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春播大蒜高產種植關鍵技術
吳文忠[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大蒜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品種,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近幾年,隨著大蒜價格的攀升,經濟效益不斷增長,種植大蒜的農戶越來越多。根據天津地區的種植習慣,筆者總結了春播大蒜種植管理技術措施,供廣大菜農參考。
1 播前準備
1.1 土壤選擇
大蒜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寬泛,沙壤、壤土都可種植,然而大蒜吸水、吸肥能力較弱,且又在土壤中生長、膨大,因而大蒜更適宜在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保水、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種植。這樣的土壤種植生產出的大蒜,根系發達,蒜頭大,辣味濃,且容易收穫。
1.2 整地做畦
種植大蒜的地塊入冬前需耕翻晾曬,耕地深度20~30 cm,同時增施有機肥,一般施用腐熟的雞糞,可施完全腐熟有機肥3 000 kg·667 m -2 ,澆好封凍水。
春季播種前要精細整地,深翻細耙,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也利於大蒜根系的發展和蒜頭的生長。大蒜苗期不喜大水,為防止存水,做畦時不宜過寬,一般畦寬1.5 m為宜,南北方向做畦。
整地同時,需增施底肥,施肥時應以氮肥為主,磷、鉀肥次之,可施用磷酸二銨40 kg·667 m -2 ,磷酸鉀25 kg·667 m -2 。耙平耬細,使土肥充分混勻,整墒待播。
2 播 種
2.1 播前選種
選種也是高產的重要環節之一。應選擇皮薄、蒜瓣肥大、辣味濃、抽薹率高的優良品種。天津地區一般選擇冬性弱、生長期短的紫皮蒜做種蒜。外觀方面選擇蒜瓣潔白、頂芽粗壯、無傷痕、無糖化的蒜瓣,剔除顏色發黃、質地發軟、頂芽受傷及根部黴爛的蒜瓣。
2.2 蒜種處理
播種前5~7 d將蒜種從室外移至室內,主要是為了打破大蒜的休眠期,使之能及時發芽促進生根。播種前應按大、中、小對蒜種進行分級處理。蒜種的大小與其所含養分的多少有密切關係,蒜瓣大,則養分充足,出苗後植株根系發達、葉數多、假莖粗而長,收穫時蒜薹粗、蒜頭大、蒜瓣大,商品性較好。播種時應按照大、中、小等級以不同的密度分開播種,不進行分級播種會造成以大欺小,影響生產。一般小的蒜瓣不建議進行商品性生產播種。
2.3 適時播種
春播大蒜生長期短,一般在地表土解凍後10cm左右即可播種,即頂凌播種。大蒜耐寒,早播不會遭凍害,反而播種過晚,大蒜未接受低溫春化過程,容易生長成少瓣蒜和獨頭蒜。播種一般行距在20 cm左右,株距在10 cm左右,開溝深度為5 cm。種植時將種瓣排在溝中,並使其保持直立,然後蓋土、軋實。葉型展開的品種播種宜稀,葉型直立緊湊宜密,操作時可根據品種控制播種密度。播種完畢一般7 d左右即可出齊苗。
3 田間管理
3.1 施 肥
大蒜是弦狀鬚根,吸水、吸肥能力弱,且種植密度大,因此整個生長期需肥量較大。種植時除充分施足底肥外,大蒜的幼苗期到收穫前的各個生育時期,根據其生長和吸肥特點,還需分期進行合理追肥。
大蒜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需要時氮、磷、鉀及各種元素應配合施用。施肥時需少量多次施用,既可促進養分的吸收,又利於大蒜的正常生長和增進品質,使抗病蟲能力增強,從而達到高產目的。大蒜苗期需要的營養主要由母瓣供應,故苗期無需施用肥料,土壤中的基肥可足夠供應苗期的肥料需求。
催苗肥:即4~5葉期,可施用尿素20kg·667 m -2 。催薹肥:指從蒜瓣開始分化,到提薹之前的追肥。這段時間蒜薹和蒜頭並進生長,此時處於生長旺盛時期,可施尿素20 kg·667 m -2 ,硫酸鉀10 kg·667 m -2 ,並用營養液稀釋500~800倍進行葉面噴施1~2次。蒜頭膨大肥:蒜薹採收前,蒜頭的生長是以增大體積為主,蒜薹採收後,蒜頭的生長是以增重為主,抽薹以後可施複合肥30 kg·667 m -2 。每次追肥後應及時澆水,以保證大蒜對肥料的充分吸收。施肥時也要注意,施肥過量容易造成肥害,因此要把握好施肥量。
3.2 澆 水
大蒜根系小、分布淺、吸水能力弱,因此具有喜溼怕旱的特性,在整個生長期應注意保持土壤溼潤。播種後,如土壤墒情較好,無需灌水即可出苗,齊苗後需澆水1次,以促進幼苗的生長。在蒜苗2葉時應進行小水輕澆,以提高地溫,同時可進行1次中耕。4~5葉期配合施肥澆水1次,以後5~7 d澆水1次,整個苗期切勿大水漫灌,應進行小水輕澆,避免形成積水,造成死苗。抽薹期應適當的增加澆水次數,收薹前3~4d停止澆水,以增強蒜薹韌性,減少斷薹。大蒜在採薹後,根、莖、葉生長趨向衰退,採薹後要澆水1次,以後隔3~5 d澆小水1次,以保持土壤溼潤,促進蒜頭的膨大、增重,蒜頭採收前7 d應停止澆水,以使蒜頭老熟。
3.3 病蟲草害防治
採用化學除草方法,每667 m 2 用果爾36~40mL,兌水40~50 kg,或每667 m
2 用惡草靈
80~100 mL,兌水40~60 kg,在大蒜播種後均勻噴施,有較好效果。大蒜的病害主要有葉枯病,葉枯病為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侵染葉片和花柄,逐漸向下擴展,危害嚴重時大蒜不易抽薹,進而影響大蒜的產量。發病初期應及時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2~3次。蟲害有薊馬、潛葉蠅等,可用菊酯類農藥噴霧防治。
4 收穫貯藏
4.1 收蒜薹
當蒜薹花序包伸出葉心10~15 cm開始打鉤時即可採收,注意抽蒜薹時間不宜過晚。採薹時一般左手於倒3~4葉處捏傷假莖,右手抽出蒜薹,也可剖開或用針劃開假莖,此收法蒜薹產量高、品質優,但要注意假莖剖開後,植株易枯死,蒜頭產量會降低且易造成散瓣。
4.2 收蒜頭
蒜薹採收後20 d左右即可收蒜頭,此時,大蒜植株基部葉片大都枯黃,上部葉片褪色成灰綠色,葉尖乾枯下垂,假莖柔軟並出現倒伏狀。為了便於收穫,蒜頭收穫前1 d可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溼潤。採收過早,蒜頭嫩且水分多,組織不充實不飽滿,貯藏後易乾癟;採收過晚,拔蒜時蒜頭易散落,失去商品價值。採收時可直接拔出,如果土壤比較緊實,可先用工具鬆動周圍土壤再進行拔收。
4.3 貯 藏
大蒜採後應進行晾曬脫水處理,晾曬時成行擺開,將後一行的蒜葉蓋住前一行的蒜頭,注意只曬蒜葉不曬蒜頭,擺放時動作要輕,防止蒜頭受磕碰傷。忌高溫曝曬,2~3 d後蒜葉失綠乾枯,即可編辮,晾曬後編瓣不易散瓣,編辮後繼續晾曬1~2 d即可貯藏,期間要注意防雨。
貯藏時應採用掛藏或垛藏。兩種方法都要求通風良好,貯藏期間要注意防雨並定期進行倒垛檢查。當外界氣溫低於-7 ℃時也應注意防寒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