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 我們怎麼寫書評

2021-02-19 李愛雲工作室

一周內居然三次被人問起如何寫書評,我想,第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公眾號的「好書共讀」欄目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二麼,大概是我給大家布置的書評作業惹的禍吧。我先是回答「愛咋寫就咋寫」。問的人顯然不滿意我的回答,甚至還有可能認為我是拿喬呢。今天下午答應了一位老師晚上就寫一篇小文,也算是不給自己退路了,只好坐下來認真寫。至於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完全憑各位看官的理解了。如果覺得有些道理,你就參考一下;若不是,請一笑而過。

對於許多人來說,閱讀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但寫作的習慣似乎不是那麼容易養成。可是,寫作的重要性卻越來越被提起。三年前有幸應邀出席一個國際論壇,被一位美國教授的一個問題驚到:你們認為21世紀年輕人最需要具備的能力是什麼?有回答「創造能力」「創新能力」「交往能力」「領導力」「外語能力」等的,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教授給出的答案是「表達能力」,並強調both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我回來後認真地思考消化,似是有點理解了教授的意思。無獨有偶,這幾天正在讀一本《如何進行思辨性寫作》,其中的一句話:「if students are to learn, they must write.」 又驚了我一下。寫作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言歸正傳。既然讀書,總有感悟。把感悟寫出來,把自己喜歡的片段記下來,或者自己不同意的觀點表達出來,又或者試著揣測作者的寫作意圖,都可以是一篇「讀書筆記」,或是「書評」。關鍵是要動手,要立刻行動起來!

專家學者們對寫書評的方法一定已經著書立說過了,大家去網上查閱一下便可了解很多。而我今天想要囉嗦一下的,是我自己平時寫書評的一些方法,或是我接觸到的對我印象深刻的做法,這樣說起來應該更有感覺吧。

這種寫書評的方法也是許多人喜歡用的,我的學生們通常是這一類。他們會先把書本內容概括總結一下,最後加一段自己個人感悟,即從中學到了什麼,便交給我當作業完成了。念及小朋友們讀完一部英文原版讀物不容易,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總結更是應該鼓勵,所以我也就笑納了。事後,我會提醒他們概括時要抓重點,比如這本書主要反映了哪些問題?歸納出三到四點,可以用觀點表達,也可以只用關鍵詞。再列舉書本裡的具體例子來佐證說明。觀點要鮮明,關鍵詞要準確,論據要充分。當然,論證的過程也要有邏輯、有條理。幾番下來,程度好的學生會努力做到,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令我倍感欣慰。

這一個範圍有點廣。因為一本書可以評價的東西實在太多,就看你從哪一個點切入了。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切入點不要太大,越小越好進入。比如,我們可以只評價人物,哪怕只評價其中一個你最喜歡或是最討厭的人物,寫出他的特徵,佐證你觀點的文字;或者評價作者的寫作風格,說出你的感覺,這同樣需要作者一本或幾本書的例子來證明你的評價是有道理的;又或者你想評價閱讀材料的內涵,內容與題目相配嗎?達成你讀此書的目的了嗎?為什麼有或者沒有?舉例說明。還有,情節的安排合理與否?你為什麼這麼認為?只要你願意,諸如此類的任何一個元素你都可以拿來評價。反正不認識作者,寫起來沒有任何壓力。再說了,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寫的跟別人想的不一樣又何妨?當然,我們不能惡意貶低作者,即使你的認識達不到作者的層次,又或者縱使你才高八鬥。

也就是說,你一邊讀書一邊把自己代入,想一想如果是我怎麼辦?若是方法類的書籍,自問一下我平時怎麼做的?讀了書有啥啟發?今後如何改進?比如我們暑假布置了大家讀《教學勇氣》一書,很多老師在書評時都能聯繫自己的教學實際,總結與反思,再描述自己的方向與計劃,也可以是不錯的書評。

我偶爾也會寫一些兩本或幾本書的比較,找找共同與異同,稍作分析,再表述成文,也算是很好的思維鍛鍊。巧的是我們這一輪的值日生匯報是book review (書評),咱們班的學霸小妹妹Jenny非常認真地比較了《霍比特人》和《哈利波特》裡面的Magic power (魔力)。相比於初二學生寫英文書評的稚嫩,這位小妹妹的值日匯報讓同學們大開眼界,全班同學不依不饒地讓我給她打滿分!第一次哦。因為我通常不贊同打滿分,藉口是留一點提升的空間。更巧的是,工作室吳鎣老師在同一天交給我的一篇書評裡也比較了兩本書:《教學勇氣》與《為學生賦能》。讀完我忍不住會心一笑😊

巴金先生說:我之所以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有感情。我,作為一個普通人,居然與巴金先生有了相同的感悟,甚幸!寫作的素材很多,若是你不知道如何入手,那就不妨從「書評」開始吧。

相關焦點

  • 書評要關注「寫什麼」和「怎麼寫」
    這需要我們對它們進行細緻區分,以提高文體辨識度。書評和讀後感都具有主觀性,但它們有很大的不同。書評的寫作思維是從「寫得怎樣」開始的,而讀後感是以「寫什麼」為起點的。書評作者的所思所想必須要回到所評之書上來,以印證或向讀者展示其感受的客觀性、可靠性。讀後感則是作者以書為由頭來表現自我的人生感悟。此時的書已成為「感」的跳板和媒介。借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作者「只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
  • 怎麼寫一篇書評(或曰讀書報告)?
    只不過這位英語老師堅持寫了近5年的好友圈,寫過兩、三百篇書評,她認為自己還是有一點點實際經驗可以說說的。要寫書評,先琢磨琢磨三個問題: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探討,我的目標是:簡明扼要,不引經據典,只說大白話。- 為什麼要寫書評?-很多孩子缺乏深度閱讀的能力。
  • 龔雲普 黃偉:書評要關注「寫什麼」和「怎麼寫」
    「怎麼寫」。?這需要我們對它們進行細緻區分,以提高文體辨識度。  書評和讀後感都具有主觀性,但它們有很大的不同。書評的寫作思維是從「寫得怎樣」開始的,而讀後感是以「寫什麼」為起點的。書評作者的所思所想必須要回到所評之書上來,以印證或向讀者展示其感受的客觀性、可靠性。讀後感則是作者以書為由頭來表現自我的人生感悟。此時的書已成為「感」的跳板和媒介。
  • 成一家之言
    比如我那時候寫的一篇《大話觀經》,其實它對於序分的很多文句展開得非常細,會告訴你這一句話為什麼這麼講?這句話後面,如何去思考韋提希和世尊是的用意和心態?這個就是讀完之後過了幾個月,回過頭再去看,有一天一下就突然明白了。突然明白什麼?就是我們看《觀經》,你一定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韋提希——她是我們凡夫的一個代表——她的心路歷程是怎麼走過來的?
  • 寫書評的5個基本步驟,看懂了,你就會明白書評該怎麼寫
    提到寫書評,許多人會聯想到讀後感,但書評和讀後感是有區別的。讀後感更多側重於自己讀完一本書以後的感想,沒有絕對化的寫作標準,容易有自嗨的感覺。書評是對於一本書的評論,重點在於書籍的評論部分。寫書評,我們可以將書中有用的乾貨提煉出來分享給有需要的人,也可以針對書中的某句話、某個觀點展開評述。重要的是,我們要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與書結合起來,寫出有價值的內容。
  • 如何寫書評
    我本來想搜搜關於寫書評的書,結果搜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我就正好梳理一下,自己做個總結,也可以幫助有寫書評需求的人。首先說為什麼要學習「寫書評」,讀書這個事質量的意義大於數量,你平時看書,看完了就忘了,跟沒看一樣。如果你每一本書都做了筆記,寫了書評,把書裡的知識變成了自己的,讀書效果就明顯了。
  • 書是看完了,可是書評怎麼寫?
    8月19日過完了,預讀書目布克萬的時間就過了2/3了,我掐指一算,發現大家看書的進度基本都能跟上。 有人的做法是天馬行空瞎掰(寫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寫的什麼),有人的做法是申請換一本書(已經被無情拒絕請勿再嘗試),有人的做法是拖拖拖拖等死線(逃不掉的拖也沒用啊)……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 如何寫書評?
    寫書評的目的是針對某本書發布自己的見解,說一說這本書是否有趣,同時也可以建議讀者是否有必要進一步閱讀。一、寫書評的5個步驟1、明確你的讀者假設讀者對這本書感興趣,但是並不是特別了解這本書或者這位作者。閱讀時候可以把書的優缺點列出來,為寫書評做準備。3、對書評的內如進行組織對將要寫作的書評列個提綱,根據提綱打草稿。
  • 如何寫書評:內容與技巧
    這一篇談一談具體如何寫書評,一篇書評通常包括哪些內容,有哪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寫出一篇更好的書評文章我寫這種方法類的文章通常都是乾巴巴的,雖然信息密度很高,但是並不利於讀者消化吸收。我努努力,爭取以後把方法論寫得更生動活潑一些,提升一下文章的可讀性。書評的內容一篇書評,可以寫的方面很多。首先,我們可以介紹作者、全書的主要內容、書籍的基本信息。其次,如果是實用類書籍,可以寫書中的案例、原理和方法論。
  • 一篇好的書評可以做出貢獻,讀了這麼多書,書評該怎麼寫?
    簡單來說要求我們掌握一本書的基本內容,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以書評的形式輸出輸入的知識。寫書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一、我們應該以書本身為主線,而不是作者自己遵循暢遊的思路。比如,這本書涉及婚姻,然後列舉了很多夫妻關係的例子,最後看了,你根本不知道這本書在說什麼。
  • 怎樣寫好一篇書評
    最近我看了下我在簡書上的文章,還算專注,98%以上寫的都是書評,未來的我還會繼續在這條路上努力下去。在簡書上寫作的大咖很多,比我寫書評寫得好的也大有人在,好的就多多向他們學習,在這裡,我只想說說我自己是怎樣寫好一篇書評的,同時也是對那天在簡書大學堂分享的微課做一下整理。
  • 第十八講:為什麼寫書評,如何寫?
    何謂書評?用權威的百科詞條來定義,即是「介紹書籍內容,並評論其得失之謂。」可見它的主要的功能在於描述與評價:書評向讀者提供書籍內容大致走向,並指出其中優劣所在。至於為什麼寫書評,就要從它的功用,也是書評存在的意義說起。徐召勳在《書評學概論》裡就列出了書評的四大功用,即提高圖書品質、促進學術發展與文藝創作、擴大發行量和指導讀者閱讀。不過大部分人現在寫書評已沒有如此高的境界,更多的是寫出自己的感性罷了,跟讀後感差不多。
  • 寫書評讓閱讀更專注
    比如歷史類的如學者張宏傑的《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2》、英國名相邱吉爾寫的《我的非洲之旅》,讓人看歷史有一個新的角度;勵志類的如李尚龍的《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劍聖喵大師的《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從中汲取一些正能量;小說類的如何常在的《謀局者》、純白的《十一倦》、三天兩覺的《販罪》,就象上一堂故事課。 現在讀起書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讀完之後寫篇書評,以做總結。
  • 如何寫書評⑤:虛構與非虛構寫作模板,5分鐘學會寫書評
    #寫作技巧#上一期,我們講了寫好書評的六大元素我還是要強調一下,我下面要講的兩種模板主要針對新媒體平臺,字數在兩千左右的書評,它只是一個參考,好書評本身是沒有套路也沒有字數限制的,所以,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大膽去寫,千萬不要被模板所局限了。
  • 方法|北大教授教你如何寫書評
    所發表的書評含蓋的方面不廣,大多數書評是一些對所評之書的概述和誇獎,沒有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一般也不受讀者重視,只受作者和出版社的重視,因為其中一些書評是作者或出版社編輯找人寫的。比如說在中國的唐史學界,我們擁有許多各方面的專家,但老一輩的甚至略微年輕一點的專家學者,受到「文革」大批判的影響,不願意寫書評,使得在國內找尋一個所評之書的最佳專家的做法,有時難以成功。因此,我們也約請一些在某一領域學有專長的中青年學者來撰寫書評,幾年的實踐證明,中青年學者不僅有實力寫,而且敢於寫,甚至一些博士生因為較長時間關注一個課題,他們所寫的同一專業領域裡的書評,很有力度,受到讀者的好評。
  • 收藏|小白如何寫出好書評?掌握這六要素,寫書評從此不再犯難
    今天的這篇文章是書評寫作變現專欄的第2篇,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用!02.學習書評寫作,很多人最常問我的一個問題就是:書評應該怎麼寫?有模版嗎?其實新媒體文也好,書評也好,只要你研究的範文足夠多,都能發現一點規律,總結出來就是它的寫作思路和基本結構,之後,無論它的形式再怎麼變,但基本內核還是固定的。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書評的寫作結構,理解了這一點也就掌握了書評寫作的基本要求。
  • 做到這3點,寫書評不再是難事兒
    如今回過頭想想,朋友所強調的輸出,不就是現在我們要講的寫書評嗎?通過參加富書社群舉辦的書評活動,我認為恰好滿足了以上要求,因為通過閱讀和寫書評我們可以輕鬆實現:①縮小了世界範圍;大千世界,而我們相距並不遙遠,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在書籍的海洋中徜徉。
  • 從零開始學習如何寫書評
    之前嘗試寫了幾篇只能被稱作讀後感的書評,感覺還沒有摸到門路。通過搜索關鍵詞,我在簡書、知乎、豆瓣等平臺找到了一些網友總結的寫書評的經驗方法深入學習。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一篇學習總結,文中觀點是從我個人角度出發收穫到的心得體會,不一定對每個人適用,但是希望對你也有所啟發。什麼是書評?
  • 陳蘇鎮:司馬遷「成一家之言」新解
    ,成一家之言。」可見,後世學者皆以司馬遷所言「一家」為史家。近代治史學史的學者更認為司馬遷「成一家之言」主要表現為創立紀傳體,史學稱「家」亦始於司馬遷[4]。 司馬遷和《史記》在史學領域的貢獻是不容質疑的,但司馬遷所謂「成一家之言」的本意似不在史學方面。
  • 如何理解司馬遷「成一家之言」?
    成一家之言,在現代人的語境是謙遜的說法了。但是在東周乃至於秦漢時代的語境卻是一句自信爆棚的自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