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媽媽要懂得示弱|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2020-09-14 大慶市思凱樂中學


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讓他嘗試自己去做。



什麼樣的母愛,才是剛剛好的呢?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到一個名詞「good-enough mother」,足夠好的媽媽。

而這個「足夠好的媽媽」被國內的心理學家翻譯成「剛剛好的媽媽」或者「60分媽媽」。

我覺得這個意思就變得比較清晰了。


它告訴我們,完美媽媽、超人媽媽,並非足夠好的媽媽。


因為反而是懂得示弱、懂得放手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


因為這樣的媽媽能把孩子照顧得恰到好處,不僅能以「原始母性的愛與關注」照顧到嬰兒的基本需要,又能因為適當的缺失給孩子提供了發展自己能力的空間。


而度過嬰幼兒時期後,還有效嗎?


我覺得這個認知依舊有效。

因為會示弱的媽媽,她們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懂得充電。


也能適當給自己放個假,偷個懶,才不會催著孩子一直衝衝衝。

而那些完美媽媽和超人媽媽呢?


看似很愛很愛孩子,可是用力過猛的話,反而會傷到孩子。


比如讓孩子失去很多自我發展的機會、真實的生活體驗和獨立的能力。

而且,更容易讓自己陷入強勢的陷阱中。

為什麼我會說強勢是一個陷阱?


因為家庭是最不需要權威和強勢的地方。


比如一個媽媽如果在家裡整天指責其他人,壓制住爸爸,讓他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


那女孩會模仿她,也變得刻薄尖酸。

男孩會站在一個自我保護的位置,因為他擔心像父親那樣,成為被批評指責的對象。


他甚至會想著法子恭維母親,討好母親,表現得畢恭畢敬的。

而且處於這種強勢狀態的母親,也會滿足於兒子的順從。


一旦孩子反抗,她會視為挑戰自己的權威。


於是開始給孩子安排人生之路。

這樣的男孩長大後,很容易變成極其依賴媽媽的媽寶男。


無法正常地組建自己的家庭。

我們常常說,「為母則剛」,不是說要強勢。


還要時刻記得母親的身份。


孩子需要母親溫暖的愛和養育,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條。

所以,媽媽懂得示弱,親子關係會更加融洽。


而家有男孩,更要學會示弱。



當孩子說「我做不到」的時候,請學會示弱。

強勢的母親,會不經意間摧毀孩子的信心。


因為這類母親,都有極度要求完美的特性,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做什麼都做得最好。

比如孩子考試打95分,她們不會看到成績,只會在意為什麼會丟掉那5分,跟最好的成績差多少?

這容易使得孩子無論怎麼做,都不能讓媽媽滿意。

孩子甚至都不敢說一句「我做不到」。

可是孩子的世界,畢竟跟我們成人的不同。


我真的不希望孩子在能做夢的童年,就肩負著實現偉大人生理想的壓力。

有時,我會跟小小魚談論到人生理想和職業。


比如我們從醫院回來,我會感嘆說做醫生真不錯,不僅僅能治病救人,還能得到尊重,你將來做醫生也不錯呢!


有時看了新聞,會討論說我們這個時代真的需要好的律師,孩子將來做律師也不錯啊!


……


有一次,我才說完。


小傢伙竟然跟我說「爸爸,我只想平平安安做自己!」


當時坐在飯桌對面的媽媽眼神都亮了。


「這個好,爸爸媽媽就希望你不管做什麼,都能平平安安的。」


就是我們這樣的心態,所以他不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我們要接納自己的不足和做不到,同時也接納孩子的不足和做不到。

孩子說不做,或者說做不到。


我們要分析孩子的真實情況。


能鼓勵做好的鼓勵他做好。


但是有些事,暫時做不到,或者不符合孩子現狀的,可以先放一放。


別太著急!


當孩子說「我來做」的時候,請學會示弱。

當孩子表現出自己想法的時候,請記得不要包幹。


可以在一旁耐心的觀察,幫助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

包辦,是強勢媽媽們的共性,她們對孩子生活學習事無巨細地幹涉和包辦,使孩子感覺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滿足母親的需求,而不是為了自己。

這樣的孩子,一旦脫離了母親的視野,就會變得消極叛逆起來。


甚至會故意搞些破壞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他們從沒有正確地認識過自己,也沒有做過自我規劃,沒有承擔過責任。

所以,他們一生都會在依賴母親和逃避母親之間徘徊,卻一直無法真正獨立做自己。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孩子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支持,孩子就會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


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因此,必須十分珍惜孩子的獨立性意向,給予鼓勵和支持,使其不斷發展。


記得小小魚三歲的時候,有一次,他拿著粉筆在地上畫線條,我看他塗了一地亂七八糟的線,心想,何不教他畫畫汽車。


於是拿過他的粉筆,要他來看我畫,沒幾下就畫出了汽車和小兔子,看著孩子崇拜的樣子,心裡很是得意。

幸好他還是只對自己畫的線條感興趣。


事後我仔細反思,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在孩子面前顯能,幹涉孩子。


其實,孩子怎麼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他獨自去操作,這才是最重要的。


之後,我會在遠處靜靜地看著他或者做自己的事,根本就不應該去打擾他。

因為我們有目的地限制或者指導,就會剝奪了孩子嘗試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機會。


時間久了,孩子便失去了獨立做事的熱情。

如果你沒有那麼能幹,而是給孩子動手的機會,事情會好很多:


一旦你真的放開了,讓孩子自己待著,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不僅對他的注意力有好處,而且容易培養一個獨立的性格。

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讓他嘗試自己去做。


即使做不好,也要他去嘗試著做,積極地給予表揚,和孩子一起總結經驗,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你問,怎樣才能養出願意寵媽的小暖男。


那一定要給孩子餵飽愛。

有一種「女強人」,她們覺得養育孩子是非常無趣也非常簡單的事。


隨隨便便交給保姆就好,而自己要實現人生理想,要做事業,要掙錢。

覺得有了好的物質基礎,孩子的幸福就有了保障。

這樣的媽媽,她無法跟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因為她不懂得孩子真正的需求。


當孩子出現了叛逆行為才發現,自己面對的就像一個陌生人。


只是這時候已經晚了。

不管是用暴力還是講道理,都無法達到想要的教育效果了。


而物質也無法給孩子一個好性格或者好習慣。

要想養育一個充滿愛的小暖男。


那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愛,愛會在互相湧動中越來越多。


同時也要控制自己的控制欲、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有一本書上說:「用憤怒、指責、抱怨的方式來獲得愛,成功率很低。就算對方滿足了我們的需求,也常常只是妥協的一種結果,並非發自內心真心的愛。


但用讚揚或者示弱的方式來得到一些愛,給的人會感覺很滿足。


在一段關係中,如果想得到對方的愛,示弱是個很好的辦法。示弱不一定得到,但是逞強是一定得不到的。」


不管是婚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都是如此。


愛是無法用武力獲得的。


而懂得示弱,也許更有效。

相關焦點

  • 家有男孩,媽媽要懂得示弱
    它告訴我們,完美媽媽、超人媽媽,並非足夠好的媽媽。因為反而是懂得示弱、懂得放手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 因為會示弱的媽媽,她們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懂得充電。也能適當給自己放個假,偷個懶,才不會催著孩子一直衝衝衝。
  • 當男孩子的媽,你要注意的是這三個細節|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媽媽要想少走彎路,以下三點要特別注意。做男孩的媽媽要懂得分離有天當他醒來,他會成為一個男孩,而不再是一個小娃娃。另一天當他醒來,他會成為一個男子漢,而不再是一個男孩。做男孩的媽媽要懂得撒嬌,孩子才會漸漸懂得身為男子漢的責任感。
  • 家有太強勢的媽媽,是男孩的噩夢,媽媽在男孩面前要懂得示弱
    親戚家有一雙兒女,男孩十歲,女孩五歲。媽媽向來比較強勢,並且自以為是,對爸爸向來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若稍有不順心,就是破口大罵,罵男人沒出息,罵跟著男人受罪,順便連男人的家人一起罵,能一直罵到口角滿是白沫,才會稍稍停歇。好像她就是家裡的女王,所有人必須對她俯首稱臣,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更不能有不滿的表現。
  • 長大後沒出息的男孩,多出自這幾種家庭|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發小結婚後,媽媽張阿姨怕兒媳花錢大手大腳,攢不住錢,依然掌管著兒子家的財政大權。因為她不知道給兒子留有獨立的生活空間,更不懂得從兒子的世界得體退出。,居然還沒有斷母乳,並且一天要找媽媽喝3次奶,給正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
  • 別錯過男孩成長的兩個關鍵期|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但是孩子終究只是孩子,區別對待的育兒方式,切不可在男孩成長敏感期出現。否則有可能毀掉男孩一生。好比如你觸碰一個男孩的臉時,男孩一般不會給你反饋多大的反應。不是男孩不需要關懷,而是男孩比較「慢熱」,也就是所謂的晚熟。
  • 這4句話常對男孩說,他會越來越優秀!|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我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媽媽會後悔當初為什麼沒能生個女孩。同時,伴隨男孩成長的睪丸激素同樣會對他們的心情和精力造成影響,它會使男孩精力旺盛,也會讓他們變得狂躁。, 就等於幫助他烙印上「我真的很不錯,我的所作所為都是有價值的,爸爸媽媽還要向我學習」的標籤。
  • 養兒子,媽媽要懂得示弱
    是要時時刻刻記住母親的身份。因此,母親知道懂得示弱,親子關係會更加和諧融洽。如果家裡有男孩,媽媽就更應該學會示弱。當孩子說「我做不到」時,要學會示弱如果您不是那麼有能幹,而是給您的孩子做事情的機會,情況就會好得多。
  •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這3個教育潛規則|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的確,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世上沒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這3個教育潛規則。放下手機,陪伴才會是最長情的告白 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信每一對父母對這句話都不會有異議。
  • 如何培養一個陽光有擔當的男孩?媽媽要懂得撒嬌示弱
    對於有男孩的家庭來說,從3歲開始,媽媽就應該設法「退位」,讓父親登上男孩的心理舞臺。如果在家庭中,媽媽久居主導地位,在家表現得「隻手遮天」,而爸爸「俯首稱臣」,沒有話語權,你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男人就該是這樣的,這樣對孩子價值觀養成是不利的。父母之間不苛責,孩子才會更有擔當。
  • 爸媽4句口頭禪,女兒命更好|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女孩子,有些東西就是比不上男孩的。」「幹得好,還不如長得好,嫁得好。」家有女兒,父母時常用語言打擊的形式暗示女孩:你笨,做不好,不能幹這件事......都是因為你是個女孩!家有女兒,多和女兒說說下面四句話,女孩才能更優秀。
  • 家有男孩,要學會示弱
    對於孩子七八歲這樣年紀,正是調皮淘氣的時候,我也曾咆哮過,也打過也罵過也吼過,可是好像無濟於事,慢慢的,慢慢的,我改啦,我把教育方式變成了示弱,也就是說我從原來的大吼大叫,甚至威脅,變到了現在的示弱,什麼樣叫示弱呢?就是說以前我管他管的好嚴,比如說不寫完作業,不準吃飯,必須在15分鐘之內幹完某些事,如果不幹完就怎樣怎樣這樣的話,如果有一次不完成,那樣就會招來一頓大喊大叫。
  • 母親的嘴,是一個家庭的風水|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由於力道過大,小女孩還踉蹌了一下,開口就是:「你要死啦?不做家務,又說她懶,不懂得為家裡付出、體恤父母。,在12歲的阿璇心中埋下了自卑的種子,細細算來有多少事情的起因,就來自於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甜甜試過溫柔以待,試過討好,試過撒嬌,試過兇狠,試過買東西給她媽媽。但是要母親做到對她好好說話,貌似只有母親想要這麼做的時候才行。
  • 暴脾氣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2種特徵|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他先是猛擊男孩頭部,然後又把男孩按在地上拳打腳踢,甚至還死死掐住男孩的脖子,將其脫離地面.......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其實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之前有個小男孩比較調皮,曾經和3個小夥伴在壯漢家門口按門鈴、灑水、搞惡作劇;再加上這幾個孩子和壯漢的女兒有過矛盾,所以電梯裡看見小男孩時,他便遏制不住心頭怒氣,動手打人
  • 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就看家長會不會說話|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前段時間看了《媽媽是超人》,被霍思燕和小嗯哼給萌到了。他時不時地就會給媽媽說:「媽媽,你好漂亮;媽媽,我很愛你。」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委,不要急著否定。確實有錯的情況下嚴格的批評,沒有錯的情況下要多鼓勵孩子。孩子也有玻璃心,一次次的否定不僅會讓他們遠離你,還會讓他們懷疑自己。
  • 媽媽的一番話,字字扎心!|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只是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如何選擇朋友、選擇伴侶、要如何熱愛自己的生活。 女兒在家玩著卡片,忽然一抬頭,說:「媽媽,我能不能嫁給有錢人?」每當想到這些,媽媽就覺得婚姻很值得,人間也很值得。祝願你也能找到那個讓你覺得很值得的人。可能你現在對他的定義是「有錢」,將來可能是「很帥」,再將來還可能是「有才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遵循自己的內心,不被他人的眼光綁架。
  • 有多少孩子輸給了「兩臉派」性格?|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經常收到家長留言:我們家孩子就是「窩裡橫,外面慫,在家像條龍,出門像條蟲」。在家裡,看到什麼都是一句「都是我的」,出了門,自己的玩具被搶了都不敢要回。總是受人欺負,我也覺得非常焦慮!近年來,因為溺愛導致孩子用自己威脅家人的新聞屢見不鮮:5歲的孩子對媽媽說,你要敢生(二胎),我就敢死。11歲的孩子因為暑假作業和媽媽起爭執離家出走。15歲的孩子因為媽媽不讓其玩手機,便賭氣吞下12支溫度計的水銀。
  • 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 那就是發脾氣。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曾經的董事長是一位知名的企業家、教育家。這位已經年過七十歲的老太太現在已經退休養老,和已成為科學家的兒子定居美國。這次回國探親時,當地縣政府特意邀請老太太給當地數千名師生、家長進行一場免費的教育報告會。
  • 別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我試圖理解女兒的行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媽媽知道你不是不懂禮貌的孩子。」女兒抬起小腦袋,瞅了我一眼,沒有吱聲。「媽媽只要一個解釋,又不是要怪你。」女兒依然沉默。我嘆口氣道:「那你先想想。」直到吃完晚飯,女兒仍然沒有想和我說的意思,跑到電視機前看動畫片了。
  • 那些從小沒被逼過作業的孩子,後來怎樣了|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9月剛一開學,就有媽媽跟我傾訴她的煩惱: 她家二寶今年上一年級,可孩子被分到了一個新老師的班級,這個媽媽一直糾結: 新老師沒經驗怎麼辦? 我很理解這個媽媽的想法,太過競爭的大環境,讓父母們都希望孩子從小時候就走到「在上遊」的穩定路線。不出意外的話,孩子只要這樣一直走,就能有還算不錯的未來。 可一個孩子,若沒有被喚醒內在動力,光靠父母的「算計」,是很難完成自我超越,並一直走在上遊的。
  • 長大後膽小自卑的孩子,多半在這3種家庭|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前兩天就有一位14歲的少年,因為被媽媽打了幾巴掌,而選擇了跳樓,徹底離開了人世。事情的起因是孩子在學校裡打撲克,老師把他媽媽叫到學校批評教育,媽媽氣不過便在人群聚集的走廊上狠狠扇了他幾巴掌。有條評論這樣說:男孩被打後默默站了兩分鐘,不知道那個時間他在想到了什麼。也許是之前種種委屈,也許是曾經的隱忍心酸,也許是過往刺耳的辱罵.......而媽媽那記耳光,正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他徹底絕望,心如死灰,所以才毫不猶豫地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