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深度休息:在焦慮時代治癒自己的10個心理學方案》。
上一篇文章裡,靈遙為你解讀了作者克勞迪亞·哈蒙德集中花了2年的時間,調查了跨越135個國家的18000人後,得出的5個最有效的休息方法,分別是:
正念;
看電視;
洗個舒服的熱水澡;
空想;
舒心地出去走走。
上個周末裡,不知道你有沒有嘗試過這些方法呢?
這一篇文章裡,你將讀到另外5種能夠在焦慮時代放鬆身心的方法,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或許是因為每天都被大大小小的活動佔據,「什麼都不做」在休息調查中備受青睞,在前10的活動中排名第五。
但稍微深入挖掘一下便會發現,雖然「什麼也不做」是一種頗受歡迎的放鬆方式,想要做到「什麼也不做」並不容易。
特別是對習慣了用工作或是休閒活動佔滿每一天的人,無所事事常常會帶來內疚感,讓自己不自覺地想要做些什麼,比如,打開手機刷一會兒微博抖音,和朋友聊上幾句,或是看會兒電視,等等。
那些忙碌大半生的人,常常會在剛從職場上退下來的前幾年,因為沒有事做而陷入深深的無力感與無價值感,直到重新找到一件能做的事情。
事實上,無聊有它積極的一面,能夠促使你去尋找新的食物,這種好奇心又是你在高強度工作中,持續迸發靈感,取得成功的關鍵。
另外,放空大腦,能夠讓信息更牢固地嵌入到你的腦海裡,將它與高強度的工作結合起來,將有助於你提高工作或是學習效率。
因此,哪怕是為了你的目標,你也得學會在工作時,看向窗外的植物,盯著它,看一會兒,或是去茶水間裡給自己倒一杯茶,但不要直接帶回你的辦公室,找個地方做一會兒或是站一會兒,讓自己喘口氣。
音樂能夠影響我們的心情,這一點無可爭辯。所以,接下來,我們將探討的不是音樂為什麼特別,而是如何通過聽音樂來讓我們獲得休息。
首先,你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
人的音樂品味之間的差異遠遠超過了人對不同類型景觀的偏好。對於景觀來說,大多數人會偏好海濱或是森林。但對於音樂,人們對某些音樂流派或是某些歌手、唱腔的反感程度對比某種景觀強烈的多。
一曲糟糕的音樂會讓人立馬想要遠離某個場合。
其次,你應該選擇與活動匹配的音樂。
雖然搖滾樂對喚醒你疲憊的身心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唯有選擇與所進行的活動相匹配的音樂,才能夠起到更好的療愈效果,比如,在「跑步」時選擇激烈的音樂,在「休息」時選擇放鬆的音樂。
有意用音樂來改變情緒的做法是很常見的。
你可以建立一張能夠讓你感到高興或是放鬆的音樂清單,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播放裡面的曲子。
比如,在疲憊的時候,放上幾首節奏流暢、和聲和諧、緩慢的大調音樂,讓自己能夠平靜下來。
最後,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如果是一首熱情洋溢的曲子,公開放出來,能夠讓你們更雀躍,但若是一首悲傷的曲子,則最好是一個人靜靜聆聽。
和自己在一起,其實並不是一件孤獨的事情,與之相反,在獨處時,你會因為無需與別人商量,或是考慮別人的感受,更加地放鬆自在。
另外,我們在迫切地希望休息,或是迫切地想要不被打擾地沉浸在當下時,接二連三的信息與電話常常又會令我們感到不適。
因此,平衡與自己和與周圍人相處的時間,不讓周遭的事物過多地侵佔你的生活,是每一個人真正應該熟練掌握的技能。
下一次,當一個人告訴你說「能讓我一個人待一會兒」時,請你相信我,Ta沒有對你,或是對這段關係有任何不滿,只是真的很想靜靜。
你什麼都不做,其實遠勝過反覆地問Ta「你怎麼了?我惹你不開心了嗎??你能告訴我嗎?」
對我這種居住在城市裡的人來說,每年抽出幾個月的時間,回縣城裡小住,是療愈身心,休息與放鬆的絕佳做法。通常,我會在縣城的街道上漫無目的地行走,直到放眼望去,皆是一片「鬱鬱蔥蔥」。
直覺上,我們都知道大自然能夠使人平靜。
來自日本的一項研究調查,也有反映森林對我們人體的療愈作用。當醫生要病人想像一個令人的放鬆的場景時,他們通常會讓患者在腦海裡想像出一副陽光明媚的海灘或是山區景觀。
關於大自然為何能夠帶給我們療愈作用,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過去都生活在大自然裡,只有適應了那裡的環境他們才能夠存活下來。
如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雖然都搬到了城市裡去生活,但我們喜歡大自然的基因被遺傳了下來。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我們一旦看到了大自然的風光,馬上便會認為這是一個宜居之所。與之恰恰是相反的是,在看到高樓大廈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把它與壓力、緊張給聯繫起來。
因此,下班後,抽出點的時間,與家人一起去小區院子裡,或是周圍的公園裡走走,藉助自然的力量回歸平靜吧~
我的記憶裡,大多數與幸福有關的回憶,都與讀書有關。
哪怕20多年過去了,我都依舊能夠回想起我在暑假的午後,坐在臥室的床上,抱著一本金庸先生寫的《神鵰俠侶》的閱讀時光。
現在,讀書雖然從我的興趣愛好,變成了我的工作,我依舊發現,但凡一天不碰書本,我便會渾身不自在。
與我類似的是,讀書成為接受調查的這18000人心目中最能夠放鬆的休息方式,即使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閱讀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它不同於上網和追劇,你需要付出不同層次的腦力。
奇怪的是,熱愛的閱讀人不僅因為閱讀感到疲憊,反而會因為閱讀活躍身心,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的生理測試發現,閱讀在降低壓力激素與皮質醇水平、平復情緒的方式,絲毫不亞於太極與冥想。
為了充分理解為什麼閱讀能夠讓我們如此放鬆,我們有必要思考一下閱讀時都發生了什麼。
假設你正在讀一本愛情小說,那麼男女主角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的經歷,一定會佔據著你的腦海。你甚至會時不時地倒過頭去,看自己都一不小心錯過了哪些細節。
然後,由於閱讀一本書通常需要幾天甚至是幾周的時間,你會一直沉浸在作品的世界裡,每一次拿起書來都有一種溫暖的回歸感。在那裡,你的情緒隨著情節起伏,忘記了其他的煩惱。
因此,閱讀是最好的避難所,無論是想要打發時間,還要放鬆心情,都請與書為伴吧,你將收穫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知識,還有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體驗~
以上,便是全書內容。
那麼,你呢?你在疲勞時,最喜歡做些什麼來放鬆呢?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