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身體好",多喝說好像是我們成年人的一貫想法,所以大多數家長都會要求自家小孩常喝水,總認為多喝水是百利無一害的。但家長們是否知道,孩子合適不恰當,也會導致積食、脾虛!
現在正處冬季較乾燥,小卓就是總要求女兒喝點水,一看孩子嘴唇乾了、稍微有點便秘了,就給孩子喝水加量。以為這樣就完事大吉了?小卓看女兒最近一直昏昏沉沉,喝再多水還是便秘,飯也不愛吃,就帶孩子去了趟醫院。這一查可好,閨女因為喝水積食了!醫生還表示,才3歲已經開始脾虛了,再不調理可就不單單是積食那麼簡單。
《內經》記載:"飲入脾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也就是喝進去的水需要脾胃的運化。但脾胃運化一杯水要比運化一碗飯難得多,所以喝多水是很容易積食脾虛的。
日常生活,3個時間段喝水需謹慎
1. 睡前喝水
睡前喝水跟睡前進食都是不建議有的,因為孩子們在睡前脾胃已經要"休息"了,睡前喝太多水無疑會大大增加脾胃的負擔,長期下來易出現脾虛、腹脹、溼氣重等現象,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
2. 吃飯喝水
吃飯喝水相信大部分家庭都有這樣的習慣,主要是怕孩子噎到,而來可以讓孩子更好咀嚼。但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孩子在進食中喝太多水,就相當於把消化液給稀釋了,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一勺洗衣粉放一盆水,和一勺洗衣粉放兩盆水,它出來的效果肯定大有不同。孩子在進食中喝太多水,很容易讓孩子積食。
3. 運動後喝水
孩子運動過後會導致水分的缺失,很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的情況,所以會選擇喝水。孩子在運動過後大量補充水分也是不好的,孩子運動後,血液集中於肌肉,喝太多水難以運化,也加重了脾胃負擔。
肯定有家長要說,孩子喝水也不行,還不能喝水了?以上三個時間段不是要求孩子滴水不喝,而是建議孩子不要大量飲水,可以在飯前一小時喝一杯。每個孩子體質也會不同,有些孩子天生脾胃強些,可能還未出現積食情況,但家長還是要留心注意一下。
孩子平時喝好水,能祛積消食、健脾胃
1. 喝消食水
像是孩子有積食、脾胃虛弱、不愛吃飯,現在較科學有效的方式就屬食療了,這種方法在中醫中也是較推薦的。較常見到的食療有柳果刺鋅等消食水,也液態形式也能讓孩子脾胃更好吸收些。
這類消食水常用到的食藥材,包括猴頭菇、雞內金、沙棘、山楂、麥芽等,屬藥食同源、性味溫和的食藥材,平時都可直接用於食用煲湯。這幾味藥材經過科學合理的配比,就能最大發揮其消積食、固脾胃等效果。
特別需要注意的事:
(1) 家長們切勿亂給孩子消食,使用不當非但達不到消食的效果,還容易過度消積,進一步傷害孩子脾胃。
(2) 像柳果刺鋅類消食水的配比,需要專業人員操作!不可給孩子亂搞!
(3) 食療不像藥物效果一樣立竿見影,卻能治根治本,也沒要藥物那麼強的副作用
(4) 要想達到消食效果,除了柳果刺鋅食療、物理推拿,更需要做好的是日常的養護工作,不言一切都是白費!
2. 物理療法
常見的安全、有效的物理療法就是小兒推拿,能起到較好的輔助消食效果,對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有效。小兒推拿也不是非得專業人士來操作,家長們可以自己學習些簡單的按摩手法,像是睡前給孩子做一下摩腹,就能有一定效果。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醫生",沒有比家長自己更了解孩子的,愛學習的家長,孩子體質都不會太差。日常多積累些育兒知識,對待孩子常見病症能及時調理,甚至做到"治未病",防患於未然,這才是盡職盡責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