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1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2008年起開放大陸旅行團來臺觀光,2011年正式開放自由行,陸客來臺人數年年攀升,2015年突破418萬人次,遙遙領先其他地區。不過,這些年來陸資、港資不斷以「一條龍」的經營模式介入臺灣旅遊市場,讓許多本地業者叫苦。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20日報導,為了爭取陸客商機,出現了很多一條龍式經營模式。所謂「一條龍」,是陸資通過港資等境外資金投資臺灣的旅遊市場,例如餐廳、客運業者、飯店等。因此,陸客跟當地旅行社報名之後,從搭乘的飛機,到餐飲、交通及購物站的行程安排,都由具港陸資金背景的業者壟斷,且陸客使用銀聯卡消費,也是在臺刷卡、對岸付錢,臺灣業者幾乎只能接業務,卻賺不到錢,導致有人潮沒錢潮的畸形現象。
報導稱,大陸旅行社為求出團,甚至出現「零團費」或「負團費」的行程,旅行團能不能賺錢,全靠導遊軟硬兼施的嘴上本事,以致購物站比觀光景點重要,讓臺灣淪為「購物島」。
據香港中評社7月20日報導,臺灣交通主管部門常務副負責人範植谷20日上午到中壢殯儀館靈堂,向赴臺旅遊不幸罹難的遼寧陸客團上香。接受媒體被問到這次事故,是否跟陸資「一條龍」有關?範植谷解釋,「不是全部都是這樣,不要以偏概全」,一條龍是逃漏稅的部分,交通主管部門過去會同其他主管部門進行查稅工作,這方面有實際績效。
報導稱,由於臺灣方面地接的巨龍旅行社被質疑是陸資的「一條龍」旅行社,自己有車隊、飯店、購物店,專門低價接客,可能因此影響品質,媒體就此詢問範植谷。
範植谷說,無法評論整件事對於兩岸關係的衝擊,還是歡迎陸客來,當然對於改善環境安全等是當局的責任。
中國臺灣網曾在2014年9月10日報導稱,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在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市場發展衍生的問題,不是市場主流;臺灣旅遊業界主要代表人士均認為,沒有證據顯示存在所謂「陸資一條龍」的現象。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圖說:臺灣遊覽車起火造成26人罹難,包括24名大陸遊客。這是7月19日拍攝的事故車輛。新華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