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廚師為什麼不用醬油做菜?對他們來說,醬油原來是這個地位

2020-12-22 舌尖上的安全

中國人的廚房裡,一定少不了醬油這味調味料。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醬油調色調味,在中餐裡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閩南地區,醬油水烹海鮮是閩南傳統菜餚,新鮮的海鮮用醬油調味,醬油雖鹹,但海鮮容易出湯,鮮美的湯汁和醬油混合在一起,不用下鹽下味精,自然鮮美無比。

醬油水魚

在中國廚師眼裡,醬油是不可缺少的調味,是廚房裡的好夥伴,是各種菜餚色彩和味道的締造者。但對於西餐廚師來說,使用醬油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事實上,當我們觀察西餐的時候就會發現,西方菜餚中幾乎沒有用醬油來調味上色的菜品,為什麼醬油那麼好用,西餐廚師卻不用醬油來做菜呢?

西餐廚師
西餐廚師

原來,在西餐廚師看來,醬油是一種非常陌生的調味料。並非西餐廚師嫌棄醬油,或是認為醬油的地位太低,品位不夠,而是在西方,人們對醬油的認識少得可憐。那些會用醬油來烹飪食物的廚師,基本上都曾經來過亞洲學習烹飪技巧,並且從亞洲帶回他們需要的醬油。

醬油

醬油的原料是大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黃豆。黃豆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可以直接食用。但直接食用黃豆容易造成胃脹氣,這對腸胃較弱的朋友很不友好,中國人便想方設法將黃豆做成豆腐、豆漿、豆乾、大醬、醬油等豆製品。經過加工處理後獲得豆製品,不僅繼承了黃豆的高營養,還解決了容易胃脹氣的缺點。

黃豆

日本人同樣喜歡黃豆,在日本,黃豆的用途無外乎三種,第一是做成醬油,第二是做成味增,第三是做成納豆。這些黃豆製品都經過「發酵」,發酵後的黃豆不僅營養價值提高,而且有一種發酵過的氣味。所以日本人的日常飲食中,離不開這三種食材,特別是味增做成的味增湯。

味增湯

那麼西方國家沒有接觸過黃豆嗎?雖然並不能絕對的說,西方人沒有接觸過黃豆,但只要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個黃豆產出國就知道,中國、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沒一個在歐洲。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這三個國家還是在19世紀的時候,從中國引進黃豆回去種植,這才在黃豆產出國中排上名號。

西餐

西方人對黃豆的印象,僅僅停留在黃豆可以食用上。雖然西方人知道豆腐是黃豆做的,但是別忘了,豆腐是中國的特產,西方人也很少吃豆腐。就連流傳面積這麼廣的豆腐都很少出現在西方餐桌上,更不要說用黃豆釀製的醬油,對西方廚師來說,這是屬於東方的獨特調味品,在西餐的菜譜中,很難出現醬油。

西餐廚師
紅酒入菜

那麼對西餐廚師來說,用來上色和調味的調味品是什麼呢?答案是紅酒。用葡萄釀成的紅酒,是西方廚師最經常用到的調料。紅酒能夠呈現不同的顏色,粉紅色、桃紅色、大紅色、紫紅色等,紅酒的氣味濃烈馥鬱,在給食材上色的同時,也能帶來別樣的風味。不用擔心酒精的問題,在高溫作用下,酒精會揮發,留下的是紅酒的氣味和顏色。

紅酒入菜

所以說,西餐廚師之所以不用醬油來做菜,其實是因為他們對醬油的認識比較少,不能很好掌握醬油的精髓。而中餐廚師在烹飪的時候,也很少用到紅酒來調味上色,在很多人的廚房裡根本不會出現紅酒,只有可能出現料酒、黃酒、白酒,作用是給肉類或海鮮去腥,沒有上色作用。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主席專屬廚師程汝明:紅燒肉不放醬油,每頓飯吃完菜單都要銷毀
    一提起程汝明這個名字,小編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非常陌生。程汝明是一位廚師,並且還是我國國寶級的一位大廚,就連毛主席吃了程汝明做的飯菜,都是讚賞有加。當年毛主席為了每天都能吃到程汝明做的飯菜,甚至把身邊的其他廚師都給辭退了,讓程汝明來做自己的專屬廚師。但是給毛主席做飯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在吃完這頓飯之後,菜單一定要銷毀,至於到底是為什麼,小編接下來會繼續講,不會在開始之前,咱們還是先來看看這位從農民到國寶級大廚的程汝明,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 為什麼外國廚師嫌棄中國醬油喜歡日本醬油?原因很簡單
    過去的醬油種類比較單一,只有生抽老抽,可隨著生活水平不斷發展,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致使醬油出現了越來越細緻的分類,除了生抽、老抽,還有了海鮮醬油、香菇醬油、蒸魚豉油等等,滿足在烹飪不同菜餚時的特定需求,但在很多的外國餐廳裡,廚師們卻更喜歡使用日本醬油,這是為什麼呢?
  • 西餐廚師為什麼沒辦法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看看我們的菜譜,太難了
    讓人奇怪的是,我們中國有廚師能到西方國家學習西餐,並且把西餐做出水平來,為什麼西餐廚師卻很少有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的呢?中餐實際上,不少西餐廚師曾經嘗試過跟著中餐菜譜做菜,甚至有很多西方的廚師找中國的廚師取經,想要學到正宗中餐的做法,但這些廚師看到中餐的菜譜,無一不表示中餐實在太難。
  • 日本醬油和中國醬油區別在哪?為啥外廚喜歡用日本醬油?長見識了
    日本醬油和中國醬油區別在哪?為啥外廚喜歡用日本醬油?長見識了!一般我們在做菜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調味品的,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調味品,才能夠讓我們做出來的菜味道,吃起來特別的鮮美,而且也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味覺享受。
  • 為什麼日本醬油能夠後來居上,成為東方醬油的代表呢?
    什麼是中國醬油?眾所周知,醬油是由醬製作而成,中國製作醬油的歷史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醬油也是中國傳統的調味品,由大豆,麥子釀造而成,製成的醬油色澤絳紅色,而且具有獨特醬香,在日常做菜食譜中有調味、增加人們食慾的功效,經過中國上千年的發展,必然發展了眾多知名的醬油品牌,如海天醬油,李錦記醬油等等;如今,隨著醬油的使用範圍越來越廣,醬油的分類也為大家所接受,一般的家庭廚房都會備有兩到三種不同種類的醬油,那麼,醬油都有哪些分類呢
  • 為什麼改叫「醬油拌飯」?
    之前的名字是n年前隨便敲的字母,沒有任何意義,就好像這個公眾號存在一樣。撂荒了一年多,打算繼續墾荒。
  • 近年餐桌上大熱的老譚味道醬油,到底是何來頭?
    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麼要從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廚,轉型做產品。其實,大師也容易遇到事業瓶頸,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正是這些難題,促使他研發出一款濃油赤醬、低鹽高鮮、上色快的小炒醬油,促使他創立了老譚味道!在譚召群還作為廚師是,他突發奇想:為什麼我們不發明創造一種專門為菜品調色的健康調味醬油呢?
  • 生抽、老抽、醬油到底有什麼區別,關於醬油的基礎知識,值得收藏
    關於生抽和老抽的問題,我原來還真沒太在意,可是頭幾天的一件事情,徹底顛覆了我之前的看法,沒想到很多人對於醬油相關知識的了解,竟然如此匱乏,這真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做菜一般比較快,只要提前準備好食材了,一小桌燉、炒、湯菜很快就能做完。我做菜有個原則,既然自己是做菜給別人吃,就儘量不要別人幫忙,所以很少讓他們進廚房,等著吃就行了。
  • 外國人:為什麼中國人做菜不用食譜?答案讓老外尷尬
    改變中餐烹飪技巧做出的食物有意思的是在美版知乎上有外國人提問:為什麼中國人做菜不用食譜?剛才我們已經講到中餐烹飪的靈活運用,能在烹飪方式上對食物和調味品做出改變。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食譜在外國人烹飪過程中的地位,可以說除了從電視節目上學做菜,食譜就是外國人做一種新式菜餚的主要獲取方式。
  • 怎麼判斷日本醬油的好壞?萬字醬油在日本醬油界的地位怎麼樣?
    怎麼判斷日本醬油的好壞?萬字醬油在日本醬油界的地位怎麼樣?時間:2015-05-15 16:16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怎麼判斷日本醬油的好壞?萬字醬油在日本醬油界的地位怎麼樣?
  • 頭髮做醬油?胡說!正經好醬油,認準這3點,釀造味道鮮,做菜香
    當年的醬油名字可不少,豆醬清、豉汁、醬汁、麥油、黑水、豆汁等等都是它的代稱。 現在的醬油大類分為兩種,一種是釀造醬油,一種是配製醬油。那他們又有什麼區別呢? 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的區別 釀造醬油是用大豆或小麥、麩皮作為原料,利用微生物發酵,經過時間的沉澱,慢慢釀造而成的醬油。這樣的醬油特別有味道,裡面的鮮味物質含量高,做菜很香。釀造醬油需要3個月至半年的釀製時間。
  • 程汝明:擔任偉人廚師22年,紅燒肉不放醬油,完工後必銷毀菜單
    此外,在中餐的範疇以外,還存在著西餐體系。當然西餐也因為國別的不同,而分為法式和俄式以及美式的具體的區分。這些龐大的技能體系都需要程汝明去掌握。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程汝明也發現:想要成為一個好的廚師,其實並不僅僅是光把飯菜做好那麼簡單。
  • 醬油分老抽和生抽:「抽」字是什麼含義?恐怕連廚師都不知道
    醬油分老抽和生抽:「抽」字是什麼含義?恐怕連廚師都不知道醬油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現在的醬油更是五花八門,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一個問題,這個「抽」字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呢?別說家庭廚男廚娘了,可能連廚師都不清楚吧?
  • 上海特有的黃牌辣醬油,原來不是上海人發明的,歷史淵源很複雜
    譬如上海的生煎、鍋貼、春卷,甚至不用煎炸,家裡下個水餃,蘸辣醬油,不會太辣,又有點獨特滋味,還挺開胃的。很多老上海都誤以為黃牌辣醬油是上海的獨創,因為似乎全市場只有這一個泰康黃牌。但仔細看看瓶子上的英文,就會看出端倪。赫然寫著Shanghai Worcestershire Sauce上海伍斯特郡醬,道明了它的身世。
  • 臺灣人吃了80多年的金蘭醬油,做菜真鮮啊!
    鮮度:🌟🌟🌟🌟🌟很鮮,尤其做菜的時候,提鮮作用很明顯,鮮味會盤踞在舌根很久。氣味:🌟🌟🌟🌟醬香味很濃鬱,除此之外還有絲絲的酒精氣息,這也是黃豆自然發酵的證明。
  • 外國人:沒有醬油怎麼做中餐?中國網友反駁:中國菜不是醬油做的
    外國人:沒有醬油怎麼做中餐?中國網友反駁:中國菜不是醬油做的!醬油是我們生活當中非常熟悉的一種調味料了,其實有的時候在做菜的時候,也少不了醬油來提色的。其實對於中餐食物來說也是有很多種的,也並不是所有的菜餚都是在烹飪的過程當中都要用到正用來調色,特別是除了炒以外的一些中餐烹飪,那麼在醬油的使用上也是有很多的限制。為什麼老外會認為醬油是中餐裡邊的一種必備調味品呢?甚至在這些老外眼中,他們都會認為沒有醬油就不能夠叫做午餐呢?首先要說到老外對中餐炒食的偏愛。
  • 大廚教你做出好吃的滷肉,廚師:你們都做錯了,做滷肉不要用醬油
    大廚教你做出好吃的滷肉,廚師:你們都做錯了,做滷肉不要用醬油滷肉的話,我們知道它的味道也是非常的香,每次聞到它的味道的話,大家都能胃口的非常好,而且的話也能多吃兩碗飯,滷肉的做法也是比較常見的,但是現在人們幾乎很少在家裡自己做,都是在外面購買的
  • 醬油瓶上的這兩個字,這麼多年一直都弄錯了,原來關乎醬油的好壞
    醬油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做菜時必不可少的調味劑,現在市場上的醬油種類也可謂是五花八門,面對這麼多的醬油種類,您了解多少呢?您是否知道醬油在挑選的時,有一個關乎到醬油好壞的東西,如果不知道,您很可能就會買到不好的醬油。
  • 海天味業:這瓶醬油為什麼能這麼貴?
    業界有戲言,中國調味品市場至今有三大未解之謎,其中之一就是海天老抽的上色效果——為什麼用其他醬油炒菜,菜色會變黑變暗,海天草菇老抽炒出來的菜卻仍可保持透亮?在做醬油這件事上,海天確實有一套。公司2019年財報顯示,醬油品類貢獻了公司超過58%的營收,達116億元。而醬油類產品帶來的毛利率超過50%,位列業內之首。
  • 太便宜的醬油可能是化學勾兌的
    新婚的夏小姐最近開始學習做菜,作為廚房新手的她卻遇到了不少難題。如今市場上的廚房調味品可謂是琳琅滿目,常常讓人「迷失」在超市的貨架前。傻傻分不清楚的夏小姐便向辣油君求助,比如味精、雞精、蘑菇精,有啥區別?老抽生抽和醬油怎麼區分?雪花鹽、海鹽和玫瑰鹽真的不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