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北宋沈括稱之曰:「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後人多以「董巨」並稱,視之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
巨然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僧人大畫家,他是南宗山水開創宗師董源的徒弟,以南宗寫意山水著稱。畫史上將其與荊浩、關仝、董源並稱為五代北宋間四大山水畫家。人稱「前之荊、關,後之董、巨,闢六法之門庭,啟後學之矇瞶皆此四人。」對後代影響較大。
01一代畫僧,山水間體悟佛理
潘天壽先生說過:「二三千年來,佛教與吾國的繪畫,極是相依而生活、相攜而發展。」
魏晉早期的佛教為了便於在士大夫中傳播而與玄學合流,佛教的破我執和禪悟之道與玄學對世俗和名教是非的摒棄不約而同,而僧人亦以遁隱山林來遠離俗世喧囂,參破執念,體妙悟空。禪宗更是一舉一動皆可成佛,所以畫畫在禪宗看來,也是正心體性之道,宋人稱繪畫為「墨戲」,明人則曰「畫禪」,畫與禪遂不可分。
對於這樣醉心於畫畫的僧人,古代有一個專有名詞,畫僧。他們立志於在山水間體悟佛理,把山水畫作為人生追求,巨然就是這麼一類人。
巨然,鍾陵人,一說江寧人。早年在江寧開元寺為僧,師從董源,和董源並稱"董巨"。李煜是一位對書畫藝術高度重視的帝王,而巨然本來也是南唐宮廷的畫師,曾在學士院玉堂北壁畫《煙嵐曉景》,博得朝野士大夫稱讚,遂馳名中原。南唐被宋太祖滅亡以後,巨然跟隨南唐後主李煜降宋,來到北宋的首都汴梁,在汴梁名寺開寶寺定居,並在此度過了他的後半生。
02巨然山水,平淡奇絕
巨然山水師法董源,對水墨山水有所發展,創「淡墨輕嵐」一體。
巨然是南宗山水宗師董源的嫡傳弟子,董源在結合李思訓、王維等前人的基礎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著風景畫布局大氣渾厚,筆觸清新自然:描繪嵐氣松枝,生意盎然;勾勒山巒雲色,又雄壯偉岸,筆鋒看似淡然超脫,漫不經心,遠遠觀之則山川的險峻氣勢和趣味靈氣均躍然紙上。可以說將宗炳《山水畫序》中感悟山水之超逸神韻而畫於紙上的宗旨體現得淋漓盡致。正如寫意派祖師,唐朝詩人、畫家王維對繪畫的理解:「書道之中,水墨為上,造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曲尺之圖,取千裡之景。」
作為董源的親傳弟子,巨然在創作手法和作畫技巧上自然吸收了恩師的所有優點。又由於兼有南北兩地的生活經歷,巨然的山水畫風格在其老師董源注重江南煙雨溫潤柔和氣質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北宗山水山高石險的構圖方式和更為粗獷大氣的筆墨特點。
巨然畫山用淡墨長披麻皴,層層深厚,山頭轉折處疊以礬頭,用水墨烘染,不施皴,留白,苔點飛落,「用筆草草,近視之兒不類物象,遠視則景物粲然」,整個畫面氣勢空靈,生機流蕩,深受文人喜愛。早年著力刻畫形象,山石用淡墨長披麻皴,山巒拔地而起,山頂多作礬頭(小石塊),晚年畫風漸趨平淡,愈見自然。
03山勢圓潤,畫中有禪意
前人謂巨然之山水,善為煙嵐氣象,「於峰巒嶺竇之外,至林麓之間,猶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之類,相與映發,而幽溪細路、屈曲縈帶、竹籬茅舍、斷橋危棧,真若山間景趣也」。
巨然所做的山水畫,往往在峻山奇嶺之間,微微露出一點盤山小路,或者深谷清溪,並且在其間加以苔蘚藤蔓,以及白石頭點綴,這白石頭也就是山水畫中說的「礬頭」,而巨然畫中的建築往往也隱藏在山水之中大半,只露出半邊或者小半邊來,描繪群山時多利用比較圓潤的筆觸,沒有讓山體給人一種壓迫感,反而讓整個畫面變得溫和。 從他的畫作中不難看出,巨然對於山水畫的理解和其他畫家保持在不同的境界。
《萬壑松風圖》
筆墨沉厚渾樸而不失腴潤秀雅。坡石用淡墨作長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有沉鬱清壯之韻。畫中屋宇,以界畫而成。以全景高遠式構圖,體現出水深林密的意境。樹幹勾染多作屈曲之態,樹葉用濃淡相間的筆墨點簇。水邊有風蒲,水草不作雙鉤,均一筆畫出。
《山居圖》
畫法蒼勁,筆墨厚重,層巒疊翠,葉茂林森,奇峰崛起,煙林清曠,咫尺千裡。以乾擦為主,略施烘染,氣韻瀟灑,運筆自然,有山似夢霧,石如雲動之感。右上鈐有「天曆之寶」大印,右下有明紀察司半印,可知曾為元、明內府收藏。
《秋山問道圖》
主峰居中,五代宋初的典型構圖。山用淡墨長披麻皴,畫出土多石少的渾厚的質感。山頭轉折處重疊了塊塊卵石,不加皴筆,只用水墨烘染,然後,以破筆焦墨點苔,點得非常沉著利落,使整個大山氣勢更加空靈。
《層巖叢樹圖》
以大片的虛淡筆觸呈現山中霧氣,山巒起於畫幅的左下角,取側入之勢。山峰層巒疊嶂,山勢奇峭險峻,林中小徑,曲折環繞,虛實相生,意趣深遠。另外,畫中勾皴兼具,筆墨秀潤,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無作者款印。不過有明代董其昌的題識,稱此為「僧巨然真跡神品」。
《蕭翼賺蘭亭圖》
前景呈三角狀的圓形坡石,以粗疏的披麻皴描繪土山鬆軟的質理,遠景峭拔的山峰成拳首狀。構圖強調深遠和高遠的設計:畫面右下方為前景,前景至中景一段由Z字形河谷切割,河曲延伸至畫面中央的一座寺院,造成空間深入的效果。自中景而上,層巒疊嶂,山勢垂直高聳,呈V字形布列,造成高遠的氣勢。
《溪山蘭若圖》
高聳雲表的山巒雄居於畫幅上部,山頭布有礬頭狀的卵石,猶是巨然本色,下部岡阜林木蔥鬱,掩隱樓閣屋宇,前部有坡岸溪水,展示一片寧靜清謐的意境。畫幅右上有「巨五」編號,當是六幅通景屏風中的第五幅,僅為大幅山水的一部分。畫上鈐有宋「尚書省印」、清「安儀周家珍藏」及「乾隆御覽之寶」。
結語:
米芾《畫史》:「巨然師董源。今世多有本,嵐氣清潤,布景得天真多。巨然少年時多作礬頭,老來平淡趣高。」宋人對巨然「野逸」、「天真」、「平淡」的評價就是元人山水的追求方向,故而元人多向其師法。
——END
讓我們靜下心來,向大師學習藝術生活和人生態度。記得關注我的百家號:俊東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