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南宗和北宗之爭,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大談頓悟,很大原因在這

2021-01-09 在家小居士

這種風氣是怎樣的呢?我們試看當時的佛教徒,以不立文字而輕棄一切經卷,以無念為宗而指斥修習有為,以定慧齊等而反對坐禪入定,以立地成佛而破除三劫五乘,以機鋒肆應而馳鶩空談玄辯,莫不舍難趨易,棄實崇虛,積習相承,每況愈下,馴至不知聖教究何所說,不知修行應何所依,正信還未生根,便說已經開悟;菩提尚沒發心,侈談已經見性。更不要說那些等而下之不堪言說的自欲以下的事實了。於是佛教亡矣。

這種風氣是怎樣的呢?我們試看當時的佛教徒,以不立文字而輕棄一切經卷,以無念為宗而指斥修習有為,以定慧齊等而反對坐禪入定,以立地成佛而破除三劫五乘,以機鋒肆應而馳鶩空談玄辯,莫不舍難趨易,棄實崇虛,積習相承,每況愈下,馴至不知聖教究何所說,不知修行應何所依,正信還未生根,便說已經開悟;菩提尚沒發心,侈談已經見性。更不要說那些等而下之不堪言說的自欲以下的事實了。於是佛教亡矣。

然則南宗本不及北宗麼?這又不然。南宗不僅沒有不及北宗之處,而且實在高於北宗。

然則南宗本不及北宗麼?這又不然。南宗不僅沒有不及北宗之處,而且實在高於北宗。

那麼,神會和尚力弘南宗,又何以有上面所述的種種流弊呢?這便因為他推翻北宗而偏弘南宗之故。本來南宗之高於北宗,如人立於塔頂,塔頂的人,自高於塔,假令將塔拆去,而這人仍欲依著原來高度立住,不是要懸空了麼? 何以說南宗之高於北宗如人立於塔頂呢?我們須知一念相應即成正覺,在上根大器,原可不假修持,若是我們這一般具縛凡夫,惑業深重,雖說本來都有佛性,但為無明錮蔽,何從顯露,這便不能不由修而悟,由行而知,由定而慧,在那修之盡,行之至,定之極的時候,應當有頓悟的法門,破除他的執著,而那些未修未行未定的人,卻不能一例而觀,因為他還談不到呢。由此說來,北宗實為初首方便,南宗實為向上工夫;北宗應居於前,南宗應居於後;南宗之高於北宗,不儼如一個人立於塔頂麼。

那麼,神會和尚力弘南宗,又何以有上面所述的種種流弊呢?這便因為他推翻北宗而偏弘南宗之故。本來南宗之高於北宗,如人立於塔頂,塔頂的人,自高於塔,假令將塔拆去,而這人仍欲依著原來高度立住,不是要懸空了麼? 何以說南宗之高於北宗如人立於塔頂呢?我們須知一念相應即成正覺,在上根大器,原可不假修持,若是我們這一般具縛凡夫,惑業深重,雖說本來都有佛性,但為無明錮蔽,何從顯露,這便不能不由修而悟,由行而知,由定而慧,在那修之盡,行之至,定之極的時候,應當有頓悟的法門,破除他的執著,而那些未修未行未定的人,卻不能一例而觀,因為他還談不到呢。由此說來,北宗實為初首方便,南宗實為向上工夫;北宗應居於前,南宗應居於後;南宗之高於北宗,不儼如一個人立於塔頂麼。

我現在再舉出一個明證,便是那南北兩宗根本的兩個偈子。

北宗神秀禪師偈云: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南宗慧能禪師偈云: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著塵埃。

相傳南宗慧能禪師,便因此偈戰勝了神秀禪師,於是五祖的衣缽,不傳於大眾推崇之秀上座,而傳於執賤役不識字之盧行者,南宗證詣之高於北宗,也就可想而知。但慧能神師這個偈子,完全是對治神秀禪師的那個偈子。換句話說,就是要先有秀上座的境界,才可以進於盧行者的境界,若沒有秀上座的那個偈子,那麼,盧行者的偈子便沒有用了。只就著文字上說,我們若是單看後面這一個偈子,不是要覺得他有些不成話麼。

所以說,南宗之高於北宗,如人立於塔頂,必須先有這個塔,然後這個人才可以高。可惜後來的人,只看著些對治的話頭,不明對治的深意,只知道自己所立的地位高於塔,卻盡力的將這個塔完全拆除,不想塔既拆除,自己便無依傍,上焉者懸空過活,下焉者墮落深泥,便有近代僧侶的流弊。

相關焦點

  • 禪宗南宗,提出頓悟之法,教人直指本心
    所有的運動都可劃分到兩個領域內,精神和物質,精神領域這一塊,宗教思想為第一,人們的好奇心讓人們需要一個信仰,只有找到自己的信仰,才有方向,才有生活的動力,如此我們便來討論一下禪宗在精神領域上的建樹。禪宗是從佛教當中分支出來的,相傳釋迦牟尼講法時,用手拈花,迦葉尊者微笑,所以傳下「以心見心」的妙法。
  • 佛教通史 學習筆記-70-(禪宗)無念為宗-如來禪
    如果你本有佛性,那你當然能頓悟了,如果是後天修成,那你當然頓悟不了了,你只能嘗試漸悟這條路。 為什麼要解決佛性問題才是頓門成立的標準,不光是跟它「本有」和「修成」有關,還有一個是因為佛性跟終極真理有關。我們說,真理是不是一個整體?如果真理是一個整體的話,那麼,你悟了就是全部把握真理,不存在你分層次去把握。「理」到底是不是可以分的?「理」是不可分的,「理」是悟的對象。
  • 全真教為什麼分為南宗、北宗?
    武俠影視作品中,常見少林寺分為「南少林」和「北少林」。即:嵩山少林寺為北少林,福建莆田少林寺為南少林。傳說少林寺十三棍僧救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性命,因此太宗皇帝特許少林寺建立南少林。在中國道教的發展歷史上,全真教也曾分為南宗和北宗。與南北少林同源創建不同,全真教的南、北兩宗分別由不同的祖師創建。
  • 什麼是溈仰宗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知道犯了很多錯誤了,我一個佛學的門外漢,怎有能力和資格來寫這樣的重大題目!如果把佛門的意思理解錯,說錯了,那是謗佛、毀佛,罪莫大焉。 溈仰宗的祖庭密印寺在湖南寧鄉,我作為一個寧鄉人,一直想宣傳推介寧鄉,一直想弄清楚溈仰宗的真義,查閱了很多資料,都深邃難懂,問了一些高僧大德,都只教自悟,於是我只好自學,感悟。今天寫下這篇小文,出發的初心是好的,如果說得不對,懇請各位高僧大德對後生晚學多多指正,多多海涵。
  • 北宗為體,南宗為用,天才畫家陳少梅繪《遠山勝景》
    想像一下,16歲還是少年,就有資格收徒弟當老師,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實力才能做到。僅此一點,就能看出來陳少梅的藝術成就不可限量。青年時期的陳少梅是京津兩地的畫壇驕子,他的作品在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過美術銀獎。這一年他才21歲。
  • 佛教禪宗:有明子暗子之分,六祖慧能與神秀禪師二者相輔相成
    漢傳佛教分八宗,以禪宗為首,弘揚佛法道義,歷史上南禪宗與北禪宗皆出自唐代禪宗,南宗慧能祖師與北宗神秀禪師更是同出一門,都是師承禪宗五祖弘忍法師。二人雖同出一門,但是所修佛法卻大相逕庭;一為「頓悟」二為「漸修」。
  • 中國佛教八大宗祖師您有熟悉的嗎?
    三論宗創始人:吉藏法師三.法相宗法相宗源起於唐代貞觀年間到印度遊學18年後而回國的唐代高僧玄奘,是中國眾多佛教派系中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也是直接修正和修煉佛法的融理論與實踐與一體的最高佛學宗派。又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
  • 禪門中所說的「頓悟」和「漸悟」的關係你知道多少,聖嚴法師開示
    禪門中所說的「頓悟」和「漸悟」的關係你知道多少,聖嚴法師開示。「頓悟成佛」是禪宗的核心教義。在禪宗史上,人們之所以推六祖慧能為禪宗的實際創始人,而不是早期的其他祖師,就是因為慧能開創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
  • 南宗孔廟,這裡有末代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
    中國大地上,除了山東曲阜有一個孔廟之外,在遙遠的南方,浙江衢州,還有一座孔廟,為南宗孔廟,這是怎麼回事呢?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春秋時魯國人。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歷代帝皇奉為聖明。中國的傳統文化儒家思想,就是孔子所創立並源遠流長的。
  • 孔氏家廟還分北宗南宗?衢州還有一座,比曲阜晚1731年
    不為人所熟知的是,自宋朝以後,孔氏分成了」北孔「和」南孔「兩宗,」北孔「還在山東曲阜,而」南孔「則在浙江衢州,這兩處都有孔氏家廟,這個家族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衢州孔廟面積不算大,佔地20多畝,大約只有曲阜孔廟的1/15左右,也沒有來來往往的遊客,顯得非常安靜,是一座具有江南特色風格的花園建築。
  • 唐後期禪僧行腳錄:行腳風氣形成的原因
    他們由北向南遷移,無形中推動了禪法的流傳,同時也為禪僧行腳提供了契機。行腳現象與禪宗直指心性的頓悟法門密不可分。自六祖慧能後,禪宗主張明心見性,提出「道由心悟」。悟與不悟的關鍵在於「心」。如何「安心」,如何使自心平靜下來,如果自認為已經平靜,是否真正平靜,這些都需要經過高僧的指點,需要有外在的證明和肯定。
  • 南宗寫意山水祖師巨然,畫中既有江南煙雨溫柔,又有北宗粗獷大氣
    導語:北宋沈括稱之曰:「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後人多以「董巨」並稱,視之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巨然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僧人大畫家,他是南宗山水開創宗師董源的徒弟,以南宗寫意山水著稱。畫史上將其與荊浩、關仝、董源並稱為五代北宋間四大山水畫家。人稱「前之荊、關,後之董、巨,闢六法之門庭,啟後學之矇瞶皆此四人。」對後代影響較大。
  • 金丹道南宗的研究現狀(上)
    (紫陽真人畫像)金丹派南宗雖然是在近二十多年才引起學術界的重視,但是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就有一些道門人士和學者圍繞南宗問題發表過一些見解,其中一些觀點引人深思。其二,如果說未收入明代《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者,還不足以說明此《張紫陽像讚》引言非白玉蟾親作,因為白玉蟾一生著述甚豐,未收錄上述文集而散見於外者還有很多〖參見本書第二章第四節相關內容。〗。但是,此贊文最末一句「玄門奉為南宗一世祖」則明顯露出破綻,此篇引言乃是後人所作。
  • 江南社會文化與孔氏南宗
    徽州孔氏詩書不墜,推動了儒學在南方地區的發展,形成了「自北而南意已通」的文化脈絡,舒頔的《贈孔學教克煥》將這種現象盛讚為「至今猶是魯儒風」。桐鄉支孔氏自孔公昉遷居青鎮之後,「四百年來,載在譜者不下千人,人文秀美,科第不絕,家傳忠厚,人知禮義」。可見,衢州孔氏及其他南宗各支派對當地社會發展與文明教化所起的積極作用,匯聚成孔氏南宗的整體合力,對江南社會文化的演進產生了既廣又深的影響。
  • 佛教八宗祖庭旅行記《淨土宗祖庭—香積寺》
    中國佛教八宗的祖庭,除了禪宗祖庭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天台宗祖庭國清寺在浙江天台山外,其餘的六宗祖庭全在西安。淨土宗:祖庭—西安香積寺。三論宗:祖庭—西安草堂寺法相宗:祖庭—西安大慈恩寺華嚴宗:祖庭—西安華嚴寺。
  • 美術研究|南宗以柔取韻,重於用筆;北宗以剛取勢,重於用墨!
    在中國畫史上,「二李」之變是水墨畫與「青綠金碧之體」南北畫風分道之時,後代的多數研究者一直認為,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筆格遒勁」的金碧山水,實為北派山水的源頭。若再往前追溯,隋代的展子虔應為鼻祖,因為:「展子虔畫山水,大抵唐李將軍父子多宗之。[5]」後來的學問家為了便於說明問題,元代的董其昌提出了「南北宗說」,曰:「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 孔氏南宗之經孔俏舞
    孔氏南宗之經孔俏舞
  • 尋源南北宗 藝術名家縱論山水畫
    當日上午10時許,「十年磨一劍:翁山詩書畫院建院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翁源縣城文體廣場舉行,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美協主席、廣州美院院長、廣東畫院院長李勁堃在賀信中說:適逢「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在上海博物館展出,而我們在禪宗祖庭南華寺所在地韶關市下轄的翁源縣,重新圍繞「南北宗」這一學術話題,邀請海內外學者進行深入探討,並舉辦「南北宗一:中國當代山水畫名家邀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