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覺得很焦慮,可有人卻一直很淡定?」5個身心療愈之道

2020-09-22 書語人間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繼續為你帶來《深度休息:在焦慮時代治癒自己的10個心理學方案》。


上一篇文章裡,靈遙為你解讀了作者克勞迪亞·哈蒙德集中花了2年的時間,調查了跨越135個國家的18000人後,得出的5個最有效的休息方法,分別是:

正念;

看電視;

洗個舒服的熱水澡;

空想;

舒心地出去走走。



上個周末裡,不知道你有沒有嘗試過這些方法呢?

這一篇文章裡,你將讀到另外5種能夠在焦慮時代放鬆身心的方法,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01.

什麼也不做


或許是因為每天都被大大小小的活動佔據,「什麼都不做」在休息調查中備受青睞,在前10的活動中排名第五。


但稍微深入挖掘一下便會發現,雖然「什麼也不做」是一種頗受歡迎的放鬆方式,想要做到「什麼也不做」並不容易。


特別是對習慣了用工作或是休閒活動佔滿每一天的人,無所事事常常會帶來內疚感,讓自己不自覺地想要做些什麼,比如,打開手機刷一會兒微博抖音,和朋友聊上幾句,或是看會兒電視,等等。




那些忙碌大半生的人,常常會在剛從職場上退下來的前幾年,因為沒有事做而陷入深深的無力感與無價值感,直到重新找到一件能做的事情。


事實上,無聊有它積極的一面,能夠促使你去尋找新的食物,這種好奇心又是你在高強度工作中,持續迸發靈感,取得成功的關鍵。


另外,放空大腦,能夠讓信息更牢固地嵌入到你的腦海裡,將它與高強度的工作結合起來,將有助於你提高工作或是學習效率。



因此,哪怕是為了你的目標,你也得學會在工作時,看向窗外的植物,盯著它,看一會兒,或是去茶水間裡給自己倒一杯茶,但不要直接帶回你的辦公室,找個地方做一會兒或是站一會兒,讓自己喘口氣。

02.

聽音樂

音樂能夠影響我們的心情,這一點無可爭辯。所以,接下來,我們將探討的不是音樂為什麼特別,而是如何通過聽音樂來讓我們獲得休息。


首先,你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


人的音樂品味之間的差異遠遠超過了人對不同類型景觀的偏好。對於景觀來說,大多數人會偏好海濱或是森林。但對於音樂,人們對某些音樂流派或是某些歌手、唱腔的反感程度對比某種景觀強烈的多。


一曲糟糕的音樂會讓人立馬想要遠離某個場合。



其次,你應該選擇與活動匹配的音樂。


雖然搖滾樂對喚醒你疲憊的身心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唯有選擇與所進行的活動相匹配的音樂,才能夠起到更好的療愈效果,比如,在「跑步」時選擇激烈的音樂,在「休息」時選擇放鬆的音樂。



有意用音樂來改變情緒的做法是很常見的。


你可以建立一張能夠讓你感到高興或是放鬆的音樂清單,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播放裡面的曲子。


比如,在疲憊的時候,放上幾首節奏流暢、和聲和諧、緩慢的大調音樂,讓自己能夠平靜下來。



最後,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如果是一首熱情洋溢的曲子,公開放出來,能夠讓你們更雀躍,但若是一首悲傷的曲子,則最好是一個人靜靜聆聽。


03.

獨處


和自己在一起,其實並不是一件孤獨的事情,與之相反,在獨處時,你會因為無需與別人商量,或是考慮別人的感受,更加地放鬆自在。



另外,我們在迫切地希望休息,或是迫切地想要不被打擾地沉浸在當下時,接二連三的信息與電話常常又會令我們感到不適。


因此,平衡與自己和與周圍人相處的時間,不讓周遭的事物過多地侵佔你的生活,是每一個人真正應該熟練掌握的技能。



下一次,當一個人告訴你說「能讓我一個人待一會兒」時,請你相信我,Ta沒有對你,或是對這段關係有任何不滿,只是真的很想靜靜。


你什麼都不做,其實遠勝過反覆地問Ta「你怎麼了?我惹你不開心了嗎??你能告訴我嗎?」


04.

走進大自然


對我這種居住在城市裡的人來說,每年抽出幾個月的時間,回縣城裡小住,是療愈身心,休息與放鬆的絕佳做法。通常,我會在縣城的街道上漫無目的地行走,直到放眼望去,皆是一片「鬱鬱蔥蔥」。



直覺上,我們都知道大自然能夠使人平靜。


來自日本的一項研究調查,也有反映森林對我們人體的療愈作用。當醫生要病人想像一個令人的放鬆的場景時,他們通常會讓患者在腦海裡想像出一副陽光明媚的海灘或是山區景觀。


關於大自然為何能夠帶給我們療愈作用,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過去都生活在大自然裡,只有適應了那裡的環境他們才能夠存活下來。


如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雖然都搬到了城市裡去生活,但我們喜歡大自然的基因被遺傳了下來。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我們一旦看到了大自然的風光,馬上便會認為這是一個宜居之所。與之恰恰是相反的是,在看到高樓大廈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把它與壓力、緊張給聯繫起來。



因此,下班後,抽出點的時間,與家人一起去小區院子裡,或是周圍的公園裡走走,藉助自然的力量回歸平靜吧~


05.

讀書


我的記憶裡,大多數與幸福有關的回憶,都與讀書有關。


哪怕20多年過去了,我都依舊能夠回想起我在暑假的午後,坐在臥室的床上,抱著一本金庸先生寫的《神鵰俠侶》的閱讀時光。



現在,讀書雖然從我的興趣愛好,變成了我的工作,我依舊發現,但凡一天不碰書本,我便會渾身不自在。


與我類似的是,讀書成為接受調查的這18000人心目中最能夠放鬆的休息方式,即使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閱讀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它不同於上網和追劇,你需要付出不同層次的腦力。


奇怪的是,熱愛的閱讀人不僅因為閱讀感到疲憊,反而會因為閱讀活躍身心,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的生理測試發現,閱讀在降低壓力激素與皮質醇水平、平復情緒的方式,絲毫不亞於太極與冥想。


為了充分理解為什麼閱讀能夠讓我們如此放鬆,我們有必要思考一下閱讀時都發生了什麼。


假設你正在讀一本愛情小說,那麼男女主角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的經歷,一定會佔據著你的腦海。你甚至會時不時地倒過頭去,看自己都一不小心錯過了哪些細節。


然後,由於閱讀一本書通常需要幾天甚至是幾周的時間,你會一直沉浸在作品的世界裡,每一次拿起書來都有一種溫暖的回歸感。在那裡,你的情緒隨著情節起伏,忘記了其他的煩惱。



因此,閱讀是最好的避難所,無論是想要打發時間,還要放鬆心情,都請與書為伴吧,你將收穫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知識,還有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體驗~

以上,便是全書內容。


那麼,你呢?你在疲勞時,最喜歡做些什麼來放鬆呢?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

相關焦點

  • 冥想:意念調動身心的能量,療愈自我
    這裡其實分了兩個部分,我將盡我的筆墨儘量闡述完。這裡的兩個部分是你的身體和你的心神每天都在能量的消耗和恢復循環(我更喜歡用輪迴二字來描述。),而每天的食物補充和睡眠補充就是能量補充的過程。我們都知道一些簡單到極致的常識:我們的每天的精神都在做各種事情消耗,當我們休息時可以得到補充。我們身體的體能也是在做各種事情中消耗,當我們攝入食物消化之後可以得到補充。
  • 心舍療愈 | 頌缽療愈,療愈心靈的天籟之音
    咱們中國話裡有個形容人身心狀態的詞語——「神清氣爽」 在這種狀態下,人的頭腦是清晰明了的,行動力也是十足的,往往做起事來充滿動力和幹勁。
  • 焦慮源於未被滿足的內在資源,從根源療愈它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或身邊人焦慮的頻率越來越高。有人並無客觀原因而長期處於焦慮狀態,常常無緣無故害怕大禍臨頭,擔心患有不可救藥的嚴重疾病,以致出現坐臥不寧、惶惶不安等症狀。一、什麼是焦慮?幾年後我生了褥瘡,我非常懷念我坐在輪椅上不會痛苦的時候,那是多麼的安靜。又隔了幾年,我得了尿毒症,我僅僅懷念只有褥瘡的輪椅生涯。人們總是在懷念過去,卻把最美好的此時此刻給忘記了。他們習慣相信自己認知、壓抑情緒、習慣理智腦,才被焦慮所困。
  • 從這3個方面緩解焦慮、療愈焦慮
    我們控制不住自己這樣去想,不管如何壓制這些想法,這些想法還是會在,可能還是會想:一旦我得了胃病可怎麼辦?一旦孩子在學校受傷可怎麼辦?這使我們感到挫敗和無力,甚至手足無措。這使我們更加的焦慮:我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得了焦慮症?我怎麼胡思亂想呢?我真的得了焦慮症可怎麼辦?
  • ​正念生活家焦慮失眠等療愈分享(12)
    但是我想說這一切都是想法造成的,等我們病好了,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你會覺得人間值得。以前看不慣的人或事都看得慣了,不是那個人變了,是你的病好了想法正常了,心情好了看什麼都順眼了,哪怕是真有人故意傷害我們,我們也有正確的應對方式了,不會陷入到憤怒、恐懼、抑鬱的不良情緒中了。
  • 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焦慮、恐懼,只需內在療愈
    接下來他的老闆又在後半夜給他打了四個電話,直到完全確認會議的各個方面都已經準備就緒。我聽完這段故事後,問他當時是不是特別焦慮和不安。如果是我碰到這種情形,我肯定會產生盲目的焦慮,焦慮時間太倉促會議來不及準備,焦慮這麼晚了怎麼好意思去打擾別人的美夢,焦慮要是辦砸了老闆會怎麼處置我等等。這種焦慮只會讓我產生各種胡思亂想,沒法專注到工作本身,從而對自我產生懷疑,最終導致焦慮加深,形成惡性循環。
  • 如何用芳香園藝植物來療愈五感身心?
    所以這是一篇具有療愈作用的文章,請毫無壓力地閱讀~ 為什麼植物能夠緩解焦慮? Why plants can resolve the anxiety? Van den Berg和Custers兩名專門研究園藝和植物療愈的學者創造了術語「壓力恢復理論「(Pressure recovery theory),當個人沉浸在自然中時會產生許多情緒好處,包括減少焦慮、降低心率、使人的精神產生積極變化等等作用。
  • 致敬白衣天使,婺源民宿陪你療愈身心
    致敬白衣天使: 待春暖花開,徵塵落定,我陪你一起療愈身心!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悅園婺扉(10間夜) 5. 尚逸軒(40間夜) 6. 夢裡老家-喆啡民宿(50間夜) 7. 從前山居(30間夜) 8. 一川一宿(20間夜) 9. 歸去來兮(30間夜) 10.
  • 從「焦慮媽」到「淡定媽」:我是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的種種問題的
    曾幾何時,欣喜的同時我也生出隱隱的擔憂:叛逆期開始了,好大的挑戰!和很多關注孩子成長的媽媽一樣,我也一直注重教育方面的閱讀與學習,可儘管看了那麼多的書,了解各種教育理論,卻很難落實在實踐層面,我依然是個一想到孩子的問題就眉頭緊鎖的「焦慮媽」。
  • 心理防禦過重,是創傷療愈和身心成長的無形阻礙
    潛意識中,我們都想呈現出最好的狀態展示給別人,就比如我在每次備課或者寫文章的時候,都會查閱很多的專業文獻,整合我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實操經驗,極儘可能為所有的學習者呈現一堂能能聽懂、可落地的好課或者是一篇有理論基礎和實操驗證的文章。 從我開始計劃寫這個主題,到真正的下筆,也過去好幾天了。雖然現在動筆在寫著,但心裡依然有著可能和你面對困難時一樣的情緒。
  • 你是真的不焦慮,還是在強裝淡定?
    ,曾經似乎流行過一種暗示性的方法:不焦慮,不焦慮,我叫不焦慮。句型之中:我焦慮我的睡眠:如果我今晚又失眠該怎麼辦?我一講課就焦慮:如果我講課讓大家昏昏入睡該怎麼辦?我對約會很焦慮:如果我表白被拒絕該怎麼辦?
  • 音樂療愈,化解壓力、焦慮的「妙藥」!
    「有什麼我可以幫助你的嗎?」「您已經做了。」年輕人猶豫了下,「最近。我壓力很大。心情糟糕透了。沒事傍晚就來這片海吹吹風,看看大海,每逢聽到您吹奏的音樂,心情放鬆很多。」他的聲音漸漸有些顫抖:「今年疫情遇到公司裁員後,我找新工作已一月有餘未果,對我的信心打擊很大。我還有老婆和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要養活,還有房貸車貸,真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 到這裡,讓自然療愈身心
    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有這樣的一個地方,讓他們慢下來,放鬆身心,療愈內心或多或少的焦慮、躁動不安。環境汙染無所不在,讓身體受到了傷害;城市喧囂擾人心,壓力無所釋放,讓很多人喘不過氣來,他們太需要有一個安靜、純淨、空氣清新的地方透透氣,調整自己的狀態,把那些煩擾暫時放一放,讓身體呼吸純淨的空氣,獲得身心靈的淨化,以更好的心態重新去面對生活,重新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 心理諮詢|身心療愈|個案諮詢預約資費
    1、生命中所經歷的重大事件背後的原因與指引;2、各種關係困擾的原因與指引(家人、朋友等);3、財富卡點以及相關指引;4、身體疾病的原因與指引;5、與工作困惑相關的解讀與指引;6、個人天賦才華與使命;7、當前面臨的挑戰、困擾的原因;8、轉化限制自己的個性模式;9、探索生命智慧和學習經典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問題
  • 【覺愛療愈】全息生命能量療愈個案+法器贈送
    如何判斷自己屬於哪一種,我想只要是一個有心人,都會從內在得知的。不管哪一類靈魂,都要從身心靈三個層面切入進行落地實修。沒有處理消化療愈的情緒能量會從潛意識的深處散發出來,我們的身心很自然地會照著能量來運行,沒有處理掉的部份,會把我們的身心帶回到過去的記憶和情緒裡。因此,會產生一個很妙的狀態,你的表意識覺得,我沒怎樣呀,為什麼會這麼不舒服、這麼低蕩?這些潛意識中的情緒能量,會經常讓人陷入重複性的問題之中,被相似的障礙限制,難以擺脫束縛。
  • 身心腦重塑課程(泰山站)
    到了青春期:  上課聽不懂,迷戀手機、早戀,焦慮抑鬱,敏感、冷漠、考試緊張焦慮,成績不好,走路低頭、彎腰駝背、高低肩、脊柱側彎……  您是不是有無助的感覺?既無法理解又無路可走?  再看看我們自己:  是不是有頸痛、肩痛、背痛、腰痛、髖關節痛、膝痛?  是不是沒有自信、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
  • 療愈憂鬱和焦慮的良藥:阿爾法腦波音樂曲單
    療愈憂鬱和焦慮的良藥:阿爾法腦波音樂曲單 2020-07-02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園藝療法】基於災後身心康復的治癒系花園景觀:療愈花園
    1)幫助使用者減輕壓力,使身體達到良好的平衡狀態; 2)療愈花園的花草植物能使使用者增強自我康復能力; 3)幫助病人獲得常規醫療不能達到的療效; 4)創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方便給使用者理療和園藝治療; 5)為醫院工作人員、高壓人群等提供減緩工作壓力的場所
  • 能量療愈網絡班招生簡介
    古今中外,其實一直都流傳著這樣的療法,有些人深信不疑,有些人半信半疑,有些人不屑一顧,但是它都一直在。 《黃帝內經·素問》第十三篇《移精變氣論》黃帝問曰:餘問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之體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祝由就是對巫醫的稱謂。
  • 我將做主題分享《身心四要素——抑鬱症等心理障礙的形成機制》
    你希望從容淡定地處理人際關係,成為眾人眼中的社交達人嗎?你希望自如地化解來自工作生活中的壓力,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穩定的情緒嗎?身心健康之道主題沙龍,相約在周日 2019年6月30日!禪淨密兼修,理事圓融,解行並進,契入大道,親證「天人合一」境界,成功實現自我療愈,身心轉變,心靈成長。發菩提心,行菩薩願。為了幫助更多有緣人,深入學習西方心理學各流派的理論和方法,包括精神分析,認知行為,人本主義三大流派。現致力於身心整合,東西方文化整合,傳統宗教與現代心理學整合等理念與療愈模式的傳播,主攻後現代心理學,超個人心理學,整合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