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英語要不要中文翻譯?家長必須遵循兩個步驟

2021-02-23 大思教育

前兩天,一個家長來問我,她的孩子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她打算給他聽原版《哈利波特》音頻,但考慮到孩子一開始可能不太能聽懂,她問我,如果先讓孩子聽一遍中文,再讓他聽英文,是不是可以輔助理解?

在學英語的過程中,是否可以引入中文翻譯?如果可以引入,什麼時候引入比較合適,一直存在著爭論。

讓孩子完全不接觸中文,恐怕理解上會有偏差;


而讓孩子用中文翻譯,又害怕會影響英語思維的建立。

在這一點上,最糾結的莫過於小學英語老師了。

現在學校全部提倡用英語教學,但全用英語大部分孩子是聽不懂的,所以不少老師在課堂上,只能說一句英語,搭配一句中文。甚至在聽寫單詞、句子時,都要求中文翻譯,完全違背了學校「全英語教學」的初衷。

完全依賴翻譯和完全不用翻譯,在我看來都是走了極端的。早期對這個問題我也很困惑,後來通過研究,我發現最好的方式是——

第一步 不用翻譯鼓勵孩子大膽猜

孩子剛開始學習新內容時,不需要中文翻譯,而是配上一些與聲音高度吻合的圖片,來輔助他的理解。

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是一片空白的,對聲音信息十分敏感,體驗很真實,也會感到好奇,再加上圖片的輔助,他會比較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把英語的聲音和圖片所表達的場景聯繫起來。

第二步 用中文來印證孩子的猜測

不過,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圖片也很難精準地表達意思,這時候就要等到孩子猜測到一定的程度,再告訴他中文翻譯。這樣來印證他的猜測,達到精準理解的目的。

這個時候,因為孩子大腦裡英文聲音和對應場景的條件反射已經形成,中文翻譯對他的英語思維並不會造成影響。

實際上,大思英語的課程設計也正是這樣,先讓孩子們大膽地猜,通過對錯來告訴他大概的意思。等到他已經熟練過關之後,再有一關配合中文翻譯的關卡,來印證他的猜測。

我們將這種帶有中文翻譯的關卡設置成可以不聽完就選擇,孩子們如果在之前的猜測中已經聽懂了,也可以不聽中文翻譯就闖關。

再回到剛開始那個家長的問題,我的建議就是,首先不要一下子就給孩子聽很難的音頻,孩子聽力的進步必須是小臺階緩慢地上。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先給他聽一些能理解個大概的簡短故事,等到他已經很熟悉那些聲音後,再給他看中文對照。這樣他的聽力才會更上一個臺階,而且不會影響到英語思維的形成。

※本文為大思英語張杰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加入大思英語的大家庭,僅廣州就有超過300所小學的學生。在家學習、進步神速、家長省心、孩子喜歡、容易堅持!孩子們每天都從大思英語上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大思英語網絡課程的教研團隊將在近期舉辦一對一免費試學活動,每個家庭只有一次試學機會,有興趣的家長不妨讓孩子免費試學一下。 

參加對象:

4-12歲的學生及家長

活動時間:

具體上課時間由老師和家長共同商定

上課方式:

需要臺式或筆記本電腦,老師通過微信或QQ遠程協助孩子學習,試學一個小時

報名步驟(請認真閱讀,方便報名成功):

第一步☞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大思教育大思英語」的微信公眾號:dasiedu

第二步☞

添加成功後發送以下信息:

大思英語 + 孩子姓名 + 年級 + 手機號碼

 第三步☞

大思英語老師收到信息,馬上與家長確認上課時間。

接下來,就體會大思英語給您和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學習成果吧!

一聽就懂!

一學就會!

趣味學習!

孩子喜歡!




了解更多大思英語的課程內容,可點這裡▼

英語啟蒙別鑽進死摳字眼的牛角尖!

自然拼讀跟英語啟蒙沒有關係!

零基礎兒童英語啟蒙,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讓孩子每天浸潤在英語環境中,這是最好的選擇

都說學英語聽力很重要,這兩個基本原則您知道嗎?

分享一位媽媽在大思英語家長微信群裡的發言,寫得太好了!

你不一定知道,聽力訓練的大忌之一就是依賴文字!

別把聽力訓練想得太簡單,這個目標沒達到,就不能說過關了

孩子在語言學習的沉默期,怎麼檢測他的學習成果?

請注意,一大波英語學霸正向你走來……

英語背誦也要講方法,99%的家長不知道……

每個孩子都有學語言的天賦,千萬別剝奪他聽的時光

他們的親身經歷證明:假期正是拉開差距的時候!

我為什麼不送四年級的女兒去讀學而思

英語老師認為孩子不開口是因為內向,但真相不是這樣!

給孩子請一個一對一在線外教好不好?

靠背誦和記憶學不好英語?這是真的……

這種情況下千萬別逼孩子大膽開口說英語

孩子學英語的路上,最大攔路虎居然是.

為什麼他從來不背單詞,拼寫比賽卻能拿到滿分?

對孩子的英語啟蒙,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做!

一條遺忘曲線告訴你,為什麼利用碎片時間學英語效果更好

英語聽力訓練的兩大法寶,快為孩子收藏起來!

孩子練了一年聽力沒進步,原來是這個原因……

兒子學大思英語一個月,教育博主:兒子經常給我驚喜!

孩子上了一年的英語輔導班,效果卻不好,原因是……

把英語聽力進行到底

當我們說「掌握3000個基礎詞彙」,我們說的是什麼?

為什麼啟蒙期的孩子不需要強調英語閱讀?

怎樣才能達到英語的有效輸入?用對方法真不難!

最新英語聽力訓練方法,孩子學英語的趕快收藏!

學英語有好方法,每天20分鐘足矣!

不是每一種「磨耳朵」都有效果,這種就是在浪費時間!

打算讓孩子學習自然拼讀?請一定先看看這篇文章!

less is more!英語啟蒙,你的孩子需要斷舍離!

英語不背就能脫口而出!這些孩子做到了!

你的孩子到底什麼時候會開口說英語?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了解孩子能做同聲傳譯的真相!

學英語必須從聽力訓練開始,怎麼聽才最有效?

從89.5到94.5,老師做了什麼讓全班英語平均分提高了5分?

相關焦點

  • 孩子初學英語,要不要把每句話都翻譯成中文?
    一些家長對此表示不解:原來自動播放中文關卡時,孩子把每句話都翻譯得很好;但是取消自動播放後,孩子不會主動去點擊按鈕,再問他意思,他雖然也明白個大概,但翻譯起來就沒有這麼流暢了。大思英語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改變呢?
  • 不用中文翻譯,如何教孩子更好地學英語?(超實用)
    毛媽曾在海外知名教育集團任職10餘年,接觸了很多歐美大型童書出版社,熟悉前沿幼少兒英語讀物和理念,我經常在毛媽的分享中獲得很多啟發。小毛毛出生後,毛媽看到國內鮮有關於這方面的科普,於是創立了公眾號【毛媽Carol】,分享英文繪本和英語啟蒙的理念。她是國內最早一批在網絡上科普英文繪本的人,很多爸爸媽媽都跟著她一起成長。
  • 在學英語的過程中,到底要不要翻譯?
    導致英語交流過程中磕巴的主要原因是我們需要把想說的話先翻譯成英文。所以,在給孩子幼兒英語啟蒙的時候,很多媽媽都存在這樣的糾結:到底要不要給孩子翻譯?   讓孩子完全不接觸中文,恐怕理解上會有偏差;  而讓孩子用中文翻譯,又害怕會影響英語思維的建立。 有研究表明:兒童語言的形成是左右腦相互配合的結果。
  • 不要讓「翻譯」耽誤你「學英語」!
    但在很多其它方面,而且經常也是更為關鍵的方面,這種「凡是英語都要對翻譯對應為中文」的態度,對學英語是沒有幫助的,甚至會耽誤你深入地掌握英語的原理。這種「凡事都要翻譯一下」以及「追求統一標準譯法」的態度,有時反而會對「學英語」構成幹擾。中文和英語是兩種語言、同時也是不同的文化;在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上,中文和英語有很多系統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很難簡單地通過「翻譯對應」來相互轉換。
  • 家庭英語啟蒙必須遵循的自然規律
    傾聽是語言學習的第一階段,屬於語言學習的沉默期;鸚鵡學舌是語言學習的第二階段,是英語學習的模仿期;理解習得是第三階段,是語言學習的發展期。大多數成人學習英語,都是直接從第三個階段開始的,跳過了前面兩個階段,導致聽說技能遠遠落後讀寫能力的提高,最終導致聾啞英語。
  • 孩子讀英文繪本時,家長要不要幫孩子翻譯?
    你給孩子讀英文繪本,還沒等你一句話讀完,孩子就不停的問,「什麼意思什麼意思?」一本書五個故事,你讀了三個,就不停的被孩子打斷,問中文是什麼意思。,那麼家長是不是該直接給孩子翻譯呢?探討之前,家長要明白,讓每個孩子都能從原版故事中體會快樂,翻譯不翻譯,都要根據孩子的個體發展來考量如果孩子0-6歲,讀具象繪本,不翻譯這樣的話,久而久之孩子的語音感和猜測能力會被培養出來。
  • 到底要不要學英語?看看馬雲是怎麼說的,家長和學生馬上明白了
    其實關於要不要學英語,目前有很多的討論。有些人不贊成大家花這麼大精力去學,比如鄭強教授就表示花這麼大精力去學習不值得,而俞敏洪則認為所有人都應該把英語學好,這樣的話對孩子成長非常有用,對於這兩種說法都比較有道理。
  • 學英語翻譯≠理解,純英文環境孩子聽不懂?
    家長常常這樣考查孩子的英語水平,當孩子回答不知道時,家長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沒聽懂。 但是,聽懂是理解,理解卻不等於翻譯;同樣,翻譯也不等於理解。理解和翻譯完全是兩回事。 孩子在一個純英文環境下,通過圖片或者視頻學會了elephants這個單詞,那他在下次看到對應的圖片和視頻時會脫口而出elephants,這意味著理解。 把elephants翻譯成大象對孩子而言是一個多餘的步驟,那是作為沒有形成英語思維的成年人的需求。
  • 英語啟蒙到底要不要翻譯?談談喜馬拉雅牛津樹課程翻譯問題.
    英語啟蒙要不要翻譯,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要是按照丟丟媽本人的標準,我是堅決支持「不翻譯」的。所以,在分享丟丟啟蒙經驗的時候,我提到最多的就是「全英語」講解繪本,不翻譯。「不翻譯、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是最科學,最正確的英語啟蒙方式。但是,做到「全英語,不翻譯」是有條件的。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做到。
  • 孩子英語啟蒙,為什麼不要翻譯?
    可是,這種「翻譯」的學習方式效果並不理想。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外國人,完全接不上話,因為你會發現,沒有老外是按照英語課本裡那樣對話的,當他們說的跟課文裡不一樣的時候,你的腦子裡是找不到信息回復的。同時,你聽到句子還要先在腦海中翻譯成中文才能理解,壓根跟不上別人的節奏。
  • 在美國長大的孩子要不要學中文, 怎麼學?(一)
    ,真是太罪過了明媚陽光:其實學中文剛開始家長的態度是關鍵,如果家長堅持,把它當成重要事情來做,孩子一定能學好。頭幾年家長比較辛苦,一定得陪讀。當孩子中文到一定程度,把中文當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時,家長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學了,但還是得經常提醒,聽他們讀課文和聽寫。作為ABC要想學好中文,主要是父母重視,選擇好的中文學校以及教材。從開始學要作長期打算,至少要八年以上的堅持。
  • 孩子學英語,要不要選有中文字幕的視頻?
    在孩子啟蒙階段,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找配有中文的音頻、視頻素材,希望給孩子一個純英文的環境;或者在孩子學習英語時,習慣給他作翻譯,就擔心孩子聽不懂看不懂。比如很多孩子在上外教課時,家長坐在孩子身邊,外教說一句英語,家長用中文給孩子翻譯一句,孩子再用英語回答。
  • 孫儷、劉濤代言的少兒英語,孩子學習時需要翻譯成中文嗎?
    1.英文輔導班在線少兒英語輔導班分類從表格可以看出,在線少兒英語基本全是以全英文輸入為主,主打理念是提供語境和背景,讓孩子在浸入式環境中習得英語,比如孫儷代言的噠噠英語,劉濤代言的這些課程更多是通過老師的肢體語言、動畫、遊戲等來吸引孩子。但如果孩子對英語很反感,或孩子的中文很強勢,一般很難學的下去。另外,還要看家長培養孩子學英文的目的。如果未來打算讓孩子出國,那麼從一開始就應該給孩子全英文的環境,包括輔導班和家裡。沉浸式的學習可大大增加孩子的聽力輸入,進而幫助其輸出。
  • 孩子的英語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家長要有數!
    其實,老師所說的「學好英語」更多是指英語成績優秀。邦邦認為,許多家長對「英語好」這個評定標準有一點誤解。孩子學到什麼程度才能算得上是英語好?有哪些表現?很多家長喜歡拿孩子的英語分數作為談資,例如孩子考了95分或者100分。
  • 家庭教育中孩子學英語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學校教育要創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好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在注重培養聽說能力的同時培養英語思維方式。比如低年級的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如果一個英語故事非常有趣,那麼他們就會試圖理解它,這就訓練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們還很喜歡唱歌,學唱英語歌又顯然訓練了他們的發音。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們所學的內容和教師所教的過程都是很重要的原因。
  • 英語思維簡單入門法,擺脫中文翻譯步驟,流利講英文
    英語不流利的原因之一,是對中文翻譯的依賴。在聽到或者看到英文時,經過在腦海裡翻譯的過程,再講出來,難免會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在下圖中大家可以看到,擁有英語思維之後,我們可以跳過翻譯和用中文思考的步驟,直接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擺脫翻譯過程後,英文自然就流利了。
  • 王思聰又開撕了:要不要學英語?要不要找翻譯?
    但是我們不是八卦這個懟人事件,因為把翻譯扯進去了,所以號召大家討論一下英語教育的必要性,人工翻譯與機器翻譯的角色等大家關注的話題。這點我們是非常認同的,翻譯軟體現在日趨發達,也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門風口,但是真正文化和內涵的信息還是需要人工翻譯來做的,所以有了機器翻譯,並不能替代人工翻譯的價值,也並不意味著大家就不需要學英語學翻譯了。關於是否需要學習英語。
  • 讀英文繪本要不要翻譯?背後的原理,你未必了解
    隨著年齡增大,中文變得強勢一些,就不可避免要摻入「翻譯」的元素。 而如果是成年人,等到很大之後再要學習英語,如果再缺乏原版資料和環境的配合,大概率就只能完全靠「翻譯」來完成。 這類家長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學,簡單學幾句,立刻就能應用到生活中。你自己體會到了啟蒙效果後,就更能懷著堅定的信心應用到孩子身上。 那麼具體到繪本,又該怎樣解決是否翻譯的問題呢? 但其他年齡和水平的孩子,建議儘可能把單詞融入句子中去記憶。
  • 給寶寶讀英文繪本,到底要不要中文翻譯?
    「沒有中文翻譯,孩子也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的摸索下,看懂和聽懂母語故事」也有媽媽曾問過「有聲書英文學習法」創始人廖彩杏老師這個問題。廖彩杏老師說,她的雙胞胎兒女第一次聽《The  Blue Balloon》這個故事時,也是「英語文盲」,不知道任何英文單詞,只認得26個字母。
  • 學習葡萄籽英語需要翻譯嗎?
    大家都知道,葡萄籽英語的課堂是為孩子營造純英文的語言環境。例如,老師拿著一個蘋果會直接說apple,而不需要經過中文轉換的過程。這是因為看到蘋果,孩子頭腦裡會關聯到蘋果的顏色、手感、味蕾等信息,甚至用蘋果做成的各種各樣的甜點帶來的體驗感,從而建立起英文apple和蘋果這一實物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