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張勇:新年第一件事去「當客服」 拿起電話就不肯走
阿里CEO張勇:新年第一件事去「當客服」 拿起電話就不肯走
來源: 成都商報財經 8分鐘前
一家市值近5000億美元的集團CEO開年第一項工作是什麼?答案你可能有點想不到——去做客服。
這位高管是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花名:逍遙子)。今天上午一早,張勇直接來到阿里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CCO)。剛認完「師兄」(客服小二),張勇就發出一串連珠炮般的「請教」了解客戶訴求。之後他直接落座開始接聽客戶電話,「繼續,今天上午我就在這裡不走了。」
有意思的是,半個月前的12月19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也剛剛到阿里CCO線「聆聽客戶聲音」。半個月之內,阿里集團兩位最核心的管理層先後來做淘寶客服,這家公司的老闆們有點讓人看不透——就好這口?
「要多聽客戶的聲音,今天上午就不走了」
惟仁和逸嬋是阿里巴巴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的普通員工,分別負責商家和消費者業務。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是阿里很多高管的「親聽」師兄。今天上午10點,他們迎來了一位新師弟——阿里巴巴CEO張勇。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位「師弟」不僅級別有點高,「親聽」也是他2018開年的第一項工作——「要聽到客戶的聲音」。
從上午10點開始,這位CEO師弟先是跟著一位師兄接聽商家電話,不停問不停記。接著又跟著另一位師兄接聽消費者電話,繼續刨根問底。全部聽完後,張勇又特意留下跟包括阿里首席客戶官(CCO)吳敏芝等幾位業務負責人深度詳談。
中間有人問張勇什麼時候走,他回了八個字:「今天上午就不走了」。
「親聽」是阿里巴巴首席客戶官吳敏芝向全體阿里人發起的號召——鼓勵大家走到一線,聆聽客戶聲音、重視客戶體驗。一經推出,就迅速得到了阿里管理層和員工積極參與。截止目前,直接到服務一線旁聽的阿里管理者已超過了500人,並就客戶體驗的具體改進方向現場交換意見。其中的很多反饋,已經通過CCO線的「9點電臺」等機制流轉,落實到具體業務優化中。
2017年10月24日,吳敏芝在阿里巴巴高級別管理者群中發出親聽倡議,馬雲、張勇等阿里高管隨即第一時間報名。截止目前,包括馬雲、張勇在內,阿里首席人力官童文紅、首席技術官張劍鋒、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及諸多業務總裁均已現場參加。
不僅親做客服接電話,張勇現場也為阿里客戶體驗團隊不停打call,「 『親聽』是很好的機制,CCO線要讓全集團的人都進來,要讓總裁們帶著各自的D,淘寶天貓的產品經理們,都要來!親聽不是活動,而是一種機制,是常態化的,大家來了之後要帶著思考,帶來改變。通過『親聽』讓所有人共同聽見、共同看見,並解決問題。」
「問題最多且專業的師弟」
讓惟仁和逸嬋兩位師兄還感到意外的,就是這位「師弟」隨身攜帶的「十萬個為什麼」。
剛落座,張勇就開始一連串的針對客戶問題和訴求發問,「問題的源頭是什麼?各方立場如何?現有的解決方案大家是否滿意?有哪些困難?是否需要做內部推動?…」足足問了半小時,之後才開始接聽客戶熱線。
這番N連問也讓被「請教」的師兄們興奮和緊張之餘不斷感嘆:這是他們遇到過「問題最多且專業的師弟。老逍問的非常細,而且確實專業。」
時光回溯不難發現,張勇新年第一件事選擇去當客服其實「很正常」。
2016年1月7日,同樣是新年第一周,張勇給阿里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其中提到,2016年全年,阿里零售業務在未來將高度聚焦在四個方面,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提升消費體驗。他著重強調,「聚焦消費者體驗是最基本的,是每個業務都需要思考的工作。」
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圍繞「新零售」這一阿里重大戰略方向,張勇先後在多個場合闡述。在他看來,新零售就是以客戶體驗為核心,大數據指導下的人貨場重構,並再次強調——「體驗是這一系列重構的根本出發點和終極目標。」
幾個小時後,「師弟」張勇走之前,又專門問在場的各位阿里CCO線「師兄」:「有沒有需要我幫助解決的?」邊聽邊點頭記下。
「為什麼阿里董事局主席和CEO紛紛來做客服?」 ——背後投入遠超想像
從馬雲、張勇到各個O、總裁們,和各級管理者,阿里的高管和員工為什麼這麼喜歡當客服?一來甚至還就不想走?
被外界稱為「阿里權力最大的部門」,阿里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背後到底有什麼魔力?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客戶官吳敏芝不久前的一場發言可謂揭曉謎底,她說:「體驗是新商業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吳敏芝認為,新商業環境下,無論是經濟形勢還是消費者都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消費者正在經歷從「買得到」、「買得好」、向「買得爽」升級,體驗成為核心競爭力,是商家和企業 「錯位競爭」的發力點。
而在服務和體驗這件事上,馬雲曾公開透露:投入和深耕力度「遠超外界想像」。
基於對客戶體驗的看重,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簡稱CCO線)成立,集全公司最優的資源致力於提升用戶體驗。 從成立以來,堅持客戶第一不計成本投入、堅持大數據和技術驅動、堅持賦能商家就是這個事業部的不變的堅持。
基於大數據,阿里巴巴已經實現對用戶從多個維度的識別,對誠信用戶,先後推出極速退款、極速退貨、極速維權等一系列「無憂購」體驗方案。2017年,阿里集團用於客戶極速體驗上的投入高達4億。
在阿里服務體系內,一套神經網絡已經搭建完成,來自於一線的客戶反饋可以被快速轉到核心業務決策層。同時,一線客服小二也被邀請參與到各類業務決策會議中,對於影響客戶體驗的場景,服務小二有權「一票否決」。2017年雙11, 基於這套神經網絡的烽火臺體系已能夠實現風險的發現及快速布防。風險場景從發現到布控1分鐘完成。
基於賦能商家的考慮,2017年,阿里為商家研發的智能客服店小蜜正式上線,2017年雙11中,店小蜜已在超20萬商家店鋪「上崗「,為商家節約了近10萬的客服量。不少商家原來70%的客服人力在售前諮詢,有了店小蜜後,這一比例降至30%-40%,更多的人工從原來機械重複的售前諮詢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需要情感更有創造性的崗位中去。
阿里cco線在內部搭建了一套以「9點電臺」命名的客戶體驗神經網絡,它不僅是一套能快速匯聚各個渠道的客戶聲音的VOC系統,還可以進行聚類分析、定位問題,一線小二通過「拉鈴」等方式將客戶遇到的不良體驗,直接傳遞到產品、業務端進行優化,快速推進客戶體驗的改善——讓「客戶體驗驅動業務變化」成為阿里巴巴全組織的膝跳反應。之所以命名為「9點」,是希望每一個阿里人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都是從「親聽」客戶聲音開始。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胡沛
編輯 劉晨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