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脾氣了 心裡很內疚。在關係裡,如何處理情緒

2020-09-17 父母圈

原創 文/曉斐

開學兩周以來,在接待的家長中普遍反饋到針對孩子各種問題,各種行為而讓很多家長束手無措。家長們反饋說:打不能打,罵不能罵,我到底該怎麼辦啦?甚至還有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情緒失控,發火指責,導致最後自己後悔不已。悔不該跟孩子發脾氣,不該吼叫,心裡滿是內疚和焦慮。

據調查,目前焦慮值最高的莫過於80後的家長們。面對一個或兩個孩子的扶養和照顧。各種情緒接踵而至,來不及消化還要全力以對。再加上家裡婆媳關係,父母關係的錯綜複雜,哎喲!有的時候已經拼盡全力,但總還是有這樣那樣的控制不了的場面和情緒爆發。

親愛的媽媽們,我們真的是很不容易。爸爸工作忙,更多的時候只有我們身兼數職,又要照顧孩子們,還要平衡家庭關係 甚至有的媽媽還要肩負工作的壓力,著實不容易。所以,在面對一個兩個熊孩子的時候 ,我們更加需要增長智慧,以應對這多元化的關係。

我們有脾氣有情緒很正常。因為咱們也不是機器人對吧。只是在脾氣或情緒起的時候,咱們要多一些方法應對,以免造成後續需要花大量時間去應對的狀況發生。那麼,在脾氣來的時候需要做那幾個動作來緩衝呢?

第一,在心裡數6個數,數數的過程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交流辦法。

有一對夫妻,結婚時規定兩人要是起爭執吵架先都出去跑兩圈再決定吵不吵。等跑完回來就能好好對話說事兒了。夫妻,親子,家庭關係都一樣,先緩衝6個數再說。

第二,跟對方表達時首先聲明:你今天做的這個事兒我不能接受,我很生氣。接下來告知對方原因。

這麼做是要讓對方明白,你發脾氣不是因為對他生氣 而是對他做的這件事,對事兒不對人。

第三,在各自雙方都表達交流清楚了,要告知對方,我是愛你的。這件事不會影響我愛你。

尤其是孩子,讓他在明確自己是被愛的基礎上了解自己的行為中需要調整和改進的地方。

當然,有的時候在氣頭上表達不出愛的語言。沒關係,只要表明對事不對人的態度。後面等雙方情緒都平穩了,再進行愛的表達依然會被對方所接納。這一招不光是在親子關係中,在親密關係中同樣重要。

另外,針對媽媽發脾氣很內疚的現象,請媽媽們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內疚原因,是否因為自己工作或其他的原因而遷移到或遷怒到孩子身上?本身此事與孩子無關?如果是這樣,事後真誠的和孩子道歉,告訴他因為什麼媽媽遷怒於他,並告訴他以後媽媽會改正並調整。請孩子原諒媽媽。

如果發脾氣的原因是和孩子的行為或問題有關,那就參照前面三條進行。不用過於糾結在自己的情緒狀態裡。有的時候我們糾結在自己的低能量情緒中是因為對自己的不接納,或者對自己的要求過高。那我們自己就需要好好的調整自己的狀態,感受自己的內疚源自於哪裡。感受自己才能更好的感受他人,同理,你是什麼狀態直接會引發對方怎麼感受你。

還要相信,每一個人都會適當的調節自我情緒的能力,孩子也一樣。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覺得必須應該怎麼樣。只要用心去愛了,去感受了,去貼近了,如此即可。對自己過度的要求同時也是對對方的不信任,認為他做不到,認為他太弱,認為他接受不了,因此形成對方越發的敏感和脆弱。

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會有自發向上的能量,相信自己,接納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在認可自己堅持的每一步時肯定對方。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聯繫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

相關焦點

  • 輔導孩子總控制不好情緒?修復關係的3R原則,讓發脾氣變得有價值
    經常在網上看到家長求助,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發完脾氣又內疚後悔,這種反覆的煎熬對孩子對家長都是一種痛苦。這也讓我產生了寫這篇文章的想法。這篇文章不是關於如何控制情緒,如何輔導作業的。這篇文章是關於事後控制的,家長忍不發脾氣之後應該怎麼做。
  • 情緒專題3 | 當我們感到內疚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那麼對於內疚也是如此,當內疚感是健康的時候,它是主動的選擇,是幫助我們去處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是為了幫助我們去反思自身的,這是內疚感的正面意義。比如「我原本可以做好一件事,但我沒有把它做好,或者沒有做得更好,所以我很後悔」。而「內疚」往往是和關係有關的。
  • 世上四種情緒病:過分煩躁,過分生氣,過分抑鬱,過分內疚
    你好,我是阿君,今天聊情緒話題。一個人會生氣、會煩躁、會焦慮、會內疚、會發脾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經常不知緣由地莫名煩躁、時不時地焦慮,又間歇性地內疚。還容易對妻子,孩子生氣發脾氣。
  • 《情緒急救》如何減輕過度內疚對我們造成的心理影響?
    《情緒急救》這本書中提到過:「當我們處於過度內疚的陣痛中時,是很難以任何實質性的方式享受生活的。那些曾經給我們帶來快樂、喜悅或者興奮的東西都失去了吸引力,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再喜歡它們,而是因為我們不再允許自己這樣做。
  • 閱書記:8種解決孩子發脾氣方式、4個讓孩子發洩情緒建議
    我是熊貓媽,喜歡這文章的請幫分享、點讚、收藏一下,謝謝!之前帶寶寶和全家聚會吃飯,同擠在一部車裡,結果為了臨時去接另外一個地方遠點的親戚家,開車去了個很容易塞車的地段;結果塞車時間很長,又沒有帶零食果腹,寶寶就開始坐不住,鬧起來——結果長輩都說這孩子脾氣不好,以後很難帶如何。
  •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試試這麼處理情緒
    看了很多的書,都說不能總是對孩子發脾氣,也聽很多的教育專家說,長期以往的話,孩子也會情緒不穩定,易怒,暴躁,會形成孩子的認知,影響孩子的生活,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也會複製和遺傳父母的處事方式:發脾氣!這一下子就把我給問住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當時在想什麼,後來仔細的回想,才發現,每當對孩子發脾氣時,心裡的念頭全都是對孩子深深的怨恨,正是心裡對孩子抱怨的念頭太多,進而才會引發自己行為上對孩子發脾氣,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整個大腦都被抱怨所填滿,是覺察不到自己內心的念頭的,覺察到時,大多情況下也都是在事後冷靜下來之後了,才會想起來,我剛才怎麼會那麼的情緒失控呢?
  • 崔玉濤答疑:寶寶發脾氣、鬧情緒,先別急,是好事!如何應對?
    不管是「開心」「難過」「悲傷」還是「生氣」,都是一個人當下心情狀態的表現,而不代表該情緒是好或壞。希望家長們可以先接受自己表現出的不同情緒,即便在孩子面前偶爾表現出難過、生氣等,也不用過於內疚,同時也言傳身教的告訴孩子,允許自己有難過、有脆弱等,接受自己有不同情緒的表現。
  • 高情商的父母是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的?
    想想自己什麼時候最愛發脾氣吧,是不是特別急,特別累,感覺快要hold不住場面的時候?抑或是不被理解,不被愛,心裡委屈難過的時候?我們為什麼總喜歡向身邊的至親發脾氣呢?才不是因為他們好欺負,不與我們計較,而是因為我們習慣向愛自己的人求助!
  •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的行為—睿智燈塔教育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你家孩子有沒有以下幾種情況:在商場的時候,看中想要的玩具沒有給買,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在學校的時候,被其他同學搶了玩具,便伸手去打人;在家的時候,讓孩子做一些不喜歡的事,便會把手裡的玩具狠狠摔在地上;......當孩子發脾氣時,難道真的沒有一點辦法嗎?
  • 孩子有情緒不要一味地打罵,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情緒處理
    最近,《三十而已》裡的顧佳式媽媽上了熱搜,是因為顧佳的這種能力:對兒子情緒的處理,受到了廣大網友的認可。顧佳陪同兒子去幼兒園面試,幼兒園工作人員問了一個「首都是哪裡?」的問題,顧佳兒子沒聽懂,情急之下還咬了面試人員。顧佳隨後衝進屋裡抱住兒子,同時看到幼兒園工作人員在兒子的面試表格上打了個大大的叉號。
  • 允許自己發脾氣,才是最高級的情緒管理
    ,其實潛意識是感覺關係牢固的,可以承受住攻擊的。 看似無意識地情緒失控,但在發脾氣前,大多數人也會掂量掂量,TA是否真的能接得住我的情緒? 那些哭聲響亮,並且得到父母及時、恰當回應的孩子,他們的情緒可以被父母所接納,並且通過父母吸收處理之後,再重新反饋給孩子,這些孩子更容易建立安全的依戀模式。
  • 家長課堂|孩子總愛亂發脾氣?如何讓他學會情緒表達和管理
    為什麼有的孩子生氣了會說「我不開心」,有的卻是扔玩具發脾氣?為什麼心裡難過,孩子卻什麼都不願意表現出來?無理取鬧、愛發脾氣、自卑、焦慮.……每個父母都遇到過孩子的情緒失控,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已經成為了處理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一大棘手問題。
  • 孩子無法管理情緒發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大得很。是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場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應對。有的父母要麼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鬧,甚至於批評打罵,要麼就是失去原則開始各種哄。但是,不管如何,這四句話不要對孩子說。
  • 寶寶發脾氣、鬧情緒,父母如何回應,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嬰幼兒更容易發脾氣和哭鬧,這源自他們自身的特點。因為他們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語言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等發育都不完善,當情緒來臨時,無法理智處理,只能通過發脾氣、哭鬧來釋放壓力、獲取關注、滿足需求。於是孩子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這些方式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在《安全感:如何在不夠好的世界裡,活得更有溫度》一書中,作者寫道:「小孩子遇到世界的冷漠、忽視,或被他人無視時,就會通過摧毀來獲得負面的關注,因為負面關注總比沒有關注強。
  • 孩子經常發脾氣,鬧翻天,爸媽如何有效疏導孩子的情緒?
    最近,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抱怨,現在的「熊」孩子脾氣越來越厲害了,管都管不住,作為老師的她都快要被氣得炸毛,而家長們肯定也是苦不堪言啊。於是我到網上一搜,發現這個困擾在家長們心中真是由來已久,很多家長都在親子教育論壇上提問,當孩子鬧情緒,發脾氣時,該怎麼有效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呢?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內心的大象對遇到壞事比遇到好事的反應更強烈,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更有生存優勢,但它的副作用是會放大負面情緒反應,讓人類感到不幸福。如果騎象人能夠正確引導大象的話,人就有可能找到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一點小事就會點燃心中怒火;當他們傷心時,身邊的一切又能觸景生情;當他們著急時,身邊的一切,都成為障礙,讓自己掉進壞情緒的漩渦裡。
  • 孩子經常發脾氣怎麼辦?做好情緒管理,從這4個方面入手,很實用
    不知道為什麼,孩子自從過了3歲以後總是喜歡發脾氣。早上起床準備好的衣服不穿,準備好的早餐不吃。一不順心就大叫大鬧,就算坐在公交車裡也是,搞得全車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讓自己很尷尬。這個現象常被誤解。有些爸爸會指責自己的另一半:「我陪孩子的時候不是蠻好的嗎,為什麼他一到你面前就脾氣那麼壞。你怎麼教的?」這讓做媽媽的無形中承擔不該有的壓力和委屈。
  • 發脾氣≠教育 你的負面情緒能讓孩子奔潰
    我也因此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經常跟孩子發火!但是每次發完脾氣後,又非常後悔!如果不發脾氣,孩子感覺根本沒聽進去,似乎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發脾氣也是不得已的!到底該怎麼辦呀?」  長期對寶寶發脾氣,可能會影響孩子與媽媽的親子關係質量,使寶寶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比如,懷疑媽媽不愛自己。長此以往,只會讓寶寶與家長的溝通出現障礙,甚至逐漸失去自我和自信。
  • 如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如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 我們在誇孩子時,要注意實事求是,態度真誠。更重要 的是,在「誇」孩子方面,父母還要掌握一些巧妙的技巧和方法。 導致孩子發脾氣的關鍵是他的負面情緒,孩子的情緒通常是來得快去得快,越小的孩子表現得就越明顯。如果孩子情緒的背後需求能夠得到理解和滿足,他們通常都能很快地從消極的情緒中走出來。
  • 兒童情緒管理: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控制情緒
    繼而他就會在這個雜貨店裡晃來晃去,直到被人踩腳。這時候開始皺著眉頭,接著是眼淚和尖叫聲。大哭大叫。這幾乎是所有小孩子發脾氣時的樣子。從根源上講,這一切都始於大腦。但是你的孩子為什麼會在幾秒鐘內變得如此易燃易爆炸的呢? 握緊你的拳頭。想像這是情緒大腦的調節核心。