩子不斷努力,堅持進步。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1)
    3~6歲的孩子,可愛迷人、精力充沛;3~6歲的孩子,經常被貼上各種「不良行為」的標籤。3~6歲這幾年,是孩子們最美妙、最興奮的幾年,同時,也是大人們最驚喜、最頭痛的幾年。作為父母,只有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 「讀書筆記」|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六)
    第6章 溝通篇:換個方式表達愛總觀點:在親子關係裡,父母還孩子溝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最終的效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內心需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要求家長也要跟著成長,變換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方式,否則會引發新的衝突。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視和愛,才能學會重視並愛惜自己,才會有足夠的自信,這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條件。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6)——理解與年齡相應的行為
    隨著3~6歲孩子自我獨立意識的增強,你可能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詞:「我自己來」「我能行」「讓我自己做」。而受過高等教育的你,一直以來又非常認同當下的家庭教育觀念。所以,當你看到孩子獨立自我的一面時,自然是喜笑顏開。
  •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五件不起眼「小事」,蘊含家長的「大智慧」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孩子讀書12年中,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其中小學的時間就佔了孩子一半的學生生涯。小學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起點,這6年裡孩子的性格、習慣、學習等各方面都面臨著未知的變化。許多家長心慌,如何面對孩子上小學?如何讓孩子好好學習?如何讓孩子勞逸結合……一些列問題接踵而來。家長有這樣的心態再正常不過,其實在面對小學生的教育時,往往不起眼的「小事」,蘊含著「大智慧」,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4)——讓孩子參與其中
    在養育孩子的日子裡,你是否仍然做著大吼大叫的無用功?你是否急於尋求一種溫潤而有力,能夠平靜地讓孩子與你合作的方法?如果懲罰不管用,有沒有什麼樣的工具或是理念可以幫助你與孩子共同成長呢?這裡就有一些讓孩子合作的方法與建議。
  • 如何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6年陪讀爸爸經驗分享,值得借鑑
    最近留意到了一名育兒博主,他是一個有六年陪讀經歷的父親,他的閨女現在在讀初一,她最開始的考試成績排在年段第238名(整個年段790人),在最近的一次期中考試中,閨女考進了年級前155名,排名整整前進了83名。這位陪讀爸爸說,他給孩子定的目標是,初二下學期進到年級前30名,初三一年穩定住,如此一來考入重點中學就沒有問題了。
  • 「讀書筆記」|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三)
    (1)家長在接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要注意幫孩子找朋友,並創造增加友誼的機會。這樣孩子會期待去學校和朋友一起玩。(2)家長心懷對老師的欣賞和感謝,並把這份欣賞和感謝傳達給孩子,引導孩子喜歡老師、崇敬老師,孩子才會有接受知識的欲望。(3)家長要經營好和睦友愛的家庭關係,孩子只有感受著親人對自己的愛,以及親人之間的相信相愛,才會專注做事、學習。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2)
    同樣,這也是正面管教3~6歲孩子的要義所在。但是,與成人相處不同的是,我們面對的是活潑好動、精力充沛的3~6歲的「小魔頭」。所以,當你發覺孩子的想法太離譜,孩子的做法太讓你傷腦筋時,請千萬學會以一種平等、尊重的態度正視這一切。你要知道,眼前的這個小人兒很可能比他一生中的任何時間段都更有活力,更有求知慾和探索欲。這是生命的自然規律,是孩子情感、認知和身心發育的本能需求,尤其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逐步融入平時備受呵護的家庭之外的那個全新的世界。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3)
    02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每個孩子生來都有自己的需求,在開始正面管教之前,我們需要就孩子的這些需求有一個清楚的了解。當你明白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之後,才能愛孩子如他所是,給孩子如他所願。在3~6歲這幾年,你的孩子會從一個幾乎什麼也不會做的小小人兒,逐漸長成一個能做很多事的小大人兒。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父母,你的職責之一就是學會放手。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這位爸爸講,當時他的閨女(我們姑且叫她童童)與自己的小閨蜜(叫嚶嚶吧)在一家便利店裡挑貼紙。兩個小丫頭挑了足足有半個小時,還是沒有選到各自中意的貼紙。這時,小閨蜜的媽媽有點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提議到別的地方再瞧一瞧(媽媽覺得畢竟小孩子還是很容易三心二意的)。
  • 讀後感《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開篇語《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作者劉稱蓮老師,高級家庭教育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師,親自關係培訓師。最主要的是用自己的育兒知識和實踐,培養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女兒。全書共6個章節,分別從生活、閱讀、學習、品格、心理、溝通等方面闡述對孩子不同方式的陪伴和鼓勵。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7)——如何學?何時學?為何學?
    這位朋友還說,每年在即將上大班的孩子中,總會有一大部分(甚至是更多)要離開幼兒園,到外面的培訓機構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的確,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學齡前的末期,總是一段既緊張不安又尷尬困惑的時期。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各個都有了「著落」,如果自己家的孩子還是原地踏步,很可能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 「讀書筆記」|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一)
    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前提的教育理念,用科學的方法養育自己的孩子。18年的實踐,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2011年高考,同時被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錄取。第一章 生活篇:越玩越出色總觀點:營造一個研究性的環境,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課堂之外的知識。
  • 讀書|該不該讓孩子玩?怎麼讓孩子玩?《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2
    現在很多孩子不愛學習也不快樂,覺得沒有什麼玩的時間,開始情緒低落甚至是厭學。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應該怎麼做呢?那麼家長該不該讓孩子玩呢?又該讓孩子怎麼玩呢?本篇接上一部分,是我讀《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第二部分。講述作者對於讓孩子玩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