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內臟器官處於不完善的階段,其臟腑形態結構並不是很成熟,生理功能也相對不足,特別是脾胃尤為突出。
而脾胃是幫助孩子運化的主要器官,也是身體氣血的主要來源。六歲以前的孩子,身體代謝比較快,對運化的需求也比較大,只有脾胃好了,運化能力才能達到「要求」。
但是發育中的脾胃都比較脆弱,一旦家長餵養時不注意,很容易就會導致孩子出現「脾胃不足」的情況,這個時候孩子就很容易會出現損傷脾胃,積食的情況。
脾胃受損,積食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很多家長都認為積食不是什麼大問題,給孩子緩幾天就沒事了,不對對發育有什麼大的影響。但是,積食是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的,長期的積食,會導致孩子的身體對營養吸收變差,甚至會誘發其他的問題。
1、長期積食,可發展成疳積
醫書《內徑》指出「傷食一證,最關利害,如遷延不治,則成積成癖,治之不當則成疳成癆」。這意味著,若是孩子長期積食,是會損傷脾胃的,還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最後發展成疳。
2、長期積食,反覆咳嗽
其實很多孩子出現咳嗽的情況,都是由於飲食上的不節制和消化不良引起的。甚至有些孩子因為飲食不節損傷了脾胃,出現咳嗽反反覆覆的情況。
3、長期積食,反覆發燒感冒
孩子積食了很容易就會出現發熱、流涕、咽喉腫痛等外感疾病的症狀。因為孩子積食了,體質就會變差,長期以往,身體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抵抗外邪與內熱,孩子就會經常發燒感冒。
4、長期積食,盜汗難調
當孩子積食了,食滯腸胃可鬱而化熱,邪熱迫蒸津液則外洩為汗。所以晚上出現嚴重的盜汗情況。
那麼,孩子積食了身體會出現哪些「信號」呢,當家長發現時就要警惕了
1、口中異味:積食的孩子口腔中的氣味會很難聞,有時候會出現嘔吐,嘔吐物主要是未消化的食物。
2、大便臭穢:大便有腐敗的雞蛋腐爛的氣味。
3、大便異常:有的孩子會經常跑廁所大便,大便比較黏膩,很臭;肚子會脹氣,經常放屁;有的孩子還會好幾天才拉一次大便,大便很乾,每次都很用力。
4、食慾紊亂:剛剛積食的孩子會變得不愛吃東西,一旦積食的時間久了,孩子會就感覺到飢餓,但是每次吃完的時候都會肚子脹氣或者肚子疼痛,反反覆覆。
5、睡不踏實:積食的孩子晚上睡覺喜歡趴著,經常翻來覆去。年紀小點的孩子晚上還會哭鬧,難哄。
6、舌苔變厚:觀察孩子的舌苔,如果發現舌頭的中間部分有一塊厚舌苔,或整個舌頭的舌苔都變厚、變膩,則說明積食的可能性很大。
兒科主任:喝水時加一勺,三天兩頭喝點,不積食,脾胃好長高個
我們講的「一勺」指的是沙棘紅果粉,取天然的沙棘、雞內金、山藥、山楂、麥芽等9種藥食同源的食材。將食材溫火慢慢炒幹,將其寒性中和,再研磨成細膩的粉末。
孩子的脾胃由父母守護,點擊下方卡片獲取同款健脾「法寶」
9種健脾消食的食材相互配伍,溫和,無副作用,可以放心還孩子喝,隔三差五地給孩子喝點,能夠幫助孩子提高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腸胃的蠕動,清理腸胃積食,預防積食的發生。
積食脾胃差的孩子除了日常食療調理之外,還需要注意這幾點:
1、飲食儘量葷素搭配: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糾正孩子厭食、挑食的習慣,餵養要適當。
2、多讓孩子鍛鍊身體:如跑步、遊泳、散步都可以。
3、少食寒涼的食物,刺激脾胃。
4、當發現孩子出現輕微的脾虛、積食的症狀時,及時調理,合理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