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鄙視鏈」都這麼細了,不是生活縮影說不過去啊 | 好奇心研究...

2020-12-11 好奇心日報

從人類有了優越感這種情緒開始,鄙視鏈就已經貫穿了我們的生活。為了發現我們的生活裡,是否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細節也受制於這種微妙的社會現象,周一我所在微信公眾號和知乎上發起了一項名為「最近,你都發現了哪些「當代鄙視鏈」」的徵集,得到了大家的熱烈反饋。

根據讀者朋友們獨立思考當代生活的結果,我們發現鄙視鏈的來源可能是外形、財力、學歷這些所謂的「硬指標」,也可能是口味、愛好、風格等不太好量化的部分,後者更能體現這個時代我們認為什麼是酷的,在本次調查中,它包括「和潮流保持一點距離」「尊重原創」等等。

鄙視鏈最密集的領域,同時也是當代生活中最日常、最容易與他人產生比較的波段。在開始展示之前,我們嚴正申明:你完全可以創造自己的鄙視鏈,請勿因為他人的連結順序大動肝火併將他人納入你的鄙視鏈。謝謝!

關於「當代鄙視鏈」,讀者投稿最多的是:

論咖啡精的自我修養

@蘑菇。:喝手衝的>喝美式的>喝奶咖的>喝掛耳的>喝速溶的

@浮笙姑娘 Ophelia:星巴剋星冰樂鄙視全家星冰樂,全家星冰樂鄙視北冰洋,鄙視光明大磚塊。喜茶鄙視一點點,一點點鄙視 coco,喝無糖的鄙視微糖的,微糖的鄙視半糖和全糖的。

@Mr.Bonbon:喝咖啡:獨立館子>Costa>麥咖啡>便利店>星巴克>雀巢

@大道經帷:喝茶的-喝咖啡的-喝可樂的-喝冰紅茶的-喝礦泉水的-喝白開水的-泡枸杞的

健身房裡的鄙視江湖,並不是一條鏈或者一個環能形容的

@Jiaming.Shao:自己練成私教水平>工作室私教>健身房私教>網紅團課>健身房有氧>運動app

@剖:舉鐵的鄙視跑步機的 跑步機鄙視跳操的 跳操的鄙視遊泳的 遊泳的不跟舉鐵 跑步 跳操的玩兒

@念雪:健身房的鄙視跑步的,跑步的鄙視光節食不運動的,節食的鄙視不減肥的……

@好奇心辭典:健身房裡的鄙視江湖,並不是一條鏈或者一個環能形容的,舉鐵的重量派看不上小道具練操撅屁股派,跑步機哼哧派看不上臥推拗二頭照鏡子派,韌帶瑜伽派看不上全身紋青筋的咆哮拉力派,CrossFit 派看不上傻跑聽歌掉耳機派,而鄙視頂端和底端都是只出現一兩次就從此退出健身房圈的逍遙派。

食堂二樓吃飯是講究,一樓吃飯是將就

@大暈:紅湯鍋看不起鴛鴦鍋 鴛鴦鍋看不起清湯鍋

@林途:在食堂雞公煲窗口等飯人群中存在著——基礎雞公煲<加方便麵的雞公煲<加大白菜和方便麵的雞公煲<加兩份雞的至尊雞公煲

@aware:食堂二樓吃飯是講究 一樓吃飯是將就

@衡三:在我們學校大概是 吃外賣>吃教師飯堂>吃學生飯堂的自選>吃學生飯堂的六塊八套餐>吃泡麵加火腿>吃兩塊五的包裝泡麵

@小雞農:12點午飯時間到了:還在認真工作的超過了飯點半個小時>到點準時吃飯的>11點半就不見人的

@TKO:網上看過一個,出處忘了,吃保定圓驢火的看不起吃河間長驢火的,吃二姐滷煮的看不起吃北新橋滷煮的,吃沙拉的看不起所有人

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領域

@許葉:夏天對付蚊子:用six god<上手拍(血腥)<一口氣吹走…或者燻走<罵走<哄走<佛系忍

@Jen:生物實驗室:做小鼠的瞧不起做雞胚的 做雞胚的瞧不起做斑馬魚的 做斑馬魚的瞧不起做擬南芥的

三位同學都提到了北京地鐵四號線:

@呆毛浮綠水:北京地鐵四號線鄙視鏈:北京大學東門站(北大)>人民大學站(人大)>魏公村站(北理)>國家圖書館站(民族大學)

@我媽說我冷:北京地鐵4號線…國家圖書館站之後誰先下車誰就輸了…(中央黨校:誰不服?)

@張哲銘:北京地鐵四號線 凡是看著學生模樣的人 從魏公村到人民大學再到北京大學東門最後圓明園 誰先下車誰就輸了

還有兩位讀者發了同一張圖:

@Stein_ 和 @陳蕾蕾Alyssa:學科鄙視鏈

站定頂端的,等於蓋戳「品位 ok」

關於如何使用各類app:

@森寧:視頻播放器:Netflix>YouTube>B站>優酷土豆

@Triennium:社交軟體:fb/ins/Twitter>知乎豆瓣lofter>微博抖音>快手

@我老婆是撕家:搜尋引擎鄙視鏈 Google>bing>baidu

@Momolog:用 spotify 的覺得蝦米網易雲之爭很幼稚;用 netflix 的對看搜狐美劇的表示不解;用 vsco 和 facetune 的覺得美圖秀秀超 over。

又或者如何追偶像綜藝:

@劉二胖:看土偶的和看鄉創的互相鄙視,然後又被看原版101的鄙視

@軒:看這就是街舞>看熱血街舞團>看偶像練習生>看創造101

這些鏈條上的第一名們,無一例外都擁有幾個特點:原創(政治正確基準線),公認的高品質,以及高準入門檻(需要花時間找資源/科學上網/綁定信用卡/付費等等),這些元素組成了我們的品位,而「品位」常常是鄙視鏈的核心。

「高冷」「高級感」「距離感」是共同的追求

以朋友圈為例,「不發朋友圈」和「僅三天可見」黨都佔了上風:

@許葉:如何給新的微信好友造成本人神秘冷漠逼格高的錯覺:朋友圈三天可見>半年可見>全部可見

@YYY:朋友圈鄙視鏈,不發,發一張圖,發六張圖,發九張圖

@Yo Della.:

再看減肥界,「不吃」或「少吃」則顯得比較高級:

@一隻嬋:來吧,減肥圈鄙視鏈。生酮飲食(低碳低蛋白高脂)>杜坎飲食(低碳低脂高蛋白)>傳統減肥(高碳水低蛋白低脂肪)>傳統飲食(啥都吃)

@kirin:不啊!應該是不吃>吃草>吃水果>吃飯

@遊悠:辟穀不吃>精緻養生>健身健康>素食主義>無辣不歡>清淡一點>胖就是錯>傻才不吃:)

隨著生活方式的不斷演進,人們並不希望顯得自己因為表現得過分積極而被人誤以為「討好」「落後」或者「匱乏」。而總是更偏好帶有「距離感」、顯得「雲淡風輕,無欲無求」的社交形象,這樣會顯得「不費力贏很大」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還看到了一些朋友們提出了不同意見。例如,

關於女性議題:

@曹小細:關於鄙視鏈,我一直有件很不確定的:雖然大部分人(或者說傳統觀念)都認定是 結婚有小孩的女性>結婚沒小孩的女性>有男朋友的女性>單身年輕女性>所謂「大齡剩女」。但是處於這個鏈條當中的人真的是這樣覺得嗎?我真的不覺得結婚的女性就有權利鄙視單身的同齡女子。

@rosie:還有就是女性群體內部的歧視。綠茶婊 白蓮花 各種各樣貼在女性身上的標籤很多,從這些討論可以看出來女性內部的分裂。具體的鄙視鏈不太好說 感覺都有點複雜 沒有簡單的說誰在金字塔頂端 有的話應該是看起來道德感最高的群體吧。

關於鄙視鏈為何存在:

@曾佁然:不知道這種動不動就有鄙視鏈出現的壞習慣是大家生來就有的還是後天的?

@Why So Serious?:英文名字也有鄙視鏈 然而明明英語母語國家的人 除了第一種 叫啥的都有 tom peter 這種也是滿大街跑 跟我們的王剛 李強一樣 不知道有啥好鄙視的

這也是「鄙視鏈」的另一個有趣之處,它更像是觀點和事實的共同產物,既可以解釋為偏好和多樣化的體現,也可以被看作是成見、偏見和排他的結果。加入它們、佔據更高的位置固然是可行的,解構它們、拒絕被定義也是一種方法。用博主@闌夕 的話說,「任何被鄙夷的人,也都擁有堅持被鄙夷、以及反擊鄙夷者存在「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的權利。」

題圖、插圖來自:Giphy

相關焦點

  • 「成都興趣班鄙視鏈」出爐,千萬級的管風琴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那就是成都一套套學區房一輛輛行走的悍馬保時捷」我安慰她:「現在學費還是有點貴哈」我姐白了我一眼:「不止學費,你去了解「興趣班鄙視鏈」,會大開眼界。」我反問:「不就是外語鋼琴這些,不是還好嗎?」3條分支▽①成都樂器類興趣班鄙視鏈②成都運動類興趣班鄙視鏈③成都智力類興趣班鄙視鏈
  • 電子工程師也有「鄙視鏈」!軟體硬體無一倖免!
    在軟體工程師(中國叫做「程式設計師」或「碼農」)的圈子裡,文人相輕的現象可是非常嚴重的,在程序設計的各個領域裡都有著錯綜複雜的「鄙視鏈」。從程序語言、編輯器、平臺到 { 是寫在 if 的同一行還是下一行,不同陣營的人都習慣鄙視來鄙視去。而其中「你用什麼程序語言?」更是大家最熱衷的一條鄙視鏈,所以對於剛踏入程序設計領域的初學者來說,萬一程序語言選得不好,可是會一開始就落入鄙視鏈的底層啊。
  • 英美留學圈·「鄙視鏈」大盤點丨夢校→「技校」是什麼體驗【SGI教育】
    在留學圈有這樣一條「鄙視鏈」,亦稱「時尚鄙視鏈」👇U.S. East Coast (NYC > Boston / Chicago > Philadelphia > Others) > California > Elsewhere in U.S.
  • 出來混,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鄙視鏈
    聽歌鄙視鏈當代年輕人除了看劇可能最喜歡的娛樂項目就是聽歌了,大多數人都是耳機不離身,走路的時候就是「耳機一帶,誰都不愛」的cool guy。聽歌鄙視鏈的邏輯:先鼻祖後當代,先古典後流行,網絡歌曲多半就是鬧著玩的。 聽歌APP鄙視鏈聊完聽歌就來聊聊聽歌平臺的事情,各個音樂平臺都是有各自的特點。
  • 留學生鄙視鏈大全
    坊間早有傳聞……「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韓劇的,看日韓劇的鄙視看港臺劇的,看港臺劇的鄙視看國產劇的……疫情前是步數高的鄙視步數低的,疫情期步數低的可能已經拉黑步數高的了」由此觀之,生活中的鄙視鏈無處不在
  • 2019 年的兒童社交:靠兒童手錶「上線」,小學生之間竟存鄙視鏈
    2019 年的兒童社交:靠兒童手錶「上線」,小學生之間竟存鄙視鏈 本文來自公眾號騰訊創業(D:qqchuangye),作者李靜思,愛範兒經授權發布
  • 《網際網路青年鄙視鏈圖鑑》
    世上本來沒有鄙視鏈的,沒有安全感的人多了,也便有了鄙視鏈。當代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鄙視鏈,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只要你一旦在意,就會落到鄙視鏈的某一環節當中。也不怪你,大家都在鄙視鏈中尋找著歸屬感和定位,然後建立起自己的不安和安全感。
  • 別被藝體「鄙視鏈」給「忽悠」了,讓孩子懂得努力比什麼都重要
    畢竟馬術這麼高大上的東西,在生活中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中看不中用。作為歐洲第一貴族運動,馬術對國人而言還比較新奇,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才在國內推廣發展。、桌球遊泳跑步也就是說,馬術是處在「鄙視鏈」最高端,跑步處在「鄙視鏈」最末端。
  • 階層焦慮:誰在信仰「鄙視鏈」?
    如果你對茶略有了解,會知道這條鄙視鏈還能更垂直,喝單株古樹純料的瞧不起喝小產區的瞧不起喝拼配茶的,但處於鄙視鏈底端的拼配茶也能反擊,瞧不起喝純料茶的裝腔作勢,因為老茶廠出身的人都明白拼配才能顯優隱次。另一條鄙視鏈是,自從有了社交媒體的營銷,經常有品牌找相關領域的大V植入或者站臺。雖然我不是KOL,工作也沒涉及這家公司,攻擊我的網友還是認為,我不但喝了喜茶,還因為跟喜茶搭上關係沾沾自喜。
  • 醬香酒的「鄙視鏈」,你猜最底端是誰?
    不必說喝威士忌的,看不起喝紅酒的;也不必說喝紅酒的,看不起喝白酒的;更不必說喝白酒的,看不起喝啤酒的、喝黃酒的……這,不是我想說的白酒圈鄙視鏈!幾種白酒擺在一起,有人總要讓你分個高低。但聽了你的回答,卻又極不滿意,眼神裡全是「你啊,不懂酒」的憐憫。
  • 奶茶店,一個樂於製造新詞的當代倉頡 | 好奇心辭典
    「好奇心辭典」是好奇心研究所的新欄目,每周我們都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一些生活中的新老概念,助力於你我從容理解當代社會。如果要說我們的目標,可能是和福樓拜的《庸見詞典》一樣溫柔地嘲笑當代生活中的種種成見、偏見、定論。做一份「重新定義了重新定義」的當代生活辭典。
  • 興趣班也有「鄙視鏈」,稍不留神就排在最底層,家長別花錢坑娃了
    但是,小女孩兒每天看起來都不開心,有時候讓她秀一下自己所學的內容,不是扭扭捏捏,就是表現得一塌糊塗,讓閨蜜很頭疼,經常抱怨說:「我花這麼大心思、那麼多錢給女兒報興趣班,結果孩子不喜歡,我也很累。」就比如我閨蜜家女兒吧,學了這麼多,其實像繪畫、遊泳課都學早了,孩子只是有好奇心,但還不知道什麼是興趣,所以每周按部就班去上課,只會越學越牴觸。如果是四五歲才開始學,之前可以做簡單的啟蒙,激起孩子的興趣之後再學效果會更好。下面,我們要弄清楚興趣班的兩個「鄙視鏈」,免得花了錢還坑了孩子。
  • 中文系鄙視鏈
    專業鄙視鏈 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文科生裡,法律系看不起外文系,外文系看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看不起哲學系,哲學系又看不起藝術生,藝術生裡面,搞音樂美術的又看不起體育生。
  • 英倫搖滾樂隊是如何站在鄙視鏈頂端的?
    當我們談論音樂時,儘管我們都不提倡所謂的「鄙視鏈」,但總有幾支英國樂隊,毫無疑問地站在「頂端」。英國音樂, 深深地影響著世界。隨著《樂隊的夏天》的熱播,許多國內樂隊進入了主流視野。作為聽眾的我們,也常常能從一些國內樂隊的音樂中聽出英倫樂隊的影子。
  • 活在留學鄙視鏈的底層是怎樣的體驗?
    ,鄙視北美和歐洲其他國家的都是村炮兒;等歐美圈撕得差不多了,再合起夥來鄙視土澳。我的哲學大師碩士學歷為什麼Mphil才是留學鄙視鏈的最底層?我們這招的是醫生啊……」「哲學碩士?你不是學中文的嗎?」「呃,商科怎麼發的是哲學文憑啊?」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誰鄙視誰?誰又被誰鄙視?這一切都不是固定的。說不準,什麼時候,被鄙視的哪個環節就堂而皇之地向原本「上級」翻白眼;也說不準,什麼時候,鄙視鏈就頭尾相連,成為一個沒有答案的無限巡迴了。所以,不管是體現個性,找尋歸屬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視,即便是再兇猛的鄙視,都不能贏得個性與安全感。
  • 解開「培訓班鄙視鏈」先解父母心結
    評論員觀察據媒體報導,最近,一份「教育培訓班鄙視鏈」的名單在網上熱傳。馬術班、豎琴班、西洋棋班等相對冷門的課程,處於「鄙視鏈」的頂端,而常見的桌球班、鋼琴班、書法班則被認為是「俗氣」的低層次課程。前陣子火爆的《三十而已》中,女主角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就引發網友熱議。
  • 當代孩子興趣班「鄙視鏈」,英語圍棋排倒數,中產家庭都學馬術
    北京孩子周末一天的生活在一部叫做《起跑線》的紀錄片中,記錄了一位叫湯笑嫣的女孩子,她周末一天的生活,周末從早上7點起床,慌張的刷牙洗臉吃飯,然後趕著去上尤克裡裡課,上完尤克裡裡,女孩還趕著去上聲樂課、舞蹈課、西班牙語課,4個興趣班相離有一段距離,遇上堵車連午飯都吃不上。
  • 美國大學存在的」鄙視鏈「,你被鄙視了嗎?
    迫不及待想去美國和同學們過吃喝玩樂熬夜趕due的大學生活??別光看到光鮮的一面,在國外的圈子裡也有著「黑暗面」,下滑看看吧。地區鄙視鏈U.S.HYPSM不鄙視任何人,頭戴主角光環,發光發熱。來美帝時長鄙視鏈美初美高的看不上美本的,美本的看不上國內本科master過來的。所以,美高的喜歡跟美高的玩,國內高中的喜歡跟國內高中的玩。上了一年國內高中轉學去美高的富二代學霸,跟誰都玩。
  • 穿上過萬的羽絨服,也不等於站在鄙視鏈頂端
    如今的羽絨服,保暖只是其次,用它像鞋子,包包那樣「彰顯身份」才是第一要義,由此還在街頭衍生出一條神奇的羽絨服鄙視鏈。張華穿著一萬塊的大鵝,李萍穿著有錢也難買到的北面聯名款,而我穿著 399 包郵的雪中飛,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