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誇孩子聰明?或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讓孩子失去努力動力

2020-07-31 小D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許多家長非常關注孩子的教育,對於孩子的引導可謂是非常上心,有些家長覺得相比於對孩子的&34;還是覺得對孩子多點誇獎,容易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朋友圈有一位家長經常曬出自己孩子獲獎的照片,每次孩子獲獎都會誇孩子:&34;&34;但是很容易發現這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沮喪,失去信心,遇到一些問題就變得笨手笨腳。

別老誇孩子聰明?或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讓孩子失去努力動力

我們不難發現,在日常生活當中一些被許多大人誇獎&34;等這樣詞語的孩子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突然變得笨手笨腳,起來了仿佛&34;是假的一樣。其實孩子並不是變笨了,而是孩子形成了固定思維,因為孩子本身長期被父母誇獎自己的天賦,而被忽視了自己努力的過程,所以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小心翼翼,害怕自己做的不好,失去家長&34;的評價。但是遇到挫折之後,沒有獲得相應的誇獎,會變得緊張起來,事事不順,發揮不出自己原本的水平。

其實多誇孩子聰明,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一種教育方法,有些時候誇獎孩子聰明確實能夠激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但是這樣長期下去,盲目的誇獎孩子聰明,並不等於正確的引導孩子,很容易形成孩子的固定思維,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避免盲目使用誇獎性的語言去鼓勵孩子。

別老誇孩子聰明?作為家長要知道或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經過數十年研究之後,在《終身成長》指出人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那麼什麼是固定思維呢?其實固定思維就是成長性思維的反面,固定思維很容易導致人們在長期的活動當中所積累的經驗,固定住自己的行動以及思想,形成一個比較穩定不容易改變的思維路線。

別老誇孩子聰明?或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讓孩子失去努力動力

擁有固定思維的孩子會很容易覺得自己所獲得的成就是自己的智力以及天賦所得到的,而且會很容易覺得自己自身的智力以及天賦水平很難改變,所以自身的成就也會很難獲得較大的進步,但是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覺得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突破自我,不受自己的智力以及天賦水平的限制。所以擁有固定型思維的孩子會很容易固步自封,容易原地踏步,難以突破自我。

而導致孩子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的原因,大多數都是來源於家長的引導。當我們一直誇獎孩子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來源於孩子的天賦,而忽略了孩子在這個事情上所花費的努力以及時間和精力,會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是通過聰明才智所取得的成就,導致孩子看不見自己,在做這件事情當中做的好的地方,以及做的不好的地方,也看不到自己的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別老誇孩子聰明?或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讓孩子失去努力動力

孩子對於自身的能力,其實並沒有具體並且客觀的判斷意識只能通過家長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假如作為家長的我們盲目對孩子的天賦進行誇獎的時候,孩子只會看到自己成功的,那一方面是由於自己很聰明的原因所造成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要避免我們的盲目性誇獎,導致孩子做某一件事情會原地踏步,採取正確科學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客觀的意識到自己自身的能力以及水平,突破自我,激發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取得真正的進步。

作為家長利用以下技巧改變引導模式,避免讓孩子失去努力動力

1、誇孩子的時候要具體

很多時候我們在誇獎孩子的過程當中,總是敷衍的對孩子說 :&34;&34;&34;其實這種泛泛而唐的誇獎,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以為自己的努力是自己的天賦所造成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在誇獎孩子的過程當中避免將這些天賦一樣的詞語,將他們具體化,這樣誇獎孩子可以讓孩子實際的看到自己努力的實際在哪裡,通過在這些誇獎當中查漏補缺自己不足的地方,自我進步。

別老誇孩子聰明?或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讓孩子失去努力動力

比如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要敷衍了事,只是簡單的誇孩子,寫作業寫得快,我們應該誇獎的時候具體化:&34;&34;

2、誇孩子的自身進步

有些孩子容易形成固定思維,會很容易導致孩子遇到挫折之後不知道該怎麼辦,固步自封,認為自己沒有辦法再繼續走下去了,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這塊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結合孩子的自身進步來誇獎孩子,仔細觀察孩子的發展狀況,對比之前的努力誇獎孩子進步的方向,讓孩子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是有所收穫有所進步的,只要再努力也會有進步的空間,甚至會達到突破自我的境界,激發孩子的潛力超越自我。

別老誇孩子聰明?或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讓孩子失去努力動力

當我們發現孩子可以獨立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不需要其他人的陪同下完成時我們可以誇獎孩子的進步的地方,而不是盲目的誇獎孩子很聰明等等這樣的語句:&34;比如說孩子考出一個成績之後,我們可以誇獎一下孩子的進步,告訴孩子說:&34;

3、誇獎孩子不盲目對比

很多家長在引導孩子的時候,很容易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比如說當表揚孩子的時候,很容易跟一些表現比較差的小夥伴進行對比帶孩子,遇到挫折失敗之後會將孩子跟一些比較好的同學進行對比,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遇到任何問題,很容易產生驕傲自大或容易沮喪的心理,作為家長在誇獎孩子的時候,不要盲目的與別的孩子進行對比,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跟自己進行對比,才能突破自己,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就感,才能夠不斷的成長。

別老誇孩子聰明?或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讓孩子失去努力動力

我們在誇獎孩子的過程當中,首先要仔細觀察孩子,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所付出的努力是什麼?不要通過別人的孩子進行對比,要肯定孩子自身未知付出等時間以及精力,比如可以這樣說:&34;&34;

我是小D媽媽,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家長誇「你真聰明」,和誇「你真努力」,孩子的區別一目了然
    1、孩子積極思考從拼圖實驗中我們可以得知,被誇"努力"的孩子會建立起"成長型思維",在面對更大的挑戰時,他們有勇氣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當挑戰失敗了,他們也會積極思考、檢查錯誤。
  • 你還誇孩子聰明?錯了!培養成長型思維,才是送給孩子最好禮物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成材,為了孩子,我們願意付出所有。沒有人會害自己的孩子,破壞他們學習的動力。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我們認為有幫助的鼓勵和安慰的技巧,經常傳遞了錯誤的信息,讓孩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但長期來說,卻留下了隱患,改變了孩子的思維方式,讓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有這麼嚴重嗎?我們先說說《終身成長》這本書吧。它裡面講了兩種思維模式,分別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思維模式。這本書坐鎮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10年,累計印量180萬冊。它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總結數十年研究成果的經典作品。
  • 別總是誇孩子「你真棒!」聰明的家長都這樣誇孩子
    比起「你真聰明」這樣的誇獎,用「新意」來誇獎孩子的新發現、新研究,更能刺激他們的發揮創意的動力。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2.誇努力不誇聰明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會採取迴避,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 別只會對孩子說「你真聰明」、「你真棒」,15句話讓你花式誇孩子
    我發現很多家長在誇孩子時,大多只會說「你真聰明」、「你真棒」這兩句單調的話。不得不為家長的詞彙量捉急。並且心理學家不建議我們對孩子說「你真聰明」、「你真棒」,建議我們多誇誇孩子的努力,多誇過程,而不是結果。
  • 不要總誇孩子聰明,親戚朋友再這樣誇孩子,我就要生氣了!
    —— 「真聰明啊!」「你真棒!」從小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後來畢業的時候,不論是深造還是就業,努力的孩子總是「幸運」很多;而那些「躺在聰明上的」孩子,卻失去了人生最好的開頭。但小時候老被誇聰明的小孩,當他第一次感受到競爭、發現自己不再那麼出挑的時候,往往更容易陷入茫然境地或者自我否定。史丹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來對比「表揚」和「鼓勵」的區別。
  • 一味誇聰明可能造成孩子抗挫折力下降
    第一屆一丹獎頒給了成長型思維和僵固型思維的提出者一史丹福大學的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教授。成長型思維和僵固型思維到底是什麼,能夠讓德韋克教授獲此殊榮呢?這得先從她的一個著名實驗講起。這些學生完成後,有一部分學生被誇獎聰明:「哇,你做對了8道題,太聰明了!」而另一部分學生被誇獎努力:「哇,你做對了8道題,你—定很努力!」結果,在接下來的測驗裡,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很多都不願意選擇更難的題目,哪怕那些題目能讓他們學到新知識。「當研究者安排了一些很難的題目,所有孩子都表現得不好的時候,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對解難題失去興趣,表現直線下降。
  • 請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誇孩子就該用這3招,娃越誇越聰明
    ,誇孩子聰明。之前在自己的保護下,孩子不會遇到問題,自然沒有問題,但現在去了幼兒園,沒有人會無條件的讓著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已經形成了我最棒的固有思維,因此才會有這樣的表現。誇過程而不是結果心理學家做過這麼一個實驗,找來一些孩子,一部分孩子一直誇他們「你真聰明」,而另一部分則誇「你真努力」。
  • 別再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試試這8個字,娃越誇越聰明
    但斯坦福的一位教授則是指出,別再誇孩子"你真棒",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只是一開始有積極作用,等到孩子長大卻會成為束縛,讓孩子變得不敢輕易地冒險或面對失敗,而誇獎「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的孩子,比「你真棒」的孩子,更能夠堅持下去。
  • 別再誇孩子「你真棒」,斯坦福教授:試試這8個字,娃越誇越聰明
    但斯坦福的一位教授則是指出,別再誇孩子"你真棒",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只是一開始有積極作用,等到孩子長大卻會成為束縛,讓孩子變得不敢輕易地冒險或面對失敗,而誇獎「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的孩子,比「你真棒」的孩子,更能夠堅持下去。別再對孩子說"你真棒"為何不能對孩子說"你真棒"?
  • 別再誇孩子漂亮了,這可能會毀了他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 Dweck)說,有些孩子在過多的誇獎中形成了「刻板的(固定的)思維模式」。德韋克解釋:「有這種刻板思維模式的學生相信,他們的智力和天分是一種固定的性格特徵。那麼這些孩子就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保持聰明,讓自己不要做出什麼愚蠢荒唐的事。」思維僵化的孩子通常害怕冒險或嘗試新事物,因為他們害怕看起來「愚蠢」並失去其特殊才能的地位。
  • 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90%的父母都誇錯了
    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寶寶好聰明」的話,除了會讓孩子感到敷衍,還會使孩子產生迷之自信,認為自己具有先天優勢,有超越普通人的智商和能力,獲得的成功源於天資聰穎,反而會漸漸喪失努力的動力。
  • 正確的誇讚可以改變孩子的思維方式,具體應該怎麼誇?
    他們發現被稱讚「很聰明」的孩子在解題過程中更關心自己相對於他人的表現,而被稱讚「很努力」的孩子則更關心學習的過程。德韋克通過實驗得出結論,被誇聰明的孩子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維」,而被誇努力的孩子則具有「成長型思維」。兩者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
  • 「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千萬別再對孩子說這句話了
    想一想,類似的話我們還真聽過不少:「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心思沒用在學習上」;「孩子腦子非常靈,要是再努力一點,考個好大學肯定沒問題……」雖然被批評了,但是與批評相比,「聰明」這個詞,還是會讓人有些沾沾自喜。因為,它更像是高級別的讚揚,讓人有一種優越感。
  • 這樣誇孩子可能會把孩子誇毀
    >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誇努力不誇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被誇聰明的孩子他們會覺得一個人的素質和智力是一成不變的,就會害怕失敗和挑戰。容易形成固定思維模式。
  • 你還在誇孩子聰明嗎?錯了
    很多父母認為鼓勵孩子就是誇他聰明!錯了!心理專家通過10年跟蹤調查發現,當父母誇孩子聰明的時候,孩子認為自己具備聰明的天賦,不需要努力。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敢接受挑戰,因為他們害怕挑戰失敗會奪走「聰明」的標籤。當父母誇讚孩子努力時,孩子認為自己的成功來源於努力。這樣孩子更願意接受挑戰。即便失敗了,他們認為這是成功道路上非常正常的事情,進而會繼續努力。
  • 別老是「你真棒」,這套誇孩子的「萬能公式」,教你誇出好孩子
    誇孩子的錯誤方式三:總誇孩子的先天技能「寶寶你真聰明」、「寶寶你長得真漂亮」,這樣的誇讚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自負和攀比,孩子會把自己先天擁有的東西當做驕傲炫耀的資本,而去忽視努力的意義。家長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光有先天技能,並不是代表將來能夠擁有更好的人生,反而容易讓孩子變得懶惰高傲。
  • 誇孩子「你真棒」原來是「毒藥」,害得孩子輸不起,4招正確誇娃
    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固定思維,認為能力是天生的,他們為自己擁有的「天賦這樣的孩子在遇到困難後就會下意識通過「天賦」解決問題,「天賦」解決不了,他們就歸咎於「自己不夠聰明」,進而放棄努力,或是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這些誇讚對孩子來說無異於最猛烈的毒藥,增加了孩子的信心,卻扼斷了孩子努力的翅膀,不如不誇。
  • 聚會上孩子頻繁被誇「聰明」「漂亮」,我卻想拍桌子翻臉…
    孩子聽到誇獎後,當下也會更努力地表現。因此,「你真聰明」估計是家長們說得最多的誇讚詞了。但卻有研究表明,這種表揚方式並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那到底要怎麼誇孩子呢?為什麼不能說「你真聰明」呢?1誇先天優勢還是後天努力?
  • 誇孩子別再說「你真棒」,李玫瑾:熟記這幾句話,孩子長大有出息
    有種誇獎,會徹底摧毀孩子的未來,很多家長都在犯這個錯,卻遲遲沒有意識到。 我們只要在有孩子的地方就會聽見有家長在誇孩子:「寶寶你真棒、你太聰明了,你真厲害……!」這些口頭禪。但你知道麼?這樣的誇獎可能影響孩子的思維,會讓孩子變成「玻璃心」。
  • 這樣誇孩子,孩子的進度才會越來越大,家長別誇錯了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說:讚美孩子的天賦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會慢性地扼殺他的成長型思維!1、誇獎一定要明確具體當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進步時,誇獎一定要明確、具體。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誇獎他,這樣才能讓誇獎成為動力!比如:孩子幫忙做家務,這個時候「寶貝今天有幫媽媽擦地,已經可以做媽媽的小幫手了,以後一定可以幫到更多的人」類似的誇獎為誇獎的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