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段監控視頻的錄像上了熱搜,視頻裡的孩子,牽動的不僅僅是他父母的心,還讓廣大在外打工的父母感同身受。視頻裡的孩子是一個留守兒童,平時他父母在外打工,沒辦法照顧他,就只好把他留在老家,讓奶奶照看他。
孩子知道家門口裝了一個監控視頻,平時爸媽就是用它來看自己,因此他平時想爸媽的時候,也就會對著監控喊:爸爸,媽媽,回家。
爸媽看到這段視頻後十分心痛,雖然自己很想孩子,但由於工作、居住問題等各種條件的限制,也只好狠心把孩子留在老家。
這個視頻會上熱搜,我想是因為視頻裡的孩子,並不是個例,它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年底了,很多打工人也是一整年沒有回過家,許久沒有抱過、親過自己的孩子,看到視頻裡的孩子,難免不會喚起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思念。
現在中國有高達6100萬的留守兒童,這個數字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沒有過的,因此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應該被加以重視和關注。
每個留守兒童的父母都有自己的原因,不得已才把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到外地工作,他們內心都希望有一天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的生活條件,可以早日把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一起生活。但在這之前,也只能忍受著這種分離的痛苦。
雖然說留守兒童很可憐,但對比過往,其實現在的孩子已經相對幸福很多,因為科技發達了,大部分農村城鎮都覆蓋有網絡、很多人家裡都有手機、平板或者監控,這些工具都能讓留守兒童經常聽到和「見到」自己的爸媽了。
雖然孩子不在身邊,但是家長還是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跟孩子親近,教育孩子,這一切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都是可以實現的。
就算不是留守兒童的父母,如果你是一個經常出差的家長,或者不是跟孩子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的人,以下跟孩子互動的方法或許對你有幫助。
父母如何跟留守孩子相處
1、建立信任
很多留守兒童其實對自己的父母都很陌生,畢竟一年才回去一兩次,甚至有些家長好幾年才回去一趟,對於孩子來說,雖然嘴上喊著爸爸媽媽,但對於他們來說,這只是一個稱呼,可能他學校的老師、同學都比父母來得更加親近。
因此父母不要理所應當以為,孩子好一陣子不見,一見面就會對你很熱情,很開心,實際情況往往相反,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靠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父母跟孩子關係也不例外。
家長平時要抽空多跟孩子保持聯繫和溝通,多關心他的近況,讓他知道你是在乎他,關心他,他才會對你產生信賴和好感,這份信賴不是與生俱來,是靠自己努力贏來的。
2、多參與孩子的生活
平時跟孩子聊天,不要只問問天氣,問問身體情況,這些虛無縹緲的寒暄就留給陌生人吧,對著自己的孩子,要關心到具體問題上。
例如多了解孩子最近在學什麼,功課程度到哪裡,每門課的老師叫什麼名字,跟他要好的同學都怎麼稱呼,只有跟孩子建立這種深度聯繫,才能跟孩子產生共同話題,才能參與到孩子生活中去,而不僅僅局限於「今天天氣怎麼樣?」「今天乖不乖」等這些空話上。
家長了解孩子日常生活規律後,還可以從孩子的語氣,說話的內容中洞察出他跟平時有沒有什麼不一樣,能及時發現孩子是不是遇到什麼麻煩,及時幫助他解決當下的難題。
3、分享你自己的事情
父母除了要了解孩子生活,反過來也可以讓孩子了解你的工作、生活,現在手機那麼發達,大可以給孩子看看你平時的工作環境,居住環境,讓孩子更多參與到你的生活中。
平時你生活中發生的一些趣事,工作上遇到的小問題,都可以跟孩子分享,隨著孩子年紀越來越大,他們能明白的事情和認知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你就不說,只要你願意分享,孩子也是很樂意去聽的。
在《我們今天怎麼做父親》一書中,記錄了很多梁啓超給自己孩子寫的信,其中很大篇幅都是他事無巨細跟孩子們分享自己生活的趣事,工作的大事給孩子知道,他跟孩子交流不像老師、不像長輩,更像是一個知名好友。
家長平時也可以把自己對某些事情的看法跟孩子分享,無形中教會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4、每天保持聯繫
以上說的一些方法,都是建立在有足夠的溝通交流的基礎上,非常建議家長每天跟孩子保持聯繫,可以是微信,可以是電話,最好的還是可以視頻通話,能讓孩子見到一個實實在在的你。
因為信息互動,都是不及時,家長和孩子可能都會在忙其他事情,回復只是一個順便的行為,但如果視頻通話就是讓雙方都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專心陪著對方,這樣的交流才更有效,更及時。
現在網絡科技那麼發達,我相信這一點,其實很多家長都能做到,就看你們有沒有這份心,每天只需要抽一點點時間出來,哪怕是十分鐘,也要堅持下去。
如果跟孩子約定每天會進行視頻通話,萬一家長哪天真的有事不能跟孩子通話,需要提前告知孩子,讓這成為你們之間的一個習慣,任意一方沒空都需要提前報備,這樣才能引起雙方的重視。
5、多從孩子身邊的人了解他的生活
家長除了從孩子口中了解他的生活,還可以通過照顧他的爺爺奶奶,老師口中了解孩子的近況,這樣能更全面了解孩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另外,對照顧孩子的家人都要給予充分的支持,因為帶孩子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對老人家的教育也不要過分幹涉,不然孩子,就會成為你們中間的夾心餅。
6、照顧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生活中肯定會遇到多多少少的小挫折,可能被同學欺負,被老師批評等,如果孩子願意告訴你,請你一定要珍惜,並給予孩子幫助和鼓勵。
首先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貌,不要不問是非黑白就覺得是對方的問題,了解事情後可以跟孩子共情,讓他知道你會為他傷心,為他難過,可以在視頻電話中跟他擁抱,親吻等,儘可能給他鼓勵和支持。
等孩子平復情緒後,可以跟他說說要是日後再遇到同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如果是孩子遭遇的是嚴重意外,就必須及時趕回他的身邊,因為孩子只有一個,要是出了大事,你都不在他身邊,他不但要獨自面對身體上的傷,心裡也會重重受創。
7、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說到做到
當孩子在電話中跟你約定的事情,例如他想要的一個玩具,一套書本,如果你答應送給他,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你經常爽約,讓孩子失望,那麼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就會逐漸下降,消耗他對你的信任。
另外,每天可以跟孩子來一個固定的互動,例如你可以寄一套書給他,自己另外買一套,每天在電話裡面一起讀書,哪怕每天只進行一點點,這些都是你們之間的小約定,都會跟孩子建立起聯繫,讓孩子對你有寄託和依賴。
8、固定一個時間段抽空回去看看孩子
如果條件允許,當然要儘可能多回家看看孩子,最好可以固定每三個月,半年就回去一次,而且這個承諾要說到做到,不要讓孩子的期望落空,這是非常殘忍的事情。
9、見面時多跟孩子親密互動
到了跟孩子見面的時候,請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愛,不要覺得家裡的是男孩子或者礙於面子就不跟孩子親密互動,要想想留守兒童已經很缺愛,難得回去就多跟他互動擁抱,親吻,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那孩子跟你有距離感,也是正常的。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測試孩子跟母親的依戀關係,實驗中科學家把恆河猴放在一個房間裡面,房間裡有一個有奶的鋼絲媽媽和沒奶的毛絨媽媽。猴子除了喝奶的時候會走到鋼絲媽媽身邊,其他時候都更願意呆在沒有奶的毛絨媽媽身邊。
實驗證明了猴子在成長過程中,解決生理需求的餵養很重要,但身體接觸和陪伴更加重要。
對於留守兒童來說,他們對許久未見的爸媽已經十分掛念,如果連這短短的見面的時間裡,你都不能給他足夠多的擁抱和陪伴,那對孩子的性格發展也會有一定影響。
總結:
不是說不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孩子就一定不幸福,但有父母的陪伴,我相信他們能更幸福,家長要是不能時刻陪伴在孩子身邊,就請想盡辦法去創造條件陪伴孩子成長。
除了陪伴和關愛以外,也可以在日常一次次的聊天中對孩子進行教育,一些學校裡老師沒有教的,老人家不懂的,都是要通過父母給孩子傳授。
孩子不是生下來放在老家有人管他吃管他住,讓他自己成長起來就行,孩子就像一棵種子,你要細心打理,定期澆水和照料,他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希望每個留守兒童都能被父母重視,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都有父母「遠程」教育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