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製動畫需符合現代價值觀?從《銀河英雄傳說》性別刻板印象說起

2021-01-07 海外遊戲推薦

前些日子發生一件趣事,在日本動漫畫愛好者之間引起一小陣波瀾:

日本法政大學的一位社會學教授津田正太郎,發文提到《銀河英雄傳說》的動畫重製版,如果有後續的話,應該要修訂劇中對於男女分工的描寫,因為「在舊版演出中,凡是進入婚姻的女性,就自然脫離職場、進入家庭以操持家務為重,這似乎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時代價值觀,而且有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的性質」,因此有配合現代觀念改動的必要。

此言一出,毫不意外地造成反彈聲浪,多的是撻伐其矯枉過正、以今非古,忽視作品創作的時空背景,過多迎合所謂「進步思潮」的改動反而傷害作品完整性……之類云云。

作為一介《銀河英雄傳說》(1982-1987,以下簡稱《銀英傳》)的長年愛好者,我倒是不以為忤。一來,這些有關刻板印象或政治正確的細節,是否如津田教授所言應當改動,其實還有討論的空間。二來藉此爭議,讓古老經典重新映入大眾眼帘,也是個很好的宣傳機會。這套由田中芳樹(1952-)付梓於上世紀八O年代的不朽傑作,值得更多人看見。

尖端出版的原著小說全套可惜已經絕版,不過大部分的學校和地方圖書館應該都有。至於動畫版,銘成代理的舊版動畫全集,意外的至今仍不難取得——當初全部買下來太貴了,難免變成庫存滯銷,我也趁特價時收了一套。如果不習慣九O年代那太過古典的畫風,Production IG已在前年(2018)依前期部分故事製作了新版:《銀河英雄傳說Die Neue These》(也就是津田教授所稱的「重製版」 )。藤崎龍版本的漫畫改編也正在連載中。還沒看過的朋友趕快入坑吧~。

(雖然這是一部這麼老的作品,若你打算從新版動畫開始接觸,建議先略過本文:本文當然會有相關劇透)

《銀英傳》真的有性別刻板印象嗎?

言歸正傳。《銀英傳》是否存在著津田教授的相關指控,其實頗讓我在意: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嗎?至少我在十多年前閱讀/觀賞時,絲毫沒有感覺到什麼與性別有關的不當描寫。當然這也不排除是個人年少時代對於性別描寫特別遲鈍所致。但僅就印象所及,在這部以軍事/政治活動為主的小說裡,雖然基於題材和場域設定因素,男性角色佔了壓倒性的多數,但只要有女性角色登場,無一不是描寫精彩,讓人印象深刻。

津田教授指出舊《銀英傳》動畫有關性別刻板印象的描寫,是以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菲列特利加.格林希爾為例。津田認為,菲列特利加以同盟軍人一員,作為楊威利的副官,隨楊艦隊南徵北討,可謂之於職場卓有貢獻。卻在與楊威利結婚後即退役,成為專職的家庭主婦,顯然和現代講求女性在工作上自我實現、經濟獨立的思潮認知相違背。

然而,津田此番見解,卻忽略許多相關的敘事背景,犯了見樹不見林的偏誤。重新檢視情節脈絡,菲列特利加之所以從軍,很大一部分基於她還是蘿莉的時候(爆!) ,在艾爾.法西爾對時任中尉的楊威利一見傾心,才會決定追逐著楊的腳步。

因此可以說,當菲列特利加與楊修成正果的時候,她的「自我實現」就已經完成了:從軍只是其「手段」,能夠和楊在一起才是她的「目的」。達成目的後,菲列特利加自然也就不再需要繼續留在職場上。更何況,以他們身處高風險的前線軍職(在《銀英傳》中,一場戰役的陣亡人數動輒都是數百萬起跳),能讓家人待在相對平安的大後方,還是比較安心的。

再者,結婚當時並非只有菲列特利加一人從職場退下,楊威利同時也辦理了退役,因此津田教授的指控其實是不成立的。菲列特利加與楊威利是在巴米利恩會戰之後,由於戰爭以外的政治運作,決定了自由行星同盟實質隸屬於銀河帝國的休戰體制,不願在獨裁政權(哪怕是開明專制)下從事軍事活動的楊,拒絕皇帝萊因哈特的延攬而選擇引退,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經濟來源也不成問題:會戰當時的楊已經是同盟軍元帥,因此雖然年紀尚輕,他也必然能夠享有終身俸和退休禮遇。說到底,楊之所以念軍校,不過是為了用國家的錢來讀歷史;後續的軍旅生涯除了還債,也只是想撐到有退休金可以領罷了。不慕榮利的他被推上歷史浪尖,成為令敵我雙方人人稱頌的不敗神將,只能說造化弄人。因此若有退休的機會,他必將順勢而為。後來因為各種暗盤算計而將楊威利逼上梁山、再度戎馬上陣,成為艾爾.法西爾獨立政府革命軍的司令,也並非其本人所樂意。

更何況,楊威利除了遠超群雄的軍事戰略才華,其他各方面能力都是差強人意,而他也樂於處在得過且過的狀態。就像楊的學長兼快樂夥伴之一——卡介倫曾辛辣評價:「那傢伙自頸部以下全部是多餘的!」雖是半開玩笑性質的言談,倒也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楊威利的長才短處。

反觀菲列特利加,文武全才的她在軍校時期成績優異(這很可能是為了下部隊分發時更接近楊而做的努力),記憶力和工作效率超群,使其得以妥善完成散漫的楊的副官工作,即使面對由先寇布領導、同盟軍號稱最強悍而驕傲的薔薇騎士連隊進逼,她也是毫無懼色。婚後,在楊被政府構陷而拘留、軟禁時,更是菲列特利加主動聯絡楊威利艦隊舊部劫囚出走,才得以完成流亡獨立政府的行動——也就是說,菲列特利加其實享受新婚生活、當家庭主婦的時間也沒有好久,就很快再重披軍袍。之後更不得不因時勢所迫,成為自治政府的政治代表。

撇開楊威利開外掛一般的領兵能力,除了料理技能差強人意之外,菲列特利加各方面可說是都屌虐楊。要說楊夫婦強化性別刻板印象,這無疑是和原作內容背道而馳的觀點。如果只因為婚後家事都由菲列特利加打理,就說《銀英傳》再現了傳統男女分工的形象,也未免詮釋過頭。實際情形很單純,就是楊威利的家事能力很差、而且也毫不在意罷了。

在單身時期,楊基本上是不打掃的,甚至連搬家的紙箱都沒拆開過,只拿出他必要的東西:書,以及衝紅茶用的茶杯組。《毀滅戰士》之父約翰.卡馬克曾說過,只要給他電腦、披薩跟書,即使被鎖在柜子裡他也能過得很好。楊威利也是,只要給他書跟紅茶(偶爾加點白蘭地),他可以在沙發上就這樣渡過一生。在養子尤裡安到訪、楊的獨居生活後,直到和菲列特利加結婚前,家務也都是生性嚴謹的尤裡安在操持(因為他實在是看不下去),難道還要因此指責楊威利虐待兒童嗎?

只能說,若非津田教授對於性別表現的修正意識極度過敏,就是他還沒看完作品,而太急著驟下評語。以軍事、政治、架空歷史演義為主要創作素材的田中芳樹,基於歷史常態的慣性,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僅佔絕對少數。但作者都給予她們鮮明生動的獨立形象,並達到大多數男性難以企及的成就和行動價值,而非僅作為男人的附庸陪襯。

《銀河英雄傳說》歷來在讀者/觀眾討論間,有些顯著的問題值得商榷,例如以地面二維的戰術觀念,套用在立體的宇宙空間戰鬥描寫就常被吐槽;部分主要角色的命運安排不盡如人意,也偶見讀者難以接受的反應。然而要說其中具有性別刻板的描繪,以致於強化性別偏見?恐怕只是一種有色濾鏡下的過度解讀。

修正主義之必要?

前面雖然從《銀英傳》的整體作品內容,指出津田教授關於性別刻板印象指控的謬誤,但這並非表示政治正確或修正主義的觀點,全然不符合文藝創作的需求;只是單純不適用於《銀英傳》這部作品而已。實際上,時刻保有敏感的心智來看待性別、種族、階級、世代差距、文明衝突等議題,在良性的反思下,理想上應該能夠使創作環境和作品更加提升、豐富。

往者已矣,有些作者早已不在人世。基於對創作獨立完整價值之保留考量,有關內容涉及爭議性、不合時宜的早年作品,在言論/出版自由的前提下,透過「加注警語」的形式作為文本之外的補充,確保部分心性未定的閱聽人不會因而影響價值觀,應是立意良善的折衷作法。作為免責聲明的一類,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杜悠悠之口。

在動漫畫中,相關宣告使用最鮮明者,應屬手塚治虫逝世後出版的作品全集。臺灣東販出版的「手塚治虫名作選」系列套書,絕大部分單行本書末都會附上一頁「敬致讀者」的官方聲明。

「最近,這些描繪被指控對黑人和一部分的外國人有種族上的歧視。因為這些篇幅已引起部分讀者的不悅和被侮辱感,所以我們不能不重視這樣的聲音。」從第一篇聲明的這段描述,可以看出手冢作品早已因為內容敏感問題,而曾受到相關抗議,還早於「《亂世佳人》在HBO遭下架事件」。然而這當然是不正確的指控。從《怪醫黑傑克》(ブラックジャック, 1973-1983)當中,為間黑男(黑傑克本名)提供臉部皮膚移植的好友高志,是美籍非裔的軍人與日本女性所生可知,對手塚治虫而言,人種根本就無關乎善惡優劣。高志無私奉獻的高貴情操(後來他死於環境保護活動的對抗中),分明顯示出漫畫之神民胞物與的理念。

話說回來,加注警語、背景說明的作法雖然讓另一些人感到不滿,認為這是維權人士的過分要求。但如果這能夠減輕、消除部分群眾的被冒犯感,在不損及作品原始內容的前提下,應該算是無傷大雅的應對措施,坦然以對即可。

絮語

跨越數十年歲月的今日,《銀英傳》首次在性別意識上受到質疑和批判,不得不說是鮮事一樁。田中芳樹對於女性描寫不那麼拿手不是新聞,但要說他筆下情境突顯出性別的刻板印象,正如前文所述,恐怕並非對其作品的正確認識。

修正主義或轉型正義當然值得關切,而我們身處的現代世界也不斷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或衝突間,尋求更好的表達方式和更符合公義的作為。雖然偶有逆流、暴亂,或因為矯枉過正使得文藝創作的品質或完成度受到損害,但在我們為這種種失敗感到失望時,別忘了還有另一群人同樣為了理想價值,沉靜而堅定地持續創作出更好的異議性作品。

像是志村貴子的《放浪男孩》(放浪, 2002-2013)探討性別認同、田龜源五郎的《弟之夫》(弟の夫, 2014-2017)從關懷角度理解同性婚姻等等,都使得日本漫畫的題材和精神更加開闊,並為相呼應的少數群體提供溫暖堅定的力量。

總之,如果你本來就是《銀河英雄傳說》的讀者觀眾,不妨趁這次爭議話題複習一下。若你在此之前未有機會認識它,那就更應該趕快安排時間來一親芳澤了。在你看過這套歷久不衰的經典太空歌劇史詩後,也許你也會想對津田教授吐槽:「不要瞎掰好嗎?」

相關焦點

  • 《銀河英雄傳說》新動畫主題曲公開 澤野弘之作曲
    田中芳樹的經典作品《銀河英雄傳說》將在今年推出全新動畫,近日新作動畫公開了主題曲信息,OP歌曲由動漫迷們十分喜歡的澤野弘之負責,感覺又將是一首非常燃的歌曲。 OP主題曲為《Binary Star》,由澤野弘之創作,歌手為Uru。ED主題曲為《WISH》,由ELISA演唱。
  • 重製動畫為什麼沒內味兒了?
    從80、90後熟悉的《美少女戰士》《封神演義》《銀河英雄傳說》《數碼寶貝》《中華小當家》,到相對古早一些的漫畫作品,如《多羅羅》《惡魔人》《人造人009》《宇宙戰艦大和號》,再到《惡魔城》《日本沉沒》《池袋西口公園》這樣的非漫畫IP,不少經典的老作品都趕上了這趟被國人戲稱為「動畫界文藝復興」的東風,以全新的面貌重新登上電視或流媒體,在與老朋友重聚的同時
  • 淺談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也許很多人沒有接觸過這個詞彙,但是卻有很多人這麼做了,什麼叫性別刻板印象呢?最簡單通俗的一種解釋,當你說出「男人就應該有男人的樣子」「女人就該有女人的樣子」這種話時,就是一種性別刻板印象。
  • 李銀河: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01 什麼是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有很多表現,我只挑出其中最典型的五種來介紹一下:第一對概念是感性和理性。刻板印象認為女性天生是富於感性的,男性天生是富於理性的。女人只是長大的孩子,她們一生就糾纏在感情之中,愛慕虛榮,卻沒有實在的理性或者理智。而男性則是理性的、想問題是有邏輯的。
  • 日本動漫媒體AKIBA總研公布「推薦的重製動畫人氣投票」結果
    推薦的重製&重啟動畫人氣投票」為題的官方投票企劃。本次企劃共有4160人投票。將以前的名作動畫以現在的技術再次動畫化的重製作品,以及以原作為基礎用完全不同的角度來重新製作的重啟作品,在這些作品中究竟哪一部是最有人氣的作品呢!?以下就讓我們看看日本動畫迷們所選出的,人氣懷舊名作重製&重啟動畫有哪些吧。
  • 性別刻板印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
    性別刻板印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比如一個男的,如果他數學成績差,好吃懶做,一無是處,你絕對不會聽到有人說:男生天生就不擅長數學,沒這個腦子,男生天生就不適合事業,不適合,沒這個能力。男人天生就賺不到什麼大錢,安穩一點挺好的。
  • 性別角色?性別規範?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教育?這些都是什麼
    等褒義情緒,但如果你在中東地區對別人舉大拇指,就等同於你罵那個人「滾nmd」)刻板印象(stereotype):刻板印象是指對某一個群體對固化印象,通常是帶有不好的偏見的。比如西方文化對亞裔的刻板印象有書呆子,數學好,不會享受生活。東方文化對白人的刻板印象有享樂主義,生活優越,不會長遠打算。
  • 為什麼會有性別刻板印象?
    有幾個女生,從小沒被父母、親朋、甚至老師用這種性別刻板印象打壓過?可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一直以文為重,科舉只考文的時候,怎麼不見說女性適合文科,讓女性參加科舉考試,有機會當官發財呢?但等到彼此熟悉一點後,他再拿性別來說事,我都會不厭其煩提醒他,他才發現,原來他在那麼多方面,都習慣用男女性別來判斷問題。性別刻板印象,不僅簡單粗暴,而且往往先預設一個前提:女性在許多方面,不如男性。這是出於社會中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的維護男性優勢。
  • 親子班會驅散性別刻板印象「烏雲」
    但顏色問題帶來的性別刻板印象已經對一些孩子造成困擾,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發現自我進而實現自我的一種阻礙。在生活中,家長無意識流露出的性別刻板印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為了讓孩子擺脫這種束縛,首先需要家長轉變觀念。老師也有責任來關注這種現象對孩子的影響,並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家長糾正刻板印象。
  • 李銀河:活出自己,不要讓性別刻板印象毀了你的人生
    這其實就是性別刻板印象的體現。-1-李銀河在剛剛開播的2018年《星空演講》中,就主要討論了性別刻板印象。那麼,什麼才是性別刻板印象呢?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的假想特徵所抱有的信念。兩類性別中均存在這種刻板印象,而且正反面的特徵都有。性別刻板印象就是一種簡單的性別歸類,或者說貼標籤。
  • 丟開性別刻板印象吧!女寶寶也愛玩汽車遊戲!
    說起寶寶們最讓爸爸媽媽們擔心的事情,人身安全問題絕對是排在前三位的。生活中的隱藏安全問題那麼多那麼複雜,爸爸媽媽們經常說得口乾舌燥也不確定寶寶記住了多少,那麼不妨讓寶寶來《寶寶汽車城市》中玩一玩吧。可不要以為我們是在給孩子製造無謂的「英雄夢」。
  • 性別刻板印象?別再給孩子貼標籤了,來看肯塔基大學教授這麼說
    點開之後發現這種育兒法推崇不按照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育兒,非常戳我的點。可能因為我還是希望女兒能獨立活出她自己,而傳統的女性刻板印象好像負面的太多了:安靜,數學不好,情緒化,柔弱,以家庭為中心……看了好幾篇博文之後覺得都是隔靴搔癢,直到找到布朗教授(Christia Spears Brown)的書——《Parenting Beyond Pink & Blue》。
  • 中年女性刻板印象的形成與破除
    【摘要】在當前大眾傳媒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中年女性被塑造為「賢妻良母」的刻板形象。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來源於傳統和現實兩個維度、年齡和性別的雙重擠壓,由女性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評價綜合塑造而成,其根本在於女性的身份角色和行為規範。這種對女性形象單一化塑造的背後是性別不平等的符號貶抑,折射出社會系統中悄然滲透的性別權力關係。
  • 別讓性別刻板印象害了你的孩子
    那些刻板印象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女孩們的判斷,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她們的能力。可見,男孩也並不是刻板印象的受益者!儘管大家都想要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但我們的周圍仍然充斥著各種不經意的「性別歧視」,幾乎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所有場合,存在於親戚朋友的聊天中、幼兒園的遊戲設施中、動畫片或繪本的各種情節中……
  • 寶媽手撕性別刻板印象,太爽了
    ,具有消極的一面小小的一個場景,我們能看到紮根於人腦中的性別「刻板印象」。雖然,性別刻板印象能讓男孩女孩變得更符合社會的期待,讓孩子走上社會更容易受到歡迎。但是,這種刻板印象,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差異性,不尊重孩子的各種可能性,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
  • 突破社會性別刻板印象 打造性別平等教育「中山模式」
    中山實驗小學的性別平等教育沒有說教,沒有呆板的道理灌輸,孩子們在一次次的歡聲笑語中建立起了正確的性別意識。中山特色性別平等教育指導體系在全國推廣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先後於2015年、2017年在中山舉辦全國教育工作者社會性別意識培訓班、全國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進課堂交流研討會,組織全國各省市教育工作者和婦兒工委辦公室負責同志現場觀摩中山市的示範課程,將「中山模式」作為示範樣板向全國各地推廣。
  • 天津中小學普及性別平等教育:小男子漢、小女生是刻板印象
    試點學校結合區域特點和教學實際,構建起符合自身實際的性別平等教育工作機制,在管理、教材、師資、課程、軟體配置、活動開展等多個方面出臺舉措,確保了性別平等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精雕細琢,打磨特色課程天津市婦兒工委有關負責人向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介紹,在試點開展性別平等教育進校園的過程中,婦兒工委和相關部門緊緊把握學生身心發展、教育教學、性別平等教育這三方規律,打磨了一批適合學生需要和教育需要,並具有地域特色、符合時代要求的特色課程。
  • 教輔分男女版不是因材施教 專家:性別刻板印象削弱女生信念
    原標題:教輔分男女版不是因材施教 專家:性別刻板印象削弱女生信念   ▲ 男女在思維上可能確實有差異,但這種差異在同樣性別的人之間也存在。   ▲ 分性別設計教輔所形成的社會文化的認知,會大大強化男女生在專業選擇上的性別刻板化。
  • 歐美網友論日本動漫的性別刻板印象,偽娘到底該進男廁還是女廁?
    大家喜歡關於性別的玩笑嗎?大家記得動漫《調教咖啡廳》中的一位偽娘角色嗎,這部動漫安排大量展現男女不同反應的橋段當作笑點,然而這種「男生應該怎麼樣」、「女生應該怎麼樣」的玩法卻在歐美討論區引來歧視、刻板印象的批評,大家覺得偽娘上廁所到底該進男廁還是女廁呢……
  • 在美國孩子的畫裡,科學家的性別刻板印象似乎變弱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隨著女性越來越多地在科學領域嶄露頭角,以及相關的媒介表徵提高,關於科學工作者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總體上來說弱化了。但研究中也提到,年齡大的孩子依舊傾向於將科學家與男性聯繫在一起,這或許是因為他們逐漸通過自己周圍的環境認識世界,而更少地依賴大眾媒體中對職業與性別的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